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杨晞如此问,高适也将自己想问询的话暂时收住,“杨元帅有什么事要吩咐的,请尽管说吧!”
“高将军,本帅想问你,待叛乱平息了,你是想外放为官,还是到京师任职?”
“啊?!”杨晞突然间说出这话,让高适吃了一惊,这也是他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想与杨晞说说,想请杨晞帮忙的事,今天他想说的事,也就是这个。却是没想到,今日杨晞先于他而说出来了,好像知道他想什么一样。因为一下子没弄明白杨晞真正的意思,他不知道该如此回答。
杨晞也没再继续问询,只是看着高适,想等高适好好想想后,再告诉他答案。
高适想了一下,没敢直接说自己的意思,而是小心翼翼地问询杨晞道:“杨元帅,你觉得末将是外放为官好,还是回京任职好?”
“依我的意思,你应该到京师任职,”杨晞也没客套,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意思,“你的能力很不错,相信陛下也是知道你这个能人了。本帅对你也是挺信任,本帅希望以后在朝中也有你这样可以交心的朋友,所以希望你能入朝为官。本帅会在陛下面前举荐你的,也会让家父在陛下面前举荐你。”
听杨晞这样说,高适大喜,赶紧致谢:“那末将多谢杨元帅和杨相公的提携了,末将其实这些天也在想这事,今日也是想与杨元帅说说这事,想恳请杨元帅帮忙谋一京官职,只是一直在犹豫,不好意思开口。杨元帅对末将帮助已经够多,实在不敢再劳杨元帅操心。”
他今天想说的,原本就是希望能得到杨晞帮忙,让他有机会到长安任职,任京官,只是不好意思开口,却没想到杨晞主动提起了,而且直接说明了会为他在皇帝面前举荐、请求。
能得杨国忠和杨晞举荐,还愁不能留在京师吗?多年外放为官,一直没机会回长安的高适,可是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意,那就是留在京中为官。留在长安任职,至少不要那么辛苦,而且更有升迁的机会,他年岁已经不小了,喜欢安定一点,更希望能有更高的成就。
要是他现在不是五十几岁,而是三十几岁的话,他倒希望外放为官,甚至继续领军打仗。
见高适接受了他的好意,杨晞也放了心,笑着道:“高将军,你的能力非常出色,相信陛下也会赏识你的,待叛乱平息了,我会亲自带你去见皇帝陛下,为你请功,当面向陛下举荐你。”
“末将不知道如何才能报答杨元帅这番恩德了!”高适很是感动。
杨晞却没太多理会高适的感动,他也只是为自己的以后考虑而已,看了高适两眼后,也继续说道:“高将军,你也可以向陛下,向本帅举荐一些你认识,有才学、但没得朝廷重用之人。叛乱平息后,朝廷肯定需要非常多有才之士,出来治理各地,安抚百姓,本帅可以替他们找个发挥所长的机会。”
听杨晞如此说,高适已经有点明白过来,杨晞这是在为他自己作打算,想招揽一部分忠心之士,以谋求更多。当然这是正常之事,哪个想成大事,想有作为者,手下不是有一般亲信人物?没有一帮忠心于自己的人,那是成不了事的。
想到这,高适也没犹豫,马上答应:“杨元帅,以前时候,末将是有一些交情甚好的朋友,现在他们大多都是比较落魄,要是有机会,我一定介绍他们给元帅认识。”
“你与本帅说说,你都有哪些人认识!”杨晞有了兴趣,他对这个时代有哪些历史名人并不太清楚,很想知道高适结交的都是些什么人。
“李白李太白,是末将的挚交,只不过他一直不得志,至今还是无所成;杜甫杜子美也是末将的挚友,只是现在也不得志;还有岑参岑子舆……”高适一口气说了三个人的名后,也马上解释:“这三人与末将关系甚好,当年曾同游梁园,谈诗论赋,甚是惊叹这几人的才学……”
说到这里,高适停下了话,因为他看到了杨晞脸上的惊愕。
杨晞当然惊愕,因为高适刚才所说的这三个人,在后世时候都是如雷贯耳的,李白、杜甫、岑参,小学、中学时候不知学了他们多少诗歌,没想到这几人现在都还在世,而且与高适还是挚交好友。
想着以后与这些“历史名人”肯定有交集,杨晞有点小小的激动,诗仙、诗圣,后世时候民间的知名度太大了,比李隆基这样的皇帝名声要大很多呢……
第一百三十八章希望你不要让本帅失望
也就在这五十门“威武大将军”及一千个炸药包运抵硖石堡的第三天,休整结束的大军就往洛阳方向进发了。这次杨晞和庞忠、高适、刘光庭、吕崇贲等将率领前军十万人先行,延王李玢及王思礼率中军五万人跟进,田良丘领后军。
大军行进速度并不快,因为一路行去,距洛阳是越来越近,谁也不能预料会不会有意外事情出现。洛阳附近,地势比较平坦,特别行动队的军士没办法做到替大军清除一切障碍,几乎背水一战的叛军什么举动都会做出来的,因此杨晞令将士们加强警惕,每天的行进速度不要那么快,以防意外情况出现。他也令刘光庭和吕崇贲各领两万人,在他亲领的人马左右两翼几里外行进,相互拱卫,以免不测。
同时再派出大量的斥候和侦骑,在前方打探情况。
也幸好,在硖石堡出发的几天,都没遇到什么特别的情况,据前方的特别行动队报告,叛军的侦骑倒是不少,大部都给他们收拾了。但杨晞不敢有任何的大意,他和庞忠一道领前军其余的六万人,小心翼翼地往前行,无论是行进还是扎营时候,都不敢有任何的懈怠。
这一日,他在扎营后,与诸将商量了一番事后,将准备离去的庞忠留下来,他想和庞忠商量一些与这次军事行动无关的事。
“庞将军,本帅相信洛阳很快就可以攻下来,叛乱也会马上平息,天下很快就会太平,”杨晞笑着问庞忠,“只是不知道将军在战事平息后。有什么打算?是想继续在外领军,还是到京中任职?”
听杨晞如此问,庞忠愣了一下,他没想到今天杨晞会问询这个,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更不知道如何回答。
“庞将军在这次平叛战事中,表现可圈可点,陛下都数次当着众臣的面夸奖,”杨晞脸色依然平静,面带微笑,“陛下也不会再追究你庞将军灵宝之战败绩的责任。相信战后肯定会有升迁的。本帅觉得你战后回京,到禁军中任职是最合适的,只是不知道庞将军自己意思是什么?”
杨晞的“美意”来的太突然了,庞忠一下子呆住了。到禁军中任职,这是大部分像他这个年龄的将领最渴望做的事。已经过了激情冲顶的青春岁月,战事也指挥了不少。胜仗败仗都打了很多,功也成名也就了,如果可以不再继续上战场冲杀,回京任职,到备受人尊崇的皇宫禁军中任职,当然是像他这个年岁的将领都非常渴望的事。
庞忠当然很希望这样的美事落到身上,但他也知道。这是极难实现的事。
对于任何一位将领,能到禁军中任职都是莫大的荣耀啊。禁军中的将领,即使是那些中低级军官,都是来历颇为不简单的,至少有一点是必须达到的,那就是得皇帝信任,这一点做不到,那是没机会到禁军中任职的,庞忠从来没有这方面的渴望过。但今日突然听杨晞这样说了,如何不让他震惊。
杨晞现在极得帝宠。小小年纪就被委以左龙武卫大将军职,虽然是个检校的,但与正式任务的在权限上并无多大区别,相信再过一段时间,“检校”这两个字也会除去了。但他庞忠是个打个大败仗的人。这么多年以后,从来没机会得皇帝接见过,更没可能得帝宠,杨晞这样问,肯定是想举荐他到禁军中任职的。一想到此,庞忠心里就一阵激动。
不过他也马上明白,杨晞这是在向他示好,想彻底将他拉拢过去,让他甘愿当杨晞的亲信。说实在的,他并不介意当杨晞的亲信,这段时间接触下来,他觉得杨晞是个大有作为的人,只要其父杨国忠不倒台,前途是不可限量的,跟着杨晞做事,那他的前途也是一片光明的。
只是杨晞太年轻,要让他这个年纪是杨晞好几倍的人,给杨晞当“小弟”,好像很失了脸面,因此杨晞突然间问询他这事,诸多的担虑让他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
杨晞当然知道他的问询有点唐突,但他一点也没在意,盯着庞忠,越加直接地说道:“庞将军,本帅觉得你谋略、胆量方面比其他几将都要出色,也相信灵宝兵败只是个偶然,在陛下面前也是如此说。这段时间的征战,我们合作的很愉快,希望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