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傲唐(唐远)-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定不能让杨国忠父子如愿,这是李亨进一步坚信的念头。

在检阅了潼关驻军后,李亨也进一步巡视了潼关的城防,修葺接近尾声的汉潼关城他也去观摩了。

在叛军连番的攻城及大唐军队撤离前的破坏下,汉潼关城已经基本失去了防御功能。几个月修葺下来后,城隘已经完全修复,雄关再现。汉潼关城还在修葺的过程中改建了一些防守设施,可以说整修完成的汉潼关城,无论是规模还是险要程度上都比原来的要胜上一些,防御能力加强了。

禁沟也早已经清除干净。

多处险要的防御设施都恢复到战前最好状态,甚至比战前还要完善,杨晞在陪同李亨巡视时候,还是有点小小的得意的。

李亨在视察过后越加的惊异,也进一步明白杨晞的能力比他预料的还要出色,杨国忠有这样能力出色的儿子,可是如虎添翼啊!

说实话,李亨并不认为杨国忠能力出众,他那几个几年前已经入朝为官的儿子,杨暄、杨昢、杨晓都是才能平平,李亨觉得杨国忠能有现在这样的权势,完全是因为投机取巧,阿谀奉迎,得了皇帝宠幸之故。但要是杨国忠有杨晞这样一个能力非常出色的儿子相助,在军中又取得了威望,那威胁太大了。有一个念头在李亨心里潜滋暗长,那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杨晞这么顺利地发展,获得更高的威望和地位,他要想办法阻止,甚至下手除去。

念头一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李亨在巡视结束,回自己屋子休息,召李辅国密议时候,就把自己的想法与李辅国说了。当然李亨说的很含蓄,只是和李辅国说了杨国忠这个奸相对国家的祸害,杨晞是为虎作伥,要是能除去杨国忠和杨晞,那将是国之大幸。

李辅国当然明白李亨话中的意思,只是这事他轻易不敢接茬,在李亨没有明确表面前,只能含糊其辞,不敢明确说明意思。开玩笑,这是天大的事,要是被外人知道,自己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何况他现在也没这个能力,到底这是杨晞的地盘,他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没有什么亲信在边上,想做成什么事都不容易,要去做李亨暗示的事更是难于登天。

李亨也只是念头刚起,并没有下狠心,也没有详细的计划,只是含糊其辞地与李辅国说说,李辅国没在这事上接口,他最终也没明说。不过李亨却一再要求李辅国要密切监视杨晞的一举一动,杨晞的任何举动都要向他密报,并以奏报的形式上呈朝廷。

监军宦官原本就有这个权利,直接向皇帝密报领军将领的行为,也就是可以名正言顺地打小报告,甚至泄私愤。要是监军宦官想整哪个将领,基本都会成功,连高仙芝、封常清这样立下无数战功的名将,都因为边令诚的私怨而死。虽然说这其中有杨国忠的因素在里面,但要是没有边令诚的奏章,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位也不会丢了性命。

李亨让自己的亲信李辅国来潼关当监军,主要目的就是制肘杨晞,约束杨国忠势力的膨胀。

李亨也知道,只有通过他那位当皇帝父亲的手除去杨国忠和杨晞才是光明正大,不会给自己惹来麻烦的,要是有私下的手段,即使成功,他也会跟着倒霉的,除非他逼宫,学太宗皇帝李世民,逼迫父亲退位,自己当皇帝,不然绝不能动手除杨国忠和杨晞。

在与李辅国一番密谈后,李亨一个人躺着想了想,最终还是没坚定刚才突然起来的念头,准备以不光明的手段对付杨晞。不过他相信他可以让李辅国效仿边令诚,让杨晞倒霉的,无论如何,他至少要让杨晞没这么顺利继续执掌兵事,并最终从军中退出。

李亨在与李辅国密谈后休息了一会,休息足了,也就起身,令自己身边的亲兵去召潼关诸将,他要单独召见。王思礼、庞忠、李承光、高适、田良丘、吕崇贲、李福德、刘光庭等级别较高的将领李亨都单独召见了,除了问询军务外也嘉勉了一番诸将,表示会在回京后在皇帝面前为他们请功,恳请皇帝彻底免了灵宝兵败这些将领所犯的罪。

在说了这些,获得一些将领的感激后,李亨也趁热打铁,进一步表示了拉拢,特别是王思礼、庞忠、高适、田良丘、吕崇贲这些原本对杨国忠非常有成见,甚至建议哥舒翰诱杀杨国忠的将领,李亨更是许以重诺收买人心。他也在言语中隐隐透露,皇帝年事已高,数次流露出要退位的想法,再过一些时日他就是大唐的皇帝,要是诸将忠心于他,必会受到进一步重用的。

还真不要说,李亨这一招挺有杀手力,王思礼、庞忠、吕崇贲、田良丘等将原本就对杨国忠非常不满,他们对杨晞敬重只不过因为这位年轻的元帅力挽狂澜,拯救了潼关,这段时间的表现让他们折服而已。但他们依然痛恨杨国忠这个杨晞的父亲的。在他们眼里,太子李亨的重要性远胜于杨国忠,更不要说杨晞。李亨是大唐未来的皇帝,与李亨对抗是自找死,未来的皇帝能这样亲自拉拢,许多人的欣喜若狂,马上表示了自己的决心,表示会效忠于太子的。

杨晞当然明白李亨在做什么,不过他却没办法阻止,他也没办法阻止。

李亨拉拢后的效果他也看到了,王思礼、吕崇贲、田良丘等将领待他的态度有些改变了,庞忠的情绪也有一些变化,只不过没有其他将领一样明显。监军李辅国也活跃起来,许多事上他都要插一手。

这让杨晞挺是恼怒。

第三十七章不能退让

(感谢天空没有记忆书友的打赏!十二点钟左右还有一更!求收藏、推荐票、打赏!有兴趣的友群聊聊天,群号:283,290,475)

-------------

还好李亨不可能一直呆在潼关,很快就要回长安的,不然杨晞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收拾场面了。

在抵达潼关后的第六天,李亨终于踏上了行程。

将李亨的车驾送离潼关界,杨晞大大地松了口气。

李亨到潼关巡视、劳军,差不多是挖他墙角来了,他辛辛苦苦几个月积累的威望,收获的人心,几乎被李亨毁了大半,让杨晞甚是愤愤。

王思礼、田良丘、吕崇贲等人的心思有了变化,这一点是很明确的,杨晞当然不能容忍这样。

但他并没有召这些将领来质问什么,而是在李亨走后,依然继续令他们练兵,与李亨来之前一样。

如果他表现的气急败坏,那情况会更糟,他必须要表现的非常大度。

倒是高适主动找上门来,向杨晞说了李亨召他时候所说的招揽意思,并很不好意思地说道:“杨元帅,末将只是一心想为国效力才答应太子的一些要求的,并不是要拂杨元帅的意,元帅对末将有知遇之恩,这份恩情末将会永远记在心里的。”

“高将军言重了,”杨晞对高适所说的不以为意,而且称赞了高适的耿直,“高将军,你能与本帅说这些,本帅就很高兴了,太子这般说,也是情理之中,毕竟他是国之储君,未来的皇帝,以后大家都要听他的。不过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守好潼关城,训练好潼关城内的兵马,准备接下来的战事。”

见杨晞不在意这些,高适挺是意外,越加对杨晞的大度敬佩并称赞起来。

庞忠也和杨晞主动说了这些,不过他并不是特意来找杨晞说这些的,而是在某一次禀报军务时候后说的。他并没有如高适一样效忠杨晞的表示,只是因为心里耿直而说这些,希望杨晞不要介怀,他也不会因太子的拉拢有任何的改变,接下来的时间内,会带好兵,做好事,绝不会懈怠的。

李承光、李福德、刘光庭原本就是杨国忠的亲信人物,李亨在这次巡视时候也曾有拉拢,不过他们立场比较坚定,没对李亨表示什么,他们也在李亨走后分别找杨晞说了一些“心里话”。

也还好,王思礼、田良丘、吕崇贲等被李亨说动心思的将领,在后面的训练中并没做出什么逆着杨晞的行为,而是依然如前面那般,兢兢业业地做事,继续带领军士们训练,对军士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对杨晞也依然敬重。倒是李辅国,在李亨到潼关巡视后,似乎腰杆子硬了一点,在议事的时候,也会发表一些意见,不过他的意见基本被人无视了。

但李辅国好像抛却了顾虑,对杨晞也会直言指责,表示许多事要他这个监军同意才能做,杨晞做任何事,布置任何行动也要知会他这个监军。但杨晞还是挺强硬,表示怎么布置军务是他这个元帅的份内事,不需要监军插手。两人因此数次起争执,但最终还是以杨晞压倒李辅国而收场。

在与李辅国的较量中,杨晞是决不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