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争的花费,战后的抚恤都是需要失败的一方来支出的,至于失败国的民生如何,就不是杨猛该关注的问题了。能打到家门口都不是什么好人,这些的国家也不值得可怜,穷追猛打、赶尽杀绝才是正理。
“三爷,说到这洋人,上次潘老爷所提修约一事儿,您还没做答复呢!”
与洋人还是与朝廷开战,徐子渭不怎么关心,他所知道的新军,在大清就是无敌的军队,洋人恐怕也不是新军的对手。
三爷所说的应对。徐子渭理解的很到位,无非是大义而已。读书人最擅长的就是这个,修约无疑是个不错的开战借口。
“修约?那是朝廷的事儿,咱们不能拿着这个做借口,这段时间,五大商埠的洋人或许会有些挑衅的动作,这才是咱们要着力的地方。
修约一事,自有朝廷那边应对,咱们要应对的是商事上的挑衅,原则只有一个,只要在道理上站住了脚,咱们谁也不让。
让明湖那边派遣一部分精通西洋律法的人到广州,以便潘老爷和泰辰应对,泰辰那边,一分利益也不能想让,至于潘老爷,还是要以朝廷的谕令为准,这事儿到时候老子这边自有计较,近期主要看朝廷的应对,咱们为辅。”
修约一事,杨猛没什么态度,既然朝廷不会应允,他在修约上做文章,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事涉商务,自然有许多的矛盾,只怕列强各国修约不成,各种各样的挑衅,就会在五大商埠兴起,至于是些什么事件,杨猛就不清楚了,但有一条,无论什么后果,杨家商号是不会出让一丝利益的。
“三爷,修约才是国事,咱们在小事儿上做文章,是不是有些不够大气啊?”
名不正则言不顺,寻衅滋事总归是小事儿,若是因此开战,未免显得不够大气,这大义之名,怕是不好占据呐!
“计长,你想反了,修约不是对咱们来说的,而是对洋人来说的,他们的目的就是修约,为了修约而打仗。
你要是在修约上做文章,废除这些条约,得罪的就不是一国了,而是多国,战争总要有个进程的,先打一国再打多国,一开始就跟多国开战,对咱们极为不利。
若朝廷拒绝了洋人修约的请求,他们势必要寻衅滋事,然后借着小事儿挑起战端,这段时间,咱们要做的就是拿着洋人机心在国际上做大义的文章,先博得一些国家的同情再说其他。
未来的这场战事,咱们绝不能主动开战,等洋人率先开战之后,咱们才能下死手,这样事情的前因后果就极为清晰了,大义的名分也就落在了咱们的手里。
对于英吉利,港岛这地方极为重要,是不可或缺的前哨基地,对此老子也有了安排,一旦洋人开始挑衅,让林吉李残余的人马到港岛周边搅局。
到时候,御晦、剿匪,二者合一,咱们若是能夺下港岛,就将那边的洋人从老到小全数诛绝,那大战也就不可避免了。
咱们本土作战,以逸待劳,即使沿海的战事不利,也能退居内陆继续作战,而英吉利等国,想要维持规模庞大的海上运输线,势必是个极重的负担。
一旦开战,就要全线开战,打咱们就要打国战,无论是英吉利还是法兰西,都很难支撑这样的大战,待到他们财政崩溃的那一刻,战争对咱们来说,才刚刚开始。”
杨猛的计策,是极为阴毒的,列强初期的挑衅或是威胁作战,参战的人员,绝对多不了,一旦战败,列强就会罢手,但战争可不是说打就打说停就停的,屠杀英吉利在港岛的人口,就是杨猛挑起大战的由头。
林吉李是太平军所属,英吉利与太平军之间的关系,也是不清不楚的,即使是屠杀,这借口也很好找,到时候往太平军身上一推,大清也是可以一干二净的,那真正挑起战事的责任,还是要归咎于列强发起的小规模战争。
只要战争初期有了正义的由头,之后的战局怎么样,战争的手段多么下作,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
看一场战争,首先看的是发起的原因,最后看的是战争的结果,至于战争的过程,除了各国的军队,又有多少人会关注呢?
战争的过程,在杨猛看来无非是胜利者歌功颂德,失败者博得同情的资料而已,无关紧要的玩意儿。
“三爷,这么大的战局,咱们能撑得住吗?”
杨猛虽说只是寥寥数语,但涉及到了国战,消耗的银钱物资,就不是一个河道工程能够比拟的了,一旦大清的财政先于洋人崩盘,那战局就难以预料了。
“固河修渠兴商事!三两年之内江南的钱粮,尤其是粮食,就会有很大的增产,不受天灾影响的江南,在钱粮上足以支撑几十万人的战局了。
至于太平军,挥手可扫的存在而已,待到固河修渠之事抵定,谁能奈何的了老子呢?”
战争所打的钱粮有了保证,这战争就能长久的维系下去,这时代的战争,最终拼的还是刀枪上的功夫,只要有了充足的兵源,庞大的军工产量,战胜只是时间问题。
“计长服了!”
如今徐子渭再看固河修渠,眼界已经全然不同了,固河那是拓宽运兵通道,修渠那是保证粮食产量,而固河修渠的壮丁,就是最好的兵源,数百万壮丁,只要开始了训练,三五个月的时间,就是数百万的新军呐!
第六百三十八章安庆乱局(上)
大清最大规模的火器战,不是杨猛发起的,也不是康乾年间的旧事,而是由左骡子和曾老九在安庆发起的。
太平军翼王石达开亲自坐镇的安庆,聚集了两万多太平军,加上一些信众,石达开在安庆周边的总兵力,也是超过六万的,虽说壮丁们的战力有限,但守城战,他们还是可以胜任的。
石达开经营的安庆,与当年的九江、湖口差不多,城外有四大兵寨,分驻安庆的东西南北,每座兵寨两千太平军,万余壮丁把守,石达开率万余太平军以及安庆的百姓,坐镇城中。
这四座兵寨对于攻城的人马,来说绝对是个极大的威胁,首尾相应的安庆,就跟个乌龟似的,让左季高和曾老九很难下手。
石达开手里的兵员不凑手,曾左二人更是如此,曾老九统领的只是两营兵五千余人,湘勇的主力,都跟着曾家大哥曾涤生,在江西剿匪呢!
左季高虽说带的是主力人马,可也不过万余的人数,剩下的那部分人马,还要打通宿松、太湖、桐城一线呢!
一万五千人马,加上周边零碎的绿营兵将,还有万余用军粮引来的壮丁,满打满算也不过三万人,若是没有夯土的围墙、丈余深的大壕,这三万人,能不能围住安庆,都是个问题。
兵寨要有、围墙要守,真正能投入战斗的精锐兵员,也不过五七千人,靠着五七千人,硬打石达开防守的安庆。显然不是什么好主意。
而且坐镇安庆的石达开。被围之后也没闲着。一座座兵垒也在四大兵寨之间蔓延,假以时日,这安庆还真就不好攻打了。
东王援助的那批清妖军械,对石达开来说绝对是雪中送炭的好东西,有多少军械就有多少人马,瞧清妖的人数,三两个月的时间,怕是攻不下安庆。一旦清妖漏了破绽,就该是他石达开发威的时候了。
只要一个半月,安庆的可战之兵,就能再增五万人,虽说战力会差上一些,但守住安庆却是十拿九稳的。
安庆城外左季高营寨之中,却迎来了一位恶客,不是外人,正是与他同围安庆的曾老九,之所以称其为恶客。也是有原因的,原因也简单。就是左骡子已经知晓了杨老三的用意,这兵围安庆之事,不过是佯攻而已,当真,这事儿就没法做了。
若是那杨老三真要打安庆的话,恐怕现在的安庆早已失陷了,朝廷在猜忌杨老三,杨老三那边近期势必不会对安庆大动干戈,靠着湘勇、楚勇以及两湖新组的绿营,不是没有下安庆的机会,但这时间至少要前推俩月,如今么!想要攻陷安庆,还缺了杨老三水师团练,那一支人马,没有水师团练,想攻陷如今的安庆,可是不容易的。
据探马所报,在安庆坐镇的是石达开那厮,据杨老三那边的消息,最近安庆城中,又多了几万人的军械,桐城、安庆、池州这片地域,长毛贼的人马,连猫带狗都算上也是小十万人的。
凭着区区三万人马,想要打下长毛贼重兵防守的安庆,想想都不是什么容易事儿。
兵围安庆,计是好计、谋是好谋,可惜朝廷的应对慢了一些,足足拖了两个月的时间,江南大营的向荣兵败身死,这兵围安庆,就成了水磨的功夫了,再想旦夕而下,也只能是在想而已。
自己身后的那位杨部堂在谋算什么,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