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皇朝)-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专注做事的男人最有魅力,一直在记录的魏芷晴,眼里也慢慢升起了水雾,何其幸哉!让她遇上了这么一个男人。

“再给我读一遍,我要重新理一下。”

这关系到杨家以后的发展,杨猛不能不重视,整理、修改、润色、誊抄,直到魏五和徐子渭来了,杨猛两人还没有完成最后那一点工作。

“你们稍等一下,待芷晴誊写完了,看看我的这份方略有什么不妥之处。”

第一百九十章重组督标(中)

杨猛、魏芷晴两人忙活了近半个时辰,誊写好土地与粮食方略,才交到了魏五、徐子渭两人手上。

“先不要评论,看完之后、想好之后再说话,这可是我和芷晴花了一夜的功夫才整理出来的。”

说完之后,杨猛就坐了下来,默默的等着两人给自己提意见,而魏芷晴则是悄悄的下去了。

不大的时候,一大罐老参鸡汤就被端了上来,魏芷晴招呼自己的父亲和徐子渭一起用饭,两人却如木偶一般,怎么招呼也不回话。

“让他们看吧!这东西他们想理解,得花不少功夫的,咱们吃咱们的。”

一罐老参鸡汤下肚,杨猛让魏芷晴歇着去了,他自己却在大堂之中闭目养神。

从清早到正午,徐魏两人把十几页的方略,看了十好几遍,愣是没说一句话。

“好!太好了!土地集中、粮食集中、按劳分配、以银代粮、粮栈购粮、限人限量,有了这个方略,大事已定,云南上下脱不出杨家的掌心了。”

徐子渭的叫好声,惊醒了杨猛,也惊醒了魏五。

“鬼叫个屁,吓了老子一大跳,我先去洗把脸,回来再说。”

在仆役的服侍下洗了把脸,杨猛回到大堂,魏芷晴也已经到了,这事儿也该算她一份功劳的,抻了抻筋骨,杨猛就做到了主位之上。

“说缺憾之处,好处就不用说了。”

杨猛的这个方略,可是整合了后世的好些东西。在大体的方向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缺憾应该出现在一些细节之上。

“这个方略与军屯有些相像,但一个按劳分配,就解决了懈怠的问题,但各处的种的粮不同,因此产量也不同;土地的肥沃与贫瘠不同,产量的区别更大;再有就是杨家的一些山林,那里也有出产,怎么不囊括在这个方略之内呢?”

魏五的资格最老。也是他最先开的口,按劳分配说的容易,做起来却是极难,他拢了拢心里知道的东西,却根本拿不出解决的办法。

“魏先生此言极是,这一关隘不破,这大好的方略就执行不下去,大清百姓,不患贫而患不均,只要有了不均之处。这方略即使强制的执行了,最终的结果还得像军屯一样。因弊端而终。”

徐子渭也是有什么说什么,这个方略虽说极好、极好,但也有一个致命的缺憾之处,那就是不均!产出的不均,分配的不均,最后就会导致弊端越来越多,你比我我比你,拖到最后,就会把这个大好的方略拖得一钱不值。

“折价!土地山林的出产全部折价,整合出一个标准,根据他们创造的财富,发放月俸,但在粮食上面,可以稍作平衡,种粮如果收益小,就多给一些。

但做这些之前要有一个标准,什么样的地产多少粮、产多少别的东西,产出的多俸禄就高,产出的低于这个标准俸禄只能照最低的来。

这个月俸就要保证所有出力干活的人,都能吃饱吃好,手里还能有一部分的余钱,至于那些想占便宜的,饿死也没人管他们,这个可行吗?”

把土地变成工厂,随着各种技术的进步,土地的产出会越来越多,用的人也会越来越少,到了那个时候,种地就不一定是最底层的活计了,收入一样会很多的。

这项方略实施之后,杨猛身上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单单耕牛和一些农具的使用,就会富余出大量的劳力,给他们安排营生,有利可图的营生,也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折价是不错的办法,这样一来,农人就不必承担以粮换钱、以钱换银这样的盘剥了,现在朝廷的税赋还得往上缴,单单这一项,整个云南就得十几万两的差价。

但是集中粮食对咱们来说是个好事儿,可这一进一出,多了几道程序,就怕下面的人从中牟利,把咱们的大好方略给毁了啊!”

魏五的出身,让他对政策的实施有很好的洞察力,朝廷的许多方略都是不错的,可为什么最终却因为百姓不堪重负而被放弃,原因就是处在人上面。

“这个不怕,近期我会下一个条令,凡属杨家的人员,贪污的银两超过一个农人一年的收入,直接砍头、十倍祸及妻小、百倍诛其三族。

上官不查、不问、不明,降职!懈怠渎职者,直接灭族!”

杨猛这话一说,堂上的三人都打了一个冷战,这杀性也太大了。

“三爷,如此就怕无法执行啊!明初朱元璋,也是这样,可后来不久就不了了之了。这样的严刑峻法,也会伤害到各级官员的积极性啊!”

魏五觉得这样的发令是绝对执行不下去的,之前他与杨猛就商量过这事儿,现在旧事重提,也不知他那里是个什么态度。

“我还是那句话,有贪的就一直杀,想当官的人多了去了,当官不一定要读多少书的,基本识字就能当官。

杀上十几年、几十年,习惯了就会慢慢的执行下去,在我云南这样的事情绝不姑息。但也有例外,那些能为云南做出绝大贡献的,可以有特权。

比如说西山铁厂,那几个改造了锻铁配方的人,只要他们不是背叛云南,就可以免除一次罪责,贡献越多,特权越多免罪的次数也就越多。”

特权也是杨猛这些天想出来的,大清的读书人,削尖了脑壳都想做官,自己在做官上立下严刑峻法,在科技上设置特权,不怕他们不去钻积,如果可行,以后用特权换官,也不是不行,但要试一试,现在还不是时机。

“三爷,您这么办。就怕纲纪崩坏啊!没了好处。谁还去读书呢?”

身为士大夫的一员。魏五对于这个举措,还是有些难以接受的。

“无所谓,反正现在的世道就是读歪书的人造成的,崩坏就崩坏吧!这个我绝对是要实行的,至于读书人的事儿,与我没多大关系,我要的就是实效。”

现在的云南科技是最大的短板,至于其他的。都可以将就,只要自己握住了枪杆子和粮食,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谁要是成了绊脚石,就办谁!

“爷,这些方略虽好,可难以实施啊!您要是硬来,只怕各地的反对声更大!

再就是林则徐还在云南,这样的事情,想瞒恐怕是瞒不住的。

若是传到了外面。就怕朝廷那里和各地的官绅,群起而攻啊!”

徐子渭寻思了一会儿。也提出了属于他自己的意见。

“这个简单,林老虎不是让我重组督标吗?三千六百人的名额,我实际弄了四千五百人,这四千五百人就是三四千户,先让这些人试试,如果可行的话,咱们就提高这些人的月俸,不怕新军的家人不眼热。

新军再加进来,就是一万多户了,在推一下滇西那边,几万户、由此再在宜良实行,大事可期。

至于林则徐那边更简单,就说是军屯,反正西疆那边有这样的规矩,咱们做了也不算违背法令,你们觉得如何呢?”

借着重组督标的机会,推行新的土地、粮食政策,完全是没有一丝空隙的,老爷子的这次喝问,算是帮了杨猛的大忙。

“没问题!”

“唉……成了!”

徐子渭答得爽利,魏五答得无奈,徐子渭的爽利是处于自己的地位,杨家有了这个法子,称王称霸就简单至极了。

魏五的无奈,是为了那些读书博取功名的读书人,这样的人,在大清数不胜数,十年之后,他们做的学问,至少半数要废了,杨猛的方略是针对儒教的大杀器啊!

“三爷此事,必起风波,我觉得还是要在总督府提前报备的,有了这个先手,即使将来的风声打了,咱们也好有个借口。”

徐子渭现在在杨猛心中的地位,慢慢的高过了魏五,徐子渭的法力诈术,现在才是最有用的东西。

“嗯!这个我去做。你和魏先生,这几天就到宜良的明湖书院,把这个方略充实起来,责成岑毓英赴滇西督办此事。

计长,你也别忘了永昌,我二哥的安全要放在第一位,一旦永昌有异动,及时的通知我。

魏先生,针对这个方略,明湖书院那边也要有所侧重了,杂学要放在儒学的上面,刘一贴的医学馆也要放在儒学的上面。

还有理教的事情,近期我也准备实行了,林则徐当年在广州败于禁烟之事,现在他对禁烟的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