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比得上蒋国柱吗?就算一样多,保国公为何要自己费事冒风险呢,办砸了会招惹你们怨恨,还会毁了自己的名声。”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金圣叹那么镇静,有一个人已经大哭起来,这个士人这些日子一直给县里的官吏塞钱,而得到的回复就是让他要相信皇上圣明、要相信朝廷不会冤枉好人。这些模模糊糊的保证也是他们最后的希望,更让他们不停地去行贿官府,换取更多的幻想。
“今日安老板来,只是为了告诉我们必定要家破人亡吗?”金圣叹轻声问道。
“如果你们相信清廷,相信官府,那你们还是趁早把幼儿托付给可靠的朋友,收拾包袱准备上路吧。”安乐思挥了一下手,让随从拿出厚厚的一个本子,把它展示给金圣叹和他的朋友们看:“我这次带来了一百张强弓,两千支利箭,二十台弩机,每台配有十支弩箭……这是川西最新式的火铳样品,自发火的,我们管它叫燧发火枪,很贵,但是威力巨大,就是江南的梁提督穿着三层铁甲来了,也是一枪毙命。目前我们只有两杆样品,本来是要送给保国公过目的……还有盔甲,质量上乘,都是京畿绿营的正品,苏州府的兵我不敢说,面对吴县的衙役时,穿上它杀个七进七出保证没问题……如果你们付钱,我可以安排教官,训练你们的庄丁如何使用这些武器……”
“安老板是要我们造反?”一个士人已经牙齿打战,格格声响彻满屋。
“没有,我不劝你们造反,我只是告诉你们一个办法,如何让你们效忠的官府愿意接纳你们,不欺负你们,”安乐思摇头道:“保国公希望你们能和官府保持团结。”
在邓名看来,团结指的是双方都作出让步,如果一方步步紧逼,另一方无限退让,那不是团结,而是剥削和压榨。
邓名记得一个人说过的话,而安乐思就奉命把这句话带给金圣叹他们:“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者存。”
第37节军火
燧发枪的研究是邓名在帝国政府开张后就向各个军火商提出来的,可是却拖了这么多年才搞出了发火率能够接受的样品来。一开始成都的军火商实际就是铁匠铺,根本没有制造枪支的能力,能做的就是修补破损的刀剑、盔甲。后来靠着邓名各种政策扶持,算是发展起来了,可明军的膨胀速度远远超过这些商行发展速度,修理装备的生意都忙不完,都没有人去制造新的装备,更不用说研究一种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本的新式武器。
长期以来邓名很少在成都呆着,他的大部分收入也都用来发展五十一亭和私人卫队了,没有继续向军火商那里投入,所以燧发枪的研究进度就像乌龟爬一样的慢。直到两年前,明军的扩充速度才稍微放缓,战争红利丰厚,也让军队和士兵都开始考虑更精良的装备,成都军火商的主要业务也开始从修补旧装备变成生产更多的新装备。
但直到一年前,军火商修理的盈利依旧和生产新武器持平,因为夔东军获得的装备更多,而夔东军的工业能力更差,很多军火商都跑到袁宗第、李来亨他们的地盘上,靠帮他们修理装备赚钱,而这些人也拥有了用粮食、食盐、邓名给的补贴或是其他出产付账的能力。
在返回四川的路上,邓名把川西送来的燧发枪样品交给火铳部队试验,还把军官都找来旁观。
“装备了燧发枪之后,我军就可以采用肩并肩的步枪阵型了,不会有明火引燃火药的问题;步枪的装填速度也比火铳要快三倍。”邓名得意洋洋地给手下们介绍这种新锐兵器,燧发枪的成功证明了他的高瞻远瞩,之前他的手下可都不认为邓名表述的这种武器能够真的被制造出来。
“确实不错。”自认为是火器专家的穆谭,难得在这方面向邓名承认错误:“产量有多少?”
出身闽军的穆谭曾经旁征博引,说火铳一定要用明火引燃,而邓名描述的那种武器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正是穆谭的怀疑态度,让帝国政府不愿意分担军火商的研究费用——到处都要用钱,军火商不愿意大量投资在一个成败难料的项目上,帝国政府也是一样
“一个月大概能生产五十到一百支吧。”邓名的口气听上去有些犹豫,熟悉他的军官都猜测五十支未必能够达到,而一百更是遥不可及。
“这么少?”穆谭又把那杆步枪看了一遍:“也就是这个枪管麻烦吧?这燧发扳机好像也没什么难的,不比火绳扳机难多少啊。”
“是啊,但实在是太贵了。”邓名迟疑了一下,告诉大家为何燧发步枪产量如此之低,因为军火商给每杆燧发枪定下了八千元的定价。
“好贵!”所有的军官都发出惊呼,当初张长庚卖给邓名的弩机才折算了几十两白银,大约相当三、四千元的样子,而现在明军使用的火绳枪售价只有二百元。
“因为火绳枪基本都是从缅甸缴获的,然后交给军火行代售,很多所谓的破损就是枪托被碰了,要是裂了需要更换都算特别严重的了。抢来的东西,能有什么成本?而这个全部是成都自己造的,因为没有先例,所以还都用的特别好的老师傅,还有这几年研究人员的工钱呢,都要打进成本里。”邓名解释道,如果能大量生产,那售价就能大量下降,毕竟打进成本的研究花费都是一个固定值,只要产量大那很快就能把价格拉低。
不过邓名手里没有这么多钱,成都的财政一有盈余就大量投入教育,而邓名的私房钱更不会白白来帮帝国政府付账单。现在仗打完了,军队损失不大,武器对清军也有很大的优势,要让帝国议会同意在这种情况下再征一次特别税,购买大量的步枪恐怕很难——再说也只有邓名知道步枪会彻底淘汰弓箭、盔甲、大刀、长矛,在其他人看来,就是购买这种没有经过实战考验的武器,其他装备的花费也依旧不能省。
所以燧发枪只能缓缓换装,而且要想用它取代弓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靠实战让军官普遍认可它的威力,而现在只能建立一些实验性部队。这样换装当然会让步枪的售价居高不下,而且这种为了满足邓名个人兴趣而开发出来的武器,因为无法大规模生产,那生产成本也降不下来,工艺改良也会进展缓慢。
听到这种武器的昂贵价格后,很多军官都失去了兴趣,大部分人都不认为应该过早地用这种完全陌生的武器来全面替换为人所熟悉的弓弩,哪怕是鸟铳看上去都要比步枪让人放心得多,更不用说还要花费这样惊人的军费。
“一共送来了二十杆样品,这是最后一杆。”演示完毕,邓名把最后一杆燧发枪收了起来,本来这些样品邓名都打算自己掏腰包买下,安乐思的商行研究了那么久,要是邓名嫌贵不掏钱,那以后更不会有人愿意花费精力去按照他的要求研究新式武器了。
不过剩下的十九杆邓名都让安乐思送去江南缙绅那里,要是他们肯买的话,邓名就不用掏太多私房钱了。毕竟这东西有个火铳的名头,而在江南缙绅的心目中,火器就意味着厉害,不然清廷也不会禁止绿营拥有火器。
当初邓名没想到燧发步枪会这么贵,所以就对安乐思随口说道,需要二百支来装备他的实验部队,以后每月可能还要一百支步枪。但现在邓名已经打退堂鼓了,他觉得有五十支让军官先认可这种武器就好,还要求安乐思把月产量降下来。邓名只保证每月二十支的采购量,多余的安乐思需要自己拿到市场上去出售。
安乐思称他的武器已经过了武昌,正在向下游运来,一旦运到,邓名就可以开始组建实验部队了。
邓名叹到:“一百三十支枪,就是百万呐,这得卖多少翡翠才能赚出来啊?”
……
抵达湖州后,安乐思受到了庄家的热情接待。明史案已经困扰了庄家好几年了,吴之荣、査继佐的诉告就像是一把悬在庄家头上的利剑,随时都可能掉下来杀人。而为了自救,庄家已经不知道给县、府、省里送去多少银子了,但始终无法把这威胁彻底解除,能做到的只是让剑暂时不会落下来。
而最近风向变得对庄家更加不利,两年来一直为庄家遮风挡雨的浙江学政,江南提督都突然拒绝见庄家的使者,尤其是梁化凤,之前多次满不在乎地对庄家说,这种小事他一句话就能摆平,甚至不要庄家的银子,只要在书里替他梁化凤多涂抹两笔就行。但现在连附庸风雅的梁化凤都对庄家避之不及,那显然说明形势非常严峻了。
一开始庄家也以为安乐思是代表邓名来帮他疏通的,等听明白安乐思的来意后,家主庄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