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清(熊猫)-第5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倍的兵力与其交战,还是有不小的胜算的。

李国英瞪了孙思克一眼,虽然赵良栋满心的不服气,但他也没有一意孤行去打成都的计划:“我军没有船只,全部辎重都要靠陆运,行动快不起来。再说粮食也不够我们长期围攻成都。”

“成都那边不是有大量的屯田吗?”孙思克还没有放弃他的冒险念头,李国英估计成都会有二十万左右的屯兵,那么他们的储蓄就能够供十余万清军食用几个月之久。如果邓名的坚壁清野做得不好,清军就能在成都附近获得更多的缴获。就算没有一次性攻克成都,但破坏了成都周围的土地,功劳肯定远远高于攻打万县。现在有不少京官一听到万县这两个字还直糊涂:“万县在哪儿啊?”

“十几万大军,沿途无法补给,到不了成都就被截住了。一旦军粮耗尽,我军就有大麻烦了。”

“不一定去成都,先去叙州嘛。”孙思克依然没有死心,仍在极力鼓动李国英:“叙州不是有贼人的军屯么?可以先取叙州,然后再沿着岷江直捣成都。”

李国英却没有丝毫的心动,冷冷地反驳道:“叙州的贼人要少得多,可能也就是几百上千人(李国英并不知道明军已经向叙州移民),军屯肯定没有几亩,根本不够大军吃的。而万县不同,万县的袁宗第有好几千披甲,两万无甲兵,他肯定开辟了大批的农田;万县离成都远,增援到得慢,粮食收获多,还能让更多的贼人忍饥挨饿,怎么看都是万县更好。”

李国英懒得和孙思克继续在这个问题上争论,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他心意已定,绝不会修改。

广元和保宁的粮食运到重庆还需要一段时日,到时候赵良栋、王进宝也就带兵抵达了。李国英的计划制定得很仔细,重庆到万县沿途全有岗哨,烽火台也都完成选址,靠近重庆的几座已经开始建设了,确保攻打万县的军队不会被明军水师偷袭。

仔细看完李国英的军事计划后,孙思克又是一通哀叹:“总督大人,这不是进攻啊,这明明是如何在重庆和万县之间坚持下去。”

按照这份计划,出兵的终极目标不过是抢割袁宗第的庄稼。李国英甚至关于这方面的安排也只有寥寥几句,但是如何维持重庆到万县的交通线却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一大摞纸,还反复验证讨论。

“总督大人,我军竭尽全力发起攻击,出动十几万大军,难道就是为了不让士兵挨饿吗?”在孙思克看来,这份计划根本没有谈如何作战,翻来覆去都是讲如何填饱出征士兵的肚子。

“是的,朝廷给本官的指示就是发起一场攻势,但不一定需要战果。我军要发起一场进攻,但没有必要急着立功。这不就是命令本官把军队派到贼人境内,然后保证他们不挨饿吗?”

对李国英来说,攻打万县是一场难得的实战演练。反正朝廷花了这么多粮饷,李国英打算利用这个机会好好锻炼一下重庆的部队,让新入伍的士兵和新晋升的军官们都熟悉一下行军的注意事项,对如何保证后勤有所了解。

将来迟早有一天要进攻成都,把明军的势力彻底扫清,有了这次的实战演练,就可以让缺乏经验的部下获得学习的机会,暴露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纠正。等到向成都发起真正的进攻时,李国英也就更容易取得最终的胜利:“川西的贼人水师异常强大,以后进攻成都的时候我们很可能无法利用水路,本总督需要亲眼看看在四川陆路运输的难处。”

为了运粮,李国英还打造了不少手推车,这种车辆在陕西、河南都挺好用,但是在四川效率如何,会不会受到气候、地形的严重影响,李国英也都要靠实战来检验——进攻万县能够提供的经验是不全面的,但总比完全没有强。

之所以一定要把两万军队分散在整条补给线上,也是因为李国英承认完全没有阻止川西水师的能力。他耗费巨资试图打造出能够封锁长江的巨炮,但几个月下来,依旧看不到丝毫成功的曙光。

第38节牵制(上)

现在李国英制定的正是他向朝廷报告的那个计划。本来他早在四月还有一个备份计划,要更雄心勃勃一些,那就是集中兵力打下万县,让奉节和成都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困难。这个大气得多的计划是在李国英得知北京会给他派来汉八旗,并且造好了重庆的拦江大炮的炮胚之后萌生的——更多的援军和即将出炉的新锐兵器让川陕总督的底气壮了不少,他原本计划一旦大炮试验成功就大量仿制,然后封锁江面,用少量部队配合阻拦成都快速来援的部队;然后放出清军的嘉陵江水师配合主力拿下万县。

现在制造大炮的办法是首先用蜡做一个炮胚,然后在蜡炮的外围用泥土做模具,再加热熔掉蜡胚,等泥模阴干后浇入铜汁,就可获得铜炮。李国英的超级大炮自然也不例外,只可惜等比例放大的第一门八千斤重炮第一次试射就炸膛了。除了这门以外,其他用泥坯浇铸出来的大炮也无一例外地成为了废品。

经过研讨,老师傅们一致认定不能等比例放大,而是要把炮壁铸得更厚实一些。为了保证口径足够大,李国英只好继续增加大炮的重量。为了保险起见,制造蜡胚的时候老师傅们也尽可能地加厚外壁。新的泥胚现在才阴干了一个多月,估计要到七月底才能进行浇铸。就算这次样炮过关,李国英也来不及铸造更大口径的火炮了。既然做不到封锁江面,李国英雄心勃勃的总攻万县的计划自然也宣告流产。

现在李国英能做的依旧是每天坐在重庆城头,数着过往的明军船只数量。他希望到今年年底的时候,能够给川西明军的航运找点麻烦。

“四万披甲,十万无甲和民夫,总共十几万大军就是去万县袁宗第那里割点粮食!”孙思克觉得李国英的战略实在是太保守了。

“有粮食割就不错了,总比十几万大军都坐在城头上数数强。”李国英觉得朝廷完全是多此一举,不过既然钱粮都已经花了,那进行实战演练总比无所事事强得多。

……

此时在昆明,邓名没有等来皇帝的任命,却得知缅甸境内发生了政变。缅甸的王弟莽白谋杀了其兄莽达,篡夺了缅甸的王位。

“这件事可能对皇上有什么影响?”听闻此事后,邓名马上去找李定国,见到晋王后直截了当地问道:“皇上会遇到什么风险么?”

在南明风雨飘摇的现在,任何变故造成危害的可能性都远远超过带来益处的可能性,因此邓名也不愿意永历出事,即使是一个逃亡的皇帝,万一身死,都可能给天下的人心带来新的打击。

“皇上不会有事的。”李定国接到报告后也大吃一惊,不过这是缅甸的内务事,按说不会对永历、内阁和御林军有什么危害,只要天子不头脑发涨地尝试干涉——根据李定国的了解,当今天子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莽白弑兄篡位,肯定会要求圣上认可,但圣上怎么可能认可这种忤逆纲常的恶行?”李定国觉得,缅甸现在名义上还是明朝的藩属,按说宗主国应该讨伐叛逆,保护莽达的后人登上王位。不过李定国估计永历即没有胆子也没有力量进行干涉。如果缅甸的新王要求流亡的明廷为篡位者正名的话,无论永历如何应对都会有麻烦:“若是元辅能说服圣上回来那就好了。”

“如果圣上不承认莽达的王位呢?”邓名对前世永历是如何被害的并不十分清楚,也不知道缅甸政变一事,只大约记得是缅甸把永历父子交给了吴三桂;现在云南还在明军手中,吴三桂也远在贵阳,邓名一直认为永历不会有什么大危险,没想到居然又起了这样的风波。

“或许,”李定国低声说道:“或许元辅已经劝说圣上承认莽白为缅甸国王了吧,这样对圣上也是有益的,只是……只是……”李定国没有把话说完,他内心希望永历表现出天子的原则,但想想自己当年也做过贼,似乎没法把“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这种话说得理直气壮:“不管怎么样,有滇川的几十万将士,莽白也不敢对圣上无礼。”

“但愿如此。”邓名轻轻地叹了一声。

……

缅甸,大明天子行营。

莽白的使者怒气冲冲地走了。篡位成功后,莽白在都城接受了缅甸文武的祝贺,但大明天子却没有来道贺,甚至没有派遣贺使。气恨之下,莽白就派人来责备永历,声称他没有尽到客人的礼仪。而永历给使者的解释就是,逃亡缅甸两年多了,他手中的钱财已经花得差不多了,所以无法置备出一份像样的贺礼来。

从来都沉浸于赌博的内阁和御林军将军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