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清(熊猫)-第4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同伴们东躲**了一年,晁樾突然得知李成栋反正了,广东一夜之间又成了大明的天下。永历五年,尚可喜领兵再次进犯广东,被朝廷委以重任的总兵吴六奇突然倒戈,配合尚可喜攻击明军,导致广东局面瞬间糜烂,尚可喜、吴六奇率领清军长驱直入直扑广州城下,猛攻广州月余,破城后进行了长达二十天的屠杀,死难者超过七十万人。尚可喜只留下了一百多名少女,作为献给顺治、多尔衮等满清权贵的礼物。

城破之日,广州的水师突围出海,晁樾也抱着一块木板浮海,当他爬山一艘挤满人的明军船只时,回望广州城已经是浓烟滚滚。

局势一天比一天更糟,晁樾的同伴越来越少,大都心灰意冷地离开,剩下的人默默地看着他们离去,没有人会出言责备他们……更多的人剃去了自己的头发,放下武器停止抵抗,只有极少数的人和晁樾一样告别故土,飘扬出海投奔仍高举赤帜的延平郡王。在这里,晁樾又一次见到了施琅,他和李成栋一样反正了,成为了郑成功的副手……很快,晁樾又一次看到施琅再次投清去了。

加入闽军这么多年,晁樾身上再也没有一星半点的读书人模样,他多次上阵杀敌,上次在镇江之战的时候还砍死过一个满洲八旗的骑兵。

在灰蒙蒙的夜色中,晁樾好像看到海面上有什么东西在动,他努力地睁大眼睛,盯着那些可疑的黑影。

第一道金光刺透了苍穹上的黑云,红彤彤的旭日从海平面上一跳跳地升了上来,晁樾和他的同伴们也看清了海面上的形势。

密密麻麻的海船铺满了整个海面,无声无息地向着角屿驶来,在那些巍峨的巨舰周围,还有不计其数的快船护卫,清军的先锋舰只已经距离晁樾他们不远了。

眼前的情景让晁樾楞住了,清军来的比统帅郑泰预计的还要早,郑泰本以为清军要等到黎明后才能抵达角屿海域,而给晁樾他们的任务也是:见到清军舰队后就发出信号,然后坐船快速立刻,返回南山与大部队汇合。

“一五、一十……”晁樾迅速从震惊中苏醒过来,他紧张地数起泉州水师的规模来,同时让手下火速去准备柴火。

连续数了两遍,晁樾把敌人船只数目牢记在心,就命令点燃烽火,然后全体登船撤退。

“千总,这柴火点不着啊。”一个手下惶急地叫起来,原来整理好的柴火被晨雾打湿,需要时间烘干才能充分燃烧。

而敌人已经近在眼前,没有更多的时间耽搁了。

“你们先走。”晁樾当机立断地喝道,必须要把敌舰的数目送回南山。

角屿的这小队明军只有一条快船,大部分手下都奉命跳上了船,驾驶着它全速离开,只留下了晁樾和另外五个死心塌地的同伴。

当清军前锋的巡逻舰靠近角屿的时候,晁樾和他的部下也做好了点燃烽火的准备——相比离去的快船,烽火能够立刻让南山后的明军警惕,开始进行战备——清军比预想的到的还要早,郑泰需要马上让全军从休息状态转入临战状态,若是清军不管他们继续向厦门开去,那明军就可以原地不动;而如果清军有全力攻打金门的意图,明军就需要及时撤退向外海,牵着清军的鼻子把他们引向南方。

“你们都准备好了吗?”晁樾举着火把,环顾着周围的同伴问道。

“点火吧,千总!”五个留下帮忙的士兵异口同声地问道,他们手中还拿着毯子,以便控制烟雾向南山那边发出更详细的汇报。

“好兄弟!”晁樾更不犹豫,把火把扔进了篝火里。

……

“贼人的探子距离我们这么近吗?”

清军的前锋已经越过了角屿,就是达素的旗舰距离那烽火升起的地方也不算远,看到这突然从身侧冲天而起的烽火后,施琅漫不经心地下达了命令:“派两艘船过去,把岛上的贼人都抓来,记住,要抓活的!”

清军的舰队继续向前行驶,暂时无事可做的施琅、黄梧二人就依在船舷边,看着角屿那边的动静,很快就有两艘清军船只停靠在了角屿旁边,放下了大批的小船,二人可以看到大批绿营士兵乘着小船抵达岸边,然后跳上岸,朝着烽火所在的地方奔去。

在清军士兵跑上岛屿的时候,上面的烽火还在断断续续地升起,显然明军哨探还在努力地汇报着敌情。

“手脚真够慢的。”施琅和黄梧都对郑成功的烽火旗号非常熟悉,角屿上明军的信号对他们来说毫无秘密可言,他们二人眼睁睁地看着明军通过烽火把泉州舰队的航速、阵型都一一汇报给了后方。

旗舰越过角屿后不久,一条清军的快船从侧后赶来,在达素的旗舰旁停靠稳定后,清军从上面押过来四个五花大绑的明军士兵。一身血污的晁樾也在其中,他刚才奋力地保护着那堆篝火,尽可能地延长它向后方发出信号的时间。

听说抓到了个明军的探子,达素走上甲板,坐在正中亲自审问,施琅和黄梧站在征南大将军的两侧。

“你……本将好像认识你。”施琅指了一下为首的晁樾,因为闽军中的读书人不多,所以施琅对此人有点印象,但却不是很清晰,连他的名字也不记得了。

“施贼!”晁樾大骂了一声,愤怒的吼声和口中的血沫一起喷了出来。

“施狗贼!”其他三个被俘的明军,也使出全身的力气,和晁樾一起痛骂了起来。

无论清军询问他们什么,这是个人都不做回答,只是一个劲地痛骂施琅和黄梧。

黄梧被骂的恼羞成怒,一挥手就要卫兵把这四个明军俘虏拖下去处死,但施琅却阻止了他的动作。

“留着有什么用,他们什么也不肯说!”黄梧生气的说道。

“本将记得你好像是个读书人把?”施琅对晁樾露出了一个笑容。

“这是读书人?他会是读书人吗?”黄梧惊讶地问道,指着魁梧有力、满脸杀气的晁樾发出了一声吃惊的叫声。

“没错,他是读书人,我想起来了。”施琅又问晁樾道:“你叫什么?”

见晁樾不回答,施琅进一步劝说道:“当今圣天子在位,求贤若渴,郑逆有眼无珠,让你一个读书人上阵拼杀,你又何苦为他卖命。天子治理天下,终究还是要靠你们这些读书人辅佐啊。”

“我只是一个童生,连秀才都没有考上。”沉默了片刻后,晁樾终于承认了自己曾经有过的身份。

“那也是读书人啊。”施琅一看劝降有戏,脸上的笑意更浓了,有一次问道:“先生姓甚名谁?为何不投效朝廷?”

见晁樾又一次陷入沉默,黄梧也在边上帮腔:“先生为何连名字都不肯吐露,可不要痴迷不悟,不明不白地死在这里啊。先生爱是读书人,将来前程远大,说不定还能辅佐圣君,在青史上留下美名啊。”

“我顶天立地,怎么叫死的不明不白。”晁樾刚才没有说话,不是因为犹豫而是在琢磨如何发出最后的吼声,黄梧的话让他一下在理清了思路:“我追随延平郡王,保护天子,讨伐虏丑,乃堂堂大丈夫所为,怎么不明不白了?怎么可能会不明不白?即使名字不为人所知,日后青史之上,讲到延平郡王、张尚书率领将士中兴大明、驱逐鞑虏,我岂不在那‘将士’二字之中?便是名士大臣,也会对我等心存敬仰,便是三岁孩童,也会以我等为榜样。如此死又何惧?”

“哈哈,美名,我早已经有了。”晁樾说得兴起,哈哈大笑数声:“你们二贼也不会死的不明不白,施琅、黄梧,你们认贼作父、帅兽食人。将来书上也不会少了你们的名字,不过和我不同,你们注定要留一个千载骂名,将来人们提起施琅、黄梧这两个名字时,只怕人人都要吐上一口唾沫,骂一声男盗女娼!”

施琅脸上色变,喝令把晁樾他们拖下去,凌迟处死。

“慢!”一直没有出声的达素,突然发话了:“给这位不吐露姓名的壮士一杯酒,嗯,还有那三位壮士,也都是一样。”

“大帅!”施琅以为达素要放过这是个明军,着急地叫起来。

“本将奉旨讨贼,不降即诛!”达素冷冷地说道:“不过我们满洲人最重勇士,这样的好汉,给一个痛快吧,临行前这杯酒也是我敬给他们的。”

“大帅果然英雄豪迈。”听达素这么说,施琅和黄梧宽心下来,又一起奉承道:“这几个贼人能够遇到大帅,也是他们的幸运了。”

“不错,那郑成功果然不会用人,这样的壮士用作哨探,驱役如奴仆。”达素呵呵笑着,对施琅和黄梧说评价道:“你们二人他倒是一个委托为副将,一个任命为海澄镇守。就凭他这眼光,如何能与官兵争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