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清(熊猫)-第4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威胁了,对这些败兵也完全失去了兴趣。

算一算,这个时候周开荒他们也该发动追击了,清军们失去统帅,中军又是一片混乱,邓名觉得他们除了投降也没有别的什么路好走。

从朱国治身边冲过,然后勒定战马转了回来,邓名好整以暇地停在俘虏面前,几个卫士把地上的清军统帅拉起来,叉住他的双臂架到邓名的马前。

“朱国治么?朱布政使。”邓名叫了一声,这时一个卫兵已经把他的头盔摘下,同时迫使朱国治仰起头看邓名。

看到对方的面容后,邓名不禁有些迷惑,俘虏并没有昏过去,相反清醒得很,因为恐惧,他的脸都扭曲变形了。邓名仔细地看了又看,不错,俘虏全身都在剧烈地颤抖,额头上涌出大颗、大颗的汗珠。他看上去似乎想说什么,但却因为牙关剧烈地抖动而无法说出任何一个字来。

“朱国治身为布政使,应该不会脓包到这地步吧?”邓名心里不禁有些疑惑,从这个俘虏的身上,他看不到任何身为大将者的气度,一点也没有——就算朱国治再如何不济,他毕竟当过好几年的高官,现在又是统率几万兵马的大帅,不可能没有一点派头和气势。

就在邓名惊疑不定的时候,四周突然响起连绵的战鼓和号角声。这声音打断了邓名的思路,他抬起头举目遥望,那些逃走的清兵中有的还没有跑得太远,一些人还在继续远离,并没有停下脚步,可是在这些逃跑的清军背后,可以望到已经列队而立的清军。邓名缓缓环视四周,现在清军已经围成了一个大圈,而他就在这个圈子的正中央。

“你不是朱国治?”邓名若有所悟,问了那个俘虏一句,但他给邓名的回答仍是一连串牙齿交战的响声。

“嗯,看来是早有预备。”刚才那面清军的将旗早已经被邓名砍倒在地。一般说来,将旗倒地就是向全军宣告败北,因此,当那面旗帜倒地时,邓名和三堵墙的卫士们都彻底放松,不再认真观察周围清军的动静,而是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那个俘虏身上。现在,邓名看到一面新的将旗升了起来,还在不断舞动着发出号令。眼前的清军正根据这面新将旗的指令缓缓调整队形。显然,所有的将领事先都曾经接到过命令——只有所有的清军将校都知道主帅的明确安排,才会如此镇定,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溃逃,而是一致地服从这面新的将旗的指挥。

卫士们松开那个俘虏的双臂,他立刻瘫倒在地。本来抓着他的几个下马卫士立刻飞身上马,所有的三堵墙骑士又一次紧紧簇拥在邓名身边,静静地等待着他的命令。

“朱国治以将旗为诱饵,故意散开中军放我入阵,把老弱病残安排在这里,而把精锐藏在四周。等我麻痹大意的时候一举合围——不错,谁会想到朱国治会故意放敌人杀入自己的中军,还会拿一面将旗为饵呢?哈哈,看来朱国治看了不少关于我的报告啊。”虽然身处包围之中,邓名依旧镇定自若。

对面的的鼓声由低沉转而变得响亮。刚才鼓声低沉时,清军一直在用碎步调整位置,是处于防守姿态。现在鼓声渐渐变得激昂起来。从四面把邓名围在中心的清军也随着这鼓声开始缓缓向前,接着就从四周传来整齐的呐喊声:

“早降!”

“早降!”

“早降!”

“当真有趣。”邓名面露笑,仿佛在看什么有意思的戏剧一般。

“早降!”

“早降!”

“果然是谁也不想死啊,都包围我了,却没有上来一战的勇气么?”邓名听到铺天盖地的劝降声,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清军看到他的举动后人不禁停止了劝降的工作,一起向邓名这里望来。

“朱国治啊,朱国治。”邓名笑声停歇了一下,指着那面新的将旗方向,大笑着喝道:“这大概是盛庸的故技吧,曾让成祖受窘,可你有没有想过,那次盛庸和平安是用十万大军与一万八千燕军交战,而盛庸用了两万士兵专心致志地包围成祖的五百亲卫,剩下的都在阻挡燕军,最后依旧没有成功。而现在你和我兵力相当,哈哈,你居然敢对我用这招?既挡不住我突围,还自乱阵脚,你真是糊涂啊。”

邓名话音未落,外围明军的杀喊声已经是清晰可闻。

片刻后,清军的阵容已经被冲得七零八落,三万清军四散奔逃,朱国治等大批江南将佐均被明军活捉——

笔者按:一宿没睡,从十二点开始整整写了十一个小时才完成了这节,算是为pk赛支持我的读者尽力了吧。

第31节胥吏

收到朱国治抗命的消息时,蒋国柱惊得跳起来,匆匆看过那封安庆将领联名签署的“请战书”后,蒋国柱第一个念头就是把朱国治碎尸万段。

“一直是你在给我添堵吧?我没有害过你吧?你为什么要把我往死里逼呢?”幸好蒋国柱还残存着一丝理智,没有当场把那封战书撕成碎片。犹豫了一下,蒋国柱把这封战书小心地收了起来,立刻起草奏章弹劾朱国治,向朝廷抱怨朱布政使的跋扈无状。

这封奏章里蒋国柱的语气十分激烈,读上去给人一种要与朱国治不共戴天的感觉,甚至连若是朝廷不撤朱国治的职,他就要告老还乡。

“大人,是不是稍微再等一下。”幕僚看到这封奏章的内容时,都感到语气实在有些太过了,完全不符合官场的中庸之道,按说现在蒋国柱不需要说太多,只要把朱国治斩使抗命的事情往上面一送就行了。没有人会喜欢这种刺头官员的,即使蒋国柱和朱国治有竞争关系,朝廷乐于看到他们为了一个职务竞相向朝廷献媚邀宠,但太激烈的手段仍然不可取。

因此朱国治的手段十分凶险,只要不能取得大的战果就是必败的局面,在这个时候,幕僚们都觉得蒋国柱只要静观其变就好了,朱国治拿不出成绩几句冷言冷语就能收拾了他;而且毕竟还存在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朱国治真的把邓名击败了,毕竟情报上一直说邓名并不强大,蒋国柱的判断只是一种猜测。就算朱国治真的取胜了,那蒋国柱也未必不能从他手中分一份功劳,只要想办法拉拢一些参战的将领,提一提之前清军向安庆集中正是蒋国柱的英明决定……方法有很多,完全有机会把朱国治形容成一个强抢上司功绩,把蒋国柱的功劳据为己有的小人。

抢夺手下的功劳已经很不好听了,大部分情况下大家还是做交易,抢夺上司的功劳那就实在是太骇人听闻了。幕僚们觉得朱国治的招数虽然凶狠,可这种路数还是太偏激了,蒋国柱有很多种应对办法,最好不要热血上涌,和朱国治斗狠。

“你们是不是觉得朱国治还能打赢?”虽然幕僚没有明说,但蒋国柱立刻就听懂了他们的言外之意,他唉声叹气地说道:“朱国治这是自寻死路啊,算是掉进董卫国的坑里了,而且他还拖着我,我要是不写这封奏章,就被一起拖进坑里去了。”

虽然朱国治的抗命行为和送回来的这封战书很重要,能够帮蒋国柱向朝廷证明自己不是主要责任人,完全是朱国治这个家伙在自行其事;可无论如何,蒋国柱都是朱国治的上司,朱国治的大败就是他的失败,蒋国柱的辩解之词会被朝廷和其他省份的官员看成他在为自己开脱——这种事情所有的官员都干过,下属遭到失败后每一个上司都会千方百计地替自己辩解,极力把自己的责任撇清。

但蒋国柱这次实在是太无辜了,他确实是没有任何责任的,绝对没有暗示朱国治应该主动出击,或是在战守问题上态度暧昧。

“朱国治已经是背水一战,他肯定会出去和邓名拼命,结局就是一败涂地,我要是不赶在大败消息传来之前上这封奏章,之后什么辩解都会无力得多。”蒋国柱不禁想到,如果不是北京有意安排朱国治和自己竞争,那现在也不会变成这个样子,不过蒋国柱当然不能向北京抱怨朝廷派人来牵制他,更不能通过向天下官员暗示这一点来撇清责任,因此他肯定要为朝廷背这个黑锅。

写完给朝廷的弹劾奏章后,蒋国柱又派人立刻火速赶回安庆,在给朱国治的回信中,蒋国柱依旧是口气亲切,好像一点儿也没有把那个被杀的标营军官放在心上,反倒怒斥那个人办事不理,导致巡抚和布政使二人出现了误会。

在这封信里蒋国柱恳求朱国治千万不要出去和邓名打仗,只要不大这一仗那万事好商量;蒋国柱还赌咒发誓不会把朱国治抗命的行为泄露出去,至于那封请战书,只要朱国治答应回撤,蒋国柱立刻就将其烧成灰……这封信里蒋国柱说得是信誓旦旦,但他估计朱国治也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