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都是卑职口风不紧,并非熊游击之过。”刘晋戈见邓名的脸色不善,急忙替熊兰辩解起来。虽然之前他既看不起熊兰的出身,更不齿熊兰的为人,但是熊兰这次在成都的表现让刘晋戈对他刮目相看:“而且熊游击说他一定不会泄露出去的。”
“他?他当然不会泄露出去,他可比你小心谨慎多了。”邓名听得笑起来:“他一定是见到我连日召集你们议事,猜测我们可能有什么难解的问题,权衡之下觉得你和他的关系不错,也最有把握打听到风声,就找个借口到你那里问东问西,然后借你的口说给我听。”
刘晋戈听得满脸惊讶:“不会吧?熊游击还特别叮嘱卑职说,一定不要告诉先生这些是他的主意。”
“哈哈,”邓名大笑起来:“我说不能泄露,你都能告诉他,那么他叮嘱你的事,你怎么可能替他保密呢?”
笑过之后,邓名就让一个衙门的兵丁去把熊兰找来,并对刘晋戈说道:“刘兄弟啊,世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令尊那样对你句句都讲真话的,尤其是熊游击这种人,在困难的环境里挣扎求生好多年了,他的一言一语多半都有目的。”
说到这里邓名轻轻叹了一口气。穿越到这个时代来一年多了,邓名感觉自己的心计也增加了不少,幸亏过去看过一些心理分析的书籍,又接触过影视媒体的丰富信息,才能在眼前这个复杂的世界里逐步成长。
很快,熊兰就高高高兴兴地跟着衙门的兵丁赶来。
熊兰建议,除了用新俘获的五千人交换刘曜手中的辅兵外,还要让狄三喜把那两千甘陕绿营的战兵带走:“这些人都是以杀人为业,让他们留下来辛苦种地他们未必心甘情愿,而且他们人数也太多。这次因为缺衣少粮,提督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他们拿住,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将来若是鞑子再次来进攻都府,这两千人里说不定就有心怀叵测之辈。”
熊兰本来认为都杀了最省事,一劳永逸,还不用在这些人身上浪费粮食。不过和刘晋戈交谈后,熊兰改变了这个看法。刘晋戈把邓名那句“政府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挣钱”也转述给了熊兰听,这句话给了熊兰极大的触动。
“若是把这两千人编入刘帅他们的军中,只怕是更加危险,他们平时可以互相串联,而且还有机会接触到武器,这样提督晚上真能睡得着觉么?所以,以卑职之见,不如干脆统统送去建昌。现在建昌和晋王接壤,他们就算想逃跑也无处可跑。再说建昌的人多,两千俘虏不算什么。鞑子离得远,无法攻击建昌,他们也没有闹事的机会。”
“我可以用这批人从建昌那里换一批人回来。”邓名问道。
“提督高见。这些俘虏都是战兵,身强力壮,就是当苦力也比普通的老百姓强,建昌那边肯定是愿意换的。再说提督可以用三个换两个,或是四个换三个。用不可靠的俘虏换回对提督感恩戴德的百姓,何乐而不为呢?提督还可以向每个老百姓要五千元的欠条,就算能换回一千人,也是五百万元的欠条啊。”
去年成都附近的保护费只收了三万八千石,折算成欠条也还不到四百万元。熊兰说:“从刘帅那里交换出五千辅兵后,或许还可以要他们交一些赎身费,从军户身份变成百姓,要个几千块欠条其实也不算多吧?”
“不,政府虽然要挣钱,不过有的钱最好不挣。”邓名立刻摇头道:“我帮百姓从建昌赎人,这个要欠条没问题。但对于本地的辅兵,与其要赎身的钱,还不如让他们记得我们的好处就行了。”
“提督说的是,卑职糊涂了。”熊兰连忙道歉。
“还有一个军屯问题。”邓名继续问道:“我不想再继续办军屯,这个你有什么想法么?”
如果是任堂和刘曜在这里,说不定又会奇怪邓名怎么视祖制为无物,但熊兰显然丝毫没有把朱元璋的军屯政策放在心上:“只要提督改屯兵为募兵,不就解决了吗?”
邓名摇摇头,这个办法他也分析过:“每个士兵每月需要一石口粮,就算发给他一半,也要半石。军饷给欠条至少也要五十元,刘帅的兵都加起来有差不多一万人,一个月就是五十万,一年光欠条就是六百万!”
现在欠条还没有什么信用,一个月五十元的军饷估计士兵会心生不满。除此之外还有训练经费、武器费用,一项项加起来绝对是天文数字。这样滥发纸币,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让欠条变得一文不值。
“反正也不是真金白银。”熊兰对邓名的想法不太理解:“提督可以发包饷。”
“什么是包饷?”邓名问道。
“比如收矿税,因为不知道这个矿能够出产多少,就干脆定一个数,交够了以后就随便采。”熊兰解释起来。
“嗯,这个是包税,我明白。”
“募兵后将官为了多讨饷,肯定会虚报人数,提督可以定一个包饷数字,然后就按这个人头发。比如定个六千人吧,没有军屯,辅兵没法用来产粮食;军饷也是定死的,多养活士兵就要多花费,这样养辅兵不但无用反而要多开销,各将官就会主动放人出去种地了。”熊兰觉得发给军队的欠条可以多一些,不必斤斤计较,反正军队也是要拿这个东西去换百姓手里的东西。
“总之这个事不要再提。”在这个时代,那些不知道宝钞的人也就算了,但凡对宝钞有点了解的人,在他们印象中纸币就是用来骗钱的东西,能撑多久就撑多久,撑不下去两眼一瞪,翻脸不认账就是了。邓名能够理解熊兰的想法,但是绝对不能同意。
来见邓名之前,熊兰一直认为邓名不会拒绝用纸币骗钱,不会在乎几年后的纸币信用问题,而他的几个建议也都是建立在这个预设前提上的。现在这个假定不成立了,熊兰只好从头再想。
第35节面谈
熊兰一时间拿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刘晋戈也没有了主意,见状邓名就让他们回去再想,反正邓名绝对要维持纸币的信用。
几天后,邓名又召集了心腹们议事,熊兰这次也有机会参加,虽然卫士们都对他显得有些轻蔑,但熊兰也不在乎。
首先谈到的还是经济问题,见邓名如此为难,就有人提出采用专卖的办法来回收发出去的欠条。盐铁不必说,包括农具、布匹、衣服在内的所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都由都府衙门负责生产,一概不许平民自行买卖,而所有这些物资都要收欠条。
话还没有说完,任堂就率先表示反对:“盐铁也就罢了,但其他的东西怎么可能都由我们来组织生产?如果衣服做得不够,那么就会有百姓受冻;如果农具不够,那就会影响生产。如果做得太多又该怎么办?”
“每个人都必须买,按人头算。”提出建议的那个卫士还有些不服气。
任堂冷笑了一声,这时其他人也听出不妥来:“这不是变相收税吗?收重税不就和提督的意思相违背了吗?”
“不光有这个问题,我们现在铁、布都有限,棉花还要靠从湖广走私这个供应给军队的盔甲和武器不同,做一大堆用不了的东西出来,我们有那么多的生铁和棉花好浪费吗?”任堂大声反驳道,转过头对邓名说道:“此事玩玩不可。”
邓名感觉这听起来有点像配给制,他感觉在物资相当匮乏的情况下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行,不过那需要相当精密的计算,负责执行的官僚系统也需要经验和效率。但无论是数学人才还是官吏人才,邓名眼下都比生铁和棉花更缺乏。
赵天霸犹豫了片刻,也说出了他的看法:“当年孙可望倒是用类似的办法治理过云贵……”
据赵天霸介绍,孙可望就曾建立过大批的工房,如果士兵和百姓的装备、工具受损,就送到工房去修理,工匠会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好;如果某户需要农具之类的东西,也会由工房负责生产。
“但孙可望实行的是军屯。”孙可望对云贵的治理相当于一个放大版的军屯制度,他确实提供给西营大量的军用装备和生产工具,但产出全部归西营所有,和邓名先行的制度完全不同:“而且孙可望和提督也是完全不同的人,无论是工房的工匠,还是屯田的农兵,如果达不到孙可望的要求,他是一定会杀人的,提督能够狠的下心和孙可望一样吗?如果达不到要求的数量或质地不好,就要被处以从鞭挞到剥皮的刑罚。”赵天霸说道:“卑职很怀疑提督能否做到。”
“我做不到,”邓名立刻答道:“你不用怀疑了,而且都府现在有这么多人给我杀么?”停顿了片刻后,邓名又问道:“清军攻入贵州的时候,这些工匠和农兵应该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