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了李隽那副惊讶样子,方茂还真以为他得到了宝贝让李隽惊讶,道:“皇上,这东西在我们大宋朝来说是绝无仅有,在三佛齐可是遍地都是,多得很,多得都没人要了。”既然是献宝,当然是越少越好,他倒好,居然一高兴之下全说出来了。
李隽轻轻摇头,清醒一下思绪道:“你说什么?你说生胶在三佛齐很多?多得没人要?”对于这点,李隽有点难于置信。
橡胶最早产于北美,在十六七世纪传入欧洲,再辗转反侧传入东南亚,现在的马来西亚和泰国是最大两个橡胶生产国。在宋代,马来西亚一带根本就没有橡胶,何来的生胶,李隽不相信也是正常的。(按:本书为了情节需要,把橡胶历史调整了。)
方茂虽不明白李隽为何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还是如实回答道:“回皇上,在三佛齐,这宝贝多得可以拿当床。要不是苏定方说这宝贝在大宋没有,要是雕琢好的话,可以当装饰品出卖,能从中赚银子,臣还真不想带。”
“这个苏定方,商业头脑倒蛮多的,想银子居然想到这上面来了。不过,这倒好,正好解决了我一个难题。黄永善也太忙了,不能再给他事做了。沈毕可又得苦了,橡胶的生产非他来处理不可了。”李隽在心里偷着直笑,道:“生胶确实是好东西,但不是用来做装饰品,这是很重要的原料,有了这东西我们就可以造出很多好东西,朝庭就会更加强大。”
方茂万万想不到是这种结局,道:“皇上,真的很有用处?”按理说,方茂不会如此说话,实在是太出他意料了,意料中的宝贝突然变成了重要的工业原料,他不惊奇都不行。
“那是当然。”李隽点头道:“你们下次现去的话,回程就买这东西,有多少买多少。要是运不回来,就和他们订一个协定,全部收购。”没忘了叮嘱方茂杀价,道:“当然啦,价钱要低点好。”
方茂万万没有想到李隽居然还有这么一副奸商嘴脸,在心中暗笑,道:“皇上请放心,臣一定办好。”
“那好。时间不等人,你马上赶回广州去。”李隽下令送客了。
方茂施礼道:“臣告退。”
李隽思索了一下,道:“装备光靠临安一个地方制造无论如休不够用,你回去时去找黄永善,把蒸汽机和机床,还有能开蒸汽机和机床的熟手也带一批走。福州留一部分,其余的就留在广州。”李隽这是打算在福州和广州两地制造装备。
“遵旨。”方茂领旨。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伯颜还在养伤,要是我不给他送点礼物,太也对不起安答之义了。”李隽笑言,道:“人家大老远地从漠北跑到江南来,也不容易,爬坡上坎的,摔得也不轻,要是不问候问候他,他一定要抱怨我这个安答不够意思。”李隽这人很有幽默感,明明是了用火炮把伯颜炸得重伤,居然变成了摔伤,亏他想得出来。
李隽虽是言笑宴宴,文天祥,高达,廖胜功,赵良淳,黄汉,赵佥他们看来很有点狼外婆的意思,不知道李隽在打什么主意,不用说,肯定是想到收拾伯颜的法子了,看来伯颜又有得好受了,忍不住偷偷直笑。
文天祥忍住笑,道:“皇上所言极是有理,鞑子虽是不仁,我们不能不义,过春节总得尽点地主之谊,给他一点礼物。皇上,臣以为可以就送他一剂疗伤良方。”他这是在讥嘲伯颜受伤一事。
“光送点礼也不够,最好是找个地方和他谈谈心。我给你们说,我的安答可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我就和他来个煮酒论英雄如何?”李隽看着文天祥他们笑言:“你们说,他会不会来?”
这个问题就难以回答了,和伯颜交手这么多次,文天祥他们深知伯颜胆识过人,说不定他真的会跑来临安和李隽煮酒论英雄。要说是他不来,也在理,毕竟这里是临安,是宋朝的陪都,他要是来的话就是深入虎穴,太危险。
文天祥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李隽的怪问题。
廖胜功想了一下,道:“好是好,只怕伯颜不敢来。鞑子不仁,杀戮太重,民愤太大,就算我们不为难他,老百姓一旦发现他来了临安,定会围攻他,一个失控他就赔定了。他胆子再大,也不敢冒这种奇险。”
高达极是热心,道:“不管他来不来,礼节还是要送的。伯颜这鞑子见了皇上的礼物,肯定会气得不得了,最好气死他才叫解恨。皇上,你准备选在什么地方?送什么礼?”
第106章 喜庆春节(上)
时间过得真快,李隽忙于整顿军队,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年三十。年三十这天,李隽起了个大早,先是按照惯例去给谢道清拜年。对于谢道清,李隽实在是无话可说,但碍于当时的礼法制度,他这个皇帝不得不去。
对于此时的谢道清来说,她一见到李隽的面就觉得特别欢喜,在她已经给群臣发了遣散费的情况下,李隽仍然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时,硬是把伯颜大军给阻挡在临安城下,还打得伯颜大败而逃,实是不容易。
就是为后人称颂的宋太祖也没有取得过这样的大捷,在谢道清的心目中,此时的李隽已是神人了,一见之下高兴得连念佛也忘了,忙从蒲团上站起来,拉着李隽的手激动地道:“皇上,不,启儿,启儿,让伯母好好看看。嗯,人瘦了许多,精神却更好了。”
李隽施礼道:“参见寿和圣福,对寿和圣福拜年了。”
“启儿,启儿,免了,免了,快免了。”谢道清忙阻住,道:“启儿,你打了这么大的胜仗,你知道伯母心里有多高兴吗?伯母这心里一高兴,就念了十三遍《金刚经》。”
“要是念经能把伯颜大军念退,那些和尚尼姑不是成了国之栋梁?还要文天祥他们这些朝臣做什么?”李隽在心里不赞同她的做法,还不得不装出一副受宠若惊的表情谢她:“谢寿和圣福。能打退伯颜,也有寿和圣福念佛的功劳。”在心里加了后缀:“才怪!”
李隽一语有锦上添花的效果,让原本就兴致不错的谢道清更是高兴,道:“皇上,看你说的,我哪有功劳。这都是将士们真刀真将打出来的,要不是将士们舍身卫国,也不会有这样的大胜仗,皇上,你可不能亏了将士们。”
“你也有明白事理的时候,怎么以前老是糊涂?喜欢来马后炮。”李隽在心里腹诽她,道:“谢寿和圣福教诲。寿和圣福,今天的庆祝还要你给将士们说上几句,晚上的宴会还要你参加。”
谢道清数着佛珠,很是高兴道:“启儿,你能记得伯母,有这份心伯母就高兴了。这给将士们训示就不用了,有你这个比谁都强的皇帝,伯母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启儿,你快去吧,将士们在等着你。”
在李隽的心目中,谢道清一直是唠叨成性,没完没了,象今天这样通情达理的次数还真不多,心里不得不感叹胜仗还具有改变人性子的奇特功效,应该给常瑜推荐一下新药方,道:“那我就告辞了。寿和圣福,你要好好休息,不要一天到晚就念佛。我们以后的胜仗还会更多,还需要寿和圣福给我教诲。”
李隽非常平常的一句话,没想到谢道清居然感动得热泪盈眶,道:“启儿,有你这句话,伯母就是死了也能瞑目了。启儿,这些天,伯母想过了,佛祖在哪里?佛祖就在人心里,我们自己就是佛,不是要佛来保佑我们,是要我们自己来保佑自己,我们就是我们自己的佛。”
谢道清这话已经很有道理了,李隽不由得一呆,他万万想不到她居然也有这样的观点,还没有来得及发表高见,只听谢道清接着往下说:“伯母终于明白了,伯母不是治国的料,这国事伯母是不过问了,也不去想了,每天念念经表达一下伯母的心意就行了。启儿,你快去吧,不要让将士们久等了。朝庭已经很对不起将士们了,不能再对不起他们了。”
在这一刻,李隽真的是感动了,凝视了一眼这个风烛残年的老太婆,道:“寿和圣福,我走了。”边走边回头挥手,只见谢道清在宫女的搀扶下左手数着佛珠,右手不住地挥动。
皇宫外的广场上,将士们身穿明亮的盔甲,排着整齐的队形,一脸的喜悦。还有十数万老百姓围观,这么大的胜仗,让华夏儿女喜不自禁,老百姓自然也是喜不可言。
年三十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个喜庆的好日子,今天的天公也作美,连续多日的大雪也没了,太阳公公也出来祝贺得胜的人们,一派阳光明媚的好天气,让原本就喜悦的将士们更是喜上添喜。
李隽在侍卫的簇拥下来到皇城上,文天祥带领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