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玄演见张煌言不再说话,转过头来继续说道:“本王决定从即日起,着文渊阁、司礼监、刑部、工部抽调人手,完善法度,制定一套规范。凡是发明革新,创造未有之物,皆可申请‘专利’,凡是用此物获利者,要么买断‘专利’,要么须支付费用。朝廷将保护‘专利’十五年,十五年后此物人人皆可用。
今日的案子,既然是因为朝廷的法制不健全,那么就由朝廷出钱,买下小木匠的水力纺车‘专利’,送与吴、徐两家所有。今后大明商人的工厂若用此车,或者相仿的车,皆需支付银两给两家。”
专利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大明,此时除了侯玄演,其他人的脑子还没有完全明白过来。
但是这个案子的影响之大,势必会通过这些吃瓜群众,传遍全国。
侯玄演是整个大明最受关注的人物,所有关于他的轶事奇闻,都有着广阔的听众市场。
‘专利’这个词,也势必随着大家的传扬,早晚人尽皆知。
吴济坤和徐元朗在侯玄演的调停下,重归于好。双方一起走出了衙门,脸上看似很平静,心中却涌起了滔天巨浪。商人对钱是最敏感的,‘专利’这个东西,分明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水力纺车的作坊建成之后,效率比以往提升了几十倍,这个东西岂能不推广开来。到时候全国的商人谁想用,就要给自己付钱,虽然不知道多少,但是积少成多还是非常惊人的。
当然最振奋的,莫过于那些匠人,以往老老实实做工就是了,现在却有了鱼跃龙门的机会。一旦跟小木匠一样,搞出一个‘专利’来,那不就意味着有了大把的钱财。
不出侯玄演的预料,这件案子迅速被传播开来,街头巷尾都在议论。
随之而来的,就是一波发明热,各种样式的发明家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各地的专利衙门开始以府为单位兴建,大明土地广阔,想要都到一处申请是不可能的。
开始的时候,大家苦不堪言,人多了杂了,什么样的发明都出来了。有的根本就是毫无用处,甚至闹出很多笑话。
终于,户部出了一个高招,申请专利需要先缴纳一定的费用。若是评判出来是甲等专利,可以返还所有费用。若是丙等专利,则不退还所缴费用。
如此一来,才打住了这一波全民发明热潮。
在明朝,这个传播的速度已经足够快了,但是侯玄演还是不满足。
政令如何才能最快地速度影响全国,在没有电视、广播的时代,唯有报纸这一条路。好在他在全国的扫盲工作,已经进行了一年多。
说干就干,侯玄演马上派人叫来了礼部尚书顾炎武。
顾炎武的在礼部这些年,刚开始出尽了风头,但是越到后面越没事干,只剩下四夷馆和鸿胪寺还有事干,其他的衙门基本上就是摆设。
来到王府之后,亲兵带着他来到书房,顾炎武隐隐听到书房有女子嬉笑声音,便止住了脚步。
秦禾上前敲门道:“王爷,顾尚书来了。”
“快请进来。”侯玄演整了整衣襟,看着推门而入的顾炎武,笑道:“给顾大人上茶。”
旁边的丫鬟潇潇福了一记,转身出去沏茶,顾炎武问道:“王爷召下官来,不知所谓何事?”
侯玄演从桌上拿出一张纸来,顾炎武往前一瞧,王爷所用的纸张质地也是一般。看来外界风传王爷北伐之后,艰苦朴素,回京时候一声破旧衣裳,并非虚言啊。
侯玄演却不知道简单的一张纸,在顾炎武心里已经脑补了一出清廉节俭的反腐大戏,兴冲冲地说道:“你看这个。”
顾炎武接过纸张一看,排版十分清楚,几篇文章有的是说朝廷政令,有的是漠北捷报,用词十分简洁易懂。
“这是邸报?”顾炎武一眼就看了出来。
侯玄演拍手道:“不错,本朝的通政司自从甲申国难之后,一直就没有再重建。我打算重开通政司,而且这次面向百姓发行,以确保地方与朝廷齐心。”
通政司就是大明朝廷中,专门负责邸报的出版和发行的衙门。
顾炎武一听眼色一亮,礼部清闲这么久,所有的官员见了自己都忧心仲仲的生怕失业,没想到就落下这么个大活来。
“王爷此举高明啊,这样一来政令通畅,朝廷的意志也可以快速地布施四海,正是一招妙棋。”要不是这声音中气十足,侯玄演都怀疑眼前的顾炎武是马士英假扮的了,这语气完全是马士英的口吻,不过也说明了顾炎武对此事是很赞成的。
“呵呵,既然顾尚书也觉得可以,就回去着手准备吧。此事宜早不宜晚,尽快办好我们也好早日看看效果。”
顾炎武兴奋劲一过去,马上问道:“就是不知道面向百姓,他们会不会掏钱购买,不然光是纸张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侯玄演笑道:“现在不是过去了,外番金银流入,民间藏银不少,多写点百姓感兴趣的内容,自然可以让他们养成购买邸报的习惯。”
有钱就是好办事,礼部的批条刚刚拿到,户部的银子已经到位。
顾炎武兴奋地带着礼部的闲散官员,精心准备了第一份金陵邸报,侯玄演一看大为光火,这玩意以前的秀才都不一定能看懂,这像是面对百姓么?
礼部官员光顾着卖弄文采,诗词歌赋、骈俪散文,措辞优美,多含典故。这东西要是在士子间,倒是可以引起共鸣。
但是既然有活干,礼部官员就干劲十足,修订版的很快就出来了。
侯玄演一看,这次还不错,除了详尽地解释了专利的含义,以及各种规程之外,还有漠北大捷的一些英雄故事。更有意思的是,为了吸引小民的目光,顾炎武找了当朝几个大佬,写了自己的一些童年趣事,刊登其上。
侯玄演望着中间的空缺,说道:“这个地方也利用起来,可以连载一些传奇小说之类的,话本也可以。”
顾炎武点了点头,问道:“哪几本适合?”
侯玄演不耐烦地说道:“我大明人才济济,好的小说不计其数,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这种旷世奇作,都可以连载嘛。”
第445章 一个扫黄案件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一期金陵邸报的发行,大大出乎了朝臣的预料,在金陵附近直接卖疯了。
街头巷尾,到处都有人捧着一张报纸,看得津津有味。
其实很多人认识的字还不算多,勉强能读下来,也十分吃力。但是这其中又夹杂着学习的乐趣,让人乐在其中。
通政司事先准备的人手根本不够,好在现在是活字印刷,通政司当即决定加大刊印的数量,顾炎武满脸喜色地前来王府邀功。
侯玄演正在书房看着新制水力纺车,这东西确实比较实用,王爷的脸色写满了开心,这是机器代替手工的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为引导的工业革命的苗头。
顾炎武忘情之下推门而入,侯玄演也不计较,反而拉着他问道:“顾绛,你看这个水力纺车,正是巧妙,难得那个木匠能想出这个主意,是个人才。”
顾炎武对此不置可否,在他看来这玩意虽然很好,但是还不如宣教文化的报纸来的重要。开民之智啊,这是何等的魄力和功绩,顾炎武已经醉心其中。
“王爷,金陵邸报面向百姓之后,反响不是一般的热烈,再这样下去就要出现当日洛阳纸贵的局面了。”
侯玄演倒不是很上心,报纸这东西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总不能一下子让全国都这样。这要配合扫盲班和各地的学堂,在他看来报纸想要真正流行起来,要等十年还差不多。
顾炎武却不这么认为,他现在充满了信心和干劲,笑道:“王爷,要想更进一步,下官倒有一个主意。”
侯玄演一边摆弄纺车,一边说道:“说来听听。”
“天下百姓人人敬仰王爷,若是王爷每期都写就一篇刊印,必能将此物推广至四海。”
“什么?”侯玄演惊叫一声:“让我写?不行不行,我忙的很,哪有这些闲工夫。”
侯玄演大摇其头,这玩意是个苦差事,他转念一想说道:“找两个枪手还行。”
顾炎武一愣,说道:“军中火铳手大抵上过扫盲班,让他们读书认字尚嫌费力,岂能写就文章。”
侯玄演一听哑然失笑,毕竟枪手是后世的职业,顾炎武是听不懂的。
“找几个文采好的,以我的名义和口吻,多发几篇就是了。”
“那不是弄虚作假?”顾炎武愕然道,他还有一句潜台词没有说出来:这也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