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贼(风再起时)-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兄长,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马腾不慌不忙问道:“你等是何意?”

    马举大声道:“二百多个弟兄没有一个孬种,皆是整装待发,只待兄长一句话。”

    “好!那就博一把!”

    “哎!”

    凉州,武威郡,祖厉县。

    祖厉县署位于城中央,占地极阔,约是县城五分之一,瑰丽庄严,磅礴大气,以砖木为主体,朱赤大门面阔三间,面北而朝南,门上雕有精美图案。东梢间放置“大鼓”一架,专为百姓击鼓鸣冤之用,两侧有两名吏役守候。

    县署深处,尉曹。尉曹主要职能是主卒徒转运事,十几名小吏并成一排,埋首于案,持笔如飞,平日极是清闲的尉曹这几日变得异常忙碌,无他,全是黄巾之乱惹得祸。公府下达命令,凉州郡县皆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输送定额兵力,不得延误。

    众县吏年龄在三十至五十岁间不等,不过也并非绝对,有一人二十余岁,身量高挑,猿臂蜂腰,面白似玉,双目有神。他伏案挥毫,写着写着,双眉忽而蹙起,猛地将笔拍在案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同僚被吓了一跳,纷纷住笔看向他。

    青年县吏旁若无人,朗声言道:“吾家累世军旅,方今国有不宁,大丈夫当远赴万里,宣威沙场,驰誉丹青,岂能久为刀笔吏?”说罢四面一揖,抬腿即走。

    诸吏望着青年渐渐远去的背影,面面相觑,震惊浮于表面。百年前,班超家境贫寒,替官府抄写文书以维持生计,天长日久,十分辛苦,叹道:“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闲乎?”旁人皆笑之。班超不屑道:“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来果然封侯,名留青史。

    青年这番豪言壮语,会实现吗?

    凉州,酒泉郡,禄福县。

    “东市相斫杨阿若,西市相斫杨阿若。东市相斫杨阿若,西市相斫杨阿若……”

    一群光着屁股蛋子的童子环绕着一个黑袍少年边跑边喊。

    黑袍少年约莫十七八,骨肉均匀,手足纤长,泼墨似的青丝简单束起簪紧,其肌肤之白皙温润,更甚于女子,柳眉凤眼,俏鼻朱唇,仪容风流,若肯装扮成女子,绝对是倾国倾城、祸国殃民的一类。

    他姓杨名丰,小字阿若,酒泉人士,别看他长得类于女子,实则武艺高得出奇,是酒泉郡最著名的游侠,没有之一。杨阿若性格刚正,嫉恶如仇,喜欢打抱不平,可谓三日一小战,五日一大战,甭管城东还是城西,有纷争的地方必然缺少不了他,因此坊间歌曰:“东市相斫杨阿若,西市相斫杨阿若。”

    不能否认,汉代是豪族的天下,平民想要出头太难了,杨阿若不愿依附豪族,因而他的日子过得越发艰难,就在这时,转机出现了——

    “盖射虎……中原……此地再无留恋,是该到走出去的时候了。”

    杨阿若瞭望远方,喃喃自语。

    凉州,敦煌郡,敦煌县。

    宋氏祠堂,家主宋秉带领家族核心成员二十余人拜祭过组先后,按辈分年龄坐定祠堂之上。宋氏祖上是最早一批来到河西的人,甚至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不下曹氏。不提纵横两汉、风光无限的曹氏,几百年间亲眼见证了后辈令狐、张、索、氾、盖等姓氏的崛起,而宋姓自身发展则极为缓慢,至今人口仅百余,奴仆数百,说是敦煌豪族颇有自吹自擂之嫌。

    家主宋秉问道:“公援,敦煌诸族对盖射虎之意是何态度?”

    被盖俊誉为“臧洪第二”的宋立挺了挺高大身躯,答道:“回禀伯父,盖射虎祖母亲族曹氏、敦煌张氏皆已答应派出部曲声援,而其他族姓暂时未有回应。”

    宋秉点点头,又道:“汝才智甚高,兴我家者,必是汝无疑。依你之见我宋氏当如何?”

    宋立双目一凝,斩钉截铁道:“宋氏欲要崛起,此是千载难逢之良机,伯父勿要错过。”

    “我岂不知?”宋秉迟疑地道:“可是我宋氏族小人少……”

    “百人足矣。”

    宋秉眉头高高竖起。上百能战之士对敦煌豪族也许不算什么,对宋氏来说就是倾尽一族之力。将一族之兴衰压在盖射虎身上到底值不值得?作为族长,他不能不慎重思虑。

    “伯父……”

    宋秉沉默良久,缓缓开口道:“公援,宋氏能否在敦煌占据一席之地,就看你的了。”

    “必不令家族失望!”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五章 党锢解 袁绍出

    ***本章节来源 请到阅读最新章节***

    皇甫嵩日夜兼程赶路,抵达雒阳时已是十天之后,京师郊外极是空旷,荒无人烟,空气中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腥臭味,令人作呕,这要杀多少人才会变成此等景象?

    皇甫嵩祖父棱,度辽将军。父亲旗,扶风都尉。从父规,度辽将军,他则为北地太守。皇甫一家可谓世代戎马,熟悉兵事,这也是皇帝刘宏急召他的原因所在。皇甫嵩一到雒阳,刘宏马上相召,询问对策。

    皇甫嵩直言道:“当速解党锢,募兵,并从西园拿出钱财及良马,赏赐军士,以为激励。”

    关乎社稷安危,素来爱财如命的刘宏这次倒没有抠门,一口同意,只是对于解除党锢还有些迟疑,一旦解禁,就意味着要为死去的人翻案、平反,就意味着他犯错了,他是天子,岂能犯错?

    此事暂且压下,刘宏以河南尹、皇后之兄何进为大将军,封慎侯,率左右羽林、五营营士屯都亭,修理器械,以镇京师;置函谷、太谷、广成、伊阙、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都尉,防备“黄巾蛾贼”。

    同时以凉州人皇甫嵩、幽州人卢植、扬州人朱儁有文武异才,分拜为左、北、右中郎将,分三路讨伐黄巾蚁贼。皇甫嵩前为北地太守,甚有功绩,卢植两度平定蛮夷滋扰,朱儁亦曾数度镇压反叛,因功封侯,此三人是朝堂真正知兵之人。

    皇甫嵩一边整训全国抽调而来的精锐之士,一边举荐敦煌盖俊盖子英、北地傅燮傅南容、金城麴义麴子善、安定皇甫郦皇甫伯秀,并为司马,火速来京。

    此番黄巾之乱,得到最大的利益的人非何进莫属。大将军不仅是实际上的天下兵马元帅,还有私人部曲,这个部曲可不是千八百人,大将军部共有五部,每部置校尉一人,营兵千人,合计五千人,正常编制外,另有别部司马若干,就是别立营寨,在几千人间不等。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世祖光武平定天下,大裁军士,整个京师,虎贲、羽林、卫尉麾下的宫门卫士,执金吾掌管的缇骑、持戟之士,城门校尉手下十二门卫士,所有兵卒相加也只有万余人。更别提北军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数千将士历来从属于大将军。

    可以说何进从一个与郡太守职位相当的河南尹一跃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真真是只在皇帝之下,而在万人之上。

    何进字遂高,南阳宛人,祖上曾为屠户,虽然他从来没有拿过屠刀,然而仍是为士人鄙夷,骤得大位,境遇之难可想而知。所幸他是帝师、弘农杨阀阀主杨赐的门生,不然他连掾吏都招募不齐。门生有两个意思,其一是转相传授者,就是授业于亲传弟子,其二是被举荐人对举主的自称,何进属于后者,他正是被杨赐举荐而入仕为官。

    杨赐对何进没有藏着掖着,门生弟子如东海王朗者,麾下掾吏如鲁国孔融者,皆被派遣到大将军府听命。

    杨赐相助无疑大大缓解了何进的用人压力,但这些人只是看在杨赐的面上不得不来,和他不是一条心,他真正的亲信只有同乡张津、张璋、黄忠,许谅,陈留吴匡等人。后四者一介武夫,不足以论大事,真正能放心大用的竟然只有张津一人。

    张津字子云,为南阳名士,因同乡何颙之故,与袁绍相友好,他进言道:“将军忧无人才,此事易解。”

    “子云有何对策?速速道来。”

    张津侃侃而谈道:“汝南袁氏累世宠贵,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海内所归,而袁本初门下智谋之士无数,兼且甚得党人之心,将军若能请出袁本初,无忧也。”

    何进眉头一皱,说道:“能够请出袁本初自然是好,然而莫说请人相召,即便是仆亲自登门,恐怕也要吃一记闭门羹。”何进说是这么说,还是去了一趟袁府。

    何进到来时,袁绍正和众人紧急商议对策,何进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