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贼(风再起时)-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咽止赜鸶涸穑强〔换骋晒囟绲闹页希嫘Γ囟绾嵝腥兀睬蟮木褪且桓鲋易帧?伤缃窠鼋鍪潜攘角圃糁欣山拔黄停蛔阋约菰κ蚓瘢前菸

    盖俊心底还有两个人选,一是妹夫杨阿若,二是刚刚升任裨将军的黄忠,他也想过度辽将军马腾,不过盖俊很快就把他踢出脑海。至于偏将军胡封,让他冲锋陷阵尚可,独镇一方则稍显欠缺,还需磨练几年方可,而庞德,盖俊不舍得放。

    北地郡是盖俊的起家之地,独对董卓、韩遂,境内还有数以十万计的先零羌,妹夫杨阿若这几年和父亲盖勋配合默契,功绩不小,倒是可以让他督河东之众。只是他的继任者不太好选,反正盖俊是万万不会用北地都尉、马腾之弟马举代之,免得造成马家势力过强,尾大不掉。

    黄忠虽然是最低一等的裨将军,然而将军就是将军,其官位、战功、名声、资历都不缺,盖俊怕的是关羽不服。关羽早在盖俊任北地长史时就来投靠,算是外姓第一人,又素来心高气傲,恐怕不会甘心位在黄忠之下,把他调走也不太妥当。

    盖俊考虑良久,终究还是决定用关羽,先拜他为裨将军,督河东军事,又以破虏校尉张绣为破贼中郎将,接替关羽,将兵一万镇守河东治所安邑。

    任命送出后,盖俊令诸人准备东巡河南尹诸县事宜,他自己则偷闲邀协律都尉杜夔登楼合奏琴曲。数月来连战韩馥、公孙瓒、董卓三大枭雄,血战累累,以盖俊坚韧的神经也有些受不了了。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音乐,是舒缓心灵最好的灵药。盖俊觉得自己脑中的弦绷得太紧、太久了,应当放松一下。

    北宫之东,雒阳东北角的永安宫,张衡之二京赋,形容永安离宫,修竹冬青。阴池幽流,玄泉洌清。鹎鶋秋栖,鹘鵃春鸣。鴡鸠丽黄,关关嘤嘤。绝美景观,跃然纸上,使人心生向往。

    盖俊、杜夔正是身处于如诗如画般的永安宫,坐于候台交流音乐。这座候台位于永安宫南侧,高数十丈,可以望见宫外步广里、永和里等处。当年汉灵帝常登此台,遥望雒阳美景,中常侍赵忠、张让等人宅院逾制,堪比宫室,恐为汉灵帝发觉,劝说天子不当登高,登高则百姓虚散。汉灵帝信以为真,自是不敢复登台榭,遂为天下笑。

    清风阵阵,柳枝婀娜,鲜花绿地,荀彧容貌绝世,爽朗清举,宽衣大袖漫步这天然画卷之中,恍若神人行走仙境。

    忽然,淙淙如绵绵细雨般的琴声顺风飘入耳中,初时不甚清晰,随着荀彧脚步加快,旋律渐渐明朗,起而又伏,绵延不断,充斥着一股难言的静美之感。

    此曲便是盖俊幼时得遇高人隐士传授的神曲《平沙落雁》,荀彧早在十几年前就已闻听,算来不下数十遍,然而每次听到,心中都会涌起隐居的冲动。近些年来汉室愈加昏暗,尤其是两次党锢之祸,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隐居不仕。荀彧若非从小立志,说不得也会效法从兄荀悦隐居起来,不问世事。

    荀彧行至楼台前,曲音正好袅袅终了,令人回味无穷。

    盖俊所处之地颇高,一目了然,笑着对荀彧招招手,叫他上来。

    杜夔只对音乐感兴趣,不耐俗事,见荀彧到来,明显是有事相商,遂起身向盖俊告辞,二人于楼梯间相遇,互相颔首,交错而过。

    “文若,过来坐。”盖俊指着身旁蒲席道。

    “将军。”荀彧潇洒一礼,大大方方坐到席位。“将军前些日气色实在太差,疲惫掩饰不住,埋首琴间两日,气色果然见好。”

    “今年正月始动兵,数月以来,未有停歇,着实有些疲累。”盖俊笑笑,随后和荀彧谈起政事,一直持续半个时辰方罢。最后道:“文若,明不用随我东巡河南诸县。”

    荀彧眉毛一扬,道:“将军之意是让我留守雒阳?”

    “非也、非也……”盖俊摇摇头。

    “嗯?”荀彧讶道:“那将军是想……”

    盖俊也不开口,手指东南。

    荀彧顺指望去,先是不明所以,稍后恍然,那个方向,正是他的家乡颍川郡。

    见荀彧明白过来,盖俊笑道:“文若啊,颍川多贤才奇士,可为我招揽一二否?”

    荀彧想了想,点头称诺。若是以前,哪怕盖俊坐拥北方十二郡,带甲十数万,威震天下,想要招揽颍川贤才,也是万分不易。

    不过今时不同了,盖俊顺利收复帝都雒阳,河南尹也入掌中,颍川诸士应该会有所心动。毕竟,先不说雒阳在世人眼中的影响,单说距离,河南尹与颍川比邻,从雒阳到颍川边界不过二百里,即使是颍川治所阳翟,亦不过五百里。

    荀彧乃是颍川青年士子之冠冕,影响力极大,由他出马,事无不成,但盖俊心痒难耐,问道:“文若心中有人选吗?如果有,为我说说。”

    荀彧其实这几日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盖俊问起,张口说道:“有几个人选。颍川许昌陈文长,学识渊博,有清流雅望,命世之才也……”

    没想到荀彧才开口就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大才,盖俊迫不及待道:“文若说的可是陈太丘之孙,言“此儿必兴吾宗。”的陈文长?”陈太丘名陈寔,字仲弓,因做过太丘县长,故云陈太丘。其人名气大到没边了,士人领袖李膺、贾彪、荀爽、韩融等人都是他的学生,其四年前过世,当时吊丧者三万余人,为天下第一盛况。不过论后世的名气,其孙陈群陈文长明显大过他,至少盖俊前世只知有陈群,而不知有陈太丘。

    荀彧点点头道:“我说言之陈文长确为陈太丘之孙,陈令君之子。”陈令君即陈太丘之子,陈群之父陈纪,他同胞弟陈谌俱以至德称,和父亲陈太丘并称“三君”。陈纪初遭党锢,后董卓入京,强辟他为五官中郎将,不久又为尚书令,这也是陈令君这个称号的由来。陈纪厌恶董卓为人,知其必亡,不久前弃官归家,闭门不出。

    盖俊轻抚琴弦,问道:“文若有把握请出陈文长?”

    荀彧笑着说道:“请出陈令君可能会有些困难,至于文长,我与他少年交好,绝无问题。”

    “陈令君乃是天下士人之宗,我可不敢奢望啊。”盖俊说是这么说,眼中却有流彩闪过,明显口不对心。

    荀彧自然也能看出,但他只能说尽力而为,天下谁也不敢保证一定能够请出陈纪。之后又道:“另外举贤不避亲,下官从兄荀

    &;lt;&;gt;

正文 第三百零二章 戏志才

    (根据专家研究表明,常来本站阅读有利于食欲大增,财运连连!)

    第三百零二章戏志才

    荀彧向盖俊推荐戏志才时,言其有负俗之讥,心中想到了另一个胸有韬略,而不治行检的人,他姓郭名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今年不过二十二岁,自董卓入京后,其以弱冠之年隐匿名迹,秘密交结英隽,故时人多莫知之。反倒是同族郭图、郭援名气很大,是颍川年青一代的翘楚人物。

    荀彧与郭图友善,阳翟辛评亦为至交,通过二人结识郭嘉,与之共论天下事,发觉对方确为天下奇才,遂相交好。不过可惜的是,此人已身在河北,多半招之不来。

    见荀彧若有所思,盖俊笑问道:“文若,在想何事?可是尚有贤才欲荐?”

    荀彧摇摇头道:“颍川近年人才辈出,然或在长安,或在河北,余者不多,吾当全力而为,揽尽奇士。”

    盖俊慨然而叹。荀彧所言一点不假,颍川才士被长安、袁绍瓜分大半,长安天子所居,是为正统,不仅有老一辈大儒名士在朝任公、卿、大夫,青中年一代荀攸、钟繇等人也在长安为官。而袁绍头顶讨董联盟盟主,名著四海,荀彧三兄荀衍、四兄荀谌、郭图、郭援、辛评、辛毗、淳于琼等皆投之。

    两人又聊了些琐事,荀彧起身告辞而去。

    盖俊*台望外,目视着荀彧挺拔而消瘦的背影消失在美轮美奂的花园之中,目光没有收回,继续向远方延伸,略显迷离。时间进入四月,不知不觉间离家已三月有余,他,有些想念妻子孩子了。他想念蔡琬的贤淑,想念卞薇的温柔,想念盖嶷的懂事,想念盖谟的顽皮,想念盖霸依依呀呀的清脆稚音……

    次日,荀彧乘车往东南而行,盖俊则亲将一万步骑,巡视河南诸县。大军经偃师、巩县,出旋门关一路向东,来到荥阳。

    荥阳境内不仅有天下第一粮仓——敖仓,还产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