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贼(风再起时)-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达马日磾府邸,听门仆说卢植亦在,卢植被小黄门左丰污蔑,槛车征还,减死罪一等。前些日皇甫嵩讨平黄巾,立刻上书朝廷,称自己是因为用了卢中郎方略、谋算剿灭叛贼,卢植这才走出大狱,复位尚书。

    盖俊进入客堂,不等跪拜,就听到卢植洪钟般的爽朗笑声:“哈哈,我们的破贼英雄来了。”

    “老师,尚书……”盖俊恭敬行礼。

    卢植伸手招道:“来,子英,坐到我这里,给我说说平叛经过。”

    盖俊跪坐卢植下手,事无巨细,一一道来。

    卢植听罢叹道:“我为主将时张角高卧病榻,张梁纠合众将,正是千载难逢之机,一战而定之时啊!”

    盖俊道:“尚书言之有理。左丰小儿几句谗言,让我大汉国多付出数倍之伤亡、钱粮。若仅只这些也就算了,由于迟迟不能平定黄巾,西州暴起,朝廷一时半刻抽调不出兵力镇压,致使凉州叛贼轻易席卷五郡……”

    马日磾道:“黄巾虽灭,犹有隐患,一旦凉州不能短期平定,中原……”

    三人相视而叹。

    卢植又想起了当年大将军窦武选立皇帝事,当时之世就渐生乱象,正该选一位年长有德之人治理国家,他为了权利选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最终误己误国。可恨呐!

    盖俊坐至日落离开,次日正赶上朝会,盖俊率领十名羽林郎进宫,他见识面广,又曾为郎,没觉得什么,身边一群西疆乡下人面对鳞次栉比的宫殿群,心生畏惧。

    殿中人头涌动,数百人林立,盖俊进来时无数道目光直刺过来。

    “子英,来……”马日磾向他招手。

    “老师。”

    马日磾指着身旁一位年龄相仿的中年人介绍道:“这是恭王之后,尚书令刘伯安……”

    尚书令是尚书台之主官,这个职位虽然不是三公九卿,却是朝廷第一实权部门,尚书令相当于国家总理。当今三公之太尉、司徒、司空频繁变更,很少有人连任数年,一般一年内就会换人,这是因为一旦天灾来临,皇帝就会让三公辞职充当替罪羊。三公若想真正成为一国宰相,需参录尚书事,由此便知尚书权重程度。刘伯安即是后世幽州牧刘虞,他身长七尺余,姿貌伟岸,风度出众。

    “尊侯之名,闻之久矣。”

    “不敢……”盖俊意外看到袁术站在刘虞身后,对他微微一笑。

    “公路你多半认识,卢尚书亦不须介绍。这是济阴张子俊……”刘虞介绍完五名尚书,又为盖俊引介尚书郎,当然,仅止名士之流,比如弘农杨赞、汝南许靖、京兆金旋等。盖俊一一见礼还礼,交谈片刻,随马日磾告辞而去。

    二人行向一位七旬老人面前,老人鹤发童颜,举止大气,飘然有出世之姿。

    “这人是谁?”盖俊见袁绍、曹操等人站在老人身侧,一副谦虚谨慎的模样,不由大奇。

    马日磾当先以子侄之礼拜见,盖俊顿时知道他是谁了,赵岐赵邠卿,京兆硕儒,党锢之士,他少娶马融兄长之女,比马日磾高了一辈,盖俊急忙大礼参拜。

    老人今年快八十岁了,精神却很好,他笑着对马日磾道:“翁叔可是教了一个好弟子啊,羡煞旁人。”

    “我亦欣喜。”马日磾笑道。别人夸盖俊他或许会谦虚几句,在赵岐面前则没有必要。

    赵岐马日磾闲话,曹操为盖俊介绍议郎同僚,当介绍到陶谦的时候,盖俊面色变得极其古怪,任曹操打破脑袋也不会想到,陶谦异日会成为他的杀父仇人。

    “陛下驾到!……”

    “拜……”

    “臣等叩见陛下,陛下万岁!……”

    “起……”

    众臣各就各位坐定,唯有盖俊立于当庭。

    刘宏高踞座位,许是中原大定,心情颇佳,连带着脸颊也有了一丝红润。

    “盖卿壮哉!手刃波才、张梁,国朝自世祖后,就再也没有出过如卿这般少年才俊……”刘宏说着说着笑容猛然僵住。

    大殿内陷入死一般的静,气氛诡异。

    这话怎么听着像是在说乱世出人杰呢?盖俊低头苦笑,刘宏把自己绕进去了。

    刘宏假作咳嗽一声,问道:“特赐的羽林郎来了吗?”

    盖俊回道:“来了,正在殿外等候。”

    “宣……”

    刘宏扫过关羽、鲍出、陈彪等身长八尺的猛士,连连点头,目光最后落到杨阿若身上,看向盖俊时不免带了一丝暧昧。

    盖俊心平气和,目不斜视,有这种想法的人刘宏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盖卿入列吧。”

    “诺。”

    盖俊又拜,继而走向光禄勋刘宽身后坐下,身旁头冠鹖尾冠,身着虎文袍的英俊青年恰好认识,他姓崔名钧字元平,出身于冀州名门崔氏,其父是九卿廷尉崔烈。其人好结交英豪,在京中青年一辈中颇有人望。

    “子英,家叔祖的贤女贴何时借我一观?”

    不出盖俊所料,崔钧开口又是这句话,两人每次见面他都要说上一回,也不嫌累。大书法家崔瑗虽是崔烈叔父,崔钧叔祖,却没有为崔家留下多少真迹,贤女贴堪称崔瑗巅峰之作,崔钧自然眼馋了。莫说他,崔烈也曾舔着老脸哀求,盖俊一概拒绝,开玩笑,传家宝能随便让人观看赏析吗。

    “我这次出来是为国家讨伐不臣,生死难料,岂会随身携带书帖。”盖俊一脸无辜,而后为了躲避崔钧的纠缠,装作认真听取公卿发言。

    “你就让我看看吧,不然我死不瞑目啊!”

    “……!”

正文 第一百五十六章 家人团聚

    羽林,汉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

    羽林这个名称的来源众说纷纭,有说如羽之疾,如林之盛,故曰羽林;有说天有羽林星,故曰羽林;有说为国之羽翼,故曰羽林。羽林职能是掌宿卫送从,次于虎贲。

    羽林中郎将下分羽林左、右监,羽林左监掌羽林八百,羽林右监掌羽林九百。起先羽林郎皆为从军战死者子孙,养在羽林,教以五兵,后选凉州汉阳、陇西、安定、北地,并州上郡、西河六郡良家子习弓马者充之,所谓良家子,便是身家清白,祖上不能有医、巫、商贾、百工。如今则只要花些钱财,就算不会骑马也能当上羽林郎。

    羽林是皇帝侍卫,有专门署地,平时住在宫内,五日一休。盖俊以前为郎时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时常外出游荡,现在就不行了,每天老老实实呆在禁中,也要参加朝会。用盖俊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地狱一般的日子。更让他郁闷的是,休沐日也不得安宁,总是会接到无数酒宴请帖,还不能轻率拒绝,和卞薇在一起的时间少得可怜。

    时间匆匆,转眼来到光和七年最后一天,大赦天下,改元中平。

    中兴?太平?真是讽刺啊!

    中平二年首月,瘟疫爆发,盖俊前献焚尸策,但瘟疫有传播的特性,极难控制,所幸盖俊的提议得到皇甫嵩高度重视,流传范围暂时不大。正月初十,盖俊收到一封家书,正旦当日,蔡琬为他生下一个儿子,父亲盖勋喜出望外,为嫡孙取名谟,谟通谋,希望孙儿长大后是个聪明的孩子。谈及正事,盖勋在信中忧心匆匆,随着天气逐渐好转,凉州叛军蠢蠢欲动,三辅,能抵挡住吗。盖俊握着书信久久无语。

    二月初十,南宫云台发生火灾,十一日,乐城殿外乐城门又着火了,由于宫殿皆为木质,最易燃烧,不易熄灭,大火足足持续十几天,焚殿无数座。这种体力活怎么少得了羽林,盖俊忙前忙后,把嗓子都喊哑了。

    二月西疆局势越来越严峻,朝廷开始调兵遣将,听说西京长安的驻兵已经超过六万人,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孙子曰:“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

    皇帝刘宏才不在乎保家卫国的士兵们已经一个月没有领到粮饷了,他现在最关心的是重建烧毁的宫殿,整日为费用愁眉苦脸,张让、赵忠趁机进言增税,不用多,每亩加十钱。刘宏对这个提议很感兴趣,全国有五六亿亩田,一亩增加十钱就是五六十亿钱,和一年岁收差不多了,且这个钱不用给大司农,全是自己的。

    乐安太守陆康上书劝谏刘宏收回成命,刘宏不乐意了,才加十钱,对百姓谈不上负担吧?认为陆康引用亡国隐喻自己,大不敬,把他抓回京关进大牢。侍御史刘岱为其陈情,乃遣逐回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