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挨了十数轮箭雨,汉军推进至城外百步,霎时间鼓声大作,喊杀如潮,皇甫郦举刀呼道:“仰头……前排齐额射……中排齐眼射……后排齐鼻射……”
弓弦骤鸣,箭矢如蝗,跃上城垛,密集覆盖城上所有区域,黄巾军避无可避,瞬间被射倒一大片,惨呼不绝于耳,看得旁人胆战心惊,浑身颤抖。
“快……快……”
汉军弓弩成功压制黄巾军,攻战队火速涌到城下,立梯,架弩,冲门同时进行。
汉军制作的云梯极为精良,其上有钩,紧扣城墙,士卒不须担心云梯被对方推倒,在积弩士的掩护下,先登战士口叼刀,一手持弩,一手并脚攀爬,动作利落,敏捷如猿。
“杀……”第一个爬上城的战士发射弩箭,射杀一人,提刀跃入,不等双脚落地,十余支长矛将他击杀。
“杀……”又有人上来,死法和前一人如出一辙。
汉军先登舍生忘死,随着越来越多人登上城墙,双方在城垛上展开激烈拼杀。
傍晚时分,汉军留下数千具尸体,鸣金收兵。
深夜,皇甫嵩令三千人突袭,黄巾军措手不及,直打到天亮才将汉军赶下城。后面汉军连续几日白天猛攻,晚上不分时段偷袭,黄巾军被拖得疲惫欲死。任谁都看得出来,破城就在几日间。
这天激战半日,皇甫嵩似笑非笑道:“子英,我要借你麾下几员虎将一用。”
“但凭差遣。”盖俊讪笑,回头招来盖胤,让他集结三百人登城,盖俊部诸人早就等得不耐烦,一听有仗打,自负勇武的人都报名了。
不一会,三百虎士就肩并肩站在皇甫嵩、盖俊面前,以盖胤、关羽、张绣三名军侯为首,杨丰、庞德、陈彪、胡封、车儿、贞良、杨寿、郭锐、马举等人全在,其等皆重衣双铠,弃盾,但持刀矛,凶悍之气外溢。
皇甫嵩看得心折,开怀大笑道:“有此等勇士,今日必破城矣。”
临行前,盖俊对盖胤小声道:“打下一面墙,后面就交给别人,别傻乎乎硬冲。”
“诺。”
盖俊爬上高高的望楼,眼见盖胤等人没受什么损伤就登上城,不由松口气,接着心又紧了一下,看着手下一个接一个掉下来,又是心疼,又是无奈,干着急,这种感觉着实难受。伤亡不可避免,他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试图让自己恢复冷静。
不知过了多久,一面象征着汉军的大旗在城头上迎风招展。
城破了。
盖俊不想再看到清水河边的一幕,为太平道求情,被皇甫嵩拒绝,在皇甫嵩的有意纵容下,大屠杀开始,直到天黑才收刀,十余万太平道教徒活下来的不足一万人。
自此,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黄巾起义被镇压,历时九月有余。
正文 第一百四十八章 羽林
皇甫嵩平定黄巾叛乱后,上奏请免冀州一年田租,以赡饥民,冀州民众歌曰:“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盖俊心头感到迷惑,一面是屠杀黄巾数十万众,相当于凉州一州总人口的冷血屠夫;一面是甚得军心,百姓感恩戴德的皇甫中郎,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他?盖俊最后只能用他是一个汉代人,一个自幼受到儒家教育的汉代人,既有身为统治者对叛乱者凶残的一面,同时又不免怀着儒家“民为贵”、“悲天悯人”的精神。这就是儒家,矛盾的儒家。
等待朝廷封赏的日子里,众人惊闻噩耗——凉州反叛!在天下即将恢复安定之际……
盖俊看完战报,气得鼻孔生烟,他早就看出先零诸羌酋脑后有反骨,不是个东西,这不,他前脚离开北地,后脚先零羌就反了。其等勾结陇西、金城一带盗贼马匪,共立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护羌校尉泠徵。金城人边章、韩遂素著名西州,群盗诱而劫之,使专任军政,杀金城太守陈懿,攻烧州郡。如今,金城、陇西、汉阳、安定、北地五郡皆反,唯有武都郡及河西四郡还在大汉国控制下。
下曲大营诸将心头战栗,剽悍的凉州人可不比中原泥腿子,想想东汉以来三次规模庞大的凉州羌人大起义,第一次大汉国动用二十余万军队,花费十余年,把凉州打成一片废墟才成功平叛。第二次大汉国集结十万军队,被打得全军覆没,其后又调重兵,经过六七年征杀,终于平息叛乱。第三次耗费十年之久,钱数十百亿计,要不是段颎段纪明最后关头高举屠刀,杀得羌人元气大伤,说不得还要乱个五年八年。可这次凉州人起义不同以往,以前都是羌人自己闹事,影响还不大,如今汉人也加了进来,使问题复杂百倍,大汉国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吗?
比诸将更怕的是随盖俊、傅燮等人入关的北地先零羌,唯恐大汉国不分青红皂白,将他们当做叛贼杀死。
盖俊第一时间找上贞良,他是安定郡先零羌,因他有射雕之能,在羌人中威望极高,由他出面安抚众羌最好不过。当然,首先要先让他安心,盖俊找上他开解道:“你们随我征战半载有余,辗转数千里,歼敌无数,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只要你们忠心于大汉国,朝廷绝不会动你们分毫。”
“……!”贞良抿嘴默然。
“你不信我?”
“盖射虎这是哪里的话……”贞良跟随盖射虎半年多,深知其为人,他既然承诺了,必然无假。
“那现在给你一个任务,安抚好先零族人,我不希望有人逃跑被抓回来处死,他们都是对我大汉国有功之臣。”
“诺。”贞良脸色很凝重,他的家人、朋友现在都是大汉国叛逆,而他则为大汉国军士……
盖俊洞悉贞良心思,对着他心窝轻轻给了一拳,摇头离开。行出不远,悠扬婉转的羌笛传入耳中,雄浑中带着哀怨,苍凉下无尽凄美。马腾又想家了,这次比以往更加强烈,马腾一家老小皆在陇西,而陇西正是叛乱的重灾区。
盖俊来到马腾处,意外的看到麹义,坐到他身旁道:“麹兄也在啊……”
麹义苦笑着点点头。
盖俊以为麹义是担心家人,安慰道:“麹兄家族乃是金城大族,无须担心。”
麹义满嘴苦涩道:“这才是最糟糕的……”
“嗯?”盖俊不解其意。
“麹氏一族跟着叛贼反了。”
盖俊目瞪口呆:“麹兄……”
麹义轻声道:“是的,家族把我放弃了,除非叛乱平息,否则我再也回不到家乡了……这样也好,我已经向皇甫中郎提议留在冀州,也算是落叶归根吧。”盖俊以前听麹义提起过,金城麹姓原本姓鞠,是平原大族鞠姓的分支,前汉尚书令鞠谭避乱到凉州金城郡,遂改姓麹。平原虽属青州管辖,却与兖州东郡一样横跨黄河南北,紧邻冀州,所以麹义才会说落叶归根。
袁绍麾下第一猛将麹义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留在冀州的。盖俊没有为探得历史秘密而高兴,反为麹义感到难过,他无法想象一个汉代人被家族抛弃会是怎样的痛苦,这件事无疑会影响麹义一生,他这辈子再难相信任何人了。
三日后,朝廷封赏下来,皇甫嵩被拜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愧里侯。宗员被拜为两千石太守,封亭侯。傅燮为安定都尉,比两千石。麹义、胡轸、杨定等人皆为比两千石校尉。其他人封赏亦厚。
盖俊封乡侯,以知西州事,拜为羽林中郎将,立刻进京。
“羽林中郎将?”盖俊听到任命微微怔然,这个任命虽出意料,却是情理之中,剪灭黄巾,他功劳极多,然而以他二十三岁之龄暂时还当不了两千石太守、相国。羽林中郎将为比两千石官,主羽林郎,掌宿卫侍从,是皇帝的近臣。羽林郎主要以凉州陇西、汉阳、安定、北地,并州上郡、西河六郡良家子组成,盖俊名望足以统摄。若按照正统路线,他到京中镀金三五年,就会外任一方,但当今之世变乱丛生,他不可能久在京都,依他的才能、军功、威望,朝廷肯定会把他调到西疆大用。
盖胤继承破贼校尉,马腾、沮渠元安并为别部司马,监领射虎、落雕二营,三人暂归左车骑将军皇甫嵩麾下,盖俊稍稍放下心来,他可不想放弃一手建立起来的军队。
盖俊既为羽林中郎将,朝廷给了他十个羽林郎名额,羽林郎比三百石,看似不大,却能让比六百石的军侯打破头争抢。盖因羽林郎属于正统官途,一旦外任,至少是一个司马,同时以后升迁一片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