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排好这一切事宜后,接下来就是人员的安排,李奇在最初的阶段一直没有着手安排人事,就是因为在等段正严,若是这一把手都没有确定下来,那这后续的事宜根本无从下手。
其实关于这一点,交趾的官吏对李奇一直都颇有微言,因为他们迫切的想知道自己的前途如何,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李奇却是一推再推,连一道任命都没有,遇事都是指派人员去办,所以这导致交趾官员们一直处于一种忐忑不安中。
现在好了。他们终于破开乌云见日了。
段正严封为镇南王,统大理、升龙二府,知云南路。
这道命令一下,牛皋在一日间净赚了半年的俸禄,原来这厮私下坐庄,赌镇南王头衔最后的归属,那些将领自然是押注在岳飞、吴玠二人的身上,哪里知道突然杀出段正严这一匹黑马来,牛皋这个庄家自然是大丰收,乐的一晚上没有睡着觉。
张伯玉被封为升龙府知府。而刘庆覃封广源州知府,杨英珥则是封为升龙府判官。
而李奇又根据前面的考核,提拔了一百多名官员,分散到各地任命,以来填补人手,二来消除李氏在交趾的影响力。
另外,李奇还在富良江与南海的交接处成立一个新的州府,命名为南海州,李奇打交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拓展海外贸易,所以对沿海地区的开发是将来交趾郡发展的重中之重,成立南海州也是向交趾郡的百姓传到这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至于大理府知府的话,由段世文上任。其余的官员,李奇让段正严自己选人,若凡事都有他一手安排,那么会大大的削弱段正严的存在感。
李奇还提拔宁武为钦州知府。这宁武虽是酋长。但同样是出身官宦之家,他祖上在唐朝可是大官,而宁武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具有远见和心怀抱负的人才。其实他一直以来都很想报效朝廷,只可惜宋朝廷对于钦州一直疏于管理,而且看不起他们这些大土司,虽然钦州的政务都是大土司说了算,但是名义上还是有知府在的,如今李奇只是让宁武名正言顺的管理钦州。
安排这些重要职位后,李奇又在广源州成立一个商务局,监管云南路的财政,还在各地设立了分局,并且细分成农业、工业二局。
至于商务局的官员,底层的一部分人将会从当地的官员中提拔上来,而上层官员,全部是从杭州、汴梁调任过来,将会由经济使白浅诺亲自安排。
这可是规矩,李奇已经卸下了经济使一职,他就不能干预经济使内部的事,必须交给白浅诺,当初让玉俊杰出任广源州商务局一把手,也只是权宜之计,最终还是以朝廷的意思为主。
这么安排无非也就是进一步分散权力,以求达到皇帝集权的效果,增强朝廷对这里的掌控。
虽然这也进一步的削弱了段正严手中的权力,但是段正严心里也明白,这是必走的流程,要是财政大权也被他握着,那么他将会直接影响到军政,等于就是三权都握在手里,故此财政大权朝廷肯定不会交给他的,但是他也拥有其中一部分的权力,毕竟地区的发展,还是以他为主。
文官安排好后,接下来就是武官了。
这武官安排,可就是枢密院自家的事了,哪怕是段正严也无权过问。
李奇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抚自己的手下,因为前面的一切封赏似乎与他们都无关,可是功劳他们却是最大的,特别是岳飞、吴玠二人,可谓是居功至伟,但是镇南王却与他们两个无缘,他们两个心里当然明白,问题他们手下的大将不明白,心里肯定有些不爽。
李奇先是将吴玠提拔为侍卫步步帅,当初在三衙中的职位安排,殿帅,马帅被岳飞、牛皋拿走了,唯独这侍卫步步帅没有下文,原因就是李奇原本是侍卫步步帅,而赵楷希望李奇能从高俅手中收回三衙的权力,于是对与侍卫步步帅一职安排的非常模糊,虽然李奇在上任枢密使后,肯定要卸去步帅一职,这可是帝王大忌,但是不管是赵楷,还是李奇都没有提及此事,而步帅一直都是由步副帅岳翻代职。
如今三衙之中高俅的势力已经全部清除,所以李奇也终于可以卸下这一职,任命吴玠为侍卫步步帅。
岳飞、牛皋、吴玠三人最大的不过三十来岁,而就是这三人掌管着大宋军队的统兵权,其中岳飞才二十来岁,这也预示着新生力量已经成为了大宋的中坚力量。
ps:求月票,求推荐。。。
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封赏和规划(下)
岳飞的话,他已经是殿帅了,三衙禁军的头把交椅,若没有当初的政变,就凭他的履历,至少还得混个十年才能当上这殿帅,所以在实权上面很难有再升的空间了,因为再往上升可就是枢密院了,只能给了一些虚名,提升下品阶。
另外,李奇还让岳飞兼交趾郡防御使,这防御使通常情况下都是虚职,不会在当地就职,除非这地方发生战事,防御使才会来这里统兵作战,当然,在西北和燕云这些关键地方,防御使可就是实打实的实职了,他们得在当地统兵防御。
而吴玠同样也兼大理郡防御使。
但是大理、交趾二郡可也是军事重地,因为南边战场还会继续下去,必须得安排部队在此。
李奇在与赵菁燕私下商量后,决定成立云南军,这一军又分为云西、云东二军,分别驻守在大理郡和交趾郡。
吴璘将出任大理郡团练使知云西军。
吴璘在军事才能上可能稍逊吴玠,但是他的性格比吴玠更加沉稳,谨慎,吴玠这人有点好大喜功,所以他只能生活在忙碌当中,不能让他停下来,要是让他活的非常安逸,他可能就会找不着北,忘记自己是谁了。
在这一点上,吴璘比吴玠要强上太多了。
而岳翻将出任交趾郡团练使,知云东军,岳翻的军事才能不如吴璘,但是他同样比较内敛、沉稳,不会犯大错,岳飞、牛皋他们虽然都合适,但是北面、西面、东面都需要他们,李奇可不想让他们留在这里浪费自己的才能。
至于那些酋长,都在禁军中得到了提拔,正如李奇当初许下的承诺,能者居之。你立下多大的功劳,就能够获得多大的官职。
当然,这只是李奇自己的主意,最后定夺的,还是要等赵楷的圣旨,毕竟赵楷才是皇帝,而圣旨可是巩固皇权的一大利器,而且武将在皇帝心中又是非常微妙的,必须得皇帝亲自任命。
其实这也只不过是走一个流程,当然还是以李奇的意思为主。
因为赵楷远在汴梁对这里的情况完全不了解。他怎么知道谁合适,谁不合适,他当然会选择采纳李奇的建议。
这些封赏倒是好安排,最困难的还是整合军政,交趾的兵权已经解除了,可是大理的那些军队怎么办?
这是一个难题。
要是处理不好,可能就会生出大乱子来。
在李奇的计划中,云南路必须要有六万大军驻扎,这不能多。但也不能少,因为这一路大军不仅要针对南边,还有兼顾吐蕃西边一代。
而李奇只带了六万禁军来此,这六万大军李奇最多只会留一万军队在这里。因为这可是中央禁军呀,是皇帝的亲军,当初调派这些人南下,实在是逼不得已。因为大宋的精锐全都在西北和燕云,手中就这么一支王牌军了,没有兵可以调。可是你要将他们全部安排到地方上,那赵楷非得弄死你不可。
可是问题又来了,光大理和邑、钦二州的士兵,还有那些降兵加在一起就有将近二十万,这必须要裁军,否则这么多军队,光每年的俸禄都得吃穷这片地方。
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是这劳力都当兵去了,那农业、工业怎么办?你总不可能指望那些老幼妇孺吧。
所以,裁军是势在必行。
经过一番商量后,李奇还是决定从钦州、邑州的部落士兵挑选两万五千士兵出来,再加上五千禁军一共三万大军,组成云东军,由岳翻统管。
而大理方面,则是从吴玠在大理招降的那些士兵当中挑选一万五千兵马出来,再从段氏帐下挑选一万兵马出来,再加上五千禁军一共三万军队组成云西军。
李奇这一次是吸取了段正严的教训,不偏向任何一边。
但是这其中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大理的那些武将怎么处理,李奇不想留他们在此,因为他们可就是当地的山大王,在大理的势力根深蒂固,若是留他们在此,会给段正严、吴璘他们造成非常大的困扰,一旦李奇率大军一走,谁敢保证他们还能乖乖的听话。
而且这些人的部队多半都是由他们的族人组成的,铁板一块,你最多只能解除他们一部分的兵权,要是你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