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念及至此,李奇不禁摇摇头,表示叹服,方才他一直没有往秦桧身上想,那就是因为他先入为主,觉得秦桧已经在筹备朝廷那一份报刊,这应该与秦桧没有什么关系,不过他也知道,秦桧这肯定也是灵光一闪,在那场发布会前,秦桧绝对没有想到这一点。
说道理,还是他帮了秦桧一把。
这也就不难怪蔡京为何恁地着急了,蔡京对于大宋时代周刊可是非常看重。毕竟这份周刊几乎已经帮他洗白了,所以,无论如何,大宋时代周刊是绝不容有失,而儒报的出现,肯定会影响到大宋时代周刊,但如果是范兴的话,蔡京对付起来,当然是游刃有余,稳坐钓鱼台。可秦桧乃是当今宰相,而且能力超群,绝不容让人忽视,这弄不好,可真的要晚节不保了。
既然知道是何人所为,那就没有必要感到恐慌了,最可怕的恐惧永远是来自于未知。李奇笑了笑,道:“太师无须担忧,这报刊可不是这么容易的玩的转的。”
蔡京道:“莫不是你已经有了解决之法?”
李奇道:“当然。我做生意总是喜欢留一手的。”
蔡京眼中一亮,道:“那你还不快快说来。”
李奇轻轻一笑,充满自信的说道:“这一份儒报来的如此突然,我们一点风声都没有收到。由此可见,他们的蓄谋已久,最早也是从发布会结束才开始的,那么他们的准备肯定是非常不足。虽然出现的恰到时机,但是后劲力十分堪忧,而我们的大宋时代周刊不同。经过这么些年来,早已经深入民心,所以他们这一冲,虽然这这几日会给我们带来小小的波动,但是绝不会对我们造成不了太大的影响。”
蔡京听得稍稍点了下头,道:“你说的老夫也知晓,但咱们也不能任由他们去。”
李奇摇摇头笑道:“太师,这好东西,它一定会被模仿,不管面,还是脸,这是难以阻止的,做生意就是这么回事,即便今日秦桧不站出来,他日还是会有人站出来的。作为一个开山之人,不能想着保守,应该继续突破自己,唯有这样,才能守住自己的优势。”
“突破自己?”
李奇点了下头,道:“就是事事都走在别人的前面,让对手跟着咱们屁股后面走。”
蔡京道:“那照你的意思,当下咱们该如何办?”
对于这做生意呀,他还真的只能求助李奇了。
李奇笑道:“这份儒报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上面的内容,过于单调,一般百姓别说看了,听都可能无法听懂,而百姓就是这一场学派之争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如今这一批成长中孩子,因为这些孩子的思维尚未成熟,他们还不能做出是非判断,所以他们的对事物的看法,几乎都是来自于他们父母的教育,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些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我大宋的中坚力量,国之栋梁,所以如何吸引这些百姓的目光,也就是成败的关键。”
“你说的极有道理,那你可有好的法子?”
“当然,我前面不是说还留了一手吗。”李奇笑道:“这些百姓当中,多半都不会关心什么儒墨之争,也不会去关心朝中争斗,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没有空,因为他们要忙于生计,要干活赚钱,这就是我们切入点,百姓关心什么,我们就写什么内容。
好比一些小贩,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做买卖赚钱,那么我们就在上面写一些做买卖的小技巧,又好比说农夫,他们关心的是如何种好地,那么我们就在上面写一些种地小技巧,告诉他们如何防止灾害,如何种得更多的粮食,百姓没有空关心政事,那我们就来帮他们关心,将一些朝中的政策分析好了,再告诉他们,他们就会明白这政策跟自己切身利益有什么关系。
如此一来,除了儒生孤芳自赏以外,谁还会去关心那什么儒报,自己的生活还没有搞定,哪里还有空管你什么学派,只要我们能够吸引百姓的目光,那么我们的大宋时代周刊就坚若磐石,无可动摇,随日子的推移,地位只会更加稳固。”
蔡京听得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心想,原来办报刊还有这么多学问,看来是我想的太简单了。
李奇又道:“以前我一直留着一手,这一手就是扩张大宋时代周刊,其实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上的储备,当今都足够我们再增开三份报纸。”
“三份?”
李奇道:“不错,一份生活周报,一份经济学报,一份科学报。生活周报就是要与百姓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经济学报,主要是传授百姓一些理财方面的内容,如何打理好自己的财产,可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而科学报,则是教百姓一些将复杂工作简易话的法子,而大宋时代周刊则是一份百科全报,但是偏向与天下大事,有了这四份报纸在手,小小儒报,根本就不足为虑啊!”
蔡京听罢,悬着心的终于落了下来。
ps:泪求一张月票。
ps:求月票,求推荐。。。
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出征在即
少宰府。
秦桧独自一人坐在屋内,品着香茗,但他和蔡京等人不一样,蔡京等人品香茗时,那是全身心的品味香茗给舌尖带来的舒适,图的一份悠闲、享受,而秦桧不同,他不管是在做任何事,目光中都带有一丝思索的意味。
过了片刻,一个管家打扮的男人走了走进来,恭谨道:“老爷,户部尚书和范给事在门外求见。”
“这些人啊,丁点大的事就按捺不住了。”秦桧似乎已经猜到他们是为何而来,颇为无奈的摇摇头,道:“让他们进来吧。”
“是。”
不一会儿,只见户部尚书胡义和给事中范兴走了进来,二人上前行礼道:“下官见过秦少宰。”
秦桧起身拱手回了一礼,伸手道:“二位快快请坐。”
三人刚一坐下,范兴就兴奋道:“秦少宰果然是料事如神,两千份儒报刚一出来,就被哄抢一空,而且广受儒生们的追捧。”
秦桧表现的非常平淡,因为他早已经预料到了,谈不上什么惊喜,只是微笑道:“是吗?那就好,那就好。我就怕让范给事的钱打了水漂。”
范兴忙道:“秦少宰言重了,我们都儒生出身,对方恁地诬蔑儒学,此时若不挺身而出,更待何时。”
秦桧笑着点了下头,但是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因为不管是何种学派,对他而言,都是政治上的一种工具,他是一个聪明人,怎么可能被这些东西束缚住自己的思想。
胡义又道:“我想枢密使现在一定非常郁闷,他这么一弄,等于是帮我们做了嫁衣啊!真想现在看看枢密使的表情。”
你们这些人呀,真是好了伤疤就忘了疼。秦桧收起笑容道:“你们万不可因此大意。枢密使可不是好惹的,你们要明白整件事真正的主导人还是他,我们不过是顺便分一杯羹。”
原来这不过是秦桧临时想到的,他前面并没有打算在民间也弄一份报刊,不是他不想,而是因为他没有钱。可是那天在发布会现场,他见李奇的一番话几乎将天下儒生都得罪了,而且他也预料到了李奇要的不仅是如此,故此才想到借此增加自己在民间的影响力,当然他也是借此说服范家。创办儒报的。
显然,他的策略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一份儒报可谓是出的恰到好处,很快就得到了儒生们的拥护。
范兴也道:“少宰说的是,不管怎么说,枢密使还是有皇上的支持,我们万不可因此大意。”
胡义听得突然眉头一皱,略带一丝谨慎道:“少宰,你说这是不是皇上与枢密使商量好的。要是如此的话,咱们这么做,会不会得罪皇上?”
秦桧摇摇头笑道:“就算这是皇上与枢密使事先商量好的,你们也大可不必担忧。”
范兴听秦桧话里有话。道:“此话怎讲?”
秦桧道:“很简单,因为皇上也不希望民间的舆论只被一人掌控,况且我们也是公平竞争,不是做违法的事。对了。枢密使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二人同时摇摇头。
范兴道:“咱们的儒报才刚刚出来,他们这一会估计都没有反应过来。”
“这倒也是。”秦桧稍稍点了下头,心中暗叹一声。看来我还是太忌惮他了。又道:“这不过是刚刚开始,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你们要明白一点,我们此番做的目的,并非是针对枢密使,更谈不上什么朋党之争了,只不过枢密使他的光芒实在是太耀眼,但凡与他有关的,都会引起一定的轰动,目前为止我们还是活在他的光芒下,我们必须要争取早点走出他的阴影,若是天下百姓只知道朝中有一个枢密使,那只能说明我们是有多么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