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排了族中子弟进餐后,武扒皮自己倒没有一块儿吃鸡肉夹炊饼,而是出了大膳堂往大宅坊的迎客堂而去。
今天他还有不少客人要见呢!有一个要好的押司,还有两个是白波镇上的粮商,都是来谈大买卖的。
现在已经是麦收在即了,托老天爷的福,今年洛阳周遭又能有个好收成了——因为去年冬天雨雪不多,现在田里的麦子长得不好,大约可以少收个两三斗了!
少收个两三斗才好,多收个三五斗对地主没有好处,因为地主是拿固定地租的,而且是实物地租,多收了的都是佃户的。而且多收了粮食后又会造成粮价下跌,对地主们有害无益。
当然了,少收太多也不行。如果收成太差,地租和利息收起来就困难了,农民要真交不了,武扒皮也没办法不是?甚至再严重一点,还会惹出“吃大户”的麻烦。就是成群结队的饥民闯到武家大宅坊来吃白食。
所以最好的情况就是少收个两三斗……收租不难,官家也不会豁免洛阳的夏税。而夏税是收钱收丝绸(丝绸也可以当钱,不产丝的地方就折钱)的,到时候就得卖粮换钱。
而这又是一个机会了!这两年因为西北局势安稳,而界河的麦子又源源而来,所以洛阳白波的粮价波动较大,通常是春天、夏天比较便宜,秋冬两季会上涨。
今年正好利用北粮压一下洛阳这边的粮价,趁着贫农要凑钱还利息结夏税的时候低吸一批粮食,然后再放一点高利贷出去……
武扒皮正打着如意算盘的时候,他人已经到了迎客堂,忽然发现迎客堂里面已经有客了,是一个身材和自己仿佛,有点风尘仆仆的汉子,门外还有两个长大的带着家伙的保镖,看来来人是有身份的。
“敢问这位仁兄……”
他刚一开口,那人已经转过身,看着有点眼熟,再一想,这才忆起来,来人居然是武诚昌!连忙上前拉着武诚昌的手,“七哥儿,你怎来了白波?这可有年头了……听人说你在海州发财了,有这事儿吗?”
武诚昌哈哈笑了起来:“发财谈不上,不过就是几万缗而已,都是咱家那位宣帅照应的。不过咱受了宣帅照应,就得替宣帅办事儿。这次就是为了替宣帅做事回洛阳的。”
“替宣帅做事?”武扒皮看着武诚昌,“七哥,你是官人了?”
武诚昌一摆手,无所谓的说:“一个从九品的三班借职而已……三哥儿,要不也给你弄个官儿吧。”
第九百六十五章 从契约奴到殖民地者
“官?”
武诚举咽了一下唾沫,他可是早就想当官了,从小就想,做梦都想,想了几十年都没有想到一个官儿。
现在老都老了,居然有机会可以做官了?
“七哥儿。”武诚举急忙问,“是宣帅要保我做官?”
武诚昌一笑:“只要你肯替宣帅做事,一个官算得了甚?”
“做事?”武诚举眉头微皱,“七哥儿莫说笑了,宣帅身边有的是云台才子,某去了能做什么事儿?”
“云台才子也有办不了的事儿。”武诚昌笑道,“譬如把几百户小农逼得走投无路,卖身为奴的事儿,他们就不行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
武诚举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他当然知道自己有个武扒皮的名号了,这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我这不都是为了武家嘛!而且河南府这边谁家没有个扒皮在撑着?”武诚举冷冷地说着。
河南府是官僚地主阶级云集的地方,别看洛阳城中那些园林里面的清流官僚看着都快清高到天上去的,可是他们一家家的荣华富贵从哪儿来的?不可能是天上掉下来的,只能是剥削来的。而且他们剥削的对象主要就是贫下中农,不就得有人去当什么“文扒皮”、“富扒皮”、“晏扒皮”、“韩扒皮”吗?
“可不是嘛!”武诚昌笑着,“再说那些小农倾家荡产也不咱们的错啊!种地也是买卖,做买卖哪有包赚不赔的?而且什么买卖不是本小利薄的容易倒啊?再说河南府这边土地贫瘠,农户众多,交通又比较便利,北方的便宜麦子一船一船运过来,小农们怎么和人家争?大量破产是正常的。”
还别说,武诚昌虽然不懂经济,但是这话真是在理。种地也是买卖,至少在大宋境内大部分地方是买卖。既然是买卖,那就有赔有赚,从来都没有只赚不赔的买卖啊,就算挖金子也有人费了半天劲,花了很多本钱最后没有挖到的。
种地当然也不例外了,肯定也有赔钱的。而且种地是靠天看地吃饭的,天气不好,土地不肥,风险就很大了。那么本小利薄,又没有好的土地,天气又不帮忙,这种小农不倒闭谁倒闭?
“可不是嘛!”武诚举应答着,“这几年洛阳这里种田的越来越难过了,一边是老天不帮忙,一边是北粮南运在压价……谷贱伤农啊!”
“对啊!”武诚昌道,“反正他们在洛阳也活不下去,就算勉强做个佃户,一屁股的债背着,也是生不如死。还不如出去搏一搏呢!”
“出去搏?去哪儿?”
“去爪哇国!”武诚昌走到武诚举身边,“海路市舶制置司在爪哇国弄了100万亩水田,全都肥得流油啊!”
“100万亩……爪哇国?”武诚举一下就明白了,“怎地,你要从洛阳这边招人去?”
“咱们不就是洛阳人吗?”武诚昌笑道,“不在洛阳找人,还能去哪里找?河南人多地薄,小农最是不易。如果不出去闯荡一番,在家捱着就是等死啊!所以不如叫他们签了卖身的文书,统统拉去爪哇国种地。到了爪哇国,海路帅司一家分个几千亩水田,还定价包买,怎么都比在河南府赚得多啊!”
爪哇岛的土地肥沃,降水充足,随便种种都比在河南精耕细作收得多。而且土地那是要多少有多少,不够就去抢……所以种田的收益绝对是有保证的。
用后世的话说,河南就是种田业的红海,红得都快红烧了!而爪哇岛则种田的蓝海,和蓝墨水一样蓝的蓝海!
可是要去种田业的蓝海也不容易。一是水土不服!河南人去爪哇岛啊,不掉层皮才怪。
二是海上的风浪。这可是要人命的!武好古自己现在都不大敢出海,难得出海也是去沙门岛视察,不会再走远了。去南洋的爪哇岛……想想都可怕!
三是疫病!虽然爪哇岛开发的时间比较久,但是疟疾还是在当地非常流行的。种地又不比在靠近海边的干净清爽的城市中生活,所以感染疟疾一命呜呼是很有可能的。
如果要计算一下去爪哇岛种地的死亡率,估计比去当雇佣军打喀喇汗朝和天竺国也差不了多少。而后者可比种地来钱快啊……
“行!”武诚举并不知道去南洋种地的风险,就是知道了,他这个武扒皮也管不了那么多。“这事儿有我呢,多了不敢说,三五百家还是有办法的。不仅欠咱们阎王账的农人有不少……洛阳这边还有不少世家也都有这等欠了一屁股账,一百年都还不清的佃户。只要宣帅肯花钱把他们的账买下来,他们就得替宣帅卖命,这事儿是天经地义的,到了天王老子那里也是宣帅有理!”
宋朝的人口总数其实不多,满打满算也就一个亿,人地矛盾并不像后世的满清民国那么突出。但是北宋时期南方的开发并不充分,中原,特别是京东、京西和京畿等人,人口还是比较多的,因此就存在一定的“佃户”过剩,打发掉一点不仅不会影响地主老爷的剥削,反而有利于提高剥削的效率。
所以花钱“买佃户”去爪哇岛当农场主还是有一点可行性的,多了不行,划拉个万把户的,应该是没啥难度的。
……
霍拉桑埃米尔辖地,赫拉特城。
塞尔柱帝国的霍拉桑埃米尔艾哈迈德·桑贾尔从去年冬天开始,就一直驻扎在此地。
这里也是历史上取代迦尼兹朝统治印度西北的古尔人生活的区域,在去年的战争中,桑贾尔率领的大军轻松击败了古尔人的首领伊兹·丁·侯赛因。不过他并没有杀死被俘的侯赛因,而是迫使其成为塞尔柱帝国附庸,并且为驻扎于赫拉特城的塞尔柱大军筹集粮食。
在桑贾尔的计划中,赫拉特城将是他率军穿过葱林大山,进入下桃花石的喀什噶尔的前进基地。
为了这场增援喀喇汗朝的战争,桑贾尔不仅集中了自己麾下一半的古拉姆战士,约13000人,还命令古尔人、迦兹尼朝、西吉斯坦、马赞德兰等附属国出动兵马助战。
同时还向西喀喇汗国首都布哈拉和被契丹人占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