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欲什么的……
哦,对了,东坡门下学士也不是人人会出面讲课。
其中学问最大的武好古就没上过讲台,只是偶尔来云台庄听讲,看看人家怎么给学生上课的,好为将来自己登上讲台做准备——他准备在将来开一门“小道”,专门教学生们怎么得到万恶的金钱……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来学?
不过东坡先生门下的学士君子们在云台庄授课的内容很杂,诗词歌赋绘画儒学都有,搞得听讲的学生有点糊涂,不知道将来云台学宫招生考试的时候考什么?所以才经常有人会问起和吕好问关系不错的范之文。
“考儒学加一门才艺。”范之文还真知道,他皱着眉头回答,“儒学考五经和论,和科举差不多。才艺可以选武艺、诗词歌赋、绘画、书法、算学、营造学、医术、外国文字语言等等……只要会一样就行了。”
“怎么会这样?”
“是啊,我们是读书人,考诗词歌赋和书法也就罢了,这武艺、绘画、算学、营造等等的,都是不入流的小道啊。”
范之文摇摇头:“你们也不看看我们要拜的东坡先生是何等样人?”
“也对啊,东坡肉和东坡肘子不就是东坡先生所创?他老人家可是大道、小道兼通的。”
“倒也是……可是我们能拿出何等小道?”
大家都有些为难。作为读书人,诗词歌赋和书法倒是会一些的,但是真的能在东坡门下献丑吗?而且大家到时候都选诗词歌赋和书法,岂不是要精益求精了?
“从斌兄一定选剑术吧?”有人想起范之文带在身边的那柄黑云长剑了。
“呃。”范之文苦苦一笑,“我等读书人带剑不过是为了防身,不是为了考试的……”
其实要考剑术他也不会啊!虽然范家祖宗留下了黑云长剑,但是却没留下剑谱——人家不要子孙后代习武了,还留剑谱干什么?误己子弟吗?所以范之文想学剑也没得学。现在只能为日后的入学考试发愁了!
……
“崇道,您说甚底?”
“我说造船驾船也是大学问,云台学宫下面要开一个船政学堂。”
“云台学宫下面开船,船政学堂?东门,您在和老夫说笑吧?自古哪有船老大上学堂的?”
武好古这个时候正在朐山县城内最豪华的宅子里面和海州吴家的老爷子吴延恩一块儿喝茶聊天。
在海州的一个来月里,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朐山县城拜访吴延恩了,早就和老头子混熟了。
今天也没让西门青作陪,而是带着潘巧莲和奥娘子两人一起过来了。在吴家的内客堂里,武好古提出了一个让吴延恩怎么都没有想到的要求——想请吴延恩担任云台学宫的教授,主讲“航海之学”和“造船之学”。而且武好古同时还告诉吴延恩,云台学宫下属将会有一所船政学堂!专门教授海运、造船和海战!
“听海先生。”武好古非常诚恳,称呼着吴延恩的号,“您应当知道朝廷设立云台学宫的目的是为了往外传播儒家道统……这事儿对我们大家都是有利的,现在南洋那边大小岛国,都传了天方教和婆罗门的道统,对我们汉人海商自然排斥了。所以儒家出海对听海先生这样的大海商是大大有利的。要出海,云台学宫就必须要有自己的船团和水手……而且船团配备的还不能是商船,必须得是能快速行动的战船。为了更好的造船和训练水手,本官觉得需要开设学堂。而能担任船政教授一职的,非听海先生莫属了,还望听海先生千万不要推辞。”
吴延恩看武好古说得正经,一张老脸也凝重起来了。
海运、造船和海战的学问可是吴家海商在海上安身立命的根本!怎么能轻易传给他人?
不过航海、造船和海战的那一套本领也不是吴家独有的。武好古和苏东坡要玩真的,还是有办法的。如果他们从别人那里得到了帮助,海州吴家岂不是枉做小人了?
现在,武好古和海州吴家的关系很不错,没必要闹僵吧?要不就应付一下吧。
吴延恩刚想到这儿,武好古又开口说话了:“听海先生,在下和云台学宫绝不是要抢你们海州吴家的生意。你们吴家在北方海上的实力,本官还是有所闻的。本官的共和行真要杀进海运行,砸个几百万缗也不见得能打开局面。有恁般多的钱投在别处,上千万都赚到了。”
这其实也是实话实说,海运赚钱多能和开封府的房地产相比?又不是直接发现新大陆,无非就是高丽、日本、海州、明州间的贸易。连辽国沿海都插不进去——那里是燕云汉人豪强在把持,吴家也不敢和他们翻脸,要不然他们就能通过外交途径向宋朝、高丽国施加压力,指海州吴家是海贼了。
“东门要人要船,尽管开口就是了。”吴延恩笑道,“何必办学堂恁般费事呢?”
“因为你的船和人达不到本官的要求!”武好古也和他直说了,“若是要人要船,你海州吴家,纪忆之的平江纪家,还有阿拉丁商会那边,本官都能要来一些的。可是航海也是道啊!大海如此广袤,海外之国又多如牛毛,由海上来去的财富也如此之多……我辈之人怎么能不重视航海之道呢?听海先生觉得如今我大宋的海商、海贼们都通了航海之道?都已经能称霸四海,任我来去了么?”
“这个……”
吴延恩苦苦皱着眉头,还是有点犹豫不决。因为他太知道武好古的经商的本事了……什么画中第一人,奸商第一人才对啊!真要让武好古挤进了大海,就不知道会被他玩出什么花样了。
“听海先生。”武好古看着吴老头,突然笑了起来,“你知道《共和商约》吗?”
“知道啊。”吴延恩点点头。
武好古一笑:“想不想搞个吴家的自治商市?”
“甚?”吴延恩怔了怔,“怎么可能?我家是商人啊,朝廷怎么可能……”
“不关朝廷的事儿。”武好古忙摆摆手,“天下之大,又不是只有大宋的土地上才有海港的。”
宋朝的土地上其实已经出现了两个“自由市”了,而且都和武好古有关!一个是界河商市,这个名正言顺的“自由市”,还有一个是天涯镇——“士约”也好,“商约”也罢,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
另外,将来云台学宫所在的东海县,也有可能出现相当的自治……不过武好古准备给吴家搞来的商市,却不在宋朝的土地上。
“东门说的是……”吴延恩问。
“高丽国!”武好古说,“给你家在高丽国沿海谋个小岛,建个界河商市恁般的吴家商市如何?”
第四百四十一章 船政学堂(二)
“在高丽国建商市?”吴延恩有些将信将疑的看着武好古,“东门,您可是大宋的官人啊,高丽国的事情,怕是管不了吧?而且在高丽国,商人是没有地位的,真正的四民之末啊!”
高丽国的经济基础也和辽国、日本国类似,都是庄园经济——现在高丽王国内掌权的并不是后来只会读书考试的朝鲜两班,而是跟随王建开创国家的高丽勋贵的后裔,虽然也学大宋搞了科举,但他们的科举是庄园贵族在玩儿。所以历史上高丽王国和辽国、女真的几场战争表现还算可以,比宋朝强多了,比后来的朝鲜王国也强多了。
不过在庄园经济占主导的高丽国内,商人的地位却比在宋朝更为底下,只比贱民强一些。
“有办法的。”武好古一笑,“本官自有办法让那些高丽人就范。”
“有甚办法?”
武好古轻轻哼了一声:“自然是高丽…女真之战了!听海先生忘了这事儿了?”
“这……”吴延恩一挥手,对伺候在内客堂里面的女使说,“都退下吧。”
几个女使闻言退去,厅堂里面就只剩下了武好古、潘巧莲、奥娘子奥丽加和听海先生吴延恩四个人。
“东门。”吴延恩皱着眉头,“现在章相公请郡了……这事儿会不会起变化?”
“不会。”武好古摇摇头,“章相公下去了,可当今官家也是圣君啊!而且,如今我们手里可不止高丽一条线。”
什么意思?
吴延恩有些不明白的看着武好古。
“女真人那边,其实也有我们的路子。”武好古笑道,“这个买卖是两头做的!你家和高丽人做,我们和女真人做。”
“女真人?”吴延恩吸了口气儿,“朝廷和他们有联系?”
“没有。”武好古道,“可是我们和渤海人已经搭上线了……渤海女真,可是一家子啊!听海先生,你可明白本官的意思?”
果然是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