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3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家法,其中还涉及到开封将门、西军将门和宫中内官们的利益。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用枢密院兵学司练将,再由枢密院直接控制“兵学小将”练兵,那就等于突破了祖宗家法,实行文官掌兵了!宋朝的以文御武可不是这么个搞法的……
  因此章惇所推的兵学司只说是教授小使臣以下的杂品武臣学问及忠义之道,就等于给大宋的小武官开了一个道德文章补习班,这个可不是文官要去练兵。
  韩忠彦一笑:“说的也有点道理……我朝家法自是胜于以往历朝的,只是用兵取胜之道不及汉唐啊!”
  武好古道:“大府所言极是。正是因为我朝用兵取胜之道不及汉唐,所以朝廷才要设界河商市,用以监控辽国,以防万一。”
  “防万一?”韩忠彦不解道,“防万一辽国南下么?”
  “非也。”武好古一叹,“大府难道不知如今的辽国已经有了亡国之兆?”
  辽国要亡了?
  韩忠彦愣了又愣,这怎么可能?那是惶惶大辽啊!是大宋王朝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为了在辽国可能南下的时候让开封府城拥有一道可以天堑,大宋可是倾举国之力折腾黄河,搞得河道糜烂,水患连年!就在今年的夏季六月和初秋七月,大名府附近黄河决口,差一点就把府城给淹没了。
  这样一个不动一兵一卒,就能让大宋损失惨重的铁血强辽怎么可能灭亡?谁又能灭亡大辽?
  武好古苦笑说:“辽人当然不会被我朝灭亡了,契丹人的武力再弱,压制我朝的禁军还是绰绰有余的。可是他们现在已经压制不住漠北草原诸部和生女直了……北阻卜之战打了快八年,二室韦与六院部、特满群牧、宫分诸军俱陷于敌,真是损失惨重啊!”
  契丹人和北阻卜的战争韩忠彦也有所耳闻,谁胜谁负他不怎么清楚,可是堂堂大辽和一群阻卜游牧之民打了八年还没分胜负,这已经说明不少问题了。
  如果不是契丹人的武力衰弱,恐怕就是北阻卜人特别能打了!
  “阻卜人会代辽而起?”韩忠彦问。
  “也许吧。”武好古装出忧虑的模样,“若真如此,恐怕来日新兴之阻卜,要比如今衰弱之契丹更加危险,实乃我朝之大患啊!”
  韩忠彦轻轻点头,接着又问:“可这和界河商市有何关系?”
  听到这个问题,武好古原本稍微有点悬着的心,已经完全放了下来。韩忠彦现在追着界河商市问个不停其实是好事,这说明韩忠彦是真的想了解商市因何而设,而非只因为它是新党搞出来的就视之为仇寇。
  如今的朝中和后世都有人用“庸懦”来评价韩忠彦其人,不过在武好古看来,“庸懦”也许就是比较讲道理不会乱咬人的意思。
  所以武好古就想趁着这次北上途径大名府的机会和韩忠彦拉拉关系,向他解释一下界河商市存在的意义,有可能的话再把自己的弟弟“推销”给韩忠彦做女婿。
  这样,即便将来韩忠彦代替章惇做了首相(历史上韩忠彦就当了一段时间的首相),界河商市也有可能继续得到朝廷的支持。至于自己蔡氏忠党的身份,应该也不会由于亲近韩忠彦而丢失的。
  毕竟蔡京自己也会因为哲宗的驾崩而倒霉,历史上还是靠着童贯的推荐而受到徽宗重用的,这个时空恐怕要靠自己了……
  “大府。”武好古道,“界河商市可以让界河南北之地商贸民生之上混为一体啊。”
  什么意思?
  韩忠彦愣愣地看着武好古。武好古解释道:“且不论其余,单论民以食为天之事。假若燕云之地明日便归顺我朝,大府以为我朝能拿得住吗?”
  会拿不住?
  韩忠彦还没想明白怎么回事,武好古已经接着往下说了:“下官以为是拿不住的!因为燕云之地在辽国,乃是工商繁盛,万民汇聚之所。单是燕京一城,便有黎民三十万!龙烟铁山,又汇聚矿徒铁工及其家眷不下数万。其余各城,也皆有工商之民和僧徒军兵聚集,此等皆不耕不种之人。而辽国南京道可供耕种之地却是有限的,根本不足以供养这数十万众。因而辽国每年都需从辽东运粮百万石以供燕云诸城食用。若燕云之地归我大宋,朝廷上何处去寻百万石米粮以养数十万燕人?”


第三百三十九章 何来百万石
  听到武好古的一番分析,别说是“庸懦”的韩忠彦了,就连张商英和张叔夜这两个能人,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之前大家只想到复燕或者不复燕,却从来没想过复燕成功之后拿什么去喂饱几十万甚至更多的燕云城民。
  燕云之地入辽都快二百年了!那里早就是辽国国内经济分工的一部分了。用后世的话说,燕云之地是辽国的工商业中心,燕云出品的手工业产品和通过燕云进口的宋朝商品,大多要销往辽国其他地方乃至西域。而土地肥沃的辽国东京道则是辽国的粮食主产区和皮货、药材等出口原料的采集地。而燕云,特别是燕京用手工业品同辽国东京道交换粮食、皮货、药材等物。
  也就是说,燕云之地和辽国的其他地方在经济上是互相依存的!甚至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
  大宋如果想收复燕云,别的不说,至少要有足够的粮食去喂饱燕云地区的汉人百姓?要不然饭都没得吃,谁还跟你讲民族大义什么的?
  而要喂饱燕云百姓,夺取辽国东京道是不敢想的……既然东京道拿不下,那么就只有用宋朝自己的粮食去填补这个空缺了。
  可是宋朝有能力每年调集上百万石粮食去燕云吗?现在光是给陕西诸军和开封府运粮食,就已经让朝廷头疼死了,再要给燕云一百万石……恐怕宰相都没人敢做了。
  武好古扫视了三人的脸孔,然后笑道:“若无一年百万石米粮输燕,那朝廷得到的就不是燕云之地,而是随时会动地而来的渔阳鼙鼓了!”
  看来这燕云之地,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恢复的!
  韩忠彦和张商英甚至张叔夜脑海中都冒出了同一个答案!因为每年向燕云之地输送一百万石粮食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该死的“三易回河”还好说。至少河北东路那是沃野千里,府库充盈。但是现在河北东路的大平原年年被水淹,府库里面空的都可以跑马了,自己都要别的地方救济,还这么供养燕云?
  至于河北西路和河东路,那里都是多山的地形,出产炭石和瓷器,不怎么产粮食的,根本不可能一年拿出百万石余粮。
  再向南过了黄河就更别指望了,有开封府、应天府、河南府这些大城市在,还有陕西的西军,中原地区每年要输入几百万石粮食才够吃,已经让运河系统不堪负重了。
  别说从中原调出粮食,就是利用疲敝的运河体系一年输送百万石米粮去燕云也是不可能的。
  武好古叹了口气,“可这燕云之地是否恢复却也由不得我朝啊!假若作为大辽柱石的宫分诸军在漠北为阻卜所溃,那大辽分崩离析就是数年间的事情。到时候,我朝能不复燕云之地,而眼睁睁看着那里落入强虏之手吗?若燕云入了新崛起之强虏之手,那我大宋还能有安泰之日吗?辽国的铁器可是大半出自燕云的!而且燕云还有数百万人口,其中丁壮不下数十万人啊!大府,我大宋和辽国之间的百年和平,可不仅仅是用五十万岁币换来的,而是我大宋百万禁军累次血战打出来的!”
  没错,宋辽之间的和平是双方经过几次血战,都发现没有力量征服对方后采取的不得已路线。
  这个和平路线是不可能被代辽而起的强虏轻易继承的——你一个富得流油的大宋摆在那里,人家会不咬上几口就答应五十万的岁币了?哪有那么好说话的胡虏?
  想要屈辱的和平,也得重新打过!
  也就是说,辽国一旦崩溃,大宋就必有一战。
  既然一战难免,那么在辽国崩溃之际收复燕云就没什么不对的了,问题只是怎么收复,以及收复之后怎么将燕云融入大宋。
  历史上的宣和北伐前,大宋朝廷压根就没想过这些问题。最后虽然靠花钱收买女真人勉强收复了燕云之。但是却始终没有能力解决燕云之地的吃饭问题和融合问题,结果造成了可怕的灾难。
  而武好古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奸商脏官,考虑问题当然比较全面了……所以在了解到辽国南京道的工商业和需要从辽东输入米粮的情况之后,马上就想到了几十万燕云城民的吃饭和工作问题。
  几十万燕人没饭吃没工作,不乱起来才怪呢!历史上就算是女真不被盟入侵,郭药师那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