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道。”武好古答道,“不过高丽人和女直人总能分出一个高下的。到时候不管谁赢了,都将是辽国的心腹大患。而且对我朝而言,他们要打仗,就必然要买军备粮草,还要发卖战利品……这里面可是有大利可图的,我们何不顺水推舟?若是运作得法,说不定能把高丽、女直都拉拢过来。”
“有道理!”章惇微微皱眉,“不过高丽若大胜了女直,恐怕就是又一个高句丽了,最好能让他们分胜负而不决生死。”
相比女真人,章惇显然更担心高丽人变成又一个高句丽。
蔡京则道:“若高丽真的变成了高句丽,辽国可就要腹背受敌了,燕云之地必可恢复。至于高丽……大不了把给辽国的岁币转赠给他们。”
呵呵,送岁币还送出瘾了!
武好古心想:亏得蔡京想得出来,居然想给高丽棒子送钱!
章惇摇了摇头,笑道:“也是啊,便是成了高句丽,我大宋也不必怕他们……只要枢密院兵学司能办好,就都不必怕了。”
奸相果然有见地,知道什么是最要紧的!
章惇想了想,对武好古说:“这上书且到我这里即可,不必拿去给官家看了。你回头去和吴延恩讲,叫他来见我。”
“喏。”
武好古应了一声。心想:能见到章惇,吴延恩那老头一定满意了。至于吴家的“大买卖”,估计还得那个吴延宠亲自来一趟开封府才能促成。
不过这事儿和自己没太大关系,还是抓紧时间办理灯塔商市的事情吧。
“另外。”章惇这时又道,“武崇道,界河商市的具体交涉很快就要开始了,你和张天觉一起去和辽人谈判。他是个文人,不会做生意的,所以你得多准备则个,明白了吗?”
“喏。”
这段时间,关于界河商市的顶层交涉一直在进行,七月份时派往辽国的贺生辰使(耶律洪基的生辰是八月初二)还带去了正式的国书。根据具体负责初步谈判的李忠报告,辽国方面对界河商市的提议很感兴趣——只要税收能有保障,契丹人是不在乎一座夹河而立的“自由商市”的,难不成宋军还敢从那里出兵去打燕京吗?这是不可能胜利的……
所以章惇估计,关于具体事务的谈判很快就会开始。而这个谈判需要下一任河北东路转运使张商英和武好古一块儿去了。
领了章惇话语的武好古和蔡京一块儿离去了,回家去准备和章惇的心腹张商英会面了。而他和蔡京前脚刚走,章惇的预备孙女婿,右登仕郎,权枢密院编修司编修纪忆就兴冲冲而来了。
原来纪忆也在高俅身上花了不少钱,所以高俅在把端王送进宫后就立即去了纪忆府上,把赵佶马上就要当爹的消息告知了正闭门读书准备科举的纪忆。纪忆则立即跑来了相府向章惇报告。
“相公。”纪忆看见章惇满脸的喜色,心下就已经明白了,“您已经知道端王马上就要有后了?”
“知道了。”章惇点点头,“武大郎刚刚和蔡元长一起来过了。”他顿了顿,“对了,你认得吴延恩吗?”
纪忆一愣,马上点点头道:“认得,他是海州吴家商行的东家,是海州最大的海商。”
“他有个族弟在高丽国做官?”
纪忆回答道:“是啊,好像叫吴延宠,是高丽国兵部郎中。”
“哦。”章惇点点头,又道,“今早王愍差人送来了捷报,困在青唐新城的瞎征遣使请降了。”
纪忆闻言面露喜色:“瞎征请降?河湟岂不是大定在即了?”
瞎征是唃厮啰政权的第四代首领,不过他本人并不是唃厮啰的血统(唃厮啰政权的开创者,是吐蕃赞普的后裔),而是唃厮啰的孙子董毡的养子,甚至不是吐蕃人,而是于阗人。因为血统不纯,所以他在青唐的统治并不稳固,唃厮啰家族的人们都不服从他,所以即位后一直非常弱势。不久之前还遭遇贵族反叛,丢掉了老巢青唐,还和老婆一起逃到青唐新城削发出家。
在这样弱势的首领统治下,青唐吐蕃等于群龙无首,所以王愍、王瞻统帅的一路西军没费什么力气就一路打到了靠近青唐新城不远的邈川,还收到了瞎征的降书。几乎是兵不血刃就赢了这场河湟战争!
而河湟一定,再向西就是黄头回鹘游牧的地区(柴达木盆地)了。如果能招抚了黄头回鹘,那么大宋就能和西夏西面的西州回鹘建立联络。而西州回鹘派出的摩尼僧不久前还联络过身在辽国的纪忆。
顺便提一句,现在的黄头回鹘也没多少人了。他们原来生活在河西走廊,被党项人逐出后人口急剧下降,现在最多就是几万人,也没什么政权,就是一群部族,大宋要收买他们并不困难。
“相公。”纪忆道,“若能通过河湟吐蕃、黄头回鹘联络上西州回鹘,那就能取得西域良马和养马人了……现在枢密院兵学司已经有了,将来一定可以练出精兵,若再有了良马,不仅收复燕云可就指日可待,就是我大宋扬威四海,复汉唐气象也不是不可能的。”
章惇看了眼自己的这个未来的孙女婿,摇摇头道:“忆之,这事儿你现在不必过问了。现在最要紧的是明年的春闱大比,你的文章见识,中个进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能不能进一甲就不一定了!而且你之前是有大功劳,官家还召见过几回,若是考得好了,天下大魁都有可能。到时候就能直接授个知县,三年后就是通判,再任满便与试馆职,然后就能大用了。”
宋朝的进士一般就是正九品、从九品的文散官加上判司簿尉之类的幕职官就打发了。只有进士的前三人才能授予比较高的官职,譬如大理评事、两使(安抚使、转运使)幕职官厅公事或知县。其中知县更是只有状元才能授予的差遣!
不过大部分授了知县的状元都干得不好,毕竟状元是文章中出来的,知县则是个非常难做的官。但是纪忆是个例外,他不是种地的义门出身,而是个豪商出身的书生,办事能力本来就强,而是家里面还有一帮能办事的兄弟子侄门客。管理一个小县是没有问题的。
章惇顿了顿,又道:“若是青唐真的可以大定,老夫打算在那里设个西宁州,你就去做西宁州首县青唐县的知县……能不能招抚黄头回鹘打开通往西州的商路,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若是真能从西州牵来良马,摩尼寺又如何不能重回开封府?”
纪忆送了口气,章惇并没有关上重开摩尼寺的大门,只是要他先考上状元,至少入一甲(西宁州的知县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入一甲应该就能去了),然后想办法打通回鹘商路。
这熙河路的军费一直是个叫人头疼的难题,因熙河路所据有的土地贫瘠且交通不便,居民也多是番部,不仅收不到什么税,而且还得反过来给赏赐收买。正常情况下,一旦河湟等地恢复,熙河路一年三四百万的开销是省不了的。
要想在熙河路多少赚点回来,靠种地是不行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和西域通商了——那里并不是一直都苦哈哈的!要一直都是苦的,汉唐两朝费那么大力气向西打干什么?那里一带在汉唐时可是富得流油的丝绸之路啊!
若是重开丝路……一年三四百万的税收还怕没有?有了钱赚,熙河路的维持就不是问题了。
第三百二十六章 共和(一)
见了章惇以后,武好古就知道自己很快就要再次离开开封府了。
虽然开封府是天底下最为繁华喧嚣的地方,也是让习惯了后世大都会生活的武好古,在这个时代中唯一能寻到一点家的感觉的城市。但是武好古知道,开封府是一座没有未来的城市!所以他必须离开,去寻找自己和这个国家的未来。
说开封府没有未来并不是因为武好古认定了少数民族南下的大趋势无法改变,而是开封府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没落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开封府是一座靠近黄河的国都。但是黄河并不是开封府可以倚仗的天险,因为黄河冬天会封冻,其他季节也没有长江那种水流和宽阔。而且黄河两岸又是一马平川,根本无险可守。
而且原来可以屏蔽中原的燕山南北地区,在五代就丢给了辽国,现在没有收回,将来……如果历史不改变,得等朱元璋来收了。
不过无险可守对开封府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黄河因为泥沙淤积,河床越来越高,现在已经变成了一条悬河!也就是河面比地面要高,全靠堤坝束水才能确保两岸平原的安全。
也就是说,一旦开封府附近的黄河沿岸地区被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