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提供不了几匹战马,想要整顿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
  “整顿开封、河北禁军是不可能的。”章楶思索了一番,摇摇头道,“得罪的人太多,而且那些军兵朽坏的太厉害,也难整顿啊。”
  “那如何是好?”章顿问。
  “与其整顿旧兵,不如再募新军……”章楶眉头深皱,“如今开封、河北的禁军兵将的武艺莫说和西军精锐相比,就是和陕西前沿各路的农家少年相比,也大大不如啊。陕西前沿各路的民众早就习惯战事,许多少年的父祖亲人都殁于王事,说是忠烈之后亦不为过,于征伐死伤,也早就见惯了。而且秦地苦寒贫瘠,又有数十年大战争斗,能活下来的都是极能吃苦耐劳之民。若能募集四五万陕西少年,刻苦操练上十年八年的,再配以铁甲上万领,强弓三万张,战马一万匹,驽马数万,编成十将,应该可以一战了。”
  章楶的办法显然比章惇的法子更靠谱,不过在某些方面却走得更远。
  章惇的练兵是练旧兵,就是把开封、河北禁军好好精练整顿一番。而章楶的办法则是丢开禁军,直接去陕西招募一支新军。
  陕西前沿各州县的农家少年比开封、河北禁军的精锐能打是肯定的!因为西北的大战不仅出动禁军,还会出动大量的民兵和民夫,民间的兵役极重。有些地方的男丁甚至少有活过30岁的!
  所以募陕西前沿地区的少年从军,肯定是最容易训练出来的,而且战斗力肯定也是最强大的。
  可问题又来了……谁去募兵练兵?
  募集陕西少年练兵……这仿佛更容易练成黄袍加身的绝技啊!交给西军将门吗?种家、姚家、折家、刘家这些将门已经有点尾大不掉了,再让他们一家练个一二将少年新军,未来还不反了天?
  或者让新党文官督军,选择西军中非将门出身的青年军官练兵?那么谁去干这个“督军”的活?谁敢去干这个看上去距离黄袍加身只有一步之遥的“督军”?


第二百七十三章 宋武卒?
  章家两兄弟的议论了几个时辰,最后也没得出任何结论。整顿河北东、西两路地方的事儿先不论。募兵和练兵这事儿似乎陷入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募兵和练兵要想有效果,由真正知兵的重臣督师是必须的。
  如果没有人去督师,那么在陕西募练新军的事儿就会有两种结果,一是西军将门的力量借助这次募练新军进一步扩大——如果朝廷将募练新军的差事交给西军将门的话!
  二是募练新军毫无效果——如果朝廷不用西军将门,又不派出重臣督师,而是完全依靠现有的官僚管理体系,通过枢密院、兵部、三衙管军和陕西六路各军州去执行募兵和练兵的话,效果肯定是不行的,否则大宋朝的59万禁军就不会只有几万西军真正能打了……
  大宋朝的官僚体系,至少在和军事搭边的事情上表现是极糟糕的。
  也就是说,要练出几万新军,就必须做一些破坏朝廷法度和大宋祖宗家法的事儿。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必须要有人负责!而且要用能够负责的人!
  西北禁军的将门是能负责的,军队就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钱嘛!不能负责怎么行?
  如吕惠卿、章楶这样的文官重臣也是能负责的,他们既是重臣,又督军多年,自然有足够威望和能力支持西军中的年轻军官去募兵、练兵了。
  可是这两个路子都有可能培养出军阀!所以是大宋的祖宗家法所不容的。
  如果章惇要硬着头皮上马,后果真是难以想象……
  而按照祖宗家法来搞,那就是用枢密院、兵部去指挥各州军募兵,然后再由枢密、兵部、各安抚路司和宫廷派出的内官一起指挥“将”一级的武官练兵。
  看着似乎也没什么,好像和后世近现代国家的军事体系也差不多。可是后世近现代国家的总参谋部、国防部里面大多是职业军人,最多就是国防部有一些文职政务官,可真正办事的还是军官。所以是内行指挥内行在练兵,不是一堆外行在瞎指挥。
  宋朝的军事问题中最大的结症,其实就是过度膨胀的文官体系侵夺了军官体系太多的权力。
  章惇作为奸相,自然知道问题所在……可是他自己也是文官,新党也是一个文官集团。当然不可能把已经落到文官手中的枢密院和兵部的权力还给军官。
  而且现在的开封将门早就腐朽不堪了,根本也没人可以承担起指挥天下兵马的重担。
  所以由知兵的文官重臣督练新军,仿佛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案。
  而唯一的困难就是,谁来当这只倒霉的出头鸟?
  谁会那么蠢,好好的文官不做,去做谋朝篡位的嫌疑犯?到时候一帮御史言官可就高兴坏了,天天上表参你这个乱臣贼子,早晚把你参到亚龙湾去看海……
  和章楶一起入朝奏事的鄜延路安抚使吕惠卿并不知道自己就是章惇内定的出头鸟,他现在正是得意的时候。西北横山大捷的主角虽然是章楶,可是他吕惠卿的功劳一样不能埋没。空置多年的次相宝座,这次总能轮到他了吧?
  在常起居朝见之后,以地方安抚使的身份入朝奏的吕惠卿、章楶二人,就和两府重臣们一块儿前往崇政殿继续和天子奏对。
  首先是章楶和吕惠卿二人将这次横山大捷以及目前环庆路、鄜延路的状况一一上报天子。情况并没有赵煦想象得那么好,仗当然是打赢了,但是环庆、鄜延两路的府库都已经空空如也,再拿不出什么去支持对河湟的攻势了。
  所以章楶在奏对时,对河湟作战是持保留意见的,他认为即便拿下河湟,也很难长久维持,不如扶植一个比较靠得住的吐蕃首领出任河湟措置使,让番人自治以节省费用。
  而吕惠卿也有建言,提出了早日和西夏通商互市,以恢复陕西六路的经济——在西夏闹起来之前,托了丝绸之路的余荫,关中平原特别是京兆府的经济还算不错的。
  可这几十年的战争打下来,也真是到了百业凋敝的地步了。
  赵煦对于两位边帅的建言,并没有给出什么答复,只是静静听着。崇政殿中的奏对一直持续到近午,今天难得沉默的和个哑巴似的宰相章惇终于开口:“已经午时,臣等不敢耽搁陛下用膳,臣等告退。”
  近午结束崇政殿议事早就是惯例了,殿中群臣都齐齐告退,赵煦却对吕惠卿道:“吕卿,你且暂留一步。”
  暂留一步?
  这是要和天子独对?
  吕惠卿的心脏一紧,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了。
  重臣独对,往往是宣麻拜相的征兆啊!看来天子终于要改变朝中独相的局面,委任自己当次相了,多年的理想终于要实现啦!
  吕惠卿站在殿中,等着赵煦说话。赵煦从御桌上的一摞奏章中,抽出做了记号的一本来,让身边的小黄门将之递给吕惠卿。
  吕惠卿展开一看,却是一封奏请整顿开封、河北禁军或编练新军的奏章,是中书舍人张商英上的奏章。这个张商英是章惇推荐给王安石,随后才得到重用的人物。自然也是章惇的心腹,长期担任台谏官员,是章惇的喉舌。虽然因为其人品操守不为赵煦所喜,不过还是在章惇的支持下步步高升。
  现在这位一直以骂人整人为己任的张商英居然上书言兵事了……这肯定是章惇的意思!
  对了,章惇想干什么?怎么想起要整顿开封、河北禁军了?
  吕惠卿脑筋一转,马上就想到了辽国最近仿佛不大太平!阻卜草原上还没打完,析津府和龙烟铁山又闹了一回,看着是要大乱了。
  官家和章惇会不会在打北伐燕云的主意吧?
  打燕云可不能和打横山相比啊……燕京的城防比起灵州和兴庆府恐怕都强!现在西军也就是在瀚海沙漠的南面和东面揍党项人,要过瀚海沙漠去打兴庆府可是谁都发怵的。
  大宋连灵州和兴庆府都打不下来,还想去打燕云?
  “吕卿,你是知兵的,你觉得这奏章上所言的事情可行吗?”赵煦的声音中透着隐隐的期待。
  吕惠卿则仿佛一下就跌进了个冰窟窿。前一刻还在宣麻拜相,后一刻就要为自己的身家性命担心了。
  他一官场老狐狸,哪里不知道官家的意思?他吕惠卿如果勇于任事,就该接过练兵整军的重任……可是赵家什么时候会放心把兵权交给他人?
  如果他挺身而出,天子眼下肯定是很高兴,少不了封官许愿,说不定还会给个空头枢密使。
  可是真的等他把兵练起来了,天子就该怎么看自己都不顺眼了!到时候能留条命去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