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曲端就是个喜欢出头的性子,当下就起身言道:“宣帅既然答应了俺们,那俺们也没什么好说,回去便令儿郎们出阵。不过5万缗的确不多……开拔费一兵就得给5缗,军官给二三十缗。一营就需要花掉五六千缗!另外,还要采买一些酒肉带着上路,还得采买一些民间的牲畜车辆,修理器械也得花一点。如果手松一点,一万缗都花得出去啊!”
吕颐浩知道,一万缗根本不够!
一营有18个军官,一人分500缗就没了9000……只是这钱分得不合规矩,不能摆在明面上说。
可要不分也不行,大家都有今天没明天了,不得给家里留点底子?
宋朝新军的军官家里可没有庄园!
“知道了,知道了。”吕颐浩笑着,“本官又不是第一天掌兵,怎么不知军中的规矩?只要能挡住周兵,些许钱财官家还会舍不得?”
有了吕颐浩的保证,诸将都放心了,十个将主全都出列,排成一排,一齐躬身:“请宣帅授以方略!”
吕颐浩满意地点点头。方略对策,早就由军机房拟定完成了。当然不是张浚他们拟定的,而是在之前的军机房军官们制定的多个预案中挑选出来的一个最稳妥的方案。
就是快速推进到霸州大城县城——这里位于清州州城的西北,和清州城、钓鱼台寨形成了一个大三角形。
在占据了大城县城后,大三角的三个角就可以遥相呼应,周军如果甩开这三个角,直接往河间府扑击,后勤线可就完全暴露在宋军的刀口下了。
只要大宋官家掏钱够爽快,河北一战的问题应该是不大的。
……
“两,两千万缗!?他们以为朕的钱是大风吹来的吗?”
琼林宫中,河北的“账单”已经寄到了!
2000万缗!
不是1000万……因为周军是分两路进兵的,除了出清州河北西路军团之外,还有个进攻沧州的河北东路军团。由王禀率领10个将去抵抗,这10个将当然也都是“生意人”,不可能不要钱的。
赵佶怒气冲冲地问:“纪卿,你说说,这钱该不该给?”
纪忆也是一脸纠结,他本来以为有5000万就能扛一阵子了,可没想到河北方面狮子大开口,一下子就索取2000万……要是给了他们,这一仗还不得打掉几个亿?
看见纪忆不言语,赵佶气呼呼地问:“你不是总说师周长技以制周吗?周国给了多少钱?”
“禀陛下!据臣所知,东贼出兵、上阵和获胜之后,都无需放赏银两铜钱。有功者记落干大、中、小功即可。战后再论功行赏,或升官,或授勋,或授民爵(公民身份),或赏田庄,只有一小部分功赏需要花钱。”
回答问题的是中书舍人兼侍讲何栗。周国要杀他,而他却对周国的各种制度了如指掌,而且颇多赞赏。
他说:“贼虽商国,但并不事事言利,行军打仗也不会当成买卖来做,比咱们大宋要强啊!”
赵佶目光投向张叔夜,张叔夜连忙出班奏道:“禀陛下,东贼之兵虽不事事要钱,但是所取之地,十之八九都分给他们了……贼之大者,无出其右,还做什么买卖?”
也对!
如果周国拿下了河北,那么河北的土地就都是周军将士的田庄,河北的小农就尽是周国骑士、府兵的客户了……都这样了,谁还在乎几个小钱?
现在可还是自然经济在经济总量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时代,所以社会财富的大头是土地!大头都分给兵将了,他们还好意思要钱吗?钱有什么用啊?喝酒玩女人,爽一把就造没了,那有田庄实在?那是传家的财富啊!
河北的一亿多亩土地的市价至少几亿缗!
而且周国军事公民的田庄是免税免杂派的(教育摊派除外),也不会被贪官污吏盘剥(周国的官吏需要军事公民的选票)……这样一来,军事公民的田庄收益就很有保障了。有150亩田宅,一辈子都不愁吃喝,儿子们上学读书也不成问题了!
所以周国实际投入的军费,远远比大宋要高!
中书舍人何栗再次奏道:“陛下,东贼是用均田之兵与我朝兵募交战,在花费上就占尽便宜了。东贼的人口虽然只有我朝的七分之一,但是出兵百万都不是问题。而我朝空有亿万民众,却无募兵百万之财。如果不立即实行抑兼并,均田地之法,只怕国将不存啊!”
赵佶听了何栗的谏言,顿时有一种无力挽回狂澜的感觉。
在大宋搞抑兼并,均田地是不可能的!
但是大宋的确没有募集百万大兵的钱财……河北的20个将,不过十万出头的兵马出击就敢狮子大开口要2000万犒赏!如果再多10倍,光赏钱就得两个亿!还要平日维持的军费,把琼林宫卖了也不够啊!
而周国那边,不要钱的兵将何止百万?灭了大宋一人给200亩田就是了,顶天就是2亿亩田……大宋至少有6亿亩田,足够他们分的!所以和周国的这场战争,大宋怎么看都赢不了啊!
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京东第二战场
在黄河西岸,大宋河北新军诸将的前锋诸营,几乎逼着周军大营下寨。
在吕颐浩答应为诸营请款,并且拨付了两成半的“首付”以后。庞大的河北新军主力,在姚古的督促下,相当迅速的行动起来了。
不得不说,这些新军商人的业务水平还是有的!
10将新军,以曲端的熙河第一将为先锋,急行军赶赴大城县,在迅速完成布防后,再步步为营,向黄河逼近。
最后以开封、熙河两将为左翼,以朔方、大名两将为右翼,以鄜延两将居中,以河间两将驻大城为后殿,以朔方第一,昭义第四两个骑兵将为机动,摆出了好大阵势。
各路宋军的轻骑哨探,则在宋军大寨和钓鱼台寨、清州城之间往来巡查,严防周军从两处突入河北腹地。
而周军似乎也没有大举突入河北腹地的想法,而是和宋军一样,摆出了结硬寨打呆仗的姿态。并且兵分两路,一路向大城方向逼近,在和宋军先头部队遭遇后就开始挖壕修寨,并没有展开决战的意思。
另一路周军则包围了清州城。但是也没有马上攻城,而是在清州城外三面掘壕(清州城一面临着黄河),摆出一副围攻棱堡的姿态。
消息传来,河北新军诸将,上下都士气大振。他们最怕的就是速决之战!一来打不过;二来也没办法继续讹钱了……
现在渡过黄河,在大城县——钓鱼台寨——清州城之间展开周军数量明显多于这一带的宋军!
算上钓鱼台寨和清州城的守军,宋军的数量也就在六万左右。而周军的人数恐怕十万都打不住!
此外,周军的火力也强于宋军。人家的野战火炮能打6斤、4斤的炮弹。而宋军的400斤炮只能打1斤弹丸。
虽然也有一些重炮,但是数量太少,机动性也太差,根本不能和周军炮兵相比。
如果周军选择先打大城县东部的宋军主力,后打清州城。那么河北宋军的10个将可就难免要吃败仗了!
河间府路经略安抚使种师道的老营,也从三河口堡垒转移到了大城县城。这次作战的地点是河间府路的辖区,种师道才是最合适的三军统帅。
他一到前线,就立即召开了诸军的军议。和上回由吕颐浩主持的军议不同,这回答军议是真的要讨论怎么打仗……或者说,怎么把买卖做大,做久的!
军帐之中,巨大的木图上面,已经密密麻麻画满了各种符号,旁边还用小楷注明了各将的番号。
老种相公披着一件棉袍,系着布带,指着木图上的两军阵势侃侃而道。
“……东贼军势虽众,但是也不愿意来啃咱们的硬寨,而是选择了围攻清州城。这是要迫使咱们主动出击,然后用野战决出胜负啊!东贼兵多,火器又好,骑兵更是胜咱们多矣,要野战决胜,咱们多半会落下风。幸好清州城坚,一时半会儿也无大碍!……某的办法,就是尽可能把硬寨往前挪,贴上东贼的营寨,然后再一点一点往清州城修,这样东贼就无法全力攻城了。只要清州城能坚持到明春还不失,咱们就有获胜的可能了。”
种师道说完自己的计划,公厅当中,就发出了一阵低低的交头接耳的声音。无论是姚古、种师中这样的宿将,还是曲端、王渊这样的新军将领,全都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老种的指挥还是靠谱的。和对面的十万东贼硬拼一仗是犯傻!本钱拼光了,大家伙儿上哪儿发财去?
还是用硬逼上去比较好。哪怕硬寨扛不住,大家也能有个徐徐而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