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13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什么上升通道可言。而官场的中上层只要被传统的科举出身的文官把持,新政就会阻力重重!
  可是要废科举而大用新人,纪忆也是不敢的——这可是同全天下读书人为敌的事情啊!
  而且现在新式学堂的数量非常有限。如果不算军学,整个大宋的高等新式学堂只有区区几所,而且除了青城学宫之外,都集中在京东、上海两家商市之中。
  而和新式大学配套的新式书院,同样集中在开封府和沿海几大商市之中。而新式大学的课程又和传统的儒家教育大相径庭,没有读过新式书院的儒生根本没法上大学。
  如果废科举而用新学,至少在新式教育普及前,天下三百数十州的寒门士子,就没有上升之途了!
  真要这么个搞法,沿海商市是满意了,可天下三百数十州就该揭竿而起了……
  ……
  两府集议还在进行的时候,武好文和武好德两兄弟,联袂步入了崇政殿。
  崇政殿中还有一队父子,便是大宋官家赵佶和刚刚改封东海郡王的赵楷。
  赵楷和赵佶长得很像,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而且很有才气。
  无论是骑马射箭还是书画琴棋,不管是儒家经典还是新式学问,全都有所涉猎,在许多方面还堪称天才。如果由他继承赵佶的皇位,那么赵佶的“古今帝王才艺第一”的地位,恐怕就得让给儿子赵楷了。
  等武好文、武好德兄弟行过揖拜之礼,赵佶就笑着招呼二人落座。
  这个待遇可真是有点特殊了,武好文好歹也是重臣,他现在是东海相,正奉大夫,龙图阁直学士。地位相当于尚书和九卿,在官家跟前赐个座也没什么。可武好德不过是个东海郡王府伴读,儒林郎,而且还没有进士出身。怎么也赐了座?
  不过武好德却一点也不觉得不妥,他早就习惯这种特殊的宠爱了……
  赵佶温言问武好德道:“好德,你二哥和你说过担当送亲副使的事情了?”
  他给武好德安排了一个送亲副使的临时差遣,职责是送庆德公主出嫁,而送亲正使则是东海郡王赵楷。
  苏东坡的长子,现任的郁州云台学宫司业苏迈也会同行,不过他的临时差遣是和亲使,职责是替东海郡王赵楷和武好古的女儿武美娘保媒。
  至于东海相武好文,则受命东去建立东海国——别看东海国的地盘很小,差不多就是一县之地。但是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地理位置又特别要紧。而且东海国还是实证派、理性派思想的起源之地,又是和天津市并驾齐驱的资本主义萌芽之地,一度还是宋朝官场斗争失败者的流浪之地。
  因此东海国不仅有迥异于大宋绝大部分地区的,接近于资本主义的经济,而且还有相当自由的思想。
  所以武好文这个东海相可不容易当好!
  “陛下,臣已经知道要陪东海王去天津了。”武好德和赵佶非常熟悉,说话的时候一点都不紧张。
  赵佶点点头,又问武好文道:“听说你那侄女有些不寻常,同开封府的大家闺秀很不一样,倒和易安居士有点像?”
  “陛下过誉了,美娘的才气如何可以和易安居士相比?”武好文笑道,“不过她和我朝官宦人家的闺女的确不大一样……这也是天津的风气感染,只要到了东海国,好生管教,还是可以改过来的。”
  赵佶笑了笑,不置可否。他可不相信武好文能管住武好古的女儿……他想了想,又道:“武卿,东海国事务繁杂,也迥异天下三百数十州。你去了以后,一定要妥善处置,不可贸然行事。另外,东海国中有云台、格致两所大学,还有新式书院、学院落干,新学人才济济。你一定要善加任用!所以朕就不给东海国多派老旧官吏了,国中的官职,就紧着云台、格致的才子学士吧。”
  赵佶这个君虽然有点昏,但他也是新学到巨头。所以也知道新学才子在官场上蹉跎,怨言日多。可是大宋的基石毕竟是科举士大夫!因此设立东海国在赵佶看来,就成了给新学学士安排出路的机会了……给个官养起来就好了!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维新变法裱糊(六)
  “这个大宋银行真的能变纸为钱吗?不会又和钱引一样,最后闹得不可收拾吧?”
  赵楷、武好文、武好德三人前脚离开了崇政殿,何执中、纪忆、张叔夜三人就到了。
  前一段时间赵佶拍板敲定了“改军制”、“建封国”和“均田地”三项大政。拉开了史称“政和维新”的改良运动的序幕。
  不过敲定大政是一回事儿,实施大政是另一回事儿。因为现在的朝廷没有钱!没有钱,当然得想办法搞钱了。
  而容易来钱的办法只有两个,一是抢!二是印……
  抢钱一要有强兵,二要有富而弱的敌人。
  现在大宋的兵其实不弱,差不多是世界第三,只可惜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就在宋朝身边。
  而且一帮富而弱的国家又距离太远,抢起来不方便。
  当然,不方便也得去抢!
  周国在抢,宋国怎么能不抢?
  抢钱也是“师周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嘛,国际先进的抢钱经验,怎么能不学习引进?
  可是靠抢来钱还是太慢了,现在也没发现有金山银山的新大陆,日本国的金银大开发也没开始(其实也没多少人知道日本有金银),所以只能想点别的办法。
  比如开动印刷机,把纸变成钱!也不必多变,能变出几个小目标,就能彻底改变钱荒的困境了。
  但是“变钱”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不变出来的钱尽量不走财政路线发放出去,而要走金融路线发放出去。
  因为走财政发放出去的是基础货币,而走金融发放出去的则是债务。
  债,理论上是要还的!
  这也就给了国家一个急刹车,可以在货币发生危机的时候猛踩,把货币危机变成债务危机。
  后世臭名昭著的美联储干得就是“踩刹车”和“踩油门”的差事。当通胀上升到一定程度,美联储就会通过加息等方法收紧银根,提高借贷成本,使得多余的钱流回金融系统。
  因为钱是以债务的模式放出去的,所以收银根和提利率可以有效收回流动性,让钱变得昂贵,商品变得廉价。
  而要做到以债务放钱,就必须有一个中央银行作为“最终借贷人”来管理流动性和利率。决不能让中央银行变成财政部的出纳……否则被大量释放出去的,就不是债务,而是不可回收的货币了。
  武好古不是经济学家,当然也不懂得这些原理。他只是在抄后世的一些制度,而且他也知道不加控制乱印钞票是不行的。所以才设立了大周银行,又将发钞权一拆为二,分别由大周银行和大型商办银行控制,形成制约。
  而这种谨慎的纸币发行方式,现在又被纪忆抄袭,送到赵佶跟前了。
  而且纪忆也不是简单的照抄,而是进行了一些升级。提出了设立大宋银行监理会的构想。
  纪忆缓缓说着:“陛下,钱引之所以会闹得不能收拾,主要就是因为发行多少不予公开,不受天下人的监督。甚至连钱业行会中人,也不知道朝廷印了多少钱引?所以也就无从应对调控,使得危机一发,局面就不可收拾了。”
  纪奸相顿了顿,又道:“所以臣建议设立大宋银行监理会,让有权发行银行券的大商行和钱业行会还有沿海五大商市共同派出监理,同朝廷指派的监理一起管理大宋银行。这样就能把各方面都捆在一起!在发券的时候加以控制,在发生挤兑的时候和衷共济,共同应对。这样就不会坏事了。”
  其实钱引超发并不严重,之所以会崩盘,就是因为各方面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不仅不合作,而且还互相拆台。
  比如银行方面借着钱引超发给财力不足的“钱庄”设套!
  而蔡京这个能臣应对钱引危机时也极其不专业,既没有调动资金托市,也没有准备足够的专营物资去应付挤兑。
  反而在危机发生后让钱引主动贬值,从770文贬到了400文——蔡京在下令开封钱业行会以400文托市之后,又逐步下调了钱引兑换专卖物资的价格。此举打乱了纪奎再次抬高钱引的布局,也让钱引的发行陷入了长期的停滞。
  此外,这次贬值还造成海路市舶司拒收钱引——海路市舶司是搞包税制的,而包税者上交的必须是金、银、铜钱,不能用钱引充税。
  可与此同时,朝廷又规定钱引可以用来缴纳商市过税和住税。而且是按照面值抵税!
  在钱引贬值后,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