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谁?”武好古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苏大郎,他不明白苏大郎为什么会突然提起这么一号人物?
  苏大郎看着武好古,一字一顿地说:“今天午饭的时候,某在丰乐楼看见了两幅《毗沙门天图》,落款就是布衣书生赵小乙。”
  “两幅《毗沙门天图》?”武好古一愣,“是谁挂在那里的?”
  苏大郎笑了笑,说:“你的老熟人,入内内侍省副都知刘有方!”
  又是这老东西!?
  武好古一听到这名字气就不打一处来!
  自己马上就要攀上端王了,他怎么还没完没了啊?
  不对啊,他弄两幅《毗沙门天图》的摹本挂在丰乐楼是什么意思?是找自己的麻烦还是在替自己做宣传?
  不行,一定得去看个明白。
  武好古腾的一下站起身,对张熙载说:“廷扬,我和苏大郎走一趟丰乐楼。若是晚上我还没回,铺子就不开了。”
  张熙载做账房是没问题,当个管事也凑合,不过书画文玩是不懂的,所以武好古不在,铺子就不能开了。
  吩咐完毕后,武好古就和苏大郎一起出了门,急匆匆往丰乐楼去了。
  丰乐楼距离武好古的画斋并不远,步行一炷香也就到了。
  丰乐楼的面积是很大的,由五座三层高的巨大建筑物组成,每座建筑直接还架起了飞桥相互连通,远远望去,仿佛是一座巨大的城堡。如果走进丰乐楼的建筑群,又会发现这里原来是一座园林化的超级大酒楼。五座楼宇中的四座由围墙相连,将中楼包围其间,围墙之内,廊庑掩映,亭阁排列,吊窗花竹,各垂帘幕,仿佛是一座园林式的多层住宅小区……
  武好古和苏大郎直接由丰乐楼的西楼入内,从被称为“门床马道”的面向平民大众的底层餐厅穿过。然后又通过一条笔直的廊道,直接进入了丰乐中楼的底层大厅。
  这处大厅有点类似宫殿,面积很大,气势也不小,只是显得有些陈旧,画在廊柱墙壁上的壁画全都色泽斑驳,似乎多年没有修补过了。地板也有些坑坑洼洼,不过这也说明此处几十年来一直都是人来人往的。
  武好古的脑海中出现了关于丰乐楼的记忆,原来这座中楼的底层大厅并不是用来摆酒席的,而是给文人士子聚会,或是花魁娘子献艺使用的。
  大厅靠北的一堵墙壁上,则钉了一排挂钩,是专门给文人墨客们展出自己的书画诗词的地方。
  武好古和苏大郎到达的时候,这堵墙壁前面,正立着不少看客,大部分都是穿着儒服的士子,也有一些是做员外装扮的,所有人都仰着脖子,在观看两幅挂在高处,由一排灯笼照亮的画卷。
  而那两幅画,就是《毗沙门天图》,不过其中一幅似乎和原画有所不同。


第一百四十二章 赵小乙是谁(二)
  夜了,屋外又下起了雪。
  寒冬已至,连日的夜间风雪,让开封府的气温急速下降。
  不过武家在第一甜水巷的家宅里面,却是热腾腾的一片。冯二娘和王婆儿一起忙碌了快一个时辰,终于弄好一席“暖锅”。所谓“暖锅”就是涮火锅,其实自古就有了。后世流传所谓火锅是蒙古人或者女真人发明的说法,完全是扯淡。
  不就是把食物切成小块薄片丢到水锅或汤锅里面煮熟吗?多简单的事儿啊!古时候那种铜釜啊,铜鼎啊,不就都能涮火锅吗?
  这种吃法在唐宋被人称为“暖锅”,是冬天非常流行的吃法。
  当然了,这种“暖锅”和后世的“火锅”还是有不同之处的。吃“暖锅”时,各种肉片不是一片一片下锅涮的,而是一盘一盘下去的……反正武好古没见过有谁夹着一片肉在那里涮的。
  今天冯二娘准备的是兔子肉和羊肉,两种肉都切了不是很薄的薄片,各准备了两大盘,又用酒、酱、椒、桂做成了调味汁,还准备了豆腐、面筋、豆芽菜和白菜等几种素食配菜。
  顺便说一下,武诚之和冯二娘现在已经“破镜重圆”,两人又是恩爱夫妻了。当妻子在厨房里面准备晚餐的时候,武诚之这个大男人还主动进去帮忙,将妻子准备好的暖锅、肉片、蔬菜、酱料,一一端上了餐桌。
  武家的两兄弟这个时候则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武好文在温习功课,他已经得到了开封府学的举荐,获得了参加太学考的资格。明年开春,他就将和从大宋各地汇聚而来的儒生,参加太学入学考试了。其中的2000名幸运者可以考入太学外舍,成为一名光荣的太学生。
  根据《三舍法》的规定,太学外舍生的学期是一年,内舍和上舍都是两年。而由外舍入内舍的考试非常激烈,2000名太学外舍生中,只有300人可入内舍,300名内舍生中,又有100人可考入上舍。
  由此可见,太学内的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
  不过再激烈也是多了一条做官的路子——入太学照样可以参加科举!所以武好文这几日天天都啃纪大官人给的“复习材料”,每天不到深更半夜是绝不就寝的,真个拿出了志在必得的劲头。
  而武好古则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画画,画一幅《毗沙门天图》,不过不是原本的写实风,而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加入写意的成分,画成半写实半写意。
  就是昨天他在丰乐楼中楼底层大厅里见到的赵乙的那幅改进版《毗沙门天图》的画法。其实武好古也能画这种半写意半写实的画,他前世的正经职业是原画师,卡通的、唯美的、写实的,各种魔幻、科幻、仙侠、娘化、东西方的风格,他都能画。
  他现在画的就是一幅中式魔幻工笔风格的半写实鲁智深,画面非常绚丽和细腻,可以给人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
  艺术上的好坏难以评价,不过看着还是蛮好的。
  武好古放下手中的毛笔,借着稍显昏暗灯光,看着刚刚画好的“动漫版”《毗沙门天图》,眉头却微微皱起。
  倒不是担心自己的画技输给那个“布衣书生赵小乙”,而是吃不准那个赵小乙到底什么来路?
  他是赵佶吗?
  看落款题字,仿佛不是瘦金体……
  不过现在赵佶才十六七岁,大约还没创出瘦金体吧?
  武好古昨天就让张熙载去找郭京,让郭三哥去高俅家里面打听一下。可是直到现在,也没个回音。
  就在武好古陷入沉思的时候,忽然听到用人用力敲门。
  “谁啊?”
  刚刚忙完晚餐的冯二娘擦了擦手,快步走去院子里询问。
  门外传来了吴地的口语,“我是纪忆,武大郎和武二郎的朋友!”
  “纪大官人怎地这般晚来?”
  冯二娘立即就给来人开了门,并没有什么怀疑,这边可是开封内城,天子脚下,几百步就是一个军巡铺,便是梁山好汉来了,也要夹起尾巴装好人的。
  门外站着的正是打着伞纪大官人,没有车马,应该是步行而来的。其实纪大官人在开封府内的宅邸就在任店街上,距离武家不远,走着过来也没几步。
  武好古在屋中听到动静,放下毛笔,起身出了书房。
  这时候纪忆已经走进了院子,大步流星到了屋檐下面,才收了纸伞,就看见了武好古,便笑着说道:“大郎,这几日你可去过丰乐楼吗?”
  “进屋说吧。”武好古知道对方也是为“布衣赵小乙”而来,忙将其请进了屋子。
  武诚之和武好文也迎了上来,客气的和纪忆见礼。
  武诚之满脸堆笑着说:“纪大官人来的正好,不如就在寒舍用个暖锅吧。”
  “那就叨扰了。”
  “快请,快请……”
  武家父子客气的将纪大官人请入了席,分宾主落座。因为有来客,冯二娘就不方便上席,便和王婆儿一起去用饭了。
  暖锅已经点上了火,不过锅里面的汤水却没沸腾,于是桌上的父子三人和纪忆就一边喝着小酒,一边说话。
  “忆之兄可知那布衣赵小乙是何人?”
  寒暄了几句,武好古就直入主题了。他知道纪忆是个消息灵通人士,不仅官场上朋友很多,而且不久前还是太学生的领袖。所以就向他打听起赵小乙了。
  纪忆一笑,摇摇头:“若是知道,我就不来了。”
  “忆之兄也不知道?”
  武好古扬了下眉毛。
  不知道也是个非常重要的线索!
  那幅画是刘有方拿起丰乐楼的,而纪忆和刘有方的关系是很不错的,如果赵小乙的身份是可以说的,那么刘有方绝对不会瞒着纪忆。
  现在既然瞒着,那就说明赵小乙绝不是普通人,甚至他就是端王赵佶本人!
  武好古心说:如果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