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武好古看了看周围,已经快走到潘楼街了。他对米友仁道:“元晖,马二哥就交给你了,带着他在开封府城内好好游览一番,我们三日后再见吧。廷扬(张熙载),替我送马二哥去米府上吧。”
  ……
  和自己的好学生米友仁、好朋友马植还有账房先生张熙载分手后,武好古便一个人走向了自家在潘楼街上的那间小小的店铺。
  此时的潘楼街上热闹异常,到处都是吃食摊子,香气四溢,吆喝声此起彼伏,这个热闹劲儿,比起后世大都会的市中心商业街也不遑多让了。
  武好古行了差不多一个上午,腹中早就有些饥饿了,也不想去酒楼里面吃了,就想在潘楼街上买几样小吃,回自己的那个窝,也就是武家画斋里面美美吃上一顿。
  在他的记忆中,这样的场面实在太多了……那仿佛才是真实的生活,如今的一切,倒是犹如梦幻一般了。
  走到一个飘着羊汤香味儿的卖软羊面的铺子前面,武好古刚想叫老板给自己来上一大碗,眼角突然就扫到了自家铺子的大门。本来这个时候应该闭着的门,却不知什么时候敞开了。一个微胖的,上了年纪的男子,正扶着门框站立着。正是武好古的父亲武诚之。
  “大郎!是你吗?”
  “父亲,正是孩儿。”
  武好古也顾不得买面了,连忙走了过去。
  “大郎,你可回来了!”
  武诚之看着多日不见的长子,眼眶中含着几滴热泪,不过还是挤出了笑脸儿。
  “瘦了,黑了,不过却精神了,出息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具身体中留存着大量对父亲的情感,武好古一看见武诚之,也忍不住留起眼泪了。
  “父亲,孩儿,孩儿……离家太久了,家里可好吗?”
  “好,一切都好。”武诚之把儿子牵着的马拴在了店门口竖着的一根拴马柱上,然后就拉着儿子进了店铺。
  走进铺子,武好古突然发现铺子里面挂满了字画,其中大部分的品相都相当不错。有些应该在世的名家所作,有些是古画古贴或是高仿的精品。
  很显然,武家画斋的生意也因为自己的出名,而有了极大的提升。
  “这些日子,铺子里面生意兴隆,不少在开封府小有名气的画师,都愿意把画送了这里寄卖……客人也比过去多了几倍。哦,对了,还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来着,能挡的,为父都替你挡了,挡不了的,都收了定金。现在收了大概有五万多缗……”
  “五万多?”武好古吸了口气,“这得画到何年何月啊?”
  “也没多少,不过三四十幅……对了,纪忆之纪大官人一个人就定了十幅,我也没好意思推了。”
  “无妨。”武好古一笑,“他的生意得做。对了,潘十八回来了吧?她现在怎么样了?”
  “潘娘子她……”
  一提到潘巧莲,武诚之的脸色顿时就是一变,吞吞吐吐的不肯说话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潘巧莲和赵佶的故事
  “怎么了?潘十八她怎么啦?”
  看到父亲吞吞吐吐,武好古有点着急了。
  现在可是缺医少药的北宋,一点小毛病就能要人命的。潘巧莲虽然身体一直不错,在武好古的记忆中好像她就没生过病。可是也保不齐就来一场大的……
  “是不是病了?”武好古追问。
  “没,没有。”看着儿子一副焦急的模样,武诚之叹了口气,“她没病,只是……”
  “到底出了甚事情?”武好古看父亲吞吞吐吐的,心里更加着急,连声的追问,“您倒是说呀!”
  武诚之又是一叹,说道:“只是有个传闻,说是……说是端王殿下很可能相中了潘十八,要娶她做妃子了!”
  “甚?”武好古眨了眨眼,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端王殿下可能看上潘十八了!”
  “不可能!”武好古连忙摇头,“这不可能……爹爹,这是谣传!”
  当然不可能了!武好古看过《宋史·徽宗本纪》的,宋徽宗的五个皇后里面就没有姓潘的。而且宋徽宗,不,应该是端王赵佶现在还没婚配呢,要娶的应该是第一任皇后王氏,她是德州刺史王藻的女儿,北宋开国时期的大臣王祐的后人。
  虽然《宋史》是蒙古人编纂的,其中错漏颇多,可是在宋徽宗的老婆是谁的问题上,总不会造假吧?
  “大郎……”武诚之看看儿子眉头皱了皱,“扮了男装的潘十八昨天都和端王在西园雅集上见过面了,好多人都亲眼所见。而且,而且……”
  “而且甚底?”
  “而且端王还当场挥毫泼墨,为潘十八画了一幅写真!”
  “就这些?”武好古又问。
  “就这些。”武诚之回答。
  武好古呼了口气,笑道:“没有甚大不了的,不过是一幅画而已……爹爹替孩儿接的勾当中,大多是替女子写真吧?”
  哪怕是在宋朝这个时代,画师替女子画写真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更没有画个画就看上眼的事情。
  “这……”
  武诚之看看儿子,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若是在平时,一幅画的确不说明什么。可现在是什么时候啊?现在是端王选妃的当口,而潘巧莲又是有资格当王妃的开封将门女。那么端王殿下为潘巧莲画画这事儿,可就很不寻常了。
  甚至根本不用他们俩看对眼儿,只要宫里那位太后觉得端王和潘巧莲不错,一道懿旨下来,可就……
  ……
  开封府外城,城西厢,新建成的端王府富丽堂皇,殿廊亭榭,参差错落,塘池湖泊,波光粼粼。后花园中还种植了名贵花木,苍松翠竹。
  今年只有十六岁的大宋端王殿下刚刚结束了一场蹴鞠,正在后花园中一间帷幔遮挡起来,还生着火炉的亭子里面,赤裸着结实健壮的上身,任由心爱的侍女春兰用巾帕替他擦去汗水。
  这位大宋亲王和他的文弱的父亲还有兄弟们似乎是完全不同的,高大、健康、强壮、热爱运动。不仅喜爱蹴鞠,而且还精通骑射,尤其喜欢骑着烈马奔驰,一点都不似中朝的亲王,倒像是个草原少年。
  但有谁要认为端王殿下只是精通武略而不通文采,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他在文章、书法、诗词、绘画、音乐上的造诣,全都达到了大家的水准。
  也许绘画还不如武好古、李公麟,文章诗词也不如苏东坡,音乐比刘铣、吴良辅也稍逊一些,书法可能也比不上四大家(苏黄米蔡),骑马射箭肯定也不如禁军里面的高手。
  不过,别人能在诸多才艺中精通一门就很了不起了,可是这位大王是样样精通的全才。而且端王殿下今年可只有十六岁,再过个十年,他的各项才艺还不是稳稳能居天下第一?
  若是端王做了官家,多半也能做到古今帝王第一人吧?
  春兰替端王擦完上身时,突然想到了端王成为官家的可能,哦,不是可能,几乎是必然了。
  因为宫中的姐妹们传出消息:官家这些日子白天为西北战事操劳,晚上又要为子嗣传承而努力,身体骨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大王,刘大官求见。”
  就在端王着急在两个宫女伺候下,刚刚穿好袍褂,戴上幞头的时候,刚刚陪他蹴鞠的高俅的声音就在亭子外面响了起来。
  刘大官就是刘有方,自从将两幅《潘巧莲写真图》(分别是米友仁和武好古画的)献给端王之后,他就成了端王府的常客,还会时常送来一些名家字画和古玩珍品。
  “好的,叫他去品逸轩等候。”
  端王赵佶吩咐了一声,就和春兰一起出了亭子,向建在后花园中的品逸轩走去。品逸轩其实是个三层高的楼阁,一层和二层是用存放赵佶收藏的文玩和书画,三层则是赵佶画画练字的地方。就在品逸轩三层靠西的一面墙壁上,赫然挂着两幅《潘巧莲写真图》。
  只是这两幅《潘巧莲写真图》上的潘巧莲,却是完全不同的打扮和气质,一个是仿佛正在和情郎相会的美少女,眉目神色中流出的都是浓浓爱意。另一个则是位俊俏精致的小郎君,一身月白儒服,头顶东坡巾,手持一把合起来的折扇,看上去飘逸潇洒。
  两幅《潘巧莲写真图》都是形神兼备的精品,两幅画上的潘巧莲五官精致写实,表情生动自然,身形比例协调,衣着飘逸盎然,画面色彩鲜艳明快。如果说赵佶的作品还有什么不足,便是潘巧莲的手部、毛发和眼瞳等细节部分的处理还不太到位。
  不过只是靠临摹《潘巧莲写真图》和《醉罗汉图》,就能将画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