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午后)-第5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消息传开,范仲淹、韩琦与庞籍皆艳羡不己,但那来的钱,难道学习郑朗的市易法?一起犹豫不决,于是观看朝廷这次如何处理郑朗的市易,若通过了,也来学习。

其实这是一系列的计划,知道的人不多。

包括裁军,三次裁军后,泾原路的正规军队只有六万人,但会有一万多名骑兵。朝廷负担不会比史上七万军队负担减轻多少,然而军队战斗力会变得更强。

这是理论上的军队数量。

一旦交战,或者定川砦之战拉开帷幕,会有大量将士牺牲。

要做调整的。

狄青与老种皆附此议。

作为名将,他们更能知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的含义。

若是军队整体战斗力跟上去,纵然少了一万人,防守力度下降,实际力度却跟了上来。

而且有一支精兵在手,可攻可守。

然后做了一件有争议的事,撤退。

这个问题说来很复杂。

首先是灵州,要从更早的时候说起,自东汉起,灵州成为羌胡的地盘,南北朝时,所有北方皆是一片胡音,更不用说。隋朝后,灵州一带仍然以胡人为主,到唐朝李世民手中,又安置大量的胡人羌人,包括吐谷浑、铁勒、回鹘、党项。后来灵州丢失给吐蕃,使得这一地区民族构成更为复杂。

宋朝因为其保守政策,对灵州仅抱以羁縻的心态,李继迁在契丹人支持下,入侵灵州,宋王朝为此引起一番很大的争议。得之似乎没有多大的用途,此地很难管理,每年不仅没有给朝廷收益,反而带来严重的负担。

当然,失去灵州,有种种原因,心态仅是一部分。

失去灵州,也很难说是宋朝丢失了灵州,至少当时灵州汉人占了很小的比例,宋朝仅是羁縻,派了少数军队在此管理,实际管理能力很弱。

但正是灵州的丢失,使西夏人终于壮大。

不抛弃开疆拓土的想法,即便丢,那怕扶持两个政权,与李继迁相抗衡,对宋王朝也是有利的。

后果没有人能想到,直到李继迁进入灵州,占据银川平原,攻破会州城,直接威胁到丝绸之路的安全,北宋才不得不对弃而不顾的地区进行重新审视与经营。于是主动将防区推进到清水河的上中游流域,于陇西东麓清水河谷一带。李继迁再攻会州熟仓部,熟仓部归顺北宋,会州成为北宋的羁糜州,又于游牧民族南下的传统战略要地萧关(海原李旺北)部署了兵力,防范李继迁南下骚忧。

十四年后,至道三年,在清水河上游谷地正式设立镇戎军,军城位于萧关道的居中位置,也就是现在的镇戎寨。防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西倚陇山(六盘山),北屏古长城,可以借着山势与古长城进行防御。另一个作用,是便于向灵州运送军粮。后来李继迁上表请臣,宋朝主动将防区退到镇戎寨东面四十几里的茹河北岸,创设东山寨,诏弃镇戎军不守。

这种消极的方式,眼下依然在继续,和啊,马上给酒给肉,打,赶快想办法,从来没有想过主动寻找战机。事实从北宋开始改变政策以后,打得很屈很郁闷,但就在这种情况下,西夏一年不如一年。若不是女真人突然崛起,宋徽宗胡搞,北宋甚至可能在几十年内将西夏人彻底抹去。

当然,上当。

消极的政策终于使灵州失守。

为了保卫河西走廊的安全,咸平元年,于镇戎寨东南设开远堡(固原开城镇)。咸平二年,又在开远堡与瓦亭寨之间设安边堡,与东山寨、开远堡,六盘上的传统要寨堆沙堡遥相呼应。

咸平六年,又在东山寨东三十里处设彭阳城(彭阳白阳城),天禧元年,筑乾兴寨(彭阳王洼镇南)。又于乾兴寨辖区置飞井堡。

天圣元年,筑天圣寨(固原河川乡),于茹河上游河谷,以控兰肃州菜园川贼路。又于西置高平寨。

天圣六年,元昊先后攻取甘州、凉州,虽然二州一直不属于宋朝管辖,但河西走廊终于落入西夏手中,两国关系发生战略性转变。宋朝不得不进一步加强西北防务。于是八年,于陇山东麓置三川寨。防线也越过古长城。

严格说,宋朝西北的羁縻地区缩小,实际控制区域在增加。

又于镇戎军西南设狮子堡,三川寨附近设定川堡、干沟堡、干河堡、赵福堡。

去年元昊围攻三川寨,攻陷的正是三川寨以及附这四个寨堡。

郑朗与狄青到来,重新将这几寨堡修葺,又设了高平寨(固原头营镇)、定川寨(固原中河乡),增扩刘Пぃü淘性萸鼻逅优希�

除这些大寨堡外,还有一些小的寨砦。这就是宋朝与西夏泾原路交界的主要防御寨砦。

这些寨砦与环州的防区相连后,镇戎军防区范围大至为萧关以南,开城岭以北的清水河谷地区,泾河支流茹河、红河、安家川流域(今海原县清水河谷地区、原州区大部、泾源东部、彭阳全部、同心东南)。

从地图上看宋境几乎伸到天都山下,离银川平原也不远。但实际控制能力有限,自乾兴堡与天圣寨往北的大片地区,影响力还不及西夏。包括清水河谷有大片的闲田,也多被西夏侵占。

郑朗退的正是这片区域。

将这一线以前的所有百姓强行迁移到南方。

为了防止李士彬的惨剧发生,一直迁移到渭州城南一带。

还有许多部族不愿意迁移。

实际这一迁,形势十分明了,忠于宋朝的部族,元昊屡次南下,也饱受侵略,宋朝主动安置,求之不得。几乎全部主动离开。有的部族还千恩万谢,让西夏人抢怕了。

不愿意迁移的,几乎全部是倒向西夏的部族。

郑朗没有动,继续派小吏感化。

不听的,依然不会动。

这将是留作将来,给弓箭手与各羌人试兵的好场所。

但现在没有说出来,一切为了下面的战役做安排。

以后就不会客气了,直到将这片区域扫成真空地带,再徐徐派出军队北上,压缩在南方的部族随军前往。这样一来,所占领的地区百姓忠诚度能有所保证。

否则现在的北方名义是宋朝的占领区,实际是元昊的跑马场。

但他这一举措,让范仲淹大惊失色,宋军一撤,西夏人会填补这一真空地带,而且郑朗撤得比较狠,包括萧关的兵力也陆续撤了回来。留下的百姓也是诚服元昊的百姓,等于是丢疆失土。

正好郑朗也要准备联系他,写信将原因说了,又提到一件事。

原州区域与环州西南有明珠、灭藏、康奴三支强大的部族,十分强硬,经常暴恶防区百姓。王尧臣为此还刻意向朝廷提起此事。滕宗谅也刻意找到郑朗,说郑相公,你要想办法将这三部剿灭。

这段历史郑朗知道的,此三部不是那么好剿灭,虽然朝廷有诏书准许各部自己武装力量,前去征讨,物资与战利品归各征讨部,然而谁敢去征讨去?

最后是范仲淹解决的。

直到明年十月,范仲淹闻听朝廷诏书泾原出兵讨明珠与灭藏二部,上奏论明珠灭藏不可攻奏,说明珠灭藏二族道险不可攻,前日高继嵩已尝丧师。平时犹怀反侧,今讨之,必与贼相为表里,南入原州,西拢镇戎,东侵环州,边患未艾也。宜因元昊别路大入之际,即并且北取细腰、葫芦泉为堡障,以断贼路,则二族自安,而环州镇戎径道通彻,可无忧矣。

直到庆历四年,在范仲淹协调下,先是用计缓其西夏来援,然后让种世衡与蒋偕筑细腰城。三支羌人看到西夏外援被切断,又因范仲淹好言安抚,三族归顺朝廷,严重削弱了西夏人的实力。

而且细腰城离环州定边寨仅三十七里,西至镇戎军干兴寨六十里,南至原州柳原镇七十里,又打通各州的通道,使环庆路与泾原在前线也能相互联系,遥相呼应,军事意义更为突出。

郑朗无耻的将范仲淹的妙想剽窃。

也没办法,等范仲淹想出来时,要到明年,实施时要到大后年,等不及。

对范仲淹,郑朗也没有隐瞒,将泾原路的军事安排说了,现在要看,如果元昊亲征府麟,自己会有一场战役。进一步削弱西夏在南方的力量,乘势筑城。

现在不能筑,元昊若在兴州城中,定会派兵前来支援,再加上三部配合,里外夹攻,纵然两部派出大军人马,有可能会落败。元昊若离开兴州城,前去府州,离陇山更远,仅一个消息传达,就需数天时间。不但可以从容打一个漂亮的反击战,还可以借势筑城。等到元昊军队回来,城早就筑好。

细腰城与军事行动很隐秘,知道的人不多。

朝廷也听闻此事,不过正当大臣议论纷纷时,大捷的消息也传到京城。

只要胜利,你爱怎么折腾就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