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午后)-第4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与府州折家,比较单一,凝聚力强。历史渊源又不象这三家与元昊一族是世仇。其实不用多,只要元昊使出臣的计策,收买其中一部分的部族,从内部瓦解,金明寨必失矣。”

郑朗都不想说这件事。

朝廷听或者能挽回,但就是听了,以范雍与刘平的盲目自大,还会从别的地方出问题。而且都到了元宵节,要做准备也做了准备,不做准备自己提醒也来不及。估计西北早就开始打了起来,只是路途远,朝廷暂时还没有得到消息。

“郑卿,朕想授你两个官职,不知你同不同意?”说完,赵祯暂时忘记西北所带来的烦恼,不由乐了。

授郑朗的官很难的。

“陛下,什么官职?”

“兵部郎中太子宾客。”

“不可。”

“且听朕说,这是两个兼职,国家承平已久,对战争都不熟悉,自从元昊露出反意以来,众说纷云,朕也不知道听那一个意见。此次刻意喊你回来叙职,就是为了商讨西北军务。带一个兵部郎中的身份,你也能有资格参与。”

“杭州那边怎么办?”

“朕还是让你回杭州,但先在京城将西北的军务决定下来,有可能需要一两个月时间,不知你同不同意?”

也就是暂时留在京城,而且一两个月时间都不能将西北军务拍板下来,宋朝官职雍肿,也决定重大的政务效率不高,一有争议会争论很长时间。这个郑朗懂,但他还是说:“陛下,臣不同意。”

“为何?”

“兵部郎中臣可以兼之,太子宾客臣万万不从。”

赵祯的授命,让这两个官职成为兼职官,但不是郑朗身上的充市舶使宁海军节度平安监使,那是兼差官,有权无俸。这两个官职无权有职有俸。一旦接受,会让郑朗一年的年薪加上各种福利达到一万多缗钱。当然,结的官职也很长,郑朗的官职会变成中散大夫兵部郎中宣正大夫天章阁待制太子宾客知杭州府充市舶使宁海军节度平监使开国男赐银鱼袋。很有可能这个官职会让后人迷惑很久。

实际真正的职务还是杭州知府,其他的不必去考虑。

但终是实职兼,特别是太子宾客,是仅次于东府的太子三公三少的官员,以前都是资历很深,德高望众者才能身兼之,例如李迪。若再过上六七年,郑朗到了三十岁,也可以勉强任之。现在任,会有很多大臣不服与眼红的。

“郑卿,朕也想过,正是你资历浅,否则朕会授你太子太师,不是为了你,是为了朕的儿子。过几年他长大后,朕想请天下最好的老师对他教导。”赵祯眼中带着哀求说道。

苗贵妃也开口道:“郑知府,你就同意吧。”

郑朗终于明白为什么赵祯接见自己,还让苗贵妃在场的原因。

自己对太子宾客之职会感到烫手,但是对苗贵妃与这个孩子有利,若是这个孩子能顺利长大的话。

现在证明赵祯能生育,万一以后赵祉养出四五个儿子,这个孩子皇太子的身份就会遭到威胁。但自己担任了太子宾客,等于以后就是这个孩子的人。为什么李迪对赵祯忠诚,为什么魏征死后被李世民痛骂,候君集谋反,正是他们都是东府的官员,必然要帮助太子继位。自己眼下是杭州知府,但孩子长大时,自己也进入了庙堂,很有可能还有相当的发言权,就是这个孩子得力的保障。作为赵祯的角度,自己是天下后起之秀中最有名的儒者,又是一个好老师,既然能教出好几个优秀的学生,同样也能教出一个好太子。

但是,但是……这孩子能成大吗?

郑朗再次看了一眼赵祯怀中的孩子,很安静,很瘦。

为什么赵祯的儿子一个个夭折呢?

他眼睛再次扫向苗贵妃,忽然明白过来。

不是后宫的阴谋,而是另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原因。赵祯的身体很弱,不然不可能累倒,不是雍正,雍正活活累死了,那是他上了岁数。还有许多铁人的,例如朱元璋朱棣父子,杨坚,全是事必躬亲的皇帝,也没有看到他们累死。

后来赵祯也因为这副身体,出了一次次意外。

这副身体小蝌蚪的力量同样很弱。

但不代表着不能生孩子。

可是另一边更差。

看看苗贵妃就知道了,才十八岁,也就是怀胎自己怀中这个小魔女时才十五岁,怀胎赵祯怀中孩子才十六岁。这个年龄段少女怀的孩子能有多强的生命力!

两者结合,结果生下来的孩子身体皆很差。

不但苗贵妃,再想想赵祯以前喜欢的女子,后来喜欢的女子,大多数只有十来岁。

赵祯实际是一个萝莉控!

虽然宫中有年龄大的后妃,可赵祯不与她们同房了,所以能怀孕的女子大多数只在十几岁的时候。

悲催啊。

但自己怎好说出口。

苗贵妃还以为他在为太子宾客的事担心,在旁边又说道:“陛下为此职与几位相公也协商过,几位相公并没有反对。”

郑朗犹豫好一会儿,说道:“臣谢过陛下。”

反正这个兼职也担任不了多长时间,管它呢。但承旨了,要谢礼,站起来,将小魔女再次交给宫女,谁知道小魔呀呀的又抗议起来。

赵祯看得稀奇,再次惊异地说:“这孩子与你似乎真的有缘。”

不能说啊,郑朗一头黑汗。但心中也高兴,毕竟一个粉雕玉琢的孩子谁都会喜欢,于是将腰间的一块玉佩解下,说道:“这是臣要杭州昌化取的一种奇石雕琢而成,将它送给公主殿下当作一个小礼物吧。”

赵祯接过来观看,这是一块田黄冻鸡血石雕琢的,下面是一片晕黄,上面是一片红色,还有郑朗手刻的四个字,兼霞苍苍。似乎是在一片青色天空中亮起了红色的霞光,下面有满地金黄的芦苇在摇曳,配上这四个字,这块玉佩十分生动,副有诗情画意。不过赵祯也没有看到过这样质地的“宝石”,好奇地问了一句:“是昌化玉?”

“算是玉。”郑朗含糊答道。严格来说昌化鸡血石与田黄比普通的玉石可金贵多了,但在宋代,从来没有人注意。这是郑朗第一次将它展示在世人眼前。

吃了一顿饭,郑朗回去。

崔娴奇怪的问:“官人,怎么没穿朝服?”

第三百二十七章 等待

郑朗将自己在宫中发生的事说了一遍。

江杏儿眉开眼笑。

虽是小公主,那是什么大臣能抱就抱的?

况且后面还有一个太子宾客。

太子宾客唉,那可是堂堂的正三品官职,其实是虚衔,不可能让郑朗没有事整天往东宫跑,况且小皇子才几个月,东宫未立。但是一种荣誉,仅是这个职位,一年最少为郑朗增加六七千贯薪水。然后江杏儿歪着脑袋在心算,按照官人数个官职计算下来,一年倒底有多少年薪与津贴。

崔娴却敏锐地说:“官人,不当受之。”

功劳有了,学问有了,但一个二十来岁的官员担任什么太子宾客,不是找抽吗?

“不妨。”郑朗道。他也不想接受这个兼职,为了让赵祯小小高兴一回,这才答应。但这个孩子一死,此职不会招人眼红了。况且与西夏的战役会打上好几年,在这几年中,国家财政一直很紧张,自己在杭州,兼着平安监,即便眼红,也不会有人打歪主意。

重新换上衣服,再次前往中书报到。

元宵节乃是宋朝第一大节,主要官员都放了假,但中书还有值班的小吏。

报完到后派人到郑州请几个娘娘到京城来,又开始写信给李颜,此次来京,郑朗要办很多事的,即便赵祯不让他参与议论西北军务,也要呆很长时间。但要参与西北军务商议,呆的时间会更长,有可能要停两三个月才能回去,自己春天还有一些计划,因此提前写信通知李颜,让他代自己在杭州将事务落实下去。

战是在西北战,杭州同样重要。

楚汉之争,刘邦将首功给了萧何,许多人不明白。甚至将核下之战的首功记在韩信身上。这想法是错误的,正是刘邦与项羽打了数年之久,给项羽的兵力与经济带来严重的消耗,核下一役才能凑功。但反观刘邦,后方有萧何经营,风调雨顺,源源不断的提供了兵源与物资。一正一反之功,无疑胜过韩信参战。

郑朗打算做的就是这件事。

太平州是其一,不但为国家带来收入,还增加了粮食。

杭州是其二,寺院、私盐减少贫富分化,也替国家带来收入。矿藏更是财富,增加了货币。

这几件事做好了,比一场大的战役胜利更重要,只是郑朗不表功罢了。大多数人没有眼光看出来,但有的人会明白。

四儿不知道其中有什么区别,更高兴,挽着崔娴的手说:“大娘子,我们一道出去看花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