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午后)-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婢再次确认了一下,数次修改后,十分相像了,这才将画稿交给程琳。

希望他早点破案吧,不然都成了郑朗的心病。

程琳拿着画稿,暗中查访去了。但京城却将这件事当作了一件笑谈,这几个雅贼也太牛了。

……

年关更近,老宋又从郑州返回京城,几个娘娘带了口信,让他安心读书,不要多事啦。

传得快,字稿失踪以及冯府上一席谈话,也传到了郑州,几个娘娘真的很担心。怎么儿子在家里一点事也没有,一到京城,就发生了这么多事。老宋憋了很久,才想出一个比喻,说道:“大娘,小郎在家中,好象一朵奇花开在深山里,自无人问径,到了京城,也如这盆奇花,运进了京城,所以观者如山。”

将大娘说乐了,一挥手,给了店铺里各个员工发放了大量的赏赐,又再免了所有佃户一年的租子,还拿出一批钱帛给了二娘三娘四娘五娘的亲戚,连在外地的六娘七娘家的亲戚也送了一些补贴,于是从城里到城外,与郑家有关系的,皆是一片欢天喜地。

但还是带了这句话。

郑朗唯唯。

可另一个客人去找上了门,知日大师的弟子,直接见是见不到的,小和尚报了法号,让严掌柜通知。严掌柜知道郑朗与知日大师的交情,进了内院,禀报了郑朗。

大和尚想念了。

不仅是收了郑朗这个弟子心中高兴,还挂念着郑朗那些新曲子。然而欠下授琴的天数太多,曲子得不到。可此次进京城,郑朗居然一次都没有去拜访。大和尚心急了,派弟子过来请郑朗。

老衲早早将欠下的天数教完,你再给我新曲子吧。阿弥陀佛,罪过罪过,老衲又犯了贪念。

怎么说也算是他的老师之一,郑朗听到后,备上了马车,跟着小和尚来到知日所在的寺庙里。见了大和尚,唱了喏:“大师好。”

“为什么不来?”

“事务多,又防止省试,省怕学业不够,不过晚生带了一样东西给你。”说着从兜里拿出一件袈裟,正是用抚州莲花纱,江杏儿与四儿共同缝织的,又拿到自家染坊里染上图案。来到京城后,一直没有去拜访知日,于是这件袈裟也没有送过来。现在穿不合适,但放在夏天穿,这种轻薄的袈裟会很凉快。

知日笑咪咪的接过来。小子悟性好,人也平和。京城所有百姓都说这小子将来必须飞黄腾达,然而这小子就当没有发生一样,要得!

郑朗又说道:“还有一样礼物。”

说着从兜里又翻出五本琴谱,外表的风光,是努力换来的,即便有了BUG,不努力学习,也没有他今天的成就。时间紧,只是抽空写了五本琴谱,顺便也给了大和尚。

知日更高兴哪,这一刻什么贪戒,早抛之脑后,说道:“那么老衲岂不又要欠你更多日头?”

“无妨,权当送你做礼物啦,晚生这里还有好几十首曲谱,只是没有时间去写。”

“为啥不写……”大和尚一把揪着他的衣服,迅速放下来,道:“老衲强求了,小施主终是红尘中人,要专心学业的。”

不但是学业,好象还听到他搞了什么儒学,对儒学来个彻底性的颠覆与革命,恐怕时间花费更多。虽天赋好,那有抽出更多的时间为满足自己谱写曲子?

现在就算有心啦。

坐下来,学了一天琴,其实偶尔放松一下,特别是琴,更能陶冶情操。

而且知日是方外之人,无欲无求,琴声弹更是空灵。走了出来,仿佛心都宁静了。

刚到客栈,客栈里来了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座师刘处,第二个是冯元。

先施礼,然后奇怪的问:“冯给事,怎么你来到客栈?”

他的身份很尊贵,来得很古怪。

“你看。”冯元给了他一叠纸。郑朗打开一看,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他与冯元的对答只关系到学术之争,没有皇家的隐私,这个谈论不需要忌讳,于是传得很快,便传到了洛阳。

有可能欧阳修早有了这种想法,与郑朗一样,没有地位,不敢写出来。有可能是郑朗催生的,让他提前产生了这种想法。这篇鼎鼎大名的《易童子问》便提前若干年面世了。

与历史上的那篇长达近万言的文章略有不同,这篇只有五千来字。不过在古代,有五千多字的文章也很长了。

主要意思差不多,分成三卷,前两卷主要讲叙六十四卦的卦辞与《彖传》、《象传》大义。这也可以,但问题就出现在第三卷,反复考证了《文言》、《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就包括郑朗论证仁义,所借用的证据之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那篇《系辞传》在内,并非出自一手之人。繁衍丛脞,非圣人之作。不可能是孔子写的。不过他治学还是严谨的,或者他同样怕引发争议,又说了,当是“汉初谓之易大传”,因为当时“学经者都有大传”。是汉初时学经者自己的大传,不知道怎么的,变成了孔子的大传。不过前世的经典以及后人的经典都是完美无缺的,也不必抱着那种死教条不放,不用去指责,照样可以学习借鉴。

就是这样解释了,还怕引起争议,正好洛阳有奏到京城,借着洛阳上奏的快马,送给了冯元,让冯元赏读指正。

这两个小才子态度倒也谦逊……可老冯晕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恭贺

两后生态度是谦逊了,也尊重了,可怎么办呢?仁义礼讲错了,连忠恕也要重新诠注,《尚书》很有可能一半是伪作,现在连《易经》都出现了问题。再发展下去,难不成连《论语》也要将它推翻?那儒家还剩下什么?

于是找上刘处,实际心思乱了,找刘处有什么用,刘处只是对郑朗说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并没有传给他任何学说。老刘啼笑皆非,与冯元一道又来到客栈。

冯元将这份文章递给郑朗,那意思,你看怎么办?全是你小子惹出来的事。这一回似乎越闹越大。

郑朗放下了这篇文章,说道:“欧阳推官说得很对啊,即便有伪作,若是好的,同样可以借鉴,比如晚生所讲仁义中引用《系辞传》那段话,就是《系辞传》是伪作,但那句话很好诠释了易卦中的阴阳变化,晚生以后若有机会重新讲仁义,同样会继续引用。再比如《后出师表》是伪作……”

“等等,什么伪作?”冯元又打断了他的话。

“《后出师表》。”

“怎么它又是伪作?”

“冯给事,你听这一句话,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邰、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诸葛亮于建兴五年出师北伐曹魏,次年上了此表,这是建兴六年的事。再看《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七年卒,追谥顺平候。虽自先帝死后,诸葛亮一直对赵云轻用,可那时蜀国已无多少大将,赵云身份仍然十分显赫,为什么赵云还没有死,诸葛亮就在表中说他丧了?”

此表着还有其他的漏洞,但郑朗懒得费口舌了。

至少作为蜀国有数的大将,不是一个小人物,陈寿修《三国志》还是当世之人,无论如何,不可能将赵云死期晚写了两年,那样的话,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老冯再次傻眼。

说起来很简单是不是?

往往事情就是这样的,比如郑朗讲仁义,说起来很简单,但不往上面想,就变得很复杂,就连司马光修《资治通鉴》都无视了《三国志》这句记载,强行借用了《后出师表》,生生将赵云死期提前一年多。

郑朗又说道:“虽它是伪作,可这篇文章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其文笔优美凄怆,更使它在文坛上占据一席重要的地位。再比如《庄子》《列子》等篇,伪作更多,好的借用,坏的不要害怕,要勇于甄别出来,将它丢弃。”

“你等一等,又是什么是伪作?”

“《庄子》《列子》,甚至《孔子家语》《阴符经》《六韬》《鬻子》《关尹子》《子华子》《文子》《亢仓子》《鹖冠子》《鬼谷子》《于陵子》《尉缭子》等书籍,多有伪作,有的都可能整本书都是伪作。不过《论语》、《春秋》《孟子》等书籍绝对不会存在问题。”自宋朝开始疑经,最后居然连仅因为司马迁未载《左氏春秋》之故,怀疑《左传》也是伪作,明显是矫枉过正了。

“可有证据?”

“有的有,有的只是一种假想,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夫子之言,本来就是要后人进一步诠释学习以及扩展的,只要不曲解夫子的思想,无论是孟荀,或者后来的董仲舒、刘歆、杜林、郑兴、马融、郑玄、王肃、二刘、陆德明、孔颖达,我们都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