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嗟男倥锉驼铰砑吩谝淮Γ耆闪嘶畎凶樱壕踔劣诙疾挥妹樽迹兆叛壅霭鸭涑鋈ァR材苌渲腥嘶蚵怼
刺乌先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越是危急的情况,越能激发他的斗志,刺乌先嗷嗷叫着,指挥匈奴兵向后退去。
夏侯惇既然羊头沟布下了天罗地网,又岂容刺乌先轻易地走脱。眼看着匈奴兵乱哄哄地朝着谷口方向逃窜,夏侯惇与徐晃立刻率兵,从山上冲了下来,在谷口的位置截住了刺乌先。
在谷中“沐浴”了一番箭雨,匈奴兵伤亡惨重,现在又遭到数倍于自己的魏军截杀,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一向狂傲自负的刺乌先此时也是手足无措。暗道,今日我必死于此地。
就在此时,羊头谷北面尘土飞扬,隐隐地传来隆隆之声,夏侯惇情知靖军的援兵赶到了,遂让徐晃继续围攻歼匈奴骑兵,自己引一军自去迎敌。
来的人正是马岱,马岱奉了张任的命令。倒也是不急不徐,一路尾随刺乌先向阳邑方向前进。刺乌先去的快,马岱走的慢,两者差了近五十里的路程。
刺乌先在羊头沟被围的消息很快地传达室到了马岱耳中,马岱呵呵一笑道:“果然不出张督帅所料。”马岱倒也没有命令骑兵倍道而行,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速度,不紧不慢地向羊头沟靠拢。
等马岱赶到羊头沟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时辰开外了,马岱遥望着山谷之中传来的隐隐喊杀声,估计到匈奴人已经遭到了重创,至于刺乌先还有没有命活着,倒是不得而知。说实话。马岱对匈奴也是极其地厌恶,恨不得让他们死绝才好,不过张任既然有命在先,马岱就不敢轻易地违抗军令,当即下令骑十一师进入战斗状态,向山谷发起攻击。
没等马岱冲到谷口,夏侯惇就已经引兵冲了出来,马岱瞧着领军之将是夏侯惇,立刻援弓搭箭,迎面就给了他一箭。
西凉劲骑善于骑射,虽然马岱的骑射之术比起马超来差了一截,但马岱膂力惊人,在西凉军中也是一等一的好手,这一箭势如疾风,奔着夏侯惇面门就射了过去。
隔着几百步的距离,如果摆一个靶子的话,马岱这一箭中靶没有什么难度,但想要射中红心,却不是那么容易,而且夏侯惇也并非就是死靶子,只有他稍加提防,或挡或躲,这一箭怎么也不可能射中他的要害。
但事情就是这么诡异,或许是夏侯惇分神了,根本就没有注意到马岱的暗箭偷袭,或许马岱的这一箭如有神助,无巧不巧地射中了夏侯惇的左眼。
夏侯惇只觉得眼前一黑,左眼剧痛不已,大叫一声,伸手握住了箭杆,用力一拨,一颗血淋淋的眼珠被拨了出来。夏侯惇大呼道:“父精母血,安可弃之!”张口就将眼珠子咬了下来,大口地嚼了几下咽入腹中,而后弃箭于地,血流满面,狰狞可怖,而且提枪纵马,直取马岱。
这一幕看得马岱和众骑兵目瞪口呆,这夏侯惇也太生猛了,吃自己眼珠就跟吃烧烤没啥两样,身负重伤,却依然悍勇如故,众军惊为天人。
马岱见夏侯惇势如疯虎地冲上来,不禁大骇,心生怯意,不敢恋战,仓皇引军而退。
主将如此拼命,魏兵自然个个舍身忘死,一口气掩杀下去,靖军大败。
马岱刚败出十里,冷苞邓贤便各率一师赶到了,靖军重新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马岱也回军加入了反扑的行列,双方在羊头山外展开了混战。
徐晃听闻夏侯惇负伤,急忙引军来援,杀散靖军,将夏侯惇从重围之中解救出来。夏侯惇失血过多,体力严重透支,当即就昏迷不醒了。徐晃急令医匠给夏侯惇包扎伤口,也不敢再恋战了,收拢兵马,望上党方向而去。
魏军一撤,被困在山谷之中的刺乌先这才算是侥幸地捡回了一条性命,检点一下损失,一万匈奴骑兵竟然折损了近一半,刺乌先就象一只斗败了的公鸡,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见到了马岱,自然也没有先前趾高气扬的嚣张模样。
马岱对夏侯惇那惊世骇俗的举动到现在还心有余悸,自然无心去揶揄刺乌先,各自整点兵马去了。既然救援刺乌先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马岱也不没再去追击伤重撤退的夏侯惇,即刻回兵晋阳,去向张任复命了。
徐晃引军退到襄垣,夏侯惇已经苏醒,但失了一目,伤势极重,再留在上党已经是不太现实了,得尽快送到邺城去医治。
临行前,夏侯惇将并州之兵权全部付于徐晃,又调河东的李通到上党,夏侯惇唏嘘长叹道:“魏王将并州托付于我,没想到兵败如此,并州之地十丧七八,某真是有愧于魏王。”
徐晃道:“都督莫要自责,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能守得住上党,并州亦可复克,都督还是静养身体为重。”
夏侯惇道:“某走之后,上党诸军务就拜托公明了。如今晋阳已失,再守河东已无意义,某已令李通撤离河东,不日可至上党与公明会合,共守上党。上党乃邺城、洛阳屏障,万不容有失,公明可在险要之地立寨设营,以拒张任,上党山险地狭,易守难攻,以公明之才,定可保上党不失。”
徐晃拱手道:“晃定不失都督所望。”
于是徐晃在上党郡北部山险之处设下了七座大营,重兵驻守,多备箭矢木石,将大小山路悉数封锁。李通率河东五万人马赶到上党之后,徐晃手中的兵力也达到了十五万左右,与靖军兵力大致持平。
张任在晋阳整顿兵马,便立刻南下上党,准备一鼓作气地拿下整个并州。不过徐晃在襄垣、谷远、铜堤布下了重兵坚寨,依托险要山势,坚守不战,到让张任无计可施,只得暂时屯兵于阳邑、祁县、介休一线,伺机寻找战机,双方陷入了相持。
第684章水淹樊城
张任在北线豪取并州数郡的同时,靖军在南线的攻势进行地也是如火如荼。
由第二军团、第六军团和新二军团组成的第二野战军团群成立之后,便很快地在襄阳完成了集结,关羽担任二野的督帅,统领十五万大军,美髯飘逸,卓尔不凡,关羽意气纷飞,接到刘泽的进军命令,立刻发兵樊城。
从襄阳北上,便是宛城,靖军只要攻克宛城,许都就在靖军的直接威胁之下,所以关羽这一路是四路大军进攻距离最短的一路,也是刘泽认为最重要的一路,除了关羽的二野之外,张飞的第三军团也加入了战斗序列,关张哥俩已经好多年没有并肩作战了,此次能再聚首,自然是欣喜不甚。
为了协助二野渡汉水,甘宁还特地派了一支舰队来助战。同时关羽还得了一支最强有力的部队支援——火炮师,整整一百门野战青炮火炮。这支部队原本是隶属于最高统帅部直接归刘泽指挥的,此次刘泽特意调拨给关羽指挥。
铸铁火炮由于太过沉重,只适用于守城而不利于野战,马钧在研发完成舰载青铜炮之后,又开始研制适合于陆战使用的青铜炮,在炮身的两侧安装铁制的车轮,通过骡马的牵拉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第一次可以将火炮投入野战和攻城战,这一突破,无疑使得靖军的攻击力更为强大。巴蜀关陇多山地,火炮无法应用,但从襄阳向北进入中原,几乎是一路平川,无疑火炮拥有了用武之地。
关羽出兵之时,正是八月中秋。连降骤雨,汉江水暴涨,诸将都劝关羽暂缓用兵,待到汉江洪水消退之时再行进军。关羽抚髯大笑道:“此乃天助我也,此时进军,正可大功告成。”
关羽遂令副都督曹性引一军先行渡河。却不到樊城,在樊城西十里的浦口川堰住汉水的几条支流,又令甘宁派来的舰队静候在汉水南岸,等到万事齐备,众军一起登船,杀奔樊城。
靖军在襄阳动作频频,宛城都督曹仁自然坐不住了,亲赴樊城,督查樊城前线的防务。此时樊城的守将是副都督李典。他对樊城的守御能力信心满满,樊城作为曹魏最前哨的重镇,在攻防两端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魏军在樊城的建设上自然是不遗余力,把樊城打造成了固若金汤的要塞。
“要象一颗钉子一样把樊城钉在汉水边上!”这是曹操对新建樊城时下的批示,为了对付靖军的火炮,樊城从一开始的建设上就采用了最坚固的方法,城墙不再使用夯土或砖砌结构。而是使用了整块的条型巨石,石砌的樊城堪称是最坚固的堡垒。
李典对樊城的防御信心十足。曹仁视察之后也觉得没有什么漏洞,便返回了宛城,毕竟宛城也是防御重点,需要曹仁亲自坐镇。
但他们都忽视了樊城的地理位置,樊城地势低洼,汉江水浅之时倒也看不出什么。一旦汉水暴涨,樊城就时刻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