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诶,王大人你……”秋香想阻止王守仁,却来不及了。
很快,王守仁就和唐伯虎一同出了餐厅。
见秋香果然在外面,唐伯虎便诧异的问秋香:“王大人说你寻我有事?”
“哦,哪里是我寻你了,是王大人会错意了!”秋香连忙辩解。就算她原先真担心唐伯虎会喝多,这会儿当着王守仁的面,她也不好承认了。
说完这句话,秋香就转身走了。
“王大人,这……”唐伯虎愣愣的看向王守仁。
王守仁微微一笑:“伯虎,的确是我有意喊你出来的。本来我还找不到借口,见秋香姑娘在此,我便借她寻了个托词。”
“王大人唤学生出来,有何用意?”唐伯虎又问。
“走,去那边说话。”王守仁指了指离着餐厅门口不远的一棵大树。
随后,他便和唐伯虎走到了那棵大树旁边。
“伯虎,你不该答应宁王爷所请的。”王守仁一脸严肃的说道。
“您是说祭文的事情?”
“对,就是祭文。”王守仁点了点头,“你刚到南昌那会儿,我就跟你说过,对你的前程而言,不可与宁王深交。你如今又接受了宁王的请托,替他写祭文,若将来你出仕为官,遇上与你不和的官员,他们必会拿此事编排于你。”
唐伯虎一下惊住了。想了想,他心有所悟的说道:“莫非,太师他老人家也是因为出于这种考虑,才没答应宁王爷的?”
“太师久经官场,其见识和思虑非你所能比啊!”王守仁不置可否的说道。
“可我已经答应宁王爷了,还有补救措施吗?”唐伯虎连忙向王守仁请教。
王守仁道:“在刚才那种场合下,就算是我,也不好推辞。你答应了也就答应了。不过,我劝你一句,写祭文时,一定要只写太祖皇帝的功绩,切莫有对宁王爷赞美之言。如此,即便将来有人拿这件事做文章,也伤不到你。”
说到这里,王守仁话语一顿,又道:“不过,如此一来,宁王爷恐怕会对你的祭文不怎么满意啊。谁都看得出来,他此次祭拜孝陵,就是彰显他宁王一脉对太祖的孝心。这就看你能否决断了,是为自己的将来打算,还是为了迎合宁王爷,全在你一心。”
唐伯虎想了想,便对着王守仁很认真的拱手一礼,说道:“多谢王大人提点。您放心吧,学生断不会为了迎合宁王而自毁前程的。反正,宁王爷之前已然对学生生疑了,学生也不在乎多此一事了。”
“宁王对你生疑?此话怎讲?”王守仁诧异的问道。
唐伯虎叹气道:“唉,此事说来话长,还是等以后有机会,学生再告知大人吧。”
“也好,咱们出来的时间也不短了,为免别人疑心,这便回去吧。”王守仁点了点头。
……
酒宴散后,朱宸濠、蒋谦、王守仁便离开了华府。三家的队伍在大街口分开,各自回府。
但蒋谦并没有直接回府,而是绕了一段路后,又进了宁王府别院。
“你是想问问本王为何会请唐伯虎写祭文吧?”朱宸濠再次见到蒋谦,便直接问道。
“老奴的这点心思,一点都瞒不过王爷。”蒋谦笑嘻嘻的回答。
朱宸濠一笑,又问蒋谦:“那你是怎么想的?”
“老奴觉得,您是用这种方式安抚唐伯虎。”
朱宸濠点了点头,说道:“你猜得没错。本王前段时间与唐伯虎产生了龃龉,这次请他写祭文,的确有安抚他的用意。不过,本王更深的用意你却没猜到。”
“老奴愚钝,请王爷示下。”
“本王此次前来金陵祭拜孝陵,就是向天下人彰显本王的孝心。本王也的确想让华太师写祭文,以此借助华太师的名望,给本王增光。可华太师那老狐狸居然推辞了。本王这才想到了唐伯虎。”
“若单单是为了借助写祭文之人的名望,王爷您为何不请王守仁执笔呢?”蒋谦疑惑的问道。
“王守仁的确是除了华太师之外的最佳人选。可这人也是个滑头,难保他不会像华太师一样推辞。真要那样,本王的面子何在?”朱宸濠说道,“本王让唐伯虎写祭文,一来,在江南之地,他的名声足可抵得上王守仁。二来嘛……哼,若唐伯虎真是西厂的人,本王这一招,就能让他失去西厂的信任。以后,说不定他还会投奔本王。”
“哦,老奴明白了,您这是一石二鸟……不,一石三鸟之计。既借助唐伯虎的名声为祭拜之事增光,又安抚了唐伯虎,还分化了唐伯虎和谷大用的关系。王爷,您的计谋,老奴是拍马都赶不上啊!”
“你这老货,本王还需要你拍马溜须吗?”朱宸濠笑了。
☆、第387章 祭拜孝陵
五月初十,庚申,宜祭祀、祈福、沐浴、出行。
这一天,是大明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的忌辰。宁王爷自江西南昌来金陵,就是为了今天这个大日子。
老天爷也似乎很给宁王爷面子,今日天气晴朗,一丝风都没有。
祭拜孝陵,不光是宁王爷要参加的祭典,就是金陵城中官员和宗室亲贵,往年在今日也会出城前往紫金山,祭拜孝陵。
今年,朱宸濠前来参加祭典,仪式也便格外隆重。参加祭典的人,除了朱宸濠和金陵城的高官亲贵,就连民间一些有名望的士绅和读书人,也受邀参加。唐伯虎和祝枝山也在受邀请之列。
辰时三刻,参加祭典的队伍出了金陵城。队伍极为庞大,总数不下千人。车马粼粼、旌旗蔽日,亲贵高官,摆出全副仪仗,端的庄严肃穆、大气凛然。
队伍行约近一个时辰,方进紫金山孝陵。
今日的祭典,由当朝太子太师、南京礼部尚书华观主持;宁王爷朱宸濠领衔祭拜。
祭拜仪式极为繁琐,在此不一一赘述。整个祭拜仪式,耗时近半个时辰才完成。
此时,已近午时,参加祭典的所有人员都觉饥疲,但却不能立即进餐,他们还要回金陵城,方能用餐。
回城途中,发生了一件小事。给朱宸濠拉车的五匹骏马中,有一匹忽然失了前蹄,跪倒在地。坐在马车里的朱宸濠被闪了个趔趄。幸亏队伍行进的速度很慢,那匹跪倒的马又很快站了起来,继续行进,众人也便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但朱宸濠的心中却起了芥蒂。他此次来金陵,祭拜孝陵只是一个幌子,真正的目的,却是为起兵造反做准备的。
造反是大事,即便朱宸濠做足了十足的准备,偶尔也总有担心自己会失败的心思。今日前来祭拜孝陵,这种大典,谁都担心进行当中会出意外,朱宸濠也是一样。好在,大典一切顺利。可谁知,回城的途中又出了这档子事,朱宸濠就难免将此事与他将来的起兵造反之事联系上了。他疑心起兵之事会有阻碍。
直到回了金陵城,宋清的一句话,让朱宸濠立刻释然。
宋清是这么说的:“王爷,古人认为马有龙相,今日大典回城途中,一马跪地参拜王爷,这岂不是说,王爷乃真龙天子!”
“哈哈哈哈,宋先生所言极是啊!”朱宸濠立刻大笑,心中阴霾顿散。
人就是这样,同样一件事,别人用另一种说辞一开导,坏事也便变成好事了。最典型的便是失手打碎东西时的“岁岁平安”之说。
经过宋清一开导,朱宸濠起兵造反的信心又变得十足了。
不过,宋清接下来说的一件事情,却又让朱宸濠刚刚生起的喜悦之情消失了。
“王爷,您有没留意唐伯虎写的那份祭文?”宋清问道。
“华太师宣读祭文时,本王还要上香祭拜,还真没留心祭文的内容。怎么了,唐伯虎的祭文写得不好吗?”朱宸濠狐疑的问道。
宋清道:“论文笔,唐寅的祭文可谓妙笔生花。但是,学生留意到,祭文当中,只是一个劲的为太祖皇帝歌功颂德,却根本没提到王爷不辞辛劳从南昌来金陵祭拜之事。”
“有这种事?”朱宸濠的眉头皱了起来,“难道祭文中根本没提到本王?”
“倒是提了一句,只是说由您领衔祭拜。但对您的孝心,却毫无表述。”
朱宸濠沉思了一会儿,忽然冷冷一笑:“定是有人暗中提点了唐伯虎,让他有意在写祭文时冷淡本王。否则,以唐伯虎的头脑,是不会耍这个滑头的。”
稍一顿,朱宸濠又道:“此事不打紧,反正,真正关心祭文内容的,也没有多少人。但本王自南昌来金陵祭拜太祖之事,却已人尽皆知。本王的目的已然达到。至于唐伯虎嘛……唉,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啊!算了,一介书生而已,只要他不给本王添乱,就由他去吧。”
……
兰芷若这段时间很不安。自打朱宸濠到达金陵后,她就一直担心朱宸濠会暗中召见她。
两个多月前,她违反了朱宸濠的命令,不但没有对唐伯虎下手,还破坏了心月狐行刺唐伯虎之事,这可犯了大忌。朱宸濠既然来了金陵,指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