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他一眼,李玉娘只是浅笑。反正这男人不过是嘴上油滑,举动上也未见轻薄,让他口头上占些便宜也不算什么。
看她不言语,萧青戎便笑了。想想,又看着她道:“娘子返还杭州城后,还请告诉陆五那厮。就说昔日之情,萧某已经还了。日后相见,两下辣手无情,生死相搏之时休再言萧某是忘恩负义之人……”
李玉娘愣住,看着萧青戎拔马要走,顿时急了,冲着他的背影扬声叫道:“萧大侠,一码归一码,你和陆五的事可与我无关。相护之情,我只领你一人情就是,莫要再攀扯他人……”
萧青戎的马快,不过片刻便已奔出几十米。李玉娘这一声大叫也不知他听没听得真切。远远的,只听得萧青戎一声大笑,隐约传来歌声,唱的却是:“男儿带吴钩;纵横十三洲;但得苍生济;何惜项上头……”
李玉娘听得发怔,顾昱却是一声低哼:“不过是个强盗,还敢夸口说什么济苍生……”
眨了下眼,李玉娘低头看了眼顾昱却不曾说什么。这一路上,顾昱对萧青戎一直看不惯,虽然没再说什么怪话,可态度却也并不见得多好,还好萧青戎并不介意。要不然她还真要头痛了。
“姐姐,我们什么时候能进城啊?”可儿高声问着,手却伸过去扯了下顾昱的衣角。顾昱扭头瞥了她一眼,扁了下嘴,转头也去看远处连绵的女墙,脸上现出一丝忧色。
因着车队太多,几人一直等到车队进城,才得已走近。李玉娘这时才看清楚城墙上的纹饰。如果没有看错的话。这墙上用砖拼出来的花纹是火焰还有十字架,还有,那个字应该是阿拉伯文吧?真是奇怪的城啊!刚才远远地看到城基是尖塔形时她还觉得奇怪,没想到走近了,竟更觉得这城墙很有异国风情。如果不知道的话,还当身处欧洲某座古老的小城呢?
还好从前就知道泉州是侨乡,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很多外来种族踏入中国的第一站就是泉州,所以对于在这里出现基督教样的图案,李玉娘倒不是特别惊讶。
车子缓缓驶进城中,最吸引人目光的就是道路两旁的“欢门”。一眼望去,无数高大精美的欢门耸立于街市,看起来气派非凡。这一番热闹景象,比之杭州更胜三分。
在“吟叫”声里徐徐而行,听着那婉转的歌喉,看着众多唱伎精湛的表演,就算是原本绷着脸的顾昱也放松了表情,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溜溜地转个不停。
就连平时总装个稳重样的可儿也不时发出惊叹声:“啊,妖精……”她指着前方,在李玉娘扭头瞪她时,缩回手指,有些尴尬地道:“姐姐,那个人长了一头黄头发,眼睛都是绿色的。脸白得象纸,莫不是何嫂说过的故事里吃小孩的妖怪?”
她这么一说,原本紧盯着远处那人的顾昱也往车里面蹭了下,现出胆怯之色。
抿唇一笑,李玉娘笑道:“那可不是妖怪,那是白人。大概是欧洲哪个……啊,不,我是说大概是罗马、嗯,昆仑那边的人……”挠了下头,李玉娘一时也说不好宋朝时的外国人都是来自哪个国家,更想不起宋人是怎么称呼欧洲人的了。只能含糊的解释了下。看两小还睁着眼睛疑惑地看她,只能咳了一声加重语气道:“总之,这些和我们长得不一样的也是人不是妖怪。”
她一板起脸,两小也就不再说话。反倒是一直把眼睛往两边扫视的王老头突然扭头问道:“李娘子,你要去的姜家究竟是往哪里走啊?小的第一次到泉州,可是不熟悉路。”
被他这么一问,李玉娘也有些呆了。她还真不知道姜家在泉州的具体地址。之前姜淑云收到的一封平安信上也只写了在城东,并没有写太清楚。
看到前面有家食肆,李玉娘忙吩咐王老头先把车停过去。“先吃饭,我再仔细问问店里博士。”她的主意是打得好,心想着茶楼饭店消(奇)息最是灵通。可没想到)一问之下,店中酒博(网)士竟是大摇其头。
“客官问的姜家,小的还真是不知。这泉州府中行海商的大家,不出那五家。蒲、黄、傅、刘、陈。这五家之中蒲家乃是大食国的贵族,最是豪富。不过,想来客官您要寻的贵亲也不会是大食国人了。”
虽有些恼这酒博士说话油滑,可李玉娘还是递过去十枚制钱,见他只是讪笑,只好又塞过去二十枚。问道:“不知泉州城中最近几月可有姓张的海商出海?”隐约记得姜家是借着张惠娘娘家的利了,想必张家是比姜家更好找才是。
那酒博士眼珠一转,“听客官这么一说,我倒是恍惚听说有个张家嫁了个女儿给蒲家做了如夫人,只不知客官要问的是不是这家。若是的话,出了门转右,往‘利通巷’去就是。”
道了谢,李玉娘看看现出紧张之色的顾昱。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大自在。当初只听说是找到了路子,没想到这路子还是七拐八绕走了裙带关系。也不知姜家现在到底是发没发财,这会儿他们上门……
在心里一叹,可表面上李玉娘却仍做出欣喜之色。“小郎君,只要找到了你舅妈娘家就一定会找到你舅舅他们,这回你也可以放下心了。”
抿紧了唇,顾昱低下头去,却并不说话。
几人吃完了饭,出了门,依着酒博士的指点往右拐去。可走了几条街,还是没看到那个“利通巷”。
让王老头停下了车,李玉娘跳下车正想找人问路。可巧。远远的便看到有许多人自一道穹顶尖拱门走出。却原来,他们这一路走,竟走到了泉州清真寺附近。这日正是礼拜日,这些人正是刚做完礼拜出来的伊斯兰教信徒。
看着一片晃眼的白头巾,李玉娘一时也有些犹豫。不知这些人说的话她能听懂不啊!正犹豫间,就看到一个男人走过身边,一边走一边摘下白头巾,顺手塞进口袋,口中还咕囔着:“娘的,当老子稀罕来吗?”
说的正是汉语,且还是正宗的官话。李玉娘大喜,几步追过去,叫道:“这位官人……”
话音未落,那男子已经转过头来,却是一个看起来不过十七、八岁的少年。李玉娘看清他的脸,不禁失了下神。这少年,黑发、高鼻、深目、肤色微白,生了一双灰蓝的眼眸,看人的时候,带着淡淡的嘲弄,很有些愤青的范儿。看起来象是个混血儿,漂亮得一塌糊涂。和陆七一样是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美少年,却又多了几分阳刚之气。
不知是不是被李玉娘看得不耐烦了,这少年翻了翻眼皮瞪着李玉娘喂了一声:“这位娘子,你要找门路就找错人了。那边大把姓蒲的可以帮你,我帮不了你的。”
李玉娘不解地掀起眉,迟疑着道:“这位小哥儿,我只是想问个路而已。请问‘利通巷’该往哪边去呢?”
少年“咦”了一声,抬眼看了看李玉娘。还未说话,远处已经有人在大声地叫:“蒲安,你还要不要去码头了?我们要走了!”
被人喊作蒲安的少年挥了挥手,又看向李玉娘,嘴角一弯,笑道:“小娘子,你也看到了,我还有事。若是给你指路,恐怕就要耽误了我自己的事。不如这样,你给我二十文钱,我就送你们到‘利通巷’啊!”
在民风淳朴的大宋突然遭遇索要“指路钱”的事件,李玉娘不禁失笑出声。上下打量着一副“理所当然”表情的少年,她笑了下,突然觉得这混血少年浑身上下都充满了“钱”的味道。
“如此就劳烦蒲小哥了,我要去‘利通巷’的张家。”
蒲安脸色一变,突然把嘴一抿,道:“如果是要去张家,那小娘子你要再多给我十文。”
“这是为何?莫不是你看我们投奔富户就要多要钱不成?”李玉娘奇怪地看着他,有些恼了他临时加价的行为。做生意不带这样的……
蒲安轻蔑地一笑,“张家也算是富户?娘子莫要惹人笑了。老实告诉你,张家的人与我有仇,所以你们要去张家就得与我三十文钱,要不然我是不去的。”
垂下眼帘,李玉娘沉吟片刻,便笑道:“多与你钱也成,不过小哥儿得和我讲讲那张家是怎样的人家。我们初来投亲,若是那亲戚人不好,我们也要在心里掂量拈量才是。”
蒲安看看她,也不说话,只把手一伸。在李玉娘把钱放在他手上时才笑道:“你要问张家的事可算是问对人了。我和你说,这家人……”这一通讲,一直到马车拐进了利通巷还未全部讲完。从蒲安的口中,李玉娘倒多少了解了一些张家的事。却原来这张家去年初所嫁的女儿乃是张惠娘的侄女,今年也不过才十六岁,可嫁的人却是蒲家的大当家,已经年过五旬的蒲贵海。借着裙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