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第6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芳芳,当然你也应该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是身上有些小毛病,毕竟我们都是平常人。”余颖说到这里,摸摸赵芳的头,笑着说。
  圣人吧,出现的概率太少,这多年来圣人都是活在传说里。
  “和人交往的时候,能合得来的人就多点交往,争取做朋友。不怎么好的人一般是敬而远之,但是别人都打上门的时候,也不怕。”最后一句才说出了余颖的心声,她不找事,也不怕事。
  “妈,我知道的。”赵芳抱住余颖说道。
  虽然妈妈只是一个农妇,但是作为她的女儿,赵芳为母亲感到自豪。
  “我很开心成为你的女儿,另外我想说声道歉,妈妈,我曾经怀疑过妈妈,是否爱我们这些儿女?”赵芳声音变得很低,但是余颖能听见。
  其实有段时间,妈妈变得对三个哥哥很是冷淡,这可把小姑娘吓坏,以为妈妈变了一个人,因为妈妈一向是最爱儿女的。
  即使妈妈对赵芳的态度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赵芳还是感觉不自在,就怕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不听妈妈的话,遭到妈妈的冷落。
  后来发生的事,让赵芳终于明白过来一件事,那就是妈妈之所以对儿子冷淡,是有原因的。大哥二哥一家算是迷途知返,对妈妈是毕恭毕敬的。
  唯独三哥建北夫妻离得远,妈妈根本就不管。
  其实真的不管嘛?赵芳在心里担心着,她也不知道妈妈的想法,但是她的心里还是有几分惦记三哥的。
  只不过余颖一直是老神在在,就是不怎么管。
  那么作为女儿,自然要和妈妈保持一样的态度。
  不过赵芳很快就发现,其实妈妈一直关注着三哥一家,二嫂的闺蜜一直把三哥夫妻两个人的消息传来。
  可以说,余颖很快就知道建北夫妻的不少事情。赵芳知道这件事之后,一直是有些佩服妈妈的,竟然早就找到可以通风报信的人。
  当然作为回报,儿嫂也把闺蜜儿女的情况告诉闺蜜。
  就这样余颖一边看戏,一边在心里盘算。
  这时候连赵芳都知道,陈爱华不会甘心这样一辈子下去,必然要和建北掰了。


第二十八章 13个任务完成

  而余颖的袖手旁观,也在赵芳的意料之中。
  另外最让赵芳吃惊的是,余颖在后来评价整个事情的时候,说那个杜薇也算是个人才,可惜的是,一棵好白菜偏偏被猪给拱了。
  偏偏猪还不珍惜这个好白菜,想想都替杜薇不值。
  总算是杜薇这人不傻,还知道把股份抓得紧紧的,不然陈爱华不会如此狼狈地离开。
  赵芳听到余颖的评价,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杜薇如果没有那个实力,只怕被打压的人,会是杜薇了吧?
  原配和小三之间,根本就是势不两立。
  而杜薇作为女人,在维护一个家的完整性付出了很多代价,即使别人说她傻。
  但是对于她的孩子,杜薇她真的尽力了。
  毕竟这时候一旦离婚,最容易被人指指点点就是孩子。
  而且明明是男人的错,往往女人同样会被指责,不是说做老婆的人老珠黄?就是说女人粗鲁无礼,说是连男人的心都拢不住。
  其实每一个都会老,不管是男是女。
  至于说杜薇粗鲁无礼,这应该也是被逼的,哪一个女人会喜欢,把自己变成一个比汉子还汉子?
  当然这些东西,余颖只是私下和女儿谈谈。
  毕竟余颖希望赵芳会真的幸福,能够比较理智地对待大学生活。
  事实上一些小姑娘以为辛辛苦苦读书,终于考上大学,就可以谈谈恋爱,做做自己爱做的事情,放松了对学习的坚持。
  其实打铁还要自身硬,没有真本事,到了出社会的时候,辛苦的还是自己。
  余颖当然希望赵芳好好读书,有自己的资本,也有能力应对将来有可能面对的困难。
  不过这些话,余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出来,她不想赵芳有压力。
  而余颖决定不插手赵芳的选择,因为她已经成人,可以为自己做出决定。
  事实上赵芳最后是博士的学历毕业,然后分配到了家乡的一所大学教书,找的丈夫也是大学老师,他们是同学,感情很是不错。
  而这时候的赵家,也算是各个发展的不错,就算是建北也都依靠自己的本事,种好田,依旧是过上了小康生活。
  这里面余颖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炒股炒的不错,即使在熊市也没有亏本,事实上她的本早就翻了几十倍,甚至还在增长中。
  当然这全是余颖凭自己真正的本事操作的,而不是来自原主的记忆。
  每天余颖都要查阅上市公司的资料,对K线图,指标股什么都了如指掌,这日子过得比儿子们都忙活。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的过去,余颖真的变得老了,因为孙子孙女一个个都渐渐长大,他们也都是在努力学习的氛围中长大,所以和前一世的他们完全不一样。
  其实真的说起来,第三代的孩子数量少了几个,但是质量明显上升不少。
  对于这一点,余颖倒是没有硬逼着便宜儿子、儿媳少生几胎,而是他们的爸妈,觉得他们很忙,没有时间照顾更多的孩子,所以不肯多生。
  虽然在后来,余颖管的不怎么多,但是儿孙们一个个都愿意和余颖交谈。
  尤其是孙子辈的,在青春期的时候,宁可听奶奶的话,有心事都找奶奶拿主意。
  这让他们的爸妈又好气又好笑,但是这一刻,他们都明白了一件事,有了妈妈这个定海神针在,那么赵家就会好。
  事实上,每一年儿女们都自掏腰包,请母亲去医院做一次健康检查。
  每一次看到母亲身体健康,他们就很高兴。
  其实儿子、儿媳早就发现,母亲虽然不可避免变老,但是她的情况,还是比村里其他的人好了太多。
  比如说,到了七十多岁的时候,老人斑基本就没有出现。
  于是他们就把母亲的生活习惯,都照搬过来,后来等到他们老了之后,也活得是很好。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母亲手里有多少资金,毕竟说起来余颖投进股市的时候,他们家里并不算有钱,所以他们还真的不知道母亲有多少钱。
  只知道母亲很忙活,看到母亲有自己的生活目标,他们也就放心了。
  人活着的时候,有目标比没有目标好。
  其实,母亲的吃穿用度并不怎么多,更多是平平常常的衣服和食物。
  如果以为余颖是个老古板的话,那么就说错了。
  在他们眼里,余颖就是一个追求新鲜事情的老太太。
  活得真实,而幸福。
  事实上,余颖还资助了不少失学儿童。
  另外余颖还希望将来为养老事业尽一番力,要知道现在实施的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让后世的独苗苗们肩膀上养老的压力山大。
  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整个国家的人口基数过大,不实施减少人口这个政策,那么国家的压力太大,有可能养活不了那么多人。
  前人的错误,后人不得不买单。
  就这样,余颖决定建立了一个基金会,建立的宗旨,就是补贴某些没有养老钱的老人。
  而且这时候的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开始着手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于是一些新的养老方式,终于开始出现。
  对于这一些新的变革,余颖是举双手赞同,个人的行为只是养老工程的一种补充,因为只有国家参与进来,才会让老人们有了更好的养老。
  当然余颖做事的时候,很低调。
  对于余颖的举动,儿孙们多多少少都知道点。
  不过这些年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母亲的决定是从大局出发,他们都是支持的。
  倒是外面有人感觉有些心痛,要是这些钱给了他们,那么就不必工作,躺在钱堆上就行。
  但是余颖却对几个孩子说:纵有良田千亩,不如薄技在身。
  所以就算是有外人不忿,甚至想要挑拨什么,最终也都没有敢多说出来。
  另外,因为这些年城市的发展,他们的村子也被划入扩建的城市体系中去,可以说他们也要成为城里人,很多人家都发财了。
  于是赵家的一切,就被这个大消息给冲散了。
  其实这些年,建东他们有了一个认知:有这功夫,还是多学点东西,靠自己的本事挣钱。
  甚至连不能种地的建北,也转变思想,去自己妻子的小食铺做事。
  而这时候,余颖的眼睛一点点变差,要换人工晶体,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技术可以说是微创,而且效果极佳,于是孩子们都抢着带着余颖去看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