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好温暖,好感动,怎么就嫁了这么个男人呢?
他要为她改变,她也要为了他,正视自己的缺点,予以改正。
他们不但互相爱着,还彼此完善,共同改进,互相成就。
没有比他们更加适合彼此的夫妻了。
韩嫣抽着鼻子想,真感谢曹元亮和韩茹合起来给她戴绿帽子。她走了如此霉运又如何?能有运气嫁给孟庭,便是这毕生最好的运气了。
过了半晌,韩嫣平静下情绪,和孟庭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起来。
韩嫣问起了刘静娴,她很惊讶刘静娴怎么跑到桃山来了。
孟庭这便将来龙去脉解释了一遍。
当听到孟庭描述刘知府的那封回信,韩嫣扯着孟庭袖口道:“静娴渴望进宫,她父母和祖父却都坚决不允。孟郎,这事你打算怎么办?”
孟庭握住韩嫣扯他袖子的手,揉在掌心,反问:“若换作你,会如何做?”
韩嫣想了想:“如果换成是我,我就把静娴的爹娘都请来京城,让他们商量沟通。不然我两头为难,帮谁都说不过去。”
孟庭笑了:“我也是如此想的。”
达成共识,孟庭打算先不答应刘静娴。待他准备回京时,给刘静娴的爹娘去一封信,让他们来京城孟府,亲自和刘静娴谈。
刘静娴的事说完了,韩嫣问起了另一桩事:“孟郎,你陪了我这么半天,不怕耽误赈灾的事吗?”
孟庭道:“无妨,我已和桃山知府说过,请他暂时主持大局。等郎中取来木板为你固定好小腿,我再过去。”
韩嫣“嗯”了声,又道:“还有物资的事,始终是个麻烦,临近州县调物资也不知道能调来多少!”她想到什么,说道:“孟郎,你说我们要是现在派人回京,拿着我们自己的钱去筹备物资再运过来,能来得及吗?”
孟庭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但是韩嫣说的也不失为一个应急方法。他和韩嫣都有的是钱,如今是非常事态,若是动用他们的钱能来得及并成功赈灾,那破费也是心甘情愿。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那名郎中回来了。
第124章 善有善报
郎中已经找好了合适的四块木板。
他带着木板和纱布,来给韩嫣固定双腿。
在孟庭的配合下; 不一会儿; 韩嫣的小腿就被木板固定好了。郎中用纱布绑住木板; 说道:“这样就没问题了; 草民再给孟夫人开一些配合治疗的方子。孟夫人安心养伤,别磕着碰着就好。”
孟庭和韩嫣连连道谢; 孟庭亲自将郎中送走。
如今韩嫣无法走路; 便都靠孟庭抱她。
孟庭小心抱起韩嫣; 把她放回了枕头上。她的腿加了木板; 便不能侧躺,只能平躺。
孟庭安置好韩嫣,为她盖了被子,捏着她的手说道:“你先休息会儿。”
“好,你去忙吧,不用担心我。”
“嗯。”
孟庭低头,亲了韩嫣一下,然后离去。
韩嫣望着孟庭的背影,只觉得和她彻底情意相通后的孟庭,简直宠溺的让她受不了。
她幸福的拍拍脸颊,捧着脸害羞的笑了。
孟庭离开后,先去找了知府夫人,请知府夫人派两个得力丫鬟去照顾韩嫣。顺便又让丫鬟们准备两个熟鸡蛋; 给韩嫣滚滚红肿的眼睛。
这件事做罢; 孟庭投入赈灾中。
……
两天后; 运送粮草物资的官兵终于抵达桃山。
按照先前那个来报信的官兵所言,粮饷物资损失了七成,还剩下三成。
而今天抵达桃山的,却是只有不到一成了。
很显然,官兵中汾阴公的人持续在押运路上对粮草动手,硬是将粮草物资弄得只剩下一丁点。
孟庭面无表情,收了粮草后,便给这群官兵下令,让他们回京城去,不必留下赈灾。
这帮人里不知具体谁是汾阴公的人,留他们赈灾,难保没人搞破坏。孟庭可不敢用他们,便叫他们全都回去。
待将这些人全都打发走,孟庭继续忙赈灾的事。
因着韩嫣放弃自己的双腿而救助百姓这事,在桃山城和下属县镇都已经传开了,百姓们对孟庭和韩嫣好评如潮。孟庭的赈灾工作也很是顺利,沿途都有百姓大力支持配合。不少百姓自愿出力,充当临时官兵,协助救援和掩埋尸体的工作。
这么一来,全城的秩序都被孟庭牢牢地控制住。遇难者尸首得到掩埋,再加之眼下天气不算热,也就防止了突发恶性瘟疫的可能。
离桃山最近的州府,也将粮饷物资运送到了。
虽然不多,但好歹能顶上一阵。孟庭将这些物资粮饷发派下去,并接着让附近所有州府有粮送粮,有物送物。
他以祁临帝的令牌为号,州府官员们自然要听从。只是这一来二去,总归是耽误时间。这头孟庭也偷偷派了人回京,用他自己的积蓄去置办粮食物资,都是耗费时间的。
韩嫣为了不给孟庭添乱,每天乖乖的躺在营帐里。
她随时关注赈灾的情况,心里也急得不行。
孟庭白天抽空来看她时,她说着让孟庭别担心的话;孟庭晚上回来休息,她便将头歪到他肩头枕着,手和他的握在一起,与他随便聊聊放松心情。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些天,粮草物资的供应已越来越吃紧。
其间桃山还发生了几次余震,幸得百姓们已然警惕许多,又有孟庭处置得宜,没有造成过多人员伤亡。
然而,眼看着桃山的赈灾物资迅速消减,孟庭终是心急如焚。
他紧绷的情绪,已到了临界点,唯有看见韩嫣时,才能稍微平复。
这日,刘静娴远远看见孟庭抽空去探望韩嫣,不由无声叹了口气。
她进宫的事,只能仰赖表哥。表哥忙不完赈灾,她就得沉下心静待。
表哥是想让她回京的,甚至找了人送她们主仆回去,但她终是没走。
表嫂如今行动不便,知府夫人派来伺候她的丫鬟到底是外人,不如采葛来得可靠。刘静娴遂留下,让采葛去伺候韩嫣。至于她自己,能帮上忙的也帮一帮,算是还韩嫣前些日子努力为她找婆家的恩情。
且,这灾区的种种,刘静娴看在眼里,也是触动的。
她心底里不想逃离这片人间地狱,反倒是想留下来做点什么。
她倒是不知,自己原来还有这么份慈悲义气。
或许,是被韩嫣的牺牲震撼到了?
刘静娴正试图挖掘自己的内心,脚下随意走着,不知不觉就走出了府衙大门。
她低着头,没看路,结果在出大门时,和迎面进来的一个人撞在了一起。
刘静娴踉跄两下,登时回神。那人忙上前扶了她一下,又赶紧松手,动作虽狼狈却反应快,刘静娴瞥见一阙石青色的衣衫。
待她站稳了,才发现自己撞的这个人,是个陌生的青年。
他穿着干净的石青色交领衣裳,清瘦的身子颀长笔直。头发束在脑后,以深色的布巾裹扎,典型的平民读书人装扮。
青年清隽的脸上挂着几许不好意思,他正了正神色,给刘静娴施礼赔罪:“小姐,抱歉,你没事吧?”
“没事。”刘静娴客气的答了,被这人一撞,她方才的思绪都断了,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回来。
她默默福了福身打算离开,青年叫住她:“小姐,敢问孟大人在不在这府衙之中?”
这话吸引了刘静娴的注意:“孟大人?”
“就是那位赈灾的中书省孟侍郎。”
刘静娴不着痕迹打量了青年一番,此人衣衫虽沾了尘土,但通体保有整洁,一看就不是灾民,像是从别处赶过来的。她确定没见过此人,不论是在孟府还是在别处。
“孟大人确在府衙内,公子找他有事?”
青年抱拳作揖:“是的,草民孙尧,确实是有事找孟大人。”
孙尧,这个名字刘静娴也没听过。她道:“公子先随我来,孟大人是我表哥,他此时在陪我表嫂,我替你通报。”
孙尧渐露喜色:“劳烦小姐了。”他随着刘静娴进了府衙,又加上一句:“草民许久未和孟大人联系,倒有些担心孟大人还记不记得草民。还请小姐向孟大人提一句,就说,可还记得当年的孙典簿。”
刘静娴应下。
留孙尧在演武场的空地,她去营帐里和孟庭汇报此事。
她将孙尧托她说的话,说给孟庭。
孟庭不能置信。
孙典簿,这个人他怎么会不记得呢?就连韩嫣也记忆犹新。
当初汾阴公指使张家和张乾陷害孟庭,孟庭被先帝叫去宫中,他不急不缓的为自己辩护陈情,化解了一场陷害。
先帝命令时为楚王的祁临帝彻查陷害孟庭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