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崛起_庚新-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了你一夜,我快困死了……先去补个觉,你也休息一下,咱们还要走两天水路呢。”

明秀和杨守文道别,返回自己的房间。

杨守文也有些困了!

说起来,他也有两天未曾合眼。从前日在常熟得了消息,日夜兼程赶回了长洲,而后又急急忙忙启程动身,披星戴月的赶路。虽则他修习金蟾引导术,精神比之普通人强盛许多。可这样子连番的消耗,就算是铁打的身体,也承受不住。

“征事郎留步。”

就在杨守文准备返回房间休息,却被人叫住。

找他的人,竟然是张九龄。

杨守文感到颇为诧异,疑惑看着对方。他和张九龄是今日才认识,他找自己,又有什么事情?

“敢问征事郎,可是那总仙会上,醉酒诗百篇的杨青之吗?”

“哦,正是在下。”

“啊!”张九龄脸上顿时露出了激动之色,那表情活生生,好像后世粉丝遇到偶像时的模样。他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忙不迭躬身一揖,“学生在广州时,就听说征事郎大名。今日能够在此相见,实在是,实在是……还请征事郎受学生一拜。”

杨守文先一愣,旋即恍然。

他连忙拦住了张九龄,诧异道:“我的诗,已经传至了岭南?”

“是啊!”张九龄脸发红,显得很兴奋。他激动说道:“学生是在前些时日,在广州刺史府中听闻征事郎的事迹。府尊更对征事郎的爱莲说赞不绝口,也经常在学生面前提及。学生此次北上,是因为两年后的科考,故而提前去洛阳准备。”

杨守文闻听,不禁上下打量张九龄两眼。

“张先生要参加科考吗?”

“正是。”

“那正好,我这次也要回洛阳,你若是不嫌弃,就与我同路,也可以有些照应。”

“啊,真的可以吗?”

张九龄激动的身体打颤。

他做了两个深呼吸,而后小心翼翼从挎包里取出一卷纸张。

“这是学生早前的拙作,若征事郎有空,还请多多指正。”

咦,我居然有了指正别人文章的资格了吗?

杨守文犹豫一下,还是从张九龄手中接过了那一卷纸张,而后朝他笑了笑道:“指正不敢当,我一定会好好欣赏。张先生想必也一夜未休息,不如先好好休息一下,然后咱们在畅谈。”

“那,学生就不打搅征事郎了。”

张九龄转身离去,杨守文则目送他背影消失,这才转身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他刚坐下来,就听有人敲门。

吕程志的声音从屋外传来,“阿郎,可休息了吗?”

“哦,八郎啊……进来吧。”

伴随着杨守文声音落下,房门打开。

吕程志走进屋中,而后把房门合拢,笑呵呵道:“阿郎还未休息吗?”

“哦,刚回来。”说着话,他扬了扬手中的文卷道:“这不,刚得了那张九龄的文章,正说要欣赏一二。”

“哈,果然!”

吕程志脸上露出晒然之色,拿过文卷道:“我就知道,他若知道了阿郎身份,定会奉上行卷。”

“行卷?”

杨守文一怔,“何为行卷?”

吕程志坐下来笑道:“这是本朝的一种风尚,本朝科举,分进士科和明经科。相比之下,进士科的前途最好,参加的人也最多。其中评判的一个重点,就是文辞的优劣。除了主试官员之外,文坛上有地位的人,也可以推荐人才,影响名次。

这个,称之为‘通榜’。”

说着,吕程志叹了口气,“想当初,我也曾奉上行卷,可惜文词不好,无人举荐。”

他把手中的行卷放下来,轻声道:“不过,这张九龄倒真是一个有心人。”

杨守文先前的喜悦,一下子不见了。

他闭上眼,细思方才张九龄的表现,突然间晒然笑了。

那张九龄气度非凡,一看就知道是个骄傲的人。他和自己年纪相当,甚至比杨守文还大一些。可是,先前所表现出的喜悦,似乎与他的性格和气度并不相合。

听吕程志这么一说,杨守文也就明白了张九龄的用意。

他是想要拿自己当敲门砖……如果杨守文与之交好,再点评几句,日后在洛阳递交行卷,会方便许多。他生在韶州,洛阳也没有什么熟人,需要有人推介一番。

杨守文,无疑是一个最佳的人选。

如果这么想来,张九龄先前表现出的激动和崇拜之情,恐怕有一多半都是假的。

“好了,不说他了,八郎找我有事?”

吕程志点点头,轻声道:“阿郎,我是来提醒你一下,观那位明公子的态度,我觉得他怕不是单纯为送你而来。估计他可能会与你一同前往洛阳,你当有所准备。”

“啊?”

杨守文愣住了,“你怎么知道?”

吕程志微微一笑,指了指自己的眼睛,“我可是做过三年县令,这份眼力倒是不缺。”

杨守文沉默了!

他点点头,沉声道:“八郎,此事我会留意。”

“阿郎这两日奔波,想来也辛苦,先休息一下,我告辞了。”

吕程志说完,起身离开。

杨守文把他送出舱房,站在门口,半晌后突然摇摇头,自言自语道:“都不是省油的灯呢。”

第四百二十二章事有蹊跷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的行卷中,除了几篇文章之外,还有一首五言诗。

杨守文看了一眼之后,便大致明白了这首诗的来历。这是一首赋得诗,也是这个时代,文人学诗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所谓赋得体,意思是只要摘取了古人成句为题的诗,题首都必须冠以‘赋得’二字。而首句‘自君之出矣’源自乐府杂曲歌词名,故而张九龄在赋诗冠名的时候,就使用了《赋得自君之出矣》的题目。

这首诗用比兴手法描绘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颇有几分《古诗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的意境。整体而言,清新可爱,有着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

不过,比之张九龄那首‘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赋得自君之出矣》就显得有些青涩。

如果换做旁人,说不得会称赞张九龄这首诗的清新雅致。

但因为知晓了张九龄的巅峰之作,所以在杨守文看来,这首诗的格局远远不够。

想到这里,杨守文突然笑了。

对张九龄这种人,如果不拿出真才实学,很难让他心服口服。

论真才实学?

杨守文自然比不得张九龄,可他却熟读唐诗三百首,在沉吟片刻之后,就有了决断。

同样是表达一种相思之情,该如何应对?

杨守文取来笔墨,提笔在张九龄的行卷上,留下一首诗词。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写完之后,杨守文的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笑容。

不晓得用张九龄的巅峰之作来唱和他的赋得体,张九龄看到之后,会是什么心情呢?

我实在是太坏了!

杨守文想到这里,忍不住嘿嘿笑出声来。

自从那总仙宫里醉酒赋诗百篇后,他的脸皮早就已经练出来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虽然,他已经不常盗诗,可必要的时候来一首,他绝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反正虱子多了不怕痒,已经盗了许多,再盗两首又如何?

写完之后,他吹干墨迹,把张九龄的行卷收好。

一阵困意涌来,杨守文实在是有些顶不住了,于是便起身上床,和衣而卧……

……

这一觉,杨守文睡得很香甜。

画舫行在河面很平稳,丝毫感受不到半点颠簸。

一直睡到了傍晚,他才醒来,整个人的精神也随之振奋不少。

从船舱里出来,发现外面的雨早已经停了。斜阳夕照,照在河面上,泛起了血红的鳞光。他走到船头甲板上,迎面和风徐徐,吹在身上有一种格外舒畅的感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他忍不住低吟浅唱起白居易那首《忆江南》,心里突然间有一种恋恋不舍的感受。

此次南下,时间很短。

加之他有公务在身,并没有真正领略江南美景。

前世,他缠绵与病榻之上,十几年不得行动。没办法,只好在朋友圈里看那些晒图,心里面可是羡慕的很。重生以来,若说最大的愿望,恐怕就是走遍大江南北。

只是……

这次离开江南,下次再来,不知会是什么时候。

杨守文心里有一种直觉:他这次返回洛阳之后,短时间内怕是不可能再来江左。

真可惜了!

想到这里,杨守文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