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无法安然守住,此其五。有此五点,曹公是在不宜攻伐徐州。愿明公三思。”
曹操听完,仰天大笑。陈宫脸色一变,冷声道:“曹公此是何意?”
曹操笑声停止,摇摇手道:“公台休要恼怒,曹某只是佩服公台言辞犀利,只是曹某相问一声,难道老父一家家人百余口就这样白死了不成?”
陈宫一呆,随即道:“曹公父仇自然要报,只是害曹大人者乃是张凯,陶恭祖虽有约束不力之嫌,毕竟是一片好心,曹公岂可恩将仇报。”曹公说完忽然想起这曹操一向就是恩将仇报的主儿,当年杀害吕氏一家,岂非就是这样,想到这里,陈宫看了一眼曹操,眼神中流露出了一丝不屑。
幸好曹操没有看见。他叹了一口气,起身道:“公台不要说了,某家注意已定,陶谦即便不是主犯,也是从犯,更何况,这个很重要吗?”
说完斜眼看着陈宫,眼神流露出一丝笑意。
陈宫心头一震,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他意在徐州,所谓报仇雪恨,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细细一想曹操如今的境地,心中忽然有些意兴阑珊,自己这一趟看来是白来了。
“曹公,既然如此,陈宫告辞了,只是曹公要取徐州,切莫伤害百姓。”陈宫抱了抱拳就要离去。
曹操也不言语,让人送走陈宫之后,命令大军继续进发。对于陈宫的话,根本没放在心上,殊不知道,正是因为他的不在意,让他九死一生。
曹操大军杀进徐州境内,但有抵抗者,破城之后,尽数屠城,百姓不管老小男女,一概不留,家中钱粮都被曹军抢劫一空,不日间,大军杀到徐州城下。
州牧陶谦听到消息,当场大哭了起来,“都是我害了百姓,如今我有何面目留任,诸位,陶某一人知错一人担当,我自取曹营认罪,各位安抚好百姓,莫让曹贼在害百姓。”
属下等人急忙阻止,兵曹曹豹站出道:“大人,曹操虽然厉害,但我徐州兵也不是好惹的,某家原带兵出阵,剿灭曹贼,一报百姓之仇。”
陶谦暗自想了想,若是我就这样去,恐怕曹操不会轻易放过我家人,不战而降,若是曹贼一怒之下,杀害城中百姓,我岂非又造杀孽了。既然如此,让曹豹出战迎敌,试试对方的虚实,若是不敌我自取领罪,若是可以一战,我又何必死呢!每个人都怕死,陶谦自然也不例外。
当下曹豹带军出阵,与曹军两军对阵,陶谦仰头看去,曹操大军铺天盖地而来,当先一杆大旗,上面两面白旗,上书四个大字“报仇雪恨”。旗下曹操身披孝服。
见了陶谦,曹操跃马而出,扬鞭大骂道:“陶谦老贼,使人害死我父,如今曹某大军到来,还不束手就擒。”
陶谦拍马而出道:“孟德,此事实不怪我,当日我让张凯护送曹老大人,只是向结盟孟德,并无歹意,没想到那贼子贪图曹老大人财物,害死孟德家人,陶某也是心有戚戚,孟德三思口啊!”
曹操哼了一声,更不答话,挥了挥手,夏侯惇跃马挺枪而出,这边曹豹也急催战马,迎了上去,二人杀了二三十回合,忽然一阵大风卷来,飞沙走石,士兵睁不开眼。
两边无法,只得儿子收兵回营。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七章 不见兔子不撒鹰
也正是这一阵风沙,保住了曹豹的性命,与夏侯惇虽然只是厮杀了二三十回合,却已经深深领教了对方的厉害,原来这才是传说中的高手,以前我当真是小看天下英雄了,曹豹如是想着拨马回营。wWW!只是如果让他对山吕布那样的恐怖,不知又有何念想呢?
事实上,能在夏侯惇手下逃得性命,的确是他的运气。历史记载夏侯惇,乃是夏侯渊之族兄。夏侯惇14岁时,从师学习。有人污辱他的老师,被他杀死,由此以勇气闻名于乡里。
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曹操与袁绍等起兵讨伐董卓,曹操任奋武将军,夏侯惇为司马。曹操为兖州牧时,夏侯惇为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曹操东征陶谦,留夏侯惇守濮阳。以后,夏侯惇随曹操征讨吕布,收复兖州诸城。其间兖州之战,夏侯惇左眼为流矢所伤。战后,任陈留、济阴二郡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时值大旱,夏侯惇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百姓受益。不久,调任河南尹。曹操平定河北后,夏侯惇为曹操镇守后方,立下功劳,升伏波将军,仍兼任河南尹。建安二十一年,夏侯惇随曹操东征孙权。曹操留他和曹仁、张辽带兵屯驻居巢,以防吴兵。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樊城,夏侯惇随曹操南征关羽,驻军摩陂,被授予前将军。曹操死后,魏文帝封夏侯惇为大将军,几个月后,夏侯惇因病去世。
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但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
回到城中,陶谦长吁短叹,想到曹操手下兵多将广,反观自己一方,虽有闻名天下的丹阳步卒,只可惜缺乏将领,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曹豹,与夏侯惇一战的结果,自己也看在眼里,怎一个惨字了得。靠他肯定是靠不上的了。一群狼摊上一只羊做将领,这些狼也就变成了羊。
“大人休要忧虑,下官有一计,可以解决徐州之患。”正在陶谦沉思时,一人跳出。众人看去,正是别驾从事糜竺。徐州豪族甚多,以糜家、曹家、陈家三家为首。陶谦虽然为州牧,但徐州真正的掌舵者却是这三家。而糜家这一代最杰出的人当然就是糜竺。
陶谦大喜,问道:“子仲有什么妙计,快快说来。”
糜竺叹息了一声,大将军当日就曾说过,徐州之祸迫在眼前,这陶谦遇战事,必然没有法子护佑徐州,如今看他果然六神无主。也罢也罢,既然你不能保我徐州百万百姓。那我只能将这徐州让与大将军了。想到这里,他展颜一笑道:“陶大人,曹操势大难敌,要保徐州唯有求助他人了。”
陶谦眉头一皱,问道:“欲求何人?”
糜竺道:“大人,曹操无道,不尊朝廷政令,擅自出兵攻打临边,乃是朝廷大忌,大人可派一人前往长安,向圣上备言前事,朝廷定然不会轻饶了曹操,那时候朝廷大军出发,兵出洛阳,不日就到陈留,那时候,曹操老巢被毁,首尾难顾,必然大败。”
陶谦听了大喜,抓住糜竺的手道:“子仲果然妙计,只是谁可为使前往长安面见大将军口啊!”
朝中大权旁落,大将军韩进为实际掌权者,作为一方诸侯的陶谦又怎能看不出,只是他看出归看出,此时只要能解救徐州百姓与水火之中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丝毫没有多想。
糜竺拱手一礼,笑道:“大人若是放心,某愿往长安求的大将军出兵。”
此言一出,下边顿时有一人变色,那就是站在一侧一直不发一言的陈登。陈登,字元龙,下邳(治今江苏邳州)人。他性格桀骜不驯,学识渊博,智谋过人。二十五岁时,举孝廉,任东阳县长。虽然年轻,但他能够体察民情,抚弱育孤,深得百姓敬重。后来,徐州牧陶谦提拔他为典农校尉,主管一州农业生产。他亲自考察徐州的土壤状况,开发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使汉末迭遭破坏的徐州农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百姓们安居乐业,“秔稻丰积”。39岁时死。
陈家作为徐州大户,这一代最为杰出的少年陈登理所当然受到陶谦的重用,他虽然年轻,但是一点都不笨,仅仅从糜竺的话中就得出了大量的信息。看来糜子仲打算投靠大将军了。看来我也得好好谋划谋划了。
陶谦点点头道:“子仲要去,我自然放心的很,只是……曹操势大,而大将军路途遥远,老夫怕赶不及口啊!”
糜竺一副成足在胸的样子笑道:“大人无忧,此事某已经想过了,不错,长安到徐州确实有些远,但是只要我们坚守一个月,大将军大军必然能赶得及,而要坚守这一个月,我等可求助北海孔文举和青州田楷,有他们相助,凭着徐州成立的存粮,坚守一个月还不是问题吧。”
陶谦细细一想,果然是好主意,“子仲以为谁可为使?”
糜竺瞥了下面的陈登一眼,此人向来被徐州百姓称为一代智者,一代俊杰,若是留他在徐州,保不齐弄出什么乱子来,既然如此,我何不如……“大人,某愿往青州田楷处。”出乎糜竺的意料,陈登竟然抢先开口了。既然决定谈谈外面的虚实,陈登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外出的机会。
“大人,某家二弟可去孔文举处!”糜竺见陈登如此上路,也不再罗嗦。举荐糜芳出使,要说这陶谦手下还真没几个拿得出手的人才。
陶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