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在这次胜利后。开明改革派饱受打击。保守派甚嚣尘上。而保守派地做法。邓公也是不能容忍地。因为邓公十分明白。保守派对中国是没有好处地。中国如果还要保守。那也是没有出路地。如果不改革。不开放。中国以及中国共产党最终地结局也一样是走向深渊。顶多能推迟一下这个时间而已。改革开放或许会有危险。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选择了保守。最终地结局却一定万劫不复地失败。
就是因为对保守派地反攻倒算大开历史倒车地做法不满。因此邓公在后来年10月党地十三大召开地时候。旗帜鲜明地再次支持改革派。这一次。改革派地实际领导人赵地做法。就比胡地做法要高明很多。他一方面旗帜鲜明地支持邓公大搞改革。一方面继续突出邓地最高领导人地位。而这个突出在十三大上特别明显。
早在十三大召开前地5月份。作为党地学习文件。赵重新发表了邓在1980年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地讲话。这已经预示着即将召开地十三大将以此为指导思想。
然后在十三大上。赵紫阳在报告中洋洋洒洒地陈述了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说明在这个阶段中发展生产力是党地首要任务。而没有直接提及那些有关社会主义地模式和社会主义概念化地东西。算是避重就轻。
由于邓公为了打击保守派地授意与放权下。这次大会在正式选举中央委员会地过程中。人们第一次有了真正地选择。一些党代表们对那些反对政治改革地人。或者说是保守派投了否决票。改革派正式再次踏上政治舞台地第一线。同时。在这次大会中。邓公正式退出了政治局。陈和彭也退出了政治局。
不过虽然邓公推出了政治局,但依然兼任军委主席,也依然大权在握,所以十三大的新领导班子中,在赵的有意推动下,尽管没有在官方明面上公布,但私下已经正式地把邓**认作至高无上的领导。
这一次,中国政坛一片改革派,赵算是真正的把握了实权,可以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了。
再然后,赵虽然还是小心翼翼,看上去对邓公尊敬依然,但在年到年这期间,赵却加大了改革的力度,特别是价格改革的实验,走的就有些过急了。因为赵急切的想通过改革的成功奠定自己的领导权威,以此来对抗站在背后的那个巨大身影。
可惜的是,中国的改革本身就是个麻烦事儿,特别是价格体系的改革中,实行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策略,因为引进的市场机制与本身计划经济制度有很多巨大冲突,使经济陷入了困境。
早先,为了确定一个所谓更加合理的价格体系,赵寻求引进完整的市场机制,然而赵的反对者们,也就是保守派却指出这样做在政治上是有危险的,因为完整的市场机制不仅会削弱党对经济的控制能力,而且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会在广大群众中产生消极影响。但赵对这些却不听,执意要那么做。所谓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次机遇,国有企业改制以及大量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就是在这个时候出台的。
虽然在1988年上半年赵进行了一些价格改革的试验,但是在同年7月底,当时党的领导们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中国陷入了通货膨胀的危机。
在这段时期内,中国的价格飞涨,商品积压,存在银行再也不保险,于是老百姓又转而向银行挤提存款,可银行又在前一段时期大量把钱放贷了出去,从而造成了银行的银根紧缩。在这个时候,共产党的决策者们没有根据具体事情研究出一个更合理的对策,而是立刻无限期推迟了这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尝试,利用政策以及宣传来应对这场通货膨胀的危机。此后,更加自由的改革被较保守的经济政策所取代,还大量地削减了信贷和基建投资,而这一波所谓的金钱潮,后来据说高达七千亿人民币的无息贷款机遇,也就戛然而止。
再往后,事情几乎就更明显了,这次赵在经济上的改革失败,让他转而在思想上又搞起了改革,虽然没有直接触及党政分离,但思想意识形态的极度放任,却导致了自由化思潮的再次兴起,加上国外势力推波助澜以及赵跟邓的矛盾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年事件的发生。
年之后,赵下台,邓直接接过指导改革开放的的旗手职责,开始进行有限度的改革,一方面紧抓党在军政方面的领导权威,一方面又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以沿海带动周边,以点到线,然后以线铺开辐射周边。深圳大开发,浦东开发,股市开盘……可以说,邓公背后直接指导下的年代,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真正年代,当然了,邓公的成功,也是得益于八十年代的许多经验教训,可以说也是站在别人失败的肩膀上成功的。
“阿玉。”回宾馆后想完这一切的唐欢轻轻的摇了摇头,对旁边的林美玉道,“事情已经谈完,不如我们继续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吧。不如去避暑山庄?要不北戴河?你喜欢哪
“哪儿都好啊。”林美玉笑了笑,“只要你喜欢的就可以了。”
“这个么,那咱们就去北戴河吧。”唐欢笑了笑,“可以去看看山海关,我想去那里很久了。”
就在林美玉点头同意的时候,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随着敲门声的,还有一阵沉厚的男音:“请问唐欢唐先生在么?我是中科院下属公司的人,有点事情想来求见唐先生。”
第一卷、童年的那些事 第二六八章 最难料理是家事
更新时间:2009…6…17 22:06:28 本章字数:4358
这个找到唐欢并且大胆过来求见的人,自称是中科院计算所一家下属公司的总经理……这本到没什么,毕竟这时候中科院下属事业单位多得很,因此一开始唐欢本不想见这个人,而是想赶对方走,可这个人后来的自我介绍却让唐欢打消了原先的想法,因为这个人自称是柳传至,而他的公司名字则叫做联想。
怀着一份好奇,唐欢在房间里接见了这个已经四十多岁,戴着一副眼镜,又穿着一身廉价西服的传奇人物。
在稍微打量了一番对方之后,唐欢就主动问了起来:“那么柳先……不,柳同志,您找我来,到底是想要做什么呢?”
“其实我来的目的很简单。”柳传至直接回答道,“我知道唐先生是香港著名商人,所以我想跟唐先生合作,让联想在香港创建公司,或者说让联想到香港落户。”
“哦。”听到这里,唐欢并没有感到吃惊,只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那么你为什么要想到去香港做?据我所知,联想公司是家国营公司,在这里的业务很好,如果你要去香港发展,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么?”
“知道,意味着竞争会增强。”柳传至笑了笑,“因为在香港我们公司没有特权,也不可能轻易贷出款来,所以要比国内困难的多。”
“你知道还要这么做?”唐欢笑了笑,“或者说,你不觉得你的公司现在就去香港发展,太早了点么?”
“早?不早,一点都不早。”柳传至摇摇头,“像我们这只能个高科技公司,如果要想长期发展,就必须走出去,接触世界同类最先进的技术,起码要知道差距有多少。过去。我们总是在国内闭门造车,造出的东西自以为很先进,可一旦对比国外,就知道原来我们制造的东西已经落后了。也就是说,像我们这种技术含量高的公司,只有走出去。多接触国外的新技术新产品,我们才能真切的知道这种差距究竟是多少,也才能够奋起直追。同时,在政策呵护下的公司或许会成长很快,但毕竟是温室中的花朵,不如在风霜中地成长坚实。去香港创业,等于给我们开了一扇窗,也能够给我们注入新的活力。因此,这种尝试越早越好。”
“呵呵。你这么一说,倒也说的过去。”唐欢笑着点头,“那么你你来找我。还说到所谓的寻求合作……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是还想让我投资了?”
“您猜对了。”柳传至笑了笑,“我的确也想让您投资,一来您地地位在香港可是真正的一言九鼎,二来么,我们联想现在可没多少钱。”
“你可真有自信。”唐欢笑着摇摇头,“就凭这这两点,你就急匆匆的找来了?你知道么,要不是我心情好。你差一点就进不来,我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见的。你还真够大胆的。”
“我也知道您一定很难见。但我还是想来试一试。”柳传至笑了笑。“试一试。可能会失败。但不尝试一下。就一定会失败。现在。您不是已经接见我了么?”
“哈哈哈。好。好。不愧是……呃。嗯。你有这样地胆量跟见识。联想在你手中一定会发扬光大地。”唐欢再次一笑。然后他顿了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