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妈妈今天从市里回来,跟我们说了一个好消息,说要带我们去市里逛一逛,我非常高兴,期盼那一天的到来……
  这一个开头,就好几个字不会写,他要停下来去找字典,然后对照着写上去。
  认字跟写字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字会认识,却不知道怎么写,也容易漏掉笔画。
  他一向能说,四百字的要求,他算了一下,其实不难,他大致数了数,就超过了,但是,这个字该怎么写啊?
  早知道在妈妈和哥哥教他认字的时候,就不要偷懒了,现在一个个的找字典,好麻烦啊。
  他想要向大哥求救:“大哥……”
  张保国奋笔疾书,装作没听见,张卫国哀怨的看了他一会儿,继续埋头苦翻字典,等到张保国好不容易写完了,他还没开口,张保国已经拉住了张安国:“来,你说你要怎么写,你来说,我来写。”
  张卫国:“……”
  他有点委屈的鼓了鼓嘴巴,继续埋头翻字典。
  张安国没有像张保国那样有清晰的思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里说一句:“我们看到了四个轮子的车,它跑得很快。”
  然后下一句就“我们到了电影院,电影很好很好看,里面还看到了枪和大炮……”
  天马行空。
  张保国三年级,也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写的时候会特意避开,大部分都是自己会写的,到了张安国这里,多了不少需要自己找字典的,写着写着,他发现,三弟写的篇幅比他的还要多。
  他写完“我们去吃了红烧肉,肉是一块一块的,很好吃,还想再吃”这一句话,停笔:“你超字数了,够了。”
  张安国眨了眨眼睛,没有概念,三百个字,应该很多吧,他说了也不是很久很久啊,写完了?只是:“我还有些没说完,大哥,我还要说,我要都写下来,妈妈说最低三百,没有说最高多少啊。”
  “哦,你好聪明哦。”真棒棒。
  张保国面无表情的看着他,张安国失望的看着他,张保国沉默三秒,认命的继续拿起笔:“你继续。”
  大部分时候三弟是很安静的,但有的时候,他也会很唠叨,这时候,张保国恨不得他一字千金。
  张卫国看这样,同情的看着大哥,刚刚的委屈就像被大风吹走的云彩。
  大哥,你辛苦了!
  他偷偷拉着四弟:“轮到你的时候,你不要说这么多,你看大哥多辛苦啊。”
  张定国赞同,拉着他:“那二哥你帮我吧,我也有好多想要说啊。”
  张卫国脸上的表情僵住了,看着四弟表示:“我的还没写完呢,我还要很久。”
  “真的。”他强调:“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写完!”
  他决定,能多慢就多慢,反正卡在那三天时间内写好交给妈妈就可以了,他无师自通的学会了拖延大法。
  至于大哥……不好意思了,不是有句话,叫什么什么不死贫道吗。
  苏茴从芥子空间里面摘了一篮子的嫩玉米,十根,每个人两根,这晚她不打算做饭,她拿出小麦粉、玉米粉混合,煎饼,加上点葱花、芝麻粒,然后再加上自己喜欢的酱料,薄薄的涂上一层,卷起来送到嘴里,别提有多好吃了。
  吃完了香喷喷的煎饼之后再吃香甜的嫩玉米,又是一段美妙的享受。
  苏茴把他们几个的感想都收了上来,张保国的是正常的一页纸,正反面都写上,大致就是六七百字,张卫国的五百字左右,而两个小的,张安国那份惊人了,足足写了三页纸,正反面的那一种。这字数都有两千多了。
  苏茴有些惊讶的看了看。
  张定国的要少一些,但也有七八百。
  怪不得一直看着他写写写,张保国这个大哥辛苦了。
  苏茴收起来,先是检查错别字,之后检查语法,检查病句,再让他们仔细看看其他兄弟怎么写的。
  张保国进步最大,毕竟是写了这么多,张卫国也学到了,最起码以后他认字认真多了,没有那么马虎。
  他的错别字太多,抄的手软了。
  张安国和张定国听着大哥念他们的,觉得没有大哥的听起来好懂,听到他说按照时间线,他们决定下一次也这样,用妈妈的来说,就是有条理。
  张保国有些无奈,他在写他们说的时候也这样说了,他们就是不听,这是自动忽略了吗……
  ————
  今年新来的知青是一男一女。男的叫做柳岩新,女的叫做周小晴,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长得好,都在水平线之上,他们在来到李村的路上相谈甚欢,男的明显对女的产生了一定的好感。
  他们两个都是高中毕业,初中毕业就可以用响应上山下乡的政策,不过他们家里人坚持,就多读了两年书,高中毕业了才下乡。
  他们家里人才不认同那些人洗脑,认为下乡是大展宏图,家里的长辈,尤其是那些好不容易才从乡下进城的长辈,哪里不知道乡下的模样,下乡容易,以后回来就难了,这么些年,下乡之后能回来的有几个?
  说又说不听,有些话又不能说出口,只能尽量的拖延他们下乡的时间。
  一开始他们来到李村的时候,确实想要大展宏图,可是跟着下地干活没几天,他们就有些受不住了,原来这才是乡下真实的模样。
  面朝黄土背朝天。
  他们做不到什么,这里的人也没有那么欢迎他们,这里的队长,不咸不淡的把他们交给陈东华,没有他们脑海中想象的委以重任。请教讨好,他们顶着个大太阳,在烈日下干活,辛辛苦苦一整天,挣到的工分还比其他的知青又少,记分员还有理有据,说他们干活太慢了,还会误伤庄稼。
  他们做的很辛苦了,但是确实比不上人家,想要抗议都站不住脚。
  这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信念,浑浑噩噩的过了一段时间,陈东松了一口气,没关系,迟早都会适应的,只要不作妖,他都能接受。
  想起隔壁某个老乡那知青点发生的事情,有新知青来的时候它都要在心里向上天祈祷,千万不要把那些动不动上纲上线、要斗谁斗谁、没有证据也要积极寻找创造证据的“积极分子”分到他们这里啊!
  相比起在烈日下干农活去,当然是帮忙制瓦比较欢迎。
  虽然那里的活也不轻松,不管是踩泥土,定模还是烧窑,都轻松不到哪里去,但是这好歹可以在树荫下干活,而且可以拿十公分!
  他们两个也提出要去帮忙制瓦,不过这个希望很快就破灭了。
  人选是大队长选的,不是壮劳力不要,至于女的,根本就没有女的,柳岩新刚毕业,虚岁才18,还是个少年,小胳膊小腿的,哪里比得上那些一把力气的青壮年。
  知青点只有三个人在制瓦,谢睿他是师傅,缺了谁也不会缺了他。
  林荆南,他一开始就跟着打下手,相对来说比其他人会更熟练一点点,而且他还是谢睿在知青点里最好的朋友,不看僧面看佛面。
  陈东华,他也是壮劳力,而且他还是知青点的负责人。
  其他的就全是村里面二三十岁青年。
  他自己的儿子年纪小了些,都没有安排进去。
  村里还有其他会比较轻松一些的职位,比如计分员、会计、仓管员等等,但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早就有人了,在知青点里面,他们年纪最小,论资排辈的话也是最小的,学历高中,可是知青点里一半都是高中,没有什么话语权。
  他们很快就焉了下来,慢慢的、安静的接受现实。
  因为他们这一次来的才两个人,自己单独做饭的话太麻烦了,而且这样轮的话也要轮很久,按人头算,谢睿他们四个人一起吃饭,是最少的,就并入到了他们这一组,粮食大家一起出,轮流做饭,女的轮流做饭,男的轮流挑水打柴,彼此分工合作。
  一个多月过去了,他们也算暂时适应了下来。
  乡下很多地方都比不上城里,但是也有很多城里是没办法比得上村里的,比如说,现在这个时间,乡下是最不缺吃的了。
  山里有各式各样的野味,就算没有粮食,光靠这山里摸寻到的东西也能熬过来,各式野菜,各有风味,城里的话,买什么都要花钱,餐桌上最便宜的蔬菜也是要算着量的,而他们这里,野菜这东西,是最不需要计算的,尤其是这种时候。
  不过他们也不会浪费,去摘了野菜回来,多余的就制成菜干,留到冬天的时候吃。
  因为一起吃饭,他们自然也见识到了四个个前辈人手一个的罐子,每个罐子都不太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