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她能放心的花钱了,她要好好买买买,补偿一下自己之前只能偷偷买的心理。
  明明有钱,却不能花,想要的东西还得要造一个来历才能拿到台面上来。
  今年过年他们不回去老家,年礼已经寄过去了,早早的就邮寄了,不然路上耽搁错过时间就不好了。
  就算分了家,他们做小辈的逢年过节送点吃的喝的,这是人情往来,正常,说起来苏茴也是有工作的,不回去,就寄些东西回去,不然有些眼红的就要说他们忘本了。
  张家这一边,赵来娣很生气,因为女儿长大了,她的翅膀硬了,她不听话了,她寒假回来就说了,等开春要送两个妹妹去上学,钱她从自己的补贴里出。
  她一直有教她们读书认字,按照她们的水平,直接上五年级,不行就四年级,然后再去初中,怎么也要拿个小学或者是初中的毕业证才行。
  这样子以后她们出去能更容易找到工作。
  她考上了大学,也想要带着两个妹妹出去,不想她们一辈子都在地里下地干活。
  去上学的话她们的年纪是比同学要大一些,但也不会大太多,妈妈现在就张罗着给妹妹找对象,以后有了好工作还怕愁找不到对象吗?
  赵来娣不乐意,她要是有补贴省下来还不如给她孙子买奶粉,这两个闺女年纪都这么大了,还去上学有什么用?
  她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张凤华就是不改主意。
  张根问她:“你真的想好了,她们虽然有基础,但应该是要比同龄人要差上不少的,高考的可能性你觉得大吗?而且这么多人,不也一字不认的过来了,或许她们自己也不愿意。”
  张喜华和张小华:“不,我们想去上学。”
  她们一直坚持下来读书认字,比其他人差,加倍赶上去就好了。
  张凤华回答爷爷的话:“就算不高考,能有个小学毕业证好,初中毕业证更好,现在大家都敬佩有文化的人,妹妹她们拿个文凭出去,出去找工作了更好找。”
  张根:“你有把握把她们带出去吗?”这也是自己的孙女,能带出去也好,出息了,也是他们家的荣耀。
  张凤华:“我会尽量争取,在外面,他们招工都是招有文凭的,没有文化的就是城里户口都找不到工作。”所以她不乐意让两个妹妹不上学,妹妹认字她知道,但是外人大都是认文凭的。
  两个妹妹对自己的支持,她一直都记在心里,现在她有点能力了,她宁愿自己吃得节省些,多利用休息日去外面找吃的,省下她们的学费来,让她们去读书。
  她毕业的时候她们应该也能拿到初中毕业证了,到时候她工作了有工资,她们要是还想念,就继续供她们念!
  怎么也要想个办法把妹妹带出去。
  窝在村里一辈子都能看得到头。
  她就算在外面,都有一种每一天都在变化自己追赶不上的感觉,更何况是留在家里。
  家里的变化很小,她在省城,对这个变化的认知是非常明显的,张锦华在市区感觉还没那么明显,张锦华对于这件事的态度是不说话,不支持,也不反对。
  他自己也是大学生,就算补贴比张凤华的少一点,绝对不会少太多,他自己一个人用刚刚好,就算妹妹能省,又能省多少?
  而且妹妹以后的工作肯定很体面,老师这职位也不错。
  高考恢复了,大家对老师的尊敬也有目共睹。
  她以后工作了,才是领工资的时候,现在跟她唱反调只会让她记恨。
  张根看她这样坚决:“好,你说你要供两个妹妹上学,可以,你们两个现在不在家里吃住了,家里还能应付的过来,对你们好,那就去读吧,你们大姐对你们好,你们两个也要记在心里,家里的情况你们也知道,这么多张嘴吃饭。”
  这事就这么定了。
  在收到了苏茴他们寄去的包裹的时候,张根拿着信出来看了下,也不意外他们没回来,来回一次太麻烦了,以后见面的机会真的少了。
  苏茴没有说她辞了工作去做生意的事情,这对于一些偏远地方来说太刺激了,她说了除了会引起他们担心、不赞同以及碎碎念之外不会有别的。
  她打算先忙着,等到变化蔓延到了那里再说,到时候那接受度就不一样了。
  苏家那边也没有说,他们以为他们女儿还乖乖的做着那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拿着工资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这一次苏茴挑了一块布料给田思怡,摸着那丝滑的绸缎般的触感,田思怡很喜欢:“这个做个荷包或者是做丝巾都很好,这么好的料子肯定不便宜,女儿又破费了,就是喜欢乱花钱,说她也说不听。”
  她很欢喜,嘴里却说着抱怨的话,脸上的笑容别人看了都没办法觉得那真的是抱怨。
  常小荷看了也很喜欢,她还没有摸过这么好的布料,刚刚摸了摸,真的太丝滑了,不愧是首都,还有这样的好东西,她在供销社里根本就没见过。
  这个布料苏茴只送给了田思怡,张家那一边她送的是张根适用的结实耐用款布料,足够张根做一身衣服了。
  这个李满芬收了起来,扯了一半给张根用,另外一半给张锦华用了,张锦华在外面上大学可不能穿得太差了,让同学看不起。
  至于她自己,这种布料她也能做衣服,但是自己平时干活又不去哪里,就不去浪费那个布料了。
  赵夏兰和张成业也收到了苏茴的礼物,张成业的是一些改革开放的报纸,还有某些地方发展副业致富的新闻简报,还有一块红布,这块布比起送给张家和苏家的人来说就小了,只能做个红盖头,这是因为他家要有喜事了,特意挑选的,多了也不合适,一块盖头正好。
  赵夏兰那一边送的是吃食,还有一些报纸杂志,她就喜欢看八卦的,没事做了翻一翻,这也作为消遣,消遣的同时还能知道一些外面的消息。
  这些都是张保国他们按照苏茴说的提前收拾好寄过去的。
  火车把货送到,然后再请人把这些运到店铺里去,几个人一起帮忙,把货整理好,提前在门口写上告示,看到的人第二天早早就来了,做好了登记的人纷纷前来拿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有那些个路过的,看到这么热闹,想要看看这里到底卖什么,都挤不进去,这一次的货多,赶在年前最后一波,不过那些来批发的人拿的量普遍也加大了。
  除了之前的熟面孔,还有一些生面孔。
  苏茴还看到了之前她伪装成男人的时候供货的下家。
  这一次的量很大,潘佳业在发货的时候都有些担心,一下子打不开局面,卖不出去怎么办。
  现在好了,几天功夫,就留下个样板挂在上面。
  都出乎苏茴的意料了。
  果然是天子脚下,这里的人普遍手头比其他地方要宽裕啊。
  也是,她这里不用布票,只收钱,很多东西没有票就被限定住了,手里的钱用不上,就存下来了。
  没有货了,只剩下上面的样板,款式看的人心痒痒,然后就是路过的人进来看了,这里不零卖,十件起步,现在没有货,可以先登记,拿好收条,付一点定金,下次就能直接拿走。
  十件起卖,如果是一个人的那是不多,但是现在一大家子人那么多,凑一凑就有了,加上七大姑八大姨的,二三十件都没问题。
  积少成多,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而且这里的衣服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试。
  现在没有货了,曹燕红守在店里就是登记这些散客的。
  之前买衣服哪里可以试的?
  现在这旁边有两间试衣间,只要不弄坏了,可以随便试!
  这不就是免费穿新衣服吗?
  只能看只能试不能买,有那些迫不及待的,就只能从批发的人那里买,价格肯定是要贵一些了,不急的,就要等货到,才能拿货。
  为此,苏茴特意多在旁边多改了两处隔间出来,配上全身镜,试衣服的人那叫一个络绎不绝,苏茴多招了一个人来帮忙。
  现在还好说,等到寒假过去,四兄弟上学,她南下,这边就曹燕红一个人盯着了,到时候怎么忙得过来?
  苏茴周围没有合适的,是张卫国介绍的。
  是他一个同学隔了房的堂姐,之前是知青,回来了没找到工作,好在她没有成家,就一个人,但是时间长了,家里的哥哥嫂子也有意见,就迫切的想要找一份工作。
  但是工作哪里有那么好找,她长得不出挑,拿不出什么手艺,临时工去考了几次都没有考上,想要接散活在家做都轮不上。
  没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