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将军实在是客气,那左将军是休要再提了,今后你唤我做晓峰便可。”
“左……晓峰如此说来我便不再客气,你能在敌军压境之时赶到关上,与我们一同守关抗敌,我们大伙都非常钦佩呢。既然晓峰看得起在下,那么今后也不需郭将军,郭将军般的称呼,只需叫我的名字郭汜就可以了。”说话这个人原来竟是汜水关守将郭汜。
而与他对话那人,则是掐准时间从长安城一路飞奔到此的主人公——晓峰。如此盛大而隆重的聚会,晓峰是绝对不会错过的,因为在今后的历史中,正是由这些人演出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篇章。而那些后世耳熟能详的故事,也从这里拉开了帷幕。
ps:这次会战可能是三国历史上最精彩的地方了,我会很仔细谨慎的讲述这段故事,尽量将战争场面写的好看一些,有什么脱离历史的地方,还请大家看在丰富小说内容,增强可看性上多多谅解。
迅速的度过低潮之后,那些啰嗦的细节已经让我带过去了,正戏上演大家多多支持,砸票宣传是对我最好的鼓励。谢谢5
第八十三章 盟军先锋
4当夜讨董联盟召开了一次战前会议,盟主袁绍此时感觉大权在握,天下豪杰皆归于自己调配,所以一时间显得格外意气风发。
“诸公大义到此想必甚为操劳,可是今夜快马急报,原来董贼已经命手下大将率军五万坚守汜水关。并且吕布此时正在洛阳收拾人马以图增援,如果我军不尽快派出前锋与之索战的话,时日一久那董贼亲自上得关上督军,我们只怕就难有寸进了。”袁绍先将现在的形势交待清楚,然后抬眼向下面扫去:“不知哪位将军愿意领兵直抵汜水挑战,只要诱出关上守军,那么我们便可一拥而上趁乱夺下关口了。”
“听说孟德于陈留练兵日久,我近日见你身边几人皆有大将之风,不如这次的先锋之责便由曹兄担任如何?”袁绍面带微笑着向曹操询问,当日将军府中曹操对他的羞辱仍然历历在目,况且曹操平日便狡诈无比谋略晦深,如果可以借着董卓的手给自己出出气,打击一下曹操的实力也未尝不是个好事。
曹操一听完袁绍的话便知道了对方的想法,因为曹操虽然算是这次会盟的发起人,可是在这些诸侯中属他的底子最薄,带出来的能战兵丁也是最少的。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看,这次的前锋任务都不可能落在自己身上,可是袁绍却偏偏绕过大家,直接将这个重担强加在曹操的肩膀上,所以这当事人一听之下就知道袁绍这是在乱用职权,公报私仇了。
“曹某深知先锋意义重大,不但要有超出常人的武力,还要可以审时度势有足够的能力拖住出关迎战的敌军。不过此计一出尚可惑敌,如果被对方窥出破绽,那么我们岂不是再无破关良法了么。所以还请盟主选一稳妥之人,曹某性命丢失是小,如果令我军士气受挫岂不是坏了大事?”曹操说完之后紧接着补充道:“况且在座之人都是一地的豪杰,我想可以担当前锋扬我盟军威势的大有人在。故此还请盟主另择人选,此人必须勇武过人机智善断,手下兵力雄厚者方可担当此任。”
袁绍其实也并不是真的想让曹操去,他见到对方已经服软,那么就顺着下了台阶说道:“孟德所说也有道理,不过这有勇有谋兵力雄厚之人……”
曹操最后一句话说得甚是滑溜,他也知道这第一战并不好打,如果战胜而进那么功劳是十八人分摊,如果战败而退伤了盟军的士气,那么这个首战不利的罪名恐怕就得那一人担负了。所以他才特地为前锋加了一顶高帽,如果谁能担当此职便是那“文武双全”的人了。
此时的人都好这虚名,能在这么多豪杰面前露脸显摆的机会,大家怎能错过呢?于是每个人虽然还是有自己的打算,可是那颗功名的心却已经开始萌动起来。如果自己可以担任前锋的话,那么今后便可吹嘘于人前,毕竟打这头一阵的勇气是绝对令人钦佩的。
袁绍此时心中也一阵激动,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尽管这次袁绍没有将自己的两位爱将:文丑和颜良带到此处,可是剩下的将领武艺在他的眼中也是绝对超群的。
据烈火个人分析:之所以袁绍没有带那两人过来,还是基于他对董卓军的一片轻视之心。今后如果真的击退董卓,迎回献帝重返朝廷的话,那他到时候大可夸耀一番:“你看看我连文丑、颜良二将都没有用上,便轻易拿下董卓……”(纯属个人臆断,恶搞而已,不要见怪)
至于在历史上,袁绍当日为何鬼使神差的将那两员猛将扔在家里,恐怕也只有他一个人才能明白个中的原因吧。
“既然孟德如此说来,那么便由我这个盟主给大家做个表率吧。”袁绍清清嗓子说道:“看来这先锋一职非由我袁绍袁本初亲自出马不可了。”
坐在他身前的众多文武心中同时鄙视,要说这自抬身价孤芳自赏的典范,那便非袁绍莫数了。督管盟军粮草的袁术此时暗暗讥笑:你就出丑吧,把我们老袁家的脸全都丢光了。这自吹自擂的事情也不是这么干的啊,我袁公路有你这么个大哥真是倒八辈子血霉了,要不是袁家的基业都在你的手上,我早就干掉你取而代之了。
不过袁术心中虽然这么想,可是嘴里还得为这个被那虚名惹出火的大哥解围:“我等皆知本初兵力雄厚将领武艺非凡,但盟主坐镇军中怎可轻动?如果让董贼知道了,岂不是要笑话我等军中无人么?所以这前锋人选还望盟主另行选择,除了本初、孟德和我之外,剩下还有十五位英雄随便拿出一位,尽可担当这先锋重职。”
袁术说完这番话无疑是给在座的所有人脸上贴金,曹操听后心中一阵捉摸:要说这袁术比他的大哥可是强上许多的,就单看他处事说话如此圆滑,就知道此人绝对不是什么简单的角色。能够担任后将军一职,并且得到袁家长辈的支持,看来这个袁术袁公路绝非易与之辈啊。
“公路此言也甚为有理。”袁绍听到连这个倒霉弟弟都在面前承认自己的“英明神武”,所以便放弃了领军出战这个决定。
“那么在座诸位有哪位愿意担任先锋部队,到汜水关下索敌讨战呢?”袁绍说完之后,下面一片鸦雀无声。如果说刚才袁绍没有自领前锋这一出的话,那么报名者必然是非常踊跃的,可是刚才有了袁绍这么一折腾,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贸然出头会遭到大家强烈鄙视的……倘若得胜而还那么一切还都好说,万一兵败不利自己岂不是要落一个“狂妄轻佻”的话柄了么?所以一时间整个中军帐竟然安静下来。
“长沙太守孙坚愿做前部!”此时在座末站起一人,此人身高八尺有余体形甚为健硕,微黑面皮浓眉大眼一看便是一个武勇之人,况且此时可以脱席而出的,必然是对自己的实力有相当自信。
孙坚与袁绍也曾经一同共事过,他手下的实力袁绍心中自然是一清二楚,这人的太守之位全凭自己一拳一脚打拼得来,这可与那些吟诗作对的人有着天壤之别。
“文台果然不负孙武先祖的威名,有你之勇烈自可当此重任。”袁绍见到孙坚出列索战,于是便当即出令,命其率领本部隔日前往汜水厮杀。
众人见到孙坚竟然如此“大言不惭”的出来领命,那岂不是在说他自己便是那“勇武冠绝”之人?所以每人颇有轻视之意,却不想想自己刚才为何没有及时出来抢走这个头彩。
前锋孙坚……曹操非常满意这个调配,因为此人不但有破敌杀阵的武勇和统帅力,并且孙坚自小便熟于谋略颇有见识。这样的人才在这十启明军中确实少见,所以他自己愿意领军担当前部,那么汜水关破败之期便指日可待了。
盟军会议散毕,众人被一干文臣武将簇拥着返回各自营帐,每人心中对于孙坚抢走前锋一事颇为不忿。可是军令如山已经不容得半点更改,于是大家竟然隐约间希望孙文台可以一战不利,那么自己便可以趁机率军夺关扬名天下了。
自古作战无不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盟军之中虽然群雄集聚,大批能征惯战决胜千里的人物皆在其中,可是每人无不为自己那点利益考虑,所以讨董联盟看似强大无比,可是实际上却犹如一盘散沙一般。
济北相鲍信此时也是郁闷无比,当初在董卓夺了何梁的兵权的时候,鲍信就已经发现此人野心极大,如果放任不管的话将会酿成大祸。可是袁绍和王允对于董卓的这种行为竟然采取漠视的态度,所以他才一怒之下逃离洛阳,回到自己的封地做一个土皇帝去了。
现在回想当初真是历历在目,如果众人可以在董卓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