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说去年“四”这张堪称经典的佳作,能够横扫综合类奖项,却在单项部门内一奖难求,这种情况实在是有些荒谬可笑。
但是格莱美并不会因为“指导聆听”权威xìng的遗失就没有了价值,因为它还具有制作层面上的指导意义,对于那些唱片工业领域的老板和制作人来说,格莱美的奖项都值得大家好好琢磨个中原因。
比如说年度最佳制片,其中的录音混音技巧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研究的;比如说年度最佳歌曲中,一首优秀歌曲的制作技巧已经它和时代背景的融合,都是有参考价值的。四大综合类奖项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殊意义所在。
可问题就在于,无论是聆听指导还是制作指导,如果格莱美只专注于专业,对于人气、销量方面并不注重,那么指导的意义势必就将会被削弱,乃至无人关注。简单来说就是,格莱美的举办也是要huā钱的,没有了收视率没有了关注度,那么颁奖典礼找不到赞助商,也就办不下去了。
所以,近年来,格莱美一直在努力寻求平衡,四十六届搞砸了,碧昂斯的大获全胜让颁奖典礼的流行度达到了一个巅峰;四十七届成绩不俗,提拔诺拉一琼斯受到了好评;四十八届中规中矩,无论是奖项还是收视率都无功无过;四十九届赢得了收视率输了。碑,特别是对埃文一贝尔奖项的安排,绝对可以说是一出悲惨的闹剧;而到了五十届,则是彻头彻尾陷入了泥沼。
刚刚举行完自己五十岁生rì的格莱美从各方各面来说,都面临一个临界点。过于商业化依旧是一个诟病,非议不断是第二个打击,观众关注力的下降则是致命一击,现在来看格莱美的情况就是:即使商业化了也没有人关注,不仅没有人关注,还要被骂得狗血淋头。
那这又是为什么呢?格莱美已经在为了讨好观众而尽力了,结果观众却不买账!
“令人失望的”当这样的形容词放在了格莱美的面前,这确实是没有想到的一个局面。这个词汇是来自“滚石”对于第五十届格莱美的乐评标题。
“经历了去年的惨剧之后,今年的格莱美不仅没有好转,还滑向了更加可怕的深渊。
艾米一怀恩豪斯之所以能赢,是因为她的专辑是赢得各个提名之中销量做小前二的歌手,美国因素的浓厚则是她获奖的第二个原因,除此之外,我找不出她比菲斯特、坎耶一维斯特、喷火战机乐队更加出sè的原因。当然,她没有贾斯汀一汀布莱克、碧昂斯和蕾哈娜的流行气息那么浓厚,则勉强算是一个值得称赞的焦点。
赫比一汉考的获奖则更像是一群出sè制作人的胜利,诺拉一琼斯、蒂娜特纳、莱昂纳德一科恩的携手,再加上爵士音乐家的老而弥坚,才让赫比一汉考拿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座留声机。
每一年,我都期盼着格莱美上能够看到一些黑马,但自从埃文一贝尔和诺拉一琼斯之后,我已经很久没有惊喜的感觉了。这几年来,我觉得格莱美的夜晚就好像是美国人一年到头最中规中矩的时候,没有一点儿叛逆,根本就没有冷门。一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原来这只是一场唱片工业颁发的商业评定资格证,告诉那些获奖人:你们很优秀,因为你们为美国唱片工业完成了出sè的创收工作。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意义。”
“滚石”对格莱美的评语不可谓不重,甚至可以说是严厉的。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格莱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就一直在被诟病过于商业化,即使在埃文一贝尔大获全胜的那几届也是如此,不过唯一不同的是,埃文一贝尔的专辑“音乐至上”这才使得格莱美的商业气息稍微没有那么令人讨厌而已。但真正考虑一番就可以看出,埃文一贝尔拿奖,其实也是商业上的一种胜利,因为埃文一贝尔的专辑往往都能够取得惊人的销量成绩。
那么,从这里又看出什么了呢?商业,从来都不是可耻的一件事,因为大家都知道,格莱美要举办下去,没有广告赞助是不可能的事。但向商业妥协、向观众示好,并不代表音乐本身的流逝。还是那句话“没有音乐只有流行……”这是绝对不行的。
格莱美一直努力在寻找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平衡点,这同时也是每一个颁奖典礼必须探索的重点。但目前看来,格莱美的天平上商业成分实在太多了,也许,经过这样一个糟糕的五十岁生rì,格莱美是应该痛定思痛了。因为,如果再不反省,即使有了商业依旧流逝观众,那么,格莱美还能坚持多久,就是一个不久之后浮现在视线之内的问题了。
一万二更新求月票!(未完待续
1763 状况不断
五十岁的格莱美面临危机,五十八岁的柏林电影节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整个电影节期间状况不断,让人也不由担心这个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的盛会未来的发展前景。
和格莱美的情况略微有所不同,柏林电影节最大的危机是不够商业化,不够吸引力,而更为可怕的是,在“学术讨论会”的名头之下,柏林电影节参赛影片的迅速下滑,已经敲响了jǐng钟。
这就是一个恶xìng循环,吸引力和商业化不够,吸引不了参赛作品;参赛作品质量下滑,导致奖项成sè不足;获奖作品不够给力导致电影节的权威xìng下降;一旦以专业打响名头的权威xìng开始下滑了,那么吸引力和商业化又将会进一步跌入谷底。
这就是柏林电影节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
本届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科斯塔-加华斯早在196年就凭借政治题材惊悚片“焦点新闻”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而在1990年的柏林电影节他还他凭借“八音盒”捧走了金熊奖,但是这位今年已经七十五岁高龄的导演,今年电影产量下降,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佳作推出了,媒体普遍认为他思想保守,与世界影坛先进电影观念脱节。
两位评委的临时弃权,是对柏林电影节的不尊重,也是对其他评委的不尊重,同时还是对科斯塔-加华斯的不尊重。这让柏林电影节开幕之后就质疑不断。
)
不仅是“心火”柏林电影节竞赛片的整体质量都受到了质疑,虽然有“血sè将至”这样出sè的作品,但平均质量还是让人嗤之以鼻。总体而言,今年柏林电影节选片成sè已经比过去两年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与戛纳、威尼斯有一段距离。
以戛纳电影节为例,虽然其一直以商业开道每年的热闹程度都堪称是年度一景,金棕榈的权威xìng一直都在受到挑战。但是,戛纳电影节参展、参赛影片的平均质量却是三大电影节里最出sè的因为它有足够的关注力,能够吸引更多的宣传。在任何一个行业里,艺术虽然十分重要,但生活和生理需求同样重要,电影也不例外。
近年来柏林电影节越来越清冷的局面就是如此,一直坚持学术研讨会的曲高和寡路线,让柏林电影节这个原本享有“三大电影节之首”美誉的平台,逐渐失去了锐气。商业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格莱美是如此,奥斯卡是如此,欧洲三大电影节也是如此。只有艺术没有商业的柏林电影节,现在就连自己赖以成名的艺术也开始走下坡路落在了以商业起家的戛纳电影节身后,这可以说是奇耻大辱,也可以说是荒谬之极可笑之极。
将这些背景大范围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到红地毯一景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局面了当马丁-斯科西斯和滚石乐队走上红地毯时,两侧的粉丝和记者都陷入了疯狂,但是没有隆重的红地毯仪式、没有正式的采访环节,前前后后只是走过红地毯,一切就画上了句点,人们的情绪都还没有达到巅峰,就硬生生被掐断了,难怪记者们会嘘声四起,就希望明星们能够多逗留一段时间;难怪影迷们会失望而归,因为电影节就在自己身边却无法近距离接触,依旧是近在咫尺、远在天边。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艺术和商业严重分割的柏林电影节,不是缺少星光,而是缺少一个孕育星光、发扬星光的平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即使是街边乞讨的乞丐都要学会吆喝才行。
柏林电影节已经提前衰老——比戛纳和威尼斯都老得快,如果不像威尼斯一样大刀阔斧地改制或者在选片已经奖项颁发上凸显出新的见地,如果继续将商业剥离,或者将曲高和寡的道路一路走到底,那么柏林电影节确实是前景堪忧。
二月十六rì,状况不断的柏林电影节终于结束了第五十八届的参展参赛旅程,正式落下了帷幕。二月十七rì,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波茨坦〖广〗场的君悦大酒店正式举行。闭幕式的红地毯上,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