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小子,一猜便着。”席应真由衷赞许,“又过了一个月,正当三月之期。冷玄也不知用了什么法儿,潜入了宫中的茅厕。果不其然,朱元璋前来如厕,当时梁思禽一旁随侍,他有天视地听之能,纵在茅厕之外,也察觉其间有人,当下让朱元璋在门外说话,自己推门而入。冷玄以为朱元璋入内,才一发难,又为梁思禽制住。
“到了朱元璋面前,冷玄不待发问,开口就说:‘不用说了,你放了我,我自己割了脑袋送人。’朱元璋只是笑笑,说道:‘好太监,先是河里,再是茅厕,下一次,你又打算在哪儿动手?’冷玄瞪着朱元璋,半晌才说:‘你还敢放我?’朱元璋笑道:‘怎么不敢?诸葛亮七擒孟获,朕为一国之君,未必及不上他,你敢杀我,我就敢放你,七次不成,放你七次,十次不成,我放你十次。’
“冷玄呆了半晌,说道:‘可我只是一个太监。’朱元璋却说:‘太监也有好坏,你侍主以忠,精诚难得。你既说元朝大汗不如我,他尚且知你忠心,委以重任,我若杀了你,岂非反不如他么?’冷玄听了这话,跪倒在地,大声说:‘冷玄卑贱之人,死不足惜,圣上三次饶我,冷玄三生三世也报答不了,唯有做牛做马,服侍圣上左右,终生不弃,至死不渝。’我一听,忙说:‘这人阴狠狡诈,万万不可相信。’朱元璋却笑了笑,走上前来,亲手解开冷玄的束缚,说道:‘你叫冷玄么?很好,从今以后,你就跟着我吧。’说完以后,就让他留在身边,朝夕侍奉,直至今日。”
乐之扬听得吐舌,说道:“这个朱元璋,他就不怕冷玄背后捅刀子吗?”
“这就是他过人的地方,也是他打天下的本钱。”席应真轻轻叹一口气,“我生平所见奇才,无过于朱、梁二人,但说到慧眼识人,纵如梁思禽,也及不上朱元璋一个零头。他以天大凶险,换来了一个无双死士。从那以后,冷玄不离不弃,为他击退了无数强仇大敌,只要老太监在他身边,一切宵小刺客,无不望风遁形。”
说到这儿,席应真看着乐之扬,正色道:“朱元璋身边,冷玄最为难缠,你若是入宫,第一个要防范的就是他了。”
乐之扬默默点头,席应真说了半晌,也困倦起来,这时膳食送来,他用过以后,就躺下入眠。
待他睡熟,乐之扬退出云房,才回头,忽见道清守在门外,见了他眉开眼笑,伸出一手,扯住说道:“道灵师弟,我等你好久了。”
乐之扬心跳加快,忙说:“观主好,小道怎敢和您老兄弟相称?”道清见他恭谦,心里越发高兴,说道:“师弟何必谦虚,大伙儿都是‘道’字辈,自然要以师兄弟相称。你是新晋之人,还不知道利害。太昊谷的辈分,‘应’字辈只有老神仙一个,往下的‘道’字辈,算上你我也不过三个。道衍师兄远在北平,其他的俗家同门,师兄有燕王、宁王,师妹有宝辉公主,个个都是当今天子的龙种。所以说,道灵师弟,单凭‘道灵’两个字,这座阳明观里面,除了老神仙和为兄,谁也大不过你。我已吩咐过了,一切吃穿用度,你都跟我一样,谁敢对你不敬,只管叫人打他的棍子。”
道清挽着乐之扬有说有笑,那一副亲热劲儿,就像是几十年的老相识。乐之扬听他一说,也不由飘飘然有些得意,好在席应真先下手为强,说了一大通视富贵如草芥的道理,他才没有被这一剂迷魂汤灌倒,当下笑道:“观主说笑了,小道有几斤几两?兔子哪儿重得过大象?”
“什么观主,叫我师兄。”道清一脸的嗔怪,“师弟自有分量,不可妄自菲薄。我看老神仙对你另眼相看,将来为兄还要仰仗你呢。”
乐之扬啼笑皆非,不想这个阳明观主一派俗气,没有半点儿出家人的风骨,真不知席应真为何会收他做弟子。不过,当初在灵鳌岛上,席应真说到四大弟子,里面并无道清这号人物,道清自称“道”字辈,只怕也是攀龙附凤,给自己脸面上贴金。
道清一边说话,一边拉着乐之扬进了一间后堂,堂上焚香烹茶、珍馐错列。乐之扬被引到上座,两个小道童左右服侍,一个奉茶,一个献果,一口一个“师叔祖”,叫得乐之扬毛骨悚然。
吃喝一阵,道清斥退小童,斟酌一下,含笑说:“师弟莫怪,为兄找你,实有一个小小的疑惑。”乐之扬放下茶盅,忙说:“师兄但说无妨。”
道清收起笑脸,正色说:“好师弟,你我的富贵都是老神仙给的,老神仙在世一天,你我便享用一天。所以咱们求仙拜神,就算做足了三千六百分罗天大蘸,也要祈求老神仙鹤年常驻、仙寿永享。老神仙若有半点儿差池,不但我这个观主做不成,师弟你也决无今日的地位,所以老弟你不要瞒我,老神仙是否玉体违和,又到底是什么疾病?”说到这儿,死死盯着乐之扬。
乐之扬一时默然,“逆阳指”绝非平常医官可以治愈,如果说出根源,又会牵连东岛。他想了又想,笑着说:“老神仙确有不适,但你放心,并不危及性命。”
道清愁眉苦脸,连声叹气:“好师弟,老神仙生了病,又不愿去看太医,如有三长两短,那可怎么是好?”
乐之扬笑道:“老神仙自有分寸,但师兄既然说了,小弟一定劝他就医就是了。”
道清大喜,又问起乐之扬年岁籍贯、俗家姓氏。乐之扬随口胡编一通,将他敷衍了过去。
闲聊了半晌,道清只觉这师弟口才便给,知情识趣,如果好好笼络,不难为己所用,当下心中快慰,大大勉励了乐之扬一番。乐之扬本想从道清口里探听朱微的近况,但话到嘴边又生生忍住。朱微毕竟是大明公主,他一个道士打探公主隐私,任谁听了也会起疑。
正如道清所说,阳明观里,乐之扬地位极高,无论走到哪儿,道士们均是礼敬有加,年老的叫一声“师叔”,年少的无不以“师叔祖”相称,只要稍加辞色,立马有人来听使唤。
不久明月东升,乐之扬取了一些香烛果酒,出了阳明观,踏着满地月色,向着秦淮河走去。
走了一程,来到乐韶凤的坟前。他焚香祭奠,洒泪痛哭一场,回想养育之恩,心中不胜伤感,再想乐韶凤惨死的情形,一股恨火又是熊熊而生。可惜时至今日,真凶依然未明,乐之扬暗恨自己无能,望着一抔孤坟,满腔悲愤无从发泄,于是摘下竹笛,吹奏起来,先吹了一支《霸王卸甲》,曲调激烈,宣泄心中愤怒。直到心绪平复,才又吹起《杏花天影》,抚慰义父在天之灵。
月光幽白,长河如洗,笛音婉转低回,仿佛一缕孤魂飘零河上,坟茔四周寂寂无声,弥漫着一股凄伤的况味。乐之扬心与曲合,吹得入神,不觉远处火光闪烁,一支火把引着一乘软红小轿悠悠而来。
乐之扬发现来人,轿子已到近前。举火的是一个半百老者,两个轿夫放下轿子,各自举手拭汗,其中一人大声抱怨:“坐轿子容易抬轿子难,小姐也怜惜一下我们这些苦力,不就是一个吹笛子的道士么?也值得绕这么大一圈路?”
轿中人还没答话,老者啐了一口,骂道:“抬轿就抬轿,说什么屁话?再埋怨,老子扣你的工钱。”轿夫哼了一声,含怒不语。
乐之扬也觉奇怪,定眼看去,只见轿帘微动,似乎有人向外偷看。乐之扬本就烦闷,放下笛子,没好气道:“看什么?没见过人上坟吗?没事的快滚,不要扰了亡人的清净。”
“牛鼻子,你叫谁滚?”老者两眼上翻,鼻孔里直喷粗气,“我看你半夜上坟,不像是个好人,没准儿就是官府缉拿的要犯。”
乐之扬大怒,正要反唇相讥,忽听轿子里有人娇声说:“路老,少说两句,打扰了人家上坟,终归是我们的不对。”声音细细软软,像是一缕箫管。老者听了这话,退到一边,两只眼睛兀自狠狠盯着乐之扬。
忽然帘子挑起,伸出一只嫩白纤手,跟着轿帘卷起,走出来一个妙龄女子。
乐之扬纵在生气,见了女子,也觉眼前一亮,但见她姿容秀丽,钗环也无,只用一枝白菊挽起一窝青丝,裙裾月白绣花,花叶舒卷,不胜清婉,怀里则抱了一只波斯猫儿,长毛胜雪,无精打采,猫眼眯成一线,闪动莹碧之光。
乐之扬只觉惊奇,心想这荒野河边,何来如此美人?这女子举手投足,无不透着娇怯,仿佛琉璃瓦上的一缕霜痕,轻轻呵一口气,也能叫她融化消失。
忽听路老抱怨:“小姐,你下轿干吗?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