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愣了,说:“真不错。我怎么没读过?李贺?”
我笑着摇头。
“姜夔?”
我仍然摇头。
“快告诉我是谁写的!”
“胡乔木。”我笑着说。
她也笑了,“这我怎么会知道,不过写得不错,对吧?”
“词好不好姑且不论,关键是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一种不怕困难的英雄气魄。什么‘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太颓唐了。尤其咱们生活在海外,压力那么大,多不容易呀!天天吟咏那些破句子,还能活吗?”
她沉默了片刻,终于给我讲起了她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丝愁绪,她那酒浇不去的胸中块垒。
她母亲是哈尔滨人,父亲是天津人。母亲在哈尔滨教小学,父亲在天津教大学。“我长得像我妈妈,性格也像。东北人嘛,肚里存不住事儿。”她说。
因为工作的关系,母亲和父亲一直分居两地。直到退休以后,母亲才到天津和父亲团聚。在这之前的十几年里,她和妹妹只有在寒假暑假才能到天津去看望爸爸。对了,她有一个妹妹,叫佩玉,聪明漂亮,现在在美国。后来我认识了佩瑶的母亲,老太太是专门为了拆散她的非法婚姻而来到欧洲的。她对我说,她一点也不担心远在美国的小女儿。“那丫头,灵着呢。十八岁,别人刚考上大学,她已经大学毕业了。你猜怎么着?那会儿我在哈尔滨教小学,上下午都有课。佩玉刚四岁,搁家里不放心,就带着上学校。我带五年级,上课没地儿放她,就把她搁一年级教室里,心想就让她瞎听听呗,反正也没地方搁。嘿,谁也没想到她就这样一路念下来了!你说灵不灵?我不担心她,别看她小,拿得起,放得下。不像我这老大,傻乎乎的,太重感情了。”她叹口气说。
辛佩瑶告诉我,她从小就有个念头儿:出国。她爸爸有一个要好的同事,姓吴。吴叔叔是教古代汉语的,很有学问,谈吐诙谐幽默。佩瑶也喜欢古汉语,常去他家求教。吴叔叔家和佩瑶家住同一个楼道,她家二楼,吴叔叔家三楼,方便得很。吴叔叔也十分喜欢这个漂亮小丫头,他有两个秃小子,老闹着说要拿一个换佩瑶。吴叔叔的太太姓方,在音乐学院教钢琴,也十分喜欢佩瑶,但她说这孩子心思太乱,将来怕会在感情上遇到坎坷。她说佩玉没问题,小丫头儿主意正着呢。
吴叔叔在奥地利有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有一年回国到天津来玩儿,大概吴叔叔给招待好了,一回去就寄来了邀请书和经济担保,非要吴叔叔过去。说实话,吴叔叔并不想去——一个教古代汉语的大学老师,满嘴平平仄仄,去奥地利干什么?倒是方老师想去看看,毕竟是音乐之都嘛。她就撺掇吴叔叔去,去了以后站住脚,她也好过去看看养育莫札特的萨尔茨堡。
吴叔叔就去了。
半年以后,他因事回了一趟国,给佩瑶姐妹带了不少小礼物,巧克力啦,水晶球啦什么的。还有一本厚厚的影集,都是他在奥地利拍的。佩瑶一张张翻开看,吴叔叔在旁边讲解。
“这就是萨尔茨堡,莫札特的出生地。”
“这是林茨,希特勒在这里中学毕业,──他是奥地利人。”
“这是舒伯特的故居。”
“这是圣斯蒂芬大教堂。”
“这是皇宫,这面两条红一条白的旗子是奥地利国旗。据说奥匈帝国的一位公爵在与敌人血战时,白色的长袍被鲜血染红,只有他腰部佩剑的地方留下一道白痕。奥地利人便以此做为国旗,意即宁可战死,也不投降。”
佩瑶醉了,她放下影集,对吴叔叔说:“你把我也带出去吧吴叔叔,我也要出国。”
吴叔叔笑了,“真的?”
“骗你是小狗!”
“老辛……”吴叔叔刚想问佩瑶的爸爸,妈妈先抢过了话头儿:“别听这孩子瞎掰,她是想起一出是一出。”
“谁瞎掰了?谁想起一出是一出了?我就要出国。一辈子闷在天津,哼,那才叫崴稀泥!”她把刚学会的天津方言也说了出来。
大家都乐了。
吴叔叔问她:“你为什么想出国呢?”
佩瑶说:“生活在别处你懂不懂啊?陌生的地方才有生活。”
妈妈叹口气说:“没她不看的书,生给看傻了。”
禁不住她的死缠,爸爸妈妈都同意了。反正天津也没有多大呆头儿,佩瑶已经22岁了,愿意去就去吧,毕竟有老吴照看着,还有啥不放心的?好就呆着,不好就回来,多大点事儿呢。
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一条不归路。
邀请书很快寄到了,她顺利地获得了签证,飞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
吴叔叔开着自己的福特卧车把佩瑶从机场接到自己那两室一厅的公寓里,大房子给佩瑶住,小房子自己住。放下行李洗把脸,吴叔叔端上早已准备好的茶点,说先垫垫,然后你休息,倒倒时差。佩瑶把一块蛋糕塞进嘴里,说:“休息多没劲呀,我一点都不累,也没有时差的感觉。咱们上街去吧?”
吴叔叔笑了,说:“随你。”
连着三天,吴叔叔请假——他在亲戚开的中餐馆里帮厨——陪佩瑶逛遍了美丽的维也纳。
景儿看过了,该工作了。吴叔叔打工的餐馆里正好缺一个跑堂,佩瑶便正式上了班。
上午11点来,晚上11点走。餐馆生意火,他们赚得自然也不少。特别是佩瑶,每天都有五六百先令的小费——她长得漂亮端庄,穿身紫红色旗袍往那儿一站,风情万种。英语也不错,服务又周到,客人们都愿意多给她小费。
几个月下来,不仅英语更加娴熟,而且也能用德语——奥地利是德语国家——进行简单的会话了。
日子长了,难免生发浓浓的乡愁,尤其是遇到中国的传统节日;也难免有些淡淡的惆怅——这块美丽到极致的土地毕竟不是自己的祖国。但她从来没有回去的念头,她不能舍弃在异国这种虽然寂寞但质量极高的生活。
好在她还有吴叔叔。
吴叔叔最能为她排解寂寞了,她后来才知道,她也是吴叔叔排解寂寞的灵丹妙药。每逢假日他们都驾车出游,美丽的奥地利风光尽收眼底。雄伟的阿尔卑斯山,清澈的多瑙河,到处都留下他们的足迹。奥地利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山国,他们沿着高速公路翻山越岭,上下旋转,火红的夕阳映在脸上,心情真是好极了!每逢这时,他们往往会高吟一阙壮丽或婉约的诗篇: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且试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渐渐的,佩瑶竟然发现有一种异样的感情君临了她的心。
她有些害怕,但更多的是不安,是焦躁,是意乱神迷,是莫名的渴望和跃跃欲试的冲动。
中秋节到了,二人下班回来,吴叔叔拿出朋友送的莲蓉月饼,又洗了些水果,在阳台上坐定。佩瑶打开一瓶法国红葡萄酒,打开满上,“同在异乡为异客,来,干杯。”轻轻一碰。
一瓶红酒就要见底儿了。奥地利的秋夜颇有些凉意,吴叔叔进屋为佩瑶拿一件风衣。刚披上她的双肩,佩瑶便突然握住了吴叔叔尚在肩头的手。
吴叔叔没有抽回。
过了片刻,佩瑶回过头来,双眼迷离地望着吴叔叔,两片鲜艳的红唇微微地张着。
吴叔叔略一迟疑,还是把自己的嘴唇贴了上去。
一发而不可收拾。吴叔叔把佩瑶抱到了床上,轻轻地除掉她的衣服,一个雪白的迷人身体展现在他的眼前——高耸的乳峰,丰满的屁股,纤细的腰肢,浑身晶莹剔透,连一个斑点都没有。
他们犯戒了。
早晨,吴叔叔坐在床沿儿,双手抱头,一声不吭。
佩瑶白嫩光滑的胳膊像藤一样缠绕过来。
“老吴。”她就此改变了称谓。
她真的爱上了老吴,问题的严重性就在这里。她没有考虑老吴和她的年龄差异,没有考虑老吴的家庭状况,更没有考虑此事一旦传到国内会给她的父母造成怎样的伤害……
也许她都考虑过,但她无力解决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而且,和爱相比,这些鸟事儿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她义无反顾。
她心安,老吴却不能心安。一个50岁的男人,他的道德观和伦理观都不允许他像佩瑶那样想问题。他所顾及的和考虑的问题多如牛毛,他背负着沉重的道德压力。
他觉得自己是在犯罪,对家庭是犯罪,对朋友是犯罪,甚至对如花似玉的佩瑶也是在犯罪。
千夫所指,几近崩溃。
他想中止犯罪,但他办不到——这是多么迷人的犯罪呀!他无法抵抗一个娇嫩异性的进攻,说得恶俗一点,他虽然50岁了,性欲望和性能力都还正常。长期的独身生活使欲望更加强烈,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