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下休息时,尤晓莺感兴趣地问:“刚刚来买烟的都是你们厂里的同事?你也太行啦,上哪拉来这么多人?”
陶姜伸伸懒腰,勾起嘴角笑笑:“也不全是,好多来买烟的人,我也不认识。再说,我也没怎么宣传,难道要我给厂里每个人都发一根烟尝尝呀?我们厂可有上千号人呢,这不是糟蹋钱嘛!我就开了一包店里最贵的中华,叼着烟在车间里溜达,那帮老烟鬼鼻子可灵了,一个个都巴巴地问我烟是哪来的……”
想想他叼根烟满厂转悠的画面,厂尤晓莺真是给陶姜跪了,平时觉着他是一个挺讲哥们义气的人,怎么这么蔫坏蔫坏的呢?不过,他对烟民心理的把握确实很有一套,大概因为他也是其中一员吧!
时间已是深秋,天黑得早,晚上六点便关了店。冯露一下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急匆匆地赶过来打听第一天营业的情况。
三人就关上门来,喜滋滋地数钱。
“今天卖了多少?”冯露屏住呼吸,紧兮兮的问。
尤晓莺理好钱箱里的零钱,十元一沓地码整齐,足足有二十几沓,仔细数了数,才回答道:“一共卖了两百三十八块七毛!”
“真的!”冯露和陶姜一阵欢呼,尤晓莺没有出声,毕竟她一天都待在店里,生意究竟有多好她的感触比他们俩还深。
她拨着柜台上的算盘打了一会:“要是生意一直和今天一样好,这不到两个月就能回本!”
陶姜高兴了一会,也收敛住笑容:“也不能这么算,第一天好多人都是跟风买的,等热潮一退,每天卖出烟肯定会减少!”
冯露有些不开心,陶姜泼大家冷水,反驳道:“那你不想想还有两个多月就要过年了,这年前的生意肯定会不错的。”
“你们俩说的都有道理,生意要是天天都这样好,我不得忙疯,今天中午要不是有陶姜帮忙,我指不定会出岔子。”尤晓莺叹气,生意好也有生意好的担忧。
陶姜也点头道:“我中午也看见了,人一阵一阵的,晓莺她一个人在店里确实忙不过来,连中午吃饭都没时间。”
“那怎么办,要不我来帮忙?”冯露提议道。
“别,冯大美女,你到现在还没把各种烟的名字和价格记清楚,来也是添乱!”尤晓莺连忙阻止,冯露的算数能力自己是见识过的,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把高中混毕业的。
不过话说出来,也把冯露气的跺脚,不依不饶地追着尤晓莺在店里打闹。
陶姜沉吟片刻:“还是我来吧,烟这个东西我比你们这些不抽烟的了解,再说成天在厂房里上班下班的混日子,我也觉得没意思。”
陶姜来帮把手,尤晓莺是百分之百同意的,她也发现今天好些客人,问她关于烟的问题,她也不懂烟只能含糊过去。
就此讨论了一下,冯露也没意见,陶姜决定明天去厂里辞职。尤晓莺劝了半天,才让陶姜松口先不辞工作,只在厂里办个停薪留职。
既然决定不去上班了,这么多钱还有货放在店里也不让人放心,陶姜就打算晚上在店里守着。
等明天白天再去银行专门开个户,把店里每天的现金都存进去。
这样的话,对于各人分成的问题就得重新考量。三人商量了下,冯露的分成维持不动,尤晓莺自动从自己原先的六成里拿出一成给陶姜。最后,这家香烟店尤晓莺占一半股,陶姜三成,冯露两成。
☆、第22章 扩大经营
自从开了香烟专卖店,尤晓莺也算有了自己的事业,每天都能看见赚的钱在存折上变成一串数字,心里想吃了蜜般满足。
开业的那天晚上,尤晓莺回家就向父母老实交代了自己合伙开店的事。尤父出乎意料的没有生气,反而,在详细询问了自己开店合伙的情况后,鼓励她作为年轻人出去闯一闯。
原先以为父母阻拦的难关竟根本不存在,这完全打破了尤父在尤晓莺心目中的固有形象,连三哥尤晓峰都啧啧称奇,尤父难得的开明。
一切都发展的顺遂起来,预想中的香烟热潮不仅没有消退,遇上每个月城里赶集的那几天,附近乡镇的老乡也会进城买香烟,手脚大方的还会买上一整条回去。
渐渐的尤晓莺和陶姜就觉出不对来,有位大姐逢集都会买烟,来得特别勤,而且每次的手笔也都挺大的。
一来二去,和那大姐慢慢接触才知道,大姐姓牛,是长宁镇上人。这天,陶姜不在店里,她又来卖烟,一开口就包圆了店里三分之一的库存。
“大姐,我看你每次来都买得挺多的,怎么家里抽烟的人多啊?”尤晓莺趁着买烟的客人少,和牛大姐扯些了家常,打听起她买烟的用处。
“嗨,我家哪会舍得抽这种精贵东西呀!”牛大姐回答很是直爽。
尤晓莺笑问:“那大姐,你买这么多烟做啥用啊?”
“我家那口子在我们镇上开了个小卖部,这东西都是拿去店里卖的。”
“这镇上也卖得出去吗?”尤晓莺忙着摆贺柜的手一顿,她可没想到这烟还能在乡镇走俏的。
“怎么卖不出去,这烟可吃香了。我们镇上的人,一听说城里也抽这烟,可都稀罕得紧。”牛大姐打开的话匣子,“妹子啊,姐和你句实话,也不怕被你笑话,其实第一次来买烟的是我家男人,他本来是偷偷买来抽的。这男人啊,哪个不藏点私房,他还以为瞒得了我呀!这五毛钱一包的烟,那是我们小老百姓抽得起的,要是抽上劲了,怎么得了!我气不过,就把他手里那包烟缴了,放在店里买。可没曾想,还真有人买,这一包烟东一根西一支地散着卖,一下就卖空了不说,还有人追着问呢!”
这两年,地方鼓励起农民发展农副产业,有胆子大的人也做起了买卖,有的村子里还出了“万元户”。这手上有了票子,日子也过得宽裕,花起钱来比城里人都大方。
“是这样啊,那牛姐你店里生意肯定挺好的吧!”尤晓莺时不时的会捧上几句,牛大姐面带得色,话说得更起劲了。
“可不是,这来买烟的顺手拿点火柴、汽水,生意好得不得了。我就想着再来城里买点,前几回都只带一两条烟,两三天都抢光了,这次就想着再多买几条,省得我隔不了几天就要回往城里跑!”
尤晓莺心里明白:现在他们烟店的生意红火,全是因为地区还没来得及在安县下设烟草公司,再过两三年,地区烟草局腾出手来,像这样的独门生意可就没法做了。
从内心上讲,她也没想过一直做烟草生意,香烟税收高又是国丨家专营的,难道要一辈子都守着这个不大不小的烟摊子?她打算着抓住这两三年的时间差,在短期内把香烟销售的规模做大,等挣够了本钱,也在县城里积攒下了人脉,再从长计议规划下自己的未来。
这扩大经营的想法虽好,却一直苦于没有正确思路,尤晓莺今天遇上了像牛大姐这样大主顾,给了她的启发,一下子指了条明路。
这安县城说大不大,他们这一个小烟摊位置再好,也只是居于一隅,城东一片的生意都做不过来,这城西的买卖更是鞭长莫及,再说了,全县管辖下的五六个乡镇有多少家小卖部,这香烟畅销的话,得是多大一个市场?
尤晓莺试探问:“大姐,你在我们这拿货,回去一包烟卖多少?”
这问题提得有些冒昩,有些交浅言深的意味,尤晓莺见牛大姐愣住没回话,也很快反应了过来自己的冒失,作出很为她担心的神情道:“我是觉着大姐你从我们这用零售价格拿货,不划算!”
牛大姐一下抓住了关键,眯起眼问道:“妹子,你这是啥意思?”
“大姐,你是老主顾,和我也是老交道了,我也不和你来虚的,这样吧,以后你来进烟,我一包烟让你五分。”尤晓莺盘算了下才道。
他们店里买的烟价格比烟草局批的时候涨了三成,就是每包让客人五分利,也能赚近一毛钱。
“真的?”牛大姐很是激动,暗暗合计着,自家店里一包烟本就能赚上五六分钱,如果进价再降上五分,那不就是一毛了,这都抵得上买一箱汽水了。
有便宜不占那是傻子,牛大姐眉开眼笑的,忙拉着尤晓莺的手套近乎,嘴里还直道:“妹子,你可真是实诚人!大姐以后经常来照顾你生意……”
牛大姐生怕尤晓莺反悔似的,香烟这东西紧俏也不怕积压货物,要了一个月的货,掏钱的时候更是痛快。
有了牛大姐这样的直观反应,尤晓莺对自己扩大销路的想法有了信心,就把陶姜、冯露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