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谢。多想想那些关心你的人吧。”沈奶奶依旧冷头冷脸地甩了这样一句给她,接着走回到厨房。
给她手机充电的助手,将手机交给她,说:“华姐,你手机来短信了。”
华妙冰接过手机,翻开看,是个陌生号码从北京来的,正吃疑,打开了信,见上面写着:
你好,华专家,我是xx村上的一位普通村民。听说你到我们村上做科研调查了,作为一个关心老家发展的村民,想问问情况如何?我叫沈佳音,望专家能回复,谢谢。
“华姐?”旁边的助手看见她的手在抖,是抖如落叶。
华妙冰只觉一道液体要直流而下,赶忙拿手背掩饰一下。接下来想到她在等回复,马不停蹄开始编写回信。
☆、【137】姚魔王发威
吃完碗热面条,走了一天山路的几个人,周身都暖和了。
“自己人做的面条就是好吃。”华妙冰的助手直言夸奖沈奶奶。
沈奶奶见他们吃的多,给他们再冲点热茶,拿来一些土山楂,吃了能消食化积。
谁也没想到,这个时候,会有一个不速之客走进了沈奶奶家里。
走进来的人,是沈老三。
沈老三来沈奶奶这里,也是因沈毛安在他那里闹的烦。因为在尤二姐沈二哥那里闹了没用,在沈奶奶这里闹要被沈奶奶打,沈毛安最终只能选择沈老三这个软柿子来捏。
“妈——”叫了一声,见大门没锁,沈老三径直进了沈***院子,走到厅堂一看,居然有好几个人在沈奶奶这里吃饭,都是陌生人的样子,“妈,这些人是?”
华妙冰看到了与自己丈夫长得相似的小叔,赶忙低下头。
可沈老三看见她了,吃惊时,脚下差点踉跄。
沈奶奶见避也避不过了,和沈老三说:“他们是从北京来的专家,你应该听毛安说过了,我想,他们是在别村调研,回来时没拦到车,结果走到我们村里来了。我看他们没吃晚饭,刚好面条有剩下,请他们吃了碗面条。”
但是,但是,她不是——
沈老三的眼神往华妙冰那里转。
他应该没有看错人的。
华妙冰嫁给他大哥时长得就已经很好看,样子很容易认,更重要的是,这么多年,华妙冰好像都没有怎么变。
“我告诉你,老三。”沈奶奶却是怕儿子回去后和毛安、媳妇等人说起,事儿闹大了,牵连到沈佳音,抓住儿子悄声说,“你应该知道,她是谁,这事儿是不能乱说的。”
这话,华妙冰顺着风声听见了。看来,沈奶奶比她更忌讳她身份暴露。不知她该不该为此松口气。但是,如果她不正当地表明自己身份,岂不是等于不认女儿,不正面自己当年犯下的错误,又谈何来赎罪呢。
像是在内心里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华妙冰站起来,对沈老三:“三叔,我们可以谈谈吗?我知道家里只有你还在务农,包了个果子园。”
沈奶奶和沈老三同时一惊。
沈奶奶皱了眉:她这是想干什么?私下贿赂老三?
沈老三是个老实的货,问回华妙冰:“有事找我?”
“都说了,我这次下来调研,在接连几个村和这个村,都发现了些问题。需要找个农户问问。你不是在种田吗?”华妙冰尽可能让自己脸上的线条变得像办公事的严肃。
沈老三听她这是公事公办,刚好沈毛安在他那里闹的正是这个事,他自己也疑惑,想问当事人。只是,没想到,这个当事人会是当年离家出走的大嫂。心里面的感情,和沈奶奶一样复杂。他和华妙冰走到了一边,交谈问话。
先,还是说的公事。
“我吃了老支书给我的一颗花生,味道和二十多年前我在这里吃到的自己种的花生,完全不一样。”华妙冰说。
“是吗?”沈老三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
那司机大叔插了话:“二十多年前我还是个小花生,不过记得,那时候的花生,哪有现在的花生那么好吃。”
变好吃了不好吗?
“好吃不好吃是一回事,我关注的问题是,花生变味道了。说明这里土壤的成分发生了改变。”
“这么多年了,地都消耗了二十多年,能不改变吗?”沈奶奶像有意唱反调,也插了进来说。
“这就是土地利用问题了,土地如何有效地进行种植的问题了。二十多年前的时间,如果不好好地规划,像东北一些土地就是,种了一些什么经济作物,一种,那土地就被消费完了,基本不能种东西了,要把土地养回来,需要十几二十年或更长的时间。”
专家就是专家。农民即使知道点知识,也只知道皮毛。只知道不用化肥,不洒农药,就叫爱护土地了。哪知道种什么,都要有规划,才叫做是爱土地。
沈奶奶只知道,她这个走掉的大儿媳回来一说,头头是道的专业词汇,又把她全神贯注地吸引了进去。为此,沈奶奶恨不得打自己一巴掌。这个女人,连她宝贝孙女都敢扔了,她说什么都不能再被对方牵鼻子走了。
“你是说我们这里的土地,各家随便乱种,为了钱,看什么好种就种什么。”沈老三听着不明白,“可农村就是这样。古今往来,哪个不是这样种东西的。”
“以前,是以前,以前的人,有像我们现在这样吗?一年几收?你这样一年至少两收吧,一块土地来说。”
沈老三点了头,伴随华妙冰这话,他自己都感觉到事情严重了,眼瞧自己没有不辛苦,加倍的干活,但地里的产量总是提不上去,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我这次下来,虽说是给你们引进技术,引进好的科学成果,种一些能赚钱的东西,但另一方面,因为土地是你们的生命,是你们赖以生存的东西,如果让你们把土地消耗完了,接下来的农民靠什么过活?所以,我更重视的是,你们现有的土地资源情况。结果这一趟下来,发现情况比想象中要复杂的多。有些村,山地明显开垦过,树木讨伐过,但是,之后补种的树种又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使得土壤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当然这个情况到处都有,不止我们这个地方。只是这块地方,算是我的半个老家,我不想看着它再这样继续下去。原生态,回归土壤原有的原貌,是最好的。”
一席话,说的几个当地人全部沉默。
沈老三接着说了句实在话:“你是科学家,这些道理,对我们农民来说太过深奥,你只要说我们该怎么做就好了。你的说法,是不是指你带来的项目,并不适合我们这里。”
“可能你们这边的土壤是不适合了,我明天,会到市西的方向调研,据我推断,可能那边比较合适。”
“可是那边的农户,和我们一样,也是什么赚钱就种什么。”
“你们这边,不是有个农家乐吗?”
沈奶奶心头一乍,想,莫非和老支书刚说过的话,应验了。
“听说他们养殖的黑猪没有用化肥饲料,销路很好。但是,他们养黑猪用的其它饲料,我怀疑,为了节约成本,是在本地种的。我见你们这边本地很多农户,都种的同一种作物。看起来不像给人吃的,而是喂猪的吧。”
唐向东,当时出于两种目的,一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二是自己地方上的人他擅于搞关系,可以官商勾结,好说话,好谈价格,说要为发展本地农业生产和经济,没有人会为难他。所以,他选择了在本地就近的村庄,包括沈家村,大批种植猪饲料。由于黑猪销路一路飙红,说是说不对外卖,但其加工品是对外,现在都卖到了北京等大城市里去,养殖规模不断扩展,这里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很多村干部鼓励农户给本地企业种植猪饲料,给予一定补贴。
沈老三手里就有一块地,种猪饲料的。
“真是很抱歉。我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种情况。家乡的发展,出乎了我的意料。”华妙冰深叹口气,说,“你们种的那种猪饲料作物,和我要落土的农业项目有冲突。”
“那我们可以不种猪饲料了。”沈老三大声说。给唐向东种猪饲料没能赚到什么钱,还不如不种,要不是村干部和村民看在唐向东是老乡的面子上。
“可你们种的植物,可能都种了几年了,已经改变了土壤的某些性质。我这个项目,这个优质果实,要求的土壤环境比较高。让你们去其它地方挪土来种,是更大工程,不划算。”
完了!
沈奶奶没想自己乌鸦嘴给说中了,跌坐在凳子上。其实,远比刘老支书,她打从心底里希望华妙冰的项目真能落在自己村,哪怕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