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此夜梦中闻折柳-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也曾想过要放弃,可是折柳于我来说是第一个孩子,我舍不得。记得曾经有位读者问我,这本书会不会太监,小璃信誓旦旦地告诉他,不会,成绩在惨我也会写下去,小璃承诺了就不会放弃。对于折柳,我想给他一个结尾,我也想早点结束,但是故事的大纲我不想动,我也不想破坏它本身的质量,所以只能慢慢写。
当我在起点发了半个月的文时,我就发现,折柳真的很不适合起点的思维。说起来也是自己的责任,许多规则没有闹清就发文。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折柳十五万时,我依然懵懵懂懂,许多事情都是同时写手的朋友教的,包括A签与VIP的关系。至于点击量可以在淘宝网上买,我也是前几天才知道。可是这样有意思吗?
起点的文很像是以前的海派文章,追求商业利益,追求创新,而京派风格的写手显然是在起点混不开。至于小璃,一个懵懂无知的新人罢了。
诸位,小璃说这些不是抱怨什么,只是有些失落罢了,毕竟自己的孩子不讨喜,总是有些失望。小璃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肯定,也希望他变得更好,所以,不足的地方请大家指正。书评区很冷清,对折柳的成长是不利的,还请大家在里面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相信大家也希望折柳越来越好看吧?小璃在此多谢了。


明朝妃嫔制度
更新时间2012…2…19 20:07:26  字数:717

 小璃书中所涉及的妃嫔制度并不是单一朝代的,所以可能大家看的有点晕,现在给大家(。。)整 理一下。
后蜀的妃嫔制度仿的是周朝古制,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
大姜**仿的是明朝:
编制与人选:在后妃的编制方面,明初不拘所谓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之数,设皇后一人,妃子数人,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等人数不等。嘉靖十年(1531)仿古礼册立九嫔,位在妃下。而在后妃的人选上,明初规定,凡天子、亲王的后妃宫嫔,均通过选秀女方式,从家境清白的低级官员或平民百姓家选取,绝对禁止大臣以各种理由进献美女。因此,有明一代,除成祖徐皇后外,后妃“率由儒族单门入俪宸极”(《明史》卷108《外戚恩泽侯表》),有的后妃甚至连身世都搞不清楚。后妃选配的地域,明初一般在两京(北京、南京)附近,明中叶以后则主要限于北京附近。还有部分妃嫔由周边小国定期进贡,如成祖的权妃便来自朝鲜。
等级与待遇:一是授予后妃以封号、尊号、微号和谥号。封号用以定后妃等级,明代后妃的封号按等级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昭仪、婕妤、才人、选侍、淑女等等。尊号是表示崇敬褒美,一般由新君即位时授予先帝后妃,其号为: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徽号是在尊号前加上歌功颂德的套语,可多次授予,但仅有部分后妃能够得到。谥号是后妃死后皇帝根据其一生言行事迹而颁予的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除极少数因特殊原因如被废外,后妃一般都能得到此称号。皇后的谥号字数按例为12字,但也有9字、13字和15字的;妃嫔谥号则例为二字,极少数妃嫔因受宠则享有6字谥号。

第一章 云州来客
更新时间2011…8…26 19:45:15  字数:3033

 秋日的早晨,风也萧萧,马也萧萧,昏黄的天似要来雨,路上行人稀少,偶有几人好奇地瞧瞧熙王府门前的年轻男子。那男子二十多岁的样子,一身葛布衣装,风尘仆仆,面露疲惫焦虑之色,徘徊良久,犹豫不决。最后似是终于鼓起勇气,紧了紧肩上的包袱,举步上前,叩响了门扉。时间还早,熙王府的侍卫还未在门前设岗。
“吱呀”红木大门开了条缝,一位身着青衣,头发花白的老者探出半个身子,上下打量了男子一番,问道:“这位小哥可有何事?”男子微微有些紧张,右手攥紧了包袱,哑声道:“我来……草民前来求见熙王爷,还请老人家代为通禀。”老者好奇的看了看他,又问道;“请问小哥如何称呼,老汉也好通报。”男子大喜,忙道:“小可姓杭,与王爷在云州有一面之缘,这是信物。”说着,双手奉上一块铜牌。老汉探头一瞧,见是自家王府的令牌,不禁讶然,慌忙接过,点头哈腰地请男子稍后片刻。那老汉只是熙王府一个普通的更夫,熙王府有资格带腰牌的哪一个不比他大,他又怎能不恭敬呢?铜牌与话语层层递上去了,过了大约一刻钟,一个青衣小厮才出来请男子进去。男子眼中倏忽闪过一抹狠厉之色,面上却微微一笑,颔首道:“有劳了。”
青衣小厮领着男子穿堂入室,直到议事厅才停下,躬身做了个请的手势,笑道:“公子请稍侯,我家王爷这就来。”说罢,躬身倒退了出去。青砖铺地,汉白玉为柱,鎏金雕蟒的座椅置于主位,主位下首则是排得整齐的两溜黄花梨的八仙椅。男子打量着这气派而又肃穆的厅堂,若有所思。这就是姜国的熙王府,那个灭了蜀国,汉国的熙王陈传所住的府邸。男子深吸一口气,又紧了紧肩上的包袱,重新审视这雄伟的建筑。而他不知道的是,在他将要进入议事厅时,那从回廊转过来,捧着本书册边走边看的白衣少年已然通过眼角余光注意到了他。待小厮出了议事厅后,少年站在廊上故意咳了两声,小厮慌忙转向趋步向前,躬身道:“见过公子,不知公子有何吩咐?”少年向议事厅一扬下巴,淡淡地问道:“他是谁?”小厮顺着少年的目光望去,回首笑道:“他呀,听说是王爷在云州认识的,好像还救过王爷的命呢!”“哦”少年挥了挥手,示意小厮下去。
待小厮走后,少年思索了一会,转身向内院走去。恰巧迎面看到领着一众家仆正朝这儿来的熙王。熙王已五十多岁,却依然如四十多岁般强健,龙行虎步,端的是步步生风。一副山羊胡又为其平添几分威严,不怒自威大抵如此。少年紧走几步,当面一揖,恭声道:“义父。”熙王一顿,点点头,示意他同行。少年与熙王前后留出半肩距离,轻声询问:“义父,不知厅中之人是何来历?”熙王皱皱眉头,轻斥道:“骊歌,谨慎点没错,但太过谨慎了,当心让外人看轻了我熙王府。”少年怔了怔,才小声道:“是……”熙王瞟了他一眼,道:“反正人就在王府,你要真不放心,跟本王去看看就是。”少年这才略微放下心来,脸上也有了些笑意,忙不迭地应了下来。熙王欣慰地看了看他,心道:“这义子到底没白认。”
说话间,一行人已到厅堂。熙王人还在门口就已哈哈大笑起来,边笑边呼:“哈哈哈,本王说这鸟儿今早怎么叫个不停,原来是有故人到了。九生,本王总算把你盼来了!”杭九生刚要屈身下拜,熙王已一把搀住了他,笑道:“嗳,九生,见外了不是,你是本王的救命恩人,还拜什么?”杭九生犹豫间,被熙王唤作骊歌的少年冷冷地道:“义父都这么说了,你还想怎样?”杭九生嚅嗫着,登时紧张得不敢吭声。“骊歌!”熙王皱皱眉,嗔道。骊歌没吭声,只从鼻孔里哼了一声,把脸转了开去,似是很不服气,又似是有些瞧不起杭九生。熙王略微有些尴尬,笑着招呼杭九生道:“别理他,他就这德性。来,咱们坐下谈。”
熙王一拂袍袖,坐在了上位,杭九生这才局促的坐在左侧首位,而骊歌则自觉自动地站在了熙王左后方。熙王淡淡地道:“你也坐吧。”说着向右侧首位一扬下巴。虚左以待,是为贵客;站立左侧,则是为防止贵客偷袭。而今熙王让骊歌坐于右侧,分明是对杭九生有着极大的信任,九生怎会不懂?当即面上就微微有些激动。
双方饭吃过茶后,熙王与杭九生叙话,骊歌只作冷眼旁观。然而九生却感觉这个十七八岁,比自己还小五六岁的少年目光如炬,似乎能穿透人心,这让他很不舒服。终于,少年起身向熙王一揖,告了声罪,出去了。杭九生暗暗松了口气,悄悄用袖子拭了拭汗,他还真有点怵了这个气质冷峻的少年。
内院九曲回廊之上,骊歌独自站立,眼神空蒙,似在看那随风飘摇的落叶。忽而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路,一身材较小,稚气未脱,一身白色箭袖武服,腰束黑带的少年正匆匆赶来。少年到了近前兜头一礼,口中唤道:“四哥。”骊歌“嗯”了声,半转了身子,看了他一眼道:“云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