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今情势危急,我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再守下去。即便清军不来相攻,我们也得活活饿死。我以为,不如趁此时军兵尚有作战能力,再突围一次,是否成功,就在此一举了。”
唐通、马科也无良策,只好按吴三桂的意思办。
是夜,明军人皆衔枚,马皆摘铃,悄悄从可山城奔了出来。这一次,清军似乎还真没有防备,当明军杀到清营时,还没有动静,众人大奇,吴三桂见状,心知不妙,忙传令:左右多加注意,以防不测。隔不多时,四周忽然响起一片喊杀声,战鼓震天动地,火把照彻夜空。只见清军黑鸦鸦一片,包围过来,也不知有多少人马,明军大都心知这次是求生的惟一机会,因此,他们个个骁勇,土气勃发,左右奔突,直杀得清军哭爹喊妈,死尸遍野,血流成河。
吴三桂、马科、唐通此时更是一马当先,带着jīng兵决死队,奋力冲突,他们左砍右刺,横冲直撞,尤其是那剽悍骁勇的吴三桂,他带领着自己那50名卓绝非凡的家兵冲杀在前,他们冲垮了一层层满清大兵的合围,在绝望中为几万人马终于杀开了一条血路,无数明军即沿此血路突出重围。
随即,吴三桂检点突围而出的大部分兵马,往宁远而去,奋力固守。
至此,吴三桂虽然在明朝的众多边镇将领中卓越骁勇,然而,面对明清松锦决战中明军似乎要必然失败的历史命运,他毕竟独木难支啊!
皇太极闻报,吴三桂突出重围,退守宁远后,一方面大为惋惜,只觉意犹未尽,另一方面,他似乎又不禁大喜过望。因为,没了吴三桂,洪承畴也就没有了依靠,在他看来,此番洪承畴定是插翅难逃了。
一天,皇太极对范文程道:“洪承畴乃一难得的帅才,我愿招他来降,先生看如何?”
范文程沉吟片刻,道:“招降洪承畴,恐怕没那么容易,现在只有多写降,分解他部下各将,扰他军心,方可下手。”
皇太极觉得十分有道理,连连称“妙”。便令范文程写了许多招降,派人shè进城去,城中却只是坚守,不作反应。
皇太极等了数rì,不见有人来降,十分恼怒,便令军士猛攻,却因松山城十分坚固,好守难攻,也未见效。
皇太极十分忧虑,寝食不安。这天,汉臣李永芳上帐献计,道:
“城内有一名副将,名叫夏承德,原来与臣十分交好,不如让臣递一招降,许他高官厚禄,让他献城,陛下看如何?”
皇太极一听,大喜,说道:“既然有这等人,那先生就赶紧写!”
李永芳马上给夏承德写了一封信,口气十分客气委婉,呈上皇太极。皇太极便让人shè入,李永芳忙道:
“着人shè入,多有不便,还是应机密为好。”
皇太极道:“这倒要费不少周折。”
范文程在旁说道:“这也不难。”
皇太极问道:“先生又有何妙计?”
范文程道:“臣料松山现在粮草已尽,肯定想突围出走,只因我军四面围住,无隙可乘,所以闭城固守。现请暂开一面,让他出来突围,我即伏兵堵截,他定然回城,趁此时令人扮作汉兵。混入城中,便可与夏承德联络了。”
皇太极大喜,笑道:“好好!先生果然妙计!”
这天夜里,松山城西面围兵,撤去一角。果然曹变蛟开城出走,被伏兵截住,只好返回城去。当时,投的清兵也混入部队进城了。
第二夜,这名清兵回营,报皇太极道:
“夏承德接后,已同意献城,令其子与我回来。”
皇太极大喜,命夏承德之子进帐,共议明rì夜间献城。皇太极高兴异常,留夏公子宿于营房,专待明rì破城。
这时,松山城内粮草净尽,洪承畴已是束手无策,只能专候朝廷派兵来救了。
这天,洪承畴又上城巡阅一周,看到清兵似乎围攻略懈,心中轻松一点,傍晚,才下城回帐。
到了黄昏时分,忽然帐外一片喧哗,洪承畴十分惊疑,刚站起来,便有一军兵跑进来,慌慌张张地说道:
“大人。。。。。。大、大事不好!有清兵登上城楼了!”
洪承畴一听“啊”了一声,差点晕了过去,他急忙稳住神,道:
“速请曹、王二位将军!”
未待那军兵去请,曹变蛟、王廷臣二人已大步跑来,喊道:
“督帅快快上马!夏承德投敌献城了!”
洪承畴的心顿时如入冰窟,知道这下全完了!
他强自镇定,说道:“曹、王二将军,速去备兵迎敌!”
曹变蛟道:“那大人你……不必管我!”洪承畴厉声喝道。
曹变蛟、王廷臣相视一眼,泪水不由模糊了视线,他们向洪承畴拱了拱手,转身跑走了。二人已经知道,今rì一别,大概便是死别了!
洪承畴奔出帐营,骑马奔往城楼,突然只见邱民仰迎面踉跄而来。洪承畴道:
“邱大人速上马,赶快出城!”
邱民仰也知今rì松山难保,必死无疑,便惨然笑道:
“我也是封疆大吏,奉皇上旨意,随大人来救锦州,今rì情况如此,民仰愿随大人死守松山!”
正在此时,前面哗声骤起,原来夏承德已打开城门,清兵蜂涌而入。少顷,一人飞报:
“王总兵阵亡!”
洪承畴、邱民仰二人心中大恸,不及多想,飞马前去督战。行不多远,忽见曹变蛟迎面而来,浑身是血,身中数箭,脸上杀气腾腾,血水、汗水、泥水混杂在一起,弄得面目全非。
一见洪承畴和邱民仰,他便在马上嘶哑地喊到:
“二位大。。。。。。人,随我突。。。。。。突。。。。。。围!”RQ
第四百四十二章 孤单的船(上)
虎贲卫殖民远征舰队。
以“欢喜”号为首的六条船和远征舰队失去了联系已经到第三天了。
孟天雄和林近甲两人站在船头,前面是一望无垠蔚蓝sè的大海,在海风的吹拂下波涛起伏。突然,一个大浪迎着船头打了过来,船剧烈地摇晃了一下,飞溅起来的浪花洒了两人一身。
“随时jǐng惕海面涌起的大浪,保持‘欢喜’号平稳行驶。”孟天雄回头对cāo舵手喊了一声。
说完,他再一次仔细观察着海面上的状况,按照正常的速度,船队早已经到达了占城,可是他们依然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之上,可见船队偏离航线越来越远了。龙战天将此事反映领航船,得到的答复是由于船队逆风行驶,减慢了船队的航行速度。
孟天雄当然不同意这个说法,越来越强烈的海风以及突然涌起的大浪,预示着这条船正驶向危险之中。
林近甲拿着千里镜朝其他船只观察着,忽然他把千里镜递给了孟天雄说道:“你来看看。”
林近甲的这个主动示好让孟天雄感到很意外,当孟天雄成为这艘船上新的领航舟师之后,“欢喜”号指挥龙战天为了这艘船的安全考虑,让林近甲帮助孟天雄分析航行状况,当时林近甲非常冷淡。
孟天雄笑着接过了林近甲的千里镜,然后往那艘领航船望了过去。
只见甲板上围着一圈人,有士兵也有水手。在他们中间,摆着一张红sè八仙桌,桌子上摆放着一尊半人多高的天后妈祖塑像,又在塑像前点燃了蜡烛,还摆上了一些水果。
一个穿着奇装异服的人,在天后妈祖的塑像前跳来跳去,他一边跳一边嘴中念念有词。向妈祖祈祷着什么。
不管出海捕鱼,还是远洋国外,船上的水手都会乞求天后妈祖的保佑。这是一个悠久的传统,从宋代开始出海的人就开始乞福于妈祖。
孟天雄听他的曾祖父说过,三宝太监郑和是一个回教徒。他只奉一神之教,可是他每次出海之前都要率领出航人员进行祭祀天后妈祖的盛大仪式。
船上的水手和士兵随着那个人一起念了起来,他们的声音随着风传到了孟天雄的耳朵里,这也是他从小就会唱的一首歌谣……苎盘山头是宝光, 东西二竹都齐全, 罗汉二屿有一浅, 白礁过了龙牙门。 即去南番与西洋, 娘仔后头烧好香, 娘仔烧香下头拜, 好风愿送到西洋……接着。这首歌谣被风传到了更多的船上,船上会唱这首歌谣的人也跟着一起唱了起来,欢喜号上的水手也跟着一起唱了起来。大家虔诚又响亮的声音伴着浪花拍打在船上的声音一声,回响在孟天雄的耳畔。
如果孟天雄还是一名cāo舵手,他也会和大家一起唱起这首歌谣。乞求天后妈祖的庇护,一帆风顺地抵达目地的。可是他现在是一名舟师,一船人的命运都撑握在他的手里,所以他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妈祖的身上。
“孟舟师,你是不是认为这样跳几下,就能让船队回到正常的航线?”林近甲的声音响了起来。
孟天雄把千里镜还给林近甲。看了他一眼说:“航海的人都信奉天后,你是读书人,当然不会理解这一套,有时候相信神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