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三国当保镖-第3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作为百家争鸣,各家渊源久远,也早已经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势力团体,也代表着不同阵营、不同的利益集团。”
“当然,当时要论那势力最强,还应当说是墨mén。”
“墨mén?”凌巴有些诧异,他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但以前听说,却并非是和这“历史”相关联的,虽然他也知道“历史”上应该也有一个墨mén,首领叫做巨子,而第一代的巨子,便是墨子本人,但他在那个时候听说更多的,还是在一些xiǎo说当中,将墨mén带入到了那些虚幻的世界里去,并且在其中,还是充当了一个不俗的势力,但此时从贾诩口中再次听到了这个词,他却有一种奇异的感觉。
“对,墨mén。”贾诩点点头,道:“墨mén,便是最早由墨家墨翟所创的,这个势力,说它最强其实也只是相对于其他的学派而言,因为如儒家、道家之类的,甚至都没有什么专mén的武装势力为其护航,而墨家则不同,墨mén,本来就是第一代巨子墨翟创立出来,为了实现自己的学术目的的。传说墨mén善机关制造技术,其内人数,大概通常在三千左右,而且培养的几乎都是死士,当然,这是“那个时代”的说法……”
第355章、贾诩谈儒道(下)
贾诩的话,让凌巴一下子想到了良多。
和这个世界的人不同,凌巴所接触到的是完全书面上几乎已经公式化了的“历史”,这意味着他在知道了更多“历史”、把握了大致历史进程的脉络的同时,对于历史真实xìng的把握,就要比当时人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了,不过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毕竟历史本来就是成者为王败者寇、一俊遮百丑的典型,在后世,若要找到完全客观不带主观因素的“历史”,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而凌巴对于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除了那些正史偶尔翻翻之外,他更多时候看的都是些野史故事或者是xiǎo说演义之类的,或许论“权威xìng”不如正史,但其中很多东西,也是值得人深思和商榷的。
关于墨家的记载,正史中其实并不多,毕竟在后来的历史发展里面,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被淘汰了的学说,什么“尚贤”、“尚力”啊之类的,都只能够是在历史类的相关书籍里面看得到了,甚至包括墨mén都直接被淹没在了时间的洪流里面,但在许多的xiǎo说当中,墨家、墨mén却几乎是“必备”的一方势力,一般来说,也会是作为正面的存在,当然也有例外。
不过,如果是排除掉了那些xiǎo说中的记载、还有那什么“秦时明月”啊、以及在历史书上点滴记载的因素,凌巴对于墨家、还有什么墨mén,还真的是几乎没什么了解,就算是后世的时候,他也时常会听说过一个类似于墨mén后裔的势力,但从来没有打过jiāo道,而且对方太过隐秘,他包括他的那各方朋友,也几乎没什么人对此有过了解,甚至如果此时不是贾诩自己先提及到了,他还差点忘了“历史”上似乎确实是有这么一茬了。
不过提到了墨家、墨子,记忆的闸mén一经打开,还是有一些他知道的不得不说的故事的。
据说当年(战国时期)赵国yù攻打宋国——宋国便是墨子的“祖国”,一向爱好和希望和平、反对不义战争的墨子,自然不可能让他得逞,且不说一旦发生战争,而且战场还是在宋国,到时候宋国国民将会遭受怎样的水深火热之煎熬,就说宋国是生他养他育他的地方,他也不可能对此坐视不管、任由赵国“胡来”,于是,他便在此时毅然站了出来,然后几乎是以他一人之力,挽救了宋国举国。
对于这段故事的记载,凌巴依稀记得,在中学时候学过的一篇语文课文中就有提到。
作为战争前的准备工作,赵国当时找到了战国时期著名的大师级匠人公输班、即鲁班,这个人想必后世的人都不会陌生,甚至对他在工艺制造上的认识,比对于墨子、墨mén还要深刻,毕竟那句“鲁班mén前班ménnòng斧”几乎已是深入人心了,而且后来的工匠们大多都是以鲁班作为其祖师爷,可没有听说过谁将墨子作为祖师爷的。
当时赵国请这个鲁班为他们攻城铸造云梯,以及一应的攻城器械,可以说是把对宋国的战争最关键部分,都jiāo到了公输班手中,鲁班畏于赵国势大,而且也确实是有些实打实的好处,所以欣然接下这对他来说并不是太难把握的任务;而就在此时,公输班却遇到了来自于墨子的上mén挑战。
墨子起初并非针对公输班,但在苦劝赵国国君无果之后,他决定“用事实说话”,便和公输班展开了有名的“九梯纵横”的较量,最终当然是以墨子大获全胜而告终,而最后墨子一句意味鲜明的话,也值得后人注意,话里面,正是提到了其下有三千死士,严守以待,并威吓道,若是赵国yù强攻宋国,那这三千死士,将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作殊死抵抗,相比于这些早就视死如归的死士,显然赵国将士的命会更“值钱”,所以最后赵国国君做了妥协,放弃了进攻宋国的计划,当然,这也只能够是暂时的,历史便是如此,不过那也是后话了。
而要说到这三千死士,这恐怕也就是墨子墨mén的由来,墨子作为第一代巨子,在墨mén和墨家子弟中,拥有着很高的权威和声望,简直就是一呼百应。
对于贾诩“了解”这些,凌巴也有些疑huò,不过现在显然不是问这些的好时候,他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其实,并不只是墨家、墨mén,就是兵家,自己也有一只只属于自己的军队,只不过相比较墨mén而言,反而显得弱xiǎo了,总共也才三百人,但是战力极其强大,而且里面那个个,可都是以一当十的好汉,再配之以兵家独mén的阵法,几乎可以说千人之内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
“什么?”如果说刚才听说了墨家、墨mén等有关的讯息,因为后世看的不少xiǎo说“打的底”,凌巴还能够接受得了的话,那么到了现在,再听到了关于兵家的消息时,他就真的是震惊了,而震惊的原因,更多不是因为这个消息本身,而是其中隐含的一些信息,虽然大多都是他在电光石火间脑海里倏忽冒出来的猜测。
凌巴实在是难掩心中的惊骇,心里面一霎那掀起了惊涛骇làng席卷翻涌,脸上一时也是jīng彩至极。
对于兵家,他的概念很浅显,除了老祖宗“兵圣”孙武,就是那兵家的“亚圣”孙膑,同时也是孙武的后世传人,这两人之外,也就知道一本《孙子兵法》、一本《孙膑兵法》,还有就是一些有关的学术观点,比如说,“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等等等,至于其他的,则几乎都是一无所知。当然了,他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个世界本身并不存在《孙子兵法》这本书,但却确实有兵家这一学派,而且孙武此人、还有那孙膑以及其《孙膑兵法》,也都确实存在,对于这点,他的疑虑更多,只是根本没有人能够解答得了,他也不敢随便问出来,所以至今不清楚答案,但根据此时贾诩说的这些,凌巴隐约觉得,其中好像有一些自己应该能够发现得了的重要有关讯息,只是要找出来也不容易。
而再回到了贾诩的话上,就算是凌巴已经知道的“历史”中,似乎也从来就没有过关于这兵家还有自己军队的记载。
不过仔细一想,凌巴又觉得也并不是不可能,其实这也很好解释,在战国那样比之三国甚至都还要luàn上几分的时代里面,死人是很常见的事情,当时说是百家争鸣,其实真正为世人所知的也就那几家,但存在于现实中的,就未必了,或许也有不少学说、学派,直接就在真正中消失了,而其关键原因,便是在于没有足够自保的武力,一旦找不到足够可以依赖的势力作为靠山,那么很难不面对覆亡命运。
就算是那素来以“温文尔雅”著称的儒家学派,传说孔子教有三千弟子,从某种程度上来理解,也可以说是他拉起来的一支sī兵,平常时候传承学问,一旦到了关键时刻,显然就是自保有余了,否则,凭什么儒家学派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学派,到最后却反而能够传承下来,并且最终发言光大、创始人孔子也因此而光炳九州丹青呢?
就像是孔仲尼,在后世大部分人的眼中,他是一个万世师表、白发苍苍、长须飘飘的温文尔雅的老头子的形象,但实际上,真的将他的形象反映出来,恐怕还是山东大汉会更加贴切一些,而显然,其孔武有力,并非是虚有其表的,毕竟儒家六艺中,“御”、“shè”便是其中之二,更都属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