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新明朝-第5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从来不曾安分的情夫耐不住寂寞,千岁殿下会不奇怪,但听情夫居然很有内涵的说“闲置也不错”,就让她诧异了。
李佑叹道:“我辈生于此世乃是幸运之极也,因为史书上有无数经验引以为鉴。幼主当政初期的权臣里,有几个下场好的?有几个得以保全身名善终的?周公、孔明毕竟是少数里的少数。所以此时闲置也是不错的。”
说是这么说,长公主凭直觉也能猜到这是情夫的无奈自嘲之语,他这人闲不住的。又劝道:“你太会为自己扬名了,以后该安心多做点实事。脚踏实地的比较好,名符其实才是根本。”
李佑闻言大为气恼,拂袖不悦道:“果是妇孺之见,连你也居然如此说,告辞!”
“站住!”千岁殿下凭空被李佑骂了一句后也恼了,要知道,就连天子也不敢说她妇孺之见!当即拍案斥道:“劝你务实也成妇孺之见?你把话说清楚再走!”
李佑转身冷笑道:“难道我没做实事么?我所作所为对得起你朱家俸禄。即使没被罚干净!当年在虚江县时,我祈雨成功,助县尊修建二十里石塘通流防洪。生丝荒年管制丝市维持小织户生存,此外也整治过市场恶棍!这不是实事?
到了苏州府里,我检举过侵吞粮库大案、在粮荒时力保全城不乱、平息过十九个行业东主与佣工的纠纷、清理过累积狱案、整顿过衙门、修建便民出入的新城门!这些不是实事?
在京师中书任上。我兢兢业业负责分票、解决了你们权贵滥请盐引导致的北方盐商叫歇风潮、奏请过天子亲政!这不算实事?
在江北任上,我亲赴险境保住皇陵,破了私盐大案每年为国挽回上亿斤的流失,其余整理盐业、安抚民心、修桥铺路、赈济善政不用细说,天子南巡时亲眼所见并褒奖过!这些不算实事?
在五城提督虽然时日较短,但也处置了南城蠹虫、及时清理了京师狱案!至于平息煤市就不提了,这些不算实事?
那我反要问你,如果上面这些不算实事,什么才能叫实事?如果这些不算实事,那天下官员有几个敢说做实事了?你说的实事到底是什么?
所以我自任官以来问心无愧!如果连我这样的实心任事的官员下场都是闲置。那国将不国也就指日可待了!”
归德长公主被李佑驳斥的哑口无言,坐在那里目瞪口呆。她就是随口一说而已,纯属家常话,怎的情夫的反应出奇剧烈,好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儿似的。连国将不国都说了出来。
难道两人就不能好好说话了?若要敏感脆弱到这个地步,事有不顺便动辄发火,岂是“夫妻”相处之道?
等她醒过神来,李佑的身影已经快消失在花园月门里了,忽然又回过头,很没正行的对她眨了眨眼。千岁殿下莫名其妙发呆半晌。突然明白了。情夫这些话,不是对她说的,是要通过她的嘴对天子说的…
既然刷名望刷过了头,就难免会有人趁机向天子进谗言,说他李佑夸夸其谈有名无实。而他刚才那些话,就是为了预防这种谗言的,防患于未然也。有实事打底,名望怎么也不能说成是虚名。
李佑从十王府归德长公主宅第出来,正值午时。路过皇城南,这边商家店肆极多,李佑便左右观望寻觅吃饭地方,却见新开了一家酒楼,招牌上赫然写着“洞庭楼”。
想起苏州府里也有个洞庭楼,乃是太湖洞庭山的豪商宋家所开,由好友宋问古主持,李佑在苏州府时候常去蹭饭的。
思及此他吩咐轿夫过去,在门前下了轿子。刚进门,李佑尚未与店中小厮说话,便见一位绸缎袍子中年人匆匆迎上前来,揖拜道:“余西洞庭山宋问志,阁下若非同乡李探花先生也!何故至于斯?”
听西洞庭山几个字,李佑便猜出这个洞庭楼必然是宋家在京城新开的产业,而且只名字就看得出来,宋问志与好友宋问古肯定是同族兄弟了。
这宋家果然是半儒半商,宋问古在苏州整日与文人才子厮混,眼前这位宋问志说话也是文绉绉的,让李佑没来由的感到有趣,又心有感慨的以戏言答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宋问志当即卡了壳,很是无语,低头苦苦思索怎么对答才能不掉价。
他也是读过书的,听出来李探花这是化用战国时屈原大夫与渔父问答的典故。如果追求风雅,他应该照本宣科的用渔父的原话应对。
但问题是,李探花这样大名士有愤世嫉俗指桑骂魁的资本,但他一个商人可没有跟着说“世人皆浊、世人皆醉”的勇气。尤其是在京城地面,这样说不就等于是骂朝廷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么?
见对方无言以对。李佑忍不住“哈哈”大笑,潇洒的拍了拍还在纠结的宋问志肩膀,又戏言道:“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还不上酒!”
宋问志尴尬的陪着笑了笑,将李佑请到二楼临窗处,又搬了屏风,与其它地方隔开。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雅阁。
李佑挥退旁人,不要人侍候,自酌自饮自取其乐。几杯酒下肚。望着窗外天高云淡,街上行人匆匆。一时感古思今,剽窃**一发不可收拾。忍不住抚窗而高歌曰:
“立功名兮若草莱,买田阳羡尚徘徊。三春破梦神仙骨,万里闲难宰相才。明月虚江何处问,燕云渤海未归来。高楼酹酒呼千载,大树西风满劫灰。”
是一首很符合当前不得志闲人心情的七律,别人不得志是真不得志,李大人这次感慨不得志是真矫情了。
但这些年来李大人不得志时候太难得了,很稀有,所以抓紧机会矫情也情有可原,毕竟各种根基都还在。说不定明天又飞黄腾达了。
屏风背后,宋问志低声催促写字好的账房先生:“快快记下,明日去寻个名家书写裱糊,高张于店中。我们苏州人都知道,李探花从来不爱泼墨挥毫。可惜可惜。”
落魄秀才出身的账房先生心有戚戚的摇头晃脑道:“李大人向来以簪花拥妓神仙骨、纵酒狂歌宰相才自比的,今日却道三春破梦神仙骨、万里闲难宰相才,看来心境有变啊。此中闲散归乡之心,闻而唏嘘。”
李大人“作”了一首诗,自我感觉良好,很符合当前情景心情。又喝了几杯。醉眼朦胧里,忽然听到窗外阵阵嘈杂的声音。忍不住探头看去,却见从远处街角涌来数百人,朝着大明门方向而去。
哟?瞧着阵势,有群体**件发生了!若李大人仍然担任五城提督御史,这会儿就该火烧眉毛的率领官军差役去灭火了,但如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乐得看热闹。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人群路过洞庭楼门前,即便李佑一双醉眼,也在楼上看清楚了,这些人一水儿的澜衫平巾打扮,分明是国子监监生的制服!
哟?太学监生群体**件?这事儿更大了!李大人连忙对韩宗吩咐道:“去打听打听怎么回事!”
一刻钟后,韩宗从楼下三步并作两步的跨上楼梯,对主人禀报道:“小的去街边商家打听过,还真有不少知道的。据说前日有个权贵打死了监生,而官府处置不公,激起了国子监众怒,所以聚众去礼部请愿了。”
如此说来,该朱部郎头痛了,李佑暗忖道。学校事务归礼部仪制司管,仪制司里又归员外郎朱放鹤先生分管,所以太学生闹场子,少不得麻烦到朱放鹤。
看来这几天朱先生没心情与自己喝酒了,李大人又想道,本想也通过朱放鹤走走门路,看能不能谋个好官职。
不过很可惜,李佑猜错了。次日,李佑一睡到日上三竿,正懒洋洋的在书房闲坐时,朱放鹤却登门来找他。
两人见了面,朱部郎不由分说拉着李佑道:“走!喝几杯去!”
李佑不禁奇道:“国子监有监生被打死,昨天出了大乱子,你还有心情找我喝酒?”
“你也知道了?这次确实动静不小。”朱放鹤叹道:“事情不只是一件,除夕的时候,有个监生因为肄业在即却选不到官,便悬梁自尽了。本来为此事国子监内就悲愤得很,结果又出了监生被打死的事情,越发的将事情大闹起来。”
还有监生悬梁自尽的事情?李佑直言不讳道:“国子监我也去过几次,不只是最近,人心一直都是很不安分!我很纳闷,朝廷又给不了好前途,还聚集数千监生在京师作甚?自讨苦吃么!”
刨掉李佑这样的,官场上最主要的出身有三种,进士举人和监生。进士当然是清流,举人次之,监生就是最下等的浊流。
在国朝初年,人才稀缺,科考还没完善,监生做官政治待遇和进士类似。到了后来科举昌盛,科考出身的进士举人逐渐占据了上流,监生出路越来越窄,地位也越来越低。
进士地位太高比不过,但这举人做官却直接挤压了监生的空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