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入喷射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喷气式发动机和雷达设备的出现预兆了下一阶段战斗机的发展方向。战后,苏联和西方国家从纳粹德国获得了该技术的研究成果,各自发展出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在朝鲜战争中,喷气式战斗机第一次投入实战,标志着螺旋桨式战斗机的终结。该阶段的战斗机特征是飞更快,看得更远,打的更准。1947年10月14日,美国飞行员查克叶格(CharlesE。";Chuck";Yeager)尔驾驶贝尔X-1试验机超越音速,成为第一个“跑”得比声音快的人。电子技术的进步使机载雷达和武器的火控瞄准系统大大提高了战斗机的作战能力。在冷战的高峰期,失败就会灭国灭种的恐惧使华约和北约两大阵营都疯狂的发展战斗机。这个阶段各国列装的机型和数量也达到史无前例的顶峰。
冷战时期的变迁
冷战的后期,由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发现了战斗机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机动性--仍然主宰了天空,而不是如导弹无用论者所认为的,将由导弹的性能决定空战的胜负,因此后来的战斗机不再要求过快的速度,而把机动性的提高作为战斗力的第一要素。各国纷纷跟风发展机动性优异的机型。垂直起降、随控布局、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和更优秀的机载电子系统以及装备性能更优异的空对空导弹成为该阶段战斗机的共同特征。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列装的典型战斗机有美军的F-14、F-15、F-16、F/A-18、苏联/俄罗斯的SU-27、MIG-29等都是。
【新世代的设计方向】
'编辑本段'
新一代战斗机的发展方向是更高的机动性、更远的射击距离、多目标的攻击能力和隐形的外形设计。新技术的出现使21世纪的战斗机成为更冷酷的“空中利剑”。典型机种有美国的“JSF”和俄罗斯的“MIG1。44”。
喷气式战斗机
世界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是由德国于1939年首先研制出的。安装有德国的科学家冯奥亨研制的喷气发动机的He—178型飞机是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该机于1939年8月27日首次试飞。最早投入批量生产并转变被部队的喷气式战斗机是英国的‘流星“式战斗机和德国的梅塞施密特ME-262型战斗机。Me-262首次试飞在11942年7月18日,时速达850公里,这比当时所有活塞式战斗机要快得多。1943年11月,希特勒观看了这种飞机表演后说:“我们总算有了可以用于闪电作战的轰炸机了!”而坚决不同意将其作为战斗机使用。直到1944年秋天,Me—262才得以作为战斗机投入使用。尽管Me-262取得了辉煌的战线,但它已不策挽回纳粹德国的败局了。
超音速战斗机
由美国北美航空公司于1949年研制成功的F—100是世界上第一种具有超音速平飞能力的战斗机,最高时速为音速的1。3倍。此后,苏联米格—19战斗机也在1953年的试飞中突破音障,最高时速为音速的1。36倍。60年代,美、苏、法等国又研制了最大的时速为音速2倍以上的战斗机。
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
世界上第一种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是由英国霍克西德利公司于1966年研制成功的“鹞式”战斗机,该机从1957年开始研制,机上装有一台“飞马”型涡轮风扇喷气式发动机,两结喷口对称置于在两侧,喷口可转向后,飞机向前飞,喷口向下,喷气产生升力,使飞机策垂直,短距离起飞和在空中悬停。这种飞机甚至可在空中实现向后和横向的移动,具有极高的机动灵活性。“鹞”式飞机可大大减少对跑道的依赖,提高作战布置的灵活性。在1982年发生的英国—阿根廷之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英国舰载的“海鹞”式战斗机面对数量比自己多一倍、速度比自己快一倍的阿空军法制“幻影”III型战斗机,依靠优异的机动性能,在空战中取得了12:0的战绩。
变后掠翼战斗机
世界上第一种变后掠翼战斗机是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于1965年研制成功的F—111。亚音速和超音速飞机大部分采用大后掠角的机翼,这种机翼和平直机翼相比,更有利于高速飞行,但低速飞行性能不好,转变半径大,起飞和着陆滑跑距离比较长。于是,有人开始研究能在飞行时改变机翼的后掠角度的飞机,着陆和低空飞行时呈平直翼型,在高速飞行时呈后掠翼或三角翼型,较好地解决飞机低速和高速飞行性能的矛盾。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就已进行了这项研究。美国战胜并占领德国后,在此基础上于1948年开始变后掠翼飞机的技术试验。F—111就运用了上述技术成果。此后,苏联的米格—23战斗机、美国的F—14战斗机和英国、德国、意大利联合研制的“旋风”式战斗机也采用了变后掠翼技术。
截击机
截击机是战斗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有快速反应能力,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在接到警报后能立即起飞,迅速爬升、加速飞临指定空域。由于被截击对象(如轰炸机、侦察机等)机动能力不强,并且为及时发现和准确击落目标,现代截击机装有复杂的截击雷达,配备威力较大的空对空导弹,因此专用截击机一般比较笨重,格斗性能较差。
在早期,截击任务是由普通战斗机来完成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夜间截击轰炸机,1941年8月德国在原先的双发动机的重型战斗机Me—110和双发动机的轰炸机Ju—88上安装截击雷达,使它们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夜间截击机。
50年代后的截击机强调要飞得快、飞得高,武器以空对空导弹为主,有的甚至取消了机炮。70年代后,在新一代战斗机上都装有先进的雷达和引导设备,其速度、加速性、机动武器威力也远远超过笨重的截击机,能更好地执行截击任务,所以各国如今已不再发展新的专用截击机。
隐身战斗机
“隐身”战斗机并不是肉眼看不见的飞机,而是在飞机的外形、涂料等方面作了特殊处理,使用于对空警戒的雷达、红外等现代探测装置难以发现的飞机,这种战斗机可隐蔽接近敌人,达到出其不意攻击敌机的目的。目前许多先进的战斗机已采用了一些抑制雷达波反射和自身红外波辐射的技术,实现了部分的“隐身”效果,而世界上第一种真正的隐身战斗机是美国目前正在研制的F—22型战斗机,它将在下个世纪初装备美国空军。
战斗机可以执行除了精确攻击之外的所有空中任务。战斗机可以将地图上的任何己方城市和航空母舰指派成基地。
城市的战略资源贮存区中,必须要有原油才能生产战斗机。
最早的军用飞行器主要是用来担任侦察的角色。公元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飞机设计师安东尼佛克尔发展出一种传动装置,此装置能让装配在飞机上的机关枪将子弹在螺旋桨旋转的空隙间射出。这就是第一架战斗机的诞生。战斗机的任务就是将敌人的侦察机和战斗机击落。在此之后,由于轰炸机被广泛地使用,战斗机也担任拦截敌方轰炸机或是护卫己方轰炸机的任务。最能够确保友军的轰炸机飞抵目标位置并执行任务的方式,就是击落敌方的战斗机。
……(本卷结束) ……
第一卷 飞行时代
第001章 航空新时代
几千年了,人类渴望像鸟类一样在空中自由翱翔的梦想始终没有改变!在艰难困苦的探索中,人类从扑翼飞行一直走到了滑翔飞行,但是人们并没有就此满足,人类对于飞行的探索仍在继续!
19世纪末,由于蒸汽机、内燃机和船用螺旋桨的相继出现及广泛应用,使继承了李林塔尔飞行经验的人们,视野更加地开阔了!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大环境下,人们又隐隐听到了一个崭新飞行时代的召唤!
20世纪初,美国俨然成为世界工业霸主。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航空事业连连受挫所带来的悲痛中的时候,那些受到先进科技熏陶的人们已经引领各国精英,开始勾勒人类航空新时代的蓝图。
多少人失败了,甚至牺牲了!多少人在飞行事故面前谈“虎”色变,可是他们依旧毫不畏惧,他们心中的信念坚定不可动摇——生活在动力时代的我们需要动力飞机!
第002章 神奇的助手
1903年1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飞上了蓝天,飞机飞行260米,留空时间59秒,真正拉开了人类动力飞行的帷幕。这在航空事业连连受挫的当时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呀,可是没有人相信这个事实!
飞机依靠自身动力飞行,在这个人类航空事业连连受挫时期,是人们无法接受的事实,因此莱特兄弟要求各大媒体